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2-6-6 18:12 编辑
不能说成交价格高就证明买家一定大头
买这类东西的都不是大头
姜劍 发表于 2012-6-6 17:33


不會因成交價高,假東西就會變成真東西!

姜先生有否小心看過全帖?還有否看過台灣郵史研究第八期華裕寬及第十三期林光照並何輝慶的中國郵資符誌明信片有關回片的郵文?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回复  五味和

我在66楼中也作了这种揣测:“,莫非大清从反馈信息中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不再在贴足邮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6 18:47


因為1902年前基於受制加貼客郵票才能出國,所以當雙片付足大清郵資後,大清局便會加貼同等資費客郵票,然後大清局會將所有大清郵票銷戳,留下雙片客郵票讓客郵及回寄局銷戳。但是1902年後,各國陸續與大清協議免貼客郵票,間接承認大清郵資在國際上有效,便形成在回片上的大清郵資不用由原寄局銷戳。

很可惜,基於何輝慶先生的書上出現兩枚四次回片使用例(請看附圖),又加上有些郵友將混貼客時期的政策混淆,以為回片只要貼他國郵票寄回中國便算所謂國際回片,這就是我說的張冠李戴。所以才會出現一樓這枚及趙湧那枚3.8萬的回片(http://www.zhaoonline.com/detail/auction-1512447-detail.shtml)事件。

大家若手上有何先生的書,可以小心留意他對三次國際回片及一版國際帆船回片及以後的郵政用品的國際回片在估價欄上使用“國際回片”,而所謂清四次回片則缺少此項。另外,因缺少五色旗國際回片使用例,因此價格欄內沒有列出“國際回片”這項。最重要是一枚二次改掛號回片,可能因是是集郵片,在二次片價格內同樣不設有“國際回片”估價。

掃描.jpg (98.49 KB)

掃描.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回复  edwardtin


   
   不能认同是回片销了国外的戳回寄,就是回片实寄的判断。两枚片虽然是回片回寄,而有效邮资都是外国票。即使原片邮资图销了国外的戳,但不具有邮资效力。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6 19:37

紅字這字句是否與黑字句是整體一段?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回复  肖万里


   82楼的片,销了两种戳,邮资图上是STETTIN,而蟠龙票销的是德国的火车戳,不太清楚,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6 19:29


看來拙藏這件也不能說去到美國了。

14-11-25.jpg (94.3 KB)

14-11-25.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不是由STETTIN寄出,销寄出局邮戳,同日经BERLIN—STETTIN中转,实寄的例子没有其他的中转戳,或是到达戳, ...
五味和 发表于 2012-6-6 19:55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2-6-6 21:54 编辑
我总抱有一愚笨的想法:
双片的意义即价值所在,就是不再让回信人再掏腰包,寄信人才使用双片。大清片的邮资符志仅1分,势必在回片上照正片一样,贴足邮资。否则回信人就要另外破费了,回片的意义顿失。(回片挂号补贴外资当属例外)

至于銷盖票戳应是大清或是外国,只有在上述前提下才有探究的价值,也才能证明清楚。否则收信人只当废物利用,自掏腰包贴本国邮资,寄给在华的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地方,又何尝不可?又谁能考证清楚?即使是的,也失去邮政通信的原意了。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6 21:22

先生說中了重點,但是集郵資片的人要追求的是要“特別”“另類”,只追求外在的奇片異品,失去了回片原有的郵史內函的意義。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2-6-6 23:08 编辑
回复  edwardtin


   这也是田兄开此贴的意义所在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6 22:05


這就是我所說的常例/常例的罕品與殊例的分別,慈壽專家關道華先生亦曾在2010年亞洲郵學家發表過有關慈壽郵品的常例/常例的罕品與殊例,關先生從郵史意義與角度來將郵品分析,提高了慈壽郵品的學術研究,可惜現今郵資片那種盲目追求罕品和那些極限集郵者本質相差無幾了。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集郵資片,尤其是集清民郵資片(新中國不懂),除版式外,其他的都是牽涉到郵史,還是要靠點譜實在。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回复 113# 肖万里
蕭先生請看這連接,看看有沒有預銷回片。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3
預銷回片是基於混貼票時期回片要貼上清票及客票,清局才預銷清票。在免貼票時期幾年後,除非大清局預知對方不承認其郵資,才預銷清票,然後預貼外郵於回片上,但是預銷了回片上的清票,卻沒有補貼外票,對這個預銷行為是否有點一廂情願認為是對回片一種正常操作程序?再者回片清票不被承認,那麼去片如何又被接納寄到德國?況且這片說不清,由收信人再貼票回寄是不爭事實,不像那枚冰島回寄三次片開門。這就如有些封因銷死戳,而不能正明身世。這片在回片使用上疑點太多,又沒有其他例子佐證,正是妾身未名。當然基於某些人的偏愛,格價可以很高,就如那些高價首日封,但是若牽涉到郵史層面上,則要釐清甚麼碼子的回片事實,免讓這些東西魚目混珠。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回复 119# 五味和

若果同時不加德票,德局銷戳在清票上,成交結果可能過20萬元。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