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这个封的邮路问题,似乎不是太难解释。虽然当时也有伪中华航空上海经台北到广州的航线,但不知为何,上海寄出的国际航空邮件,利用此线的不多。这个封寄信人的考虑应该是从上海经水路至香港或河内,然后再搭英航的飞机经新加坡至加尔各答。邮资的计算是平信0.5+航空至印度1.3/5克X2=3.1,这里需要作些解释的是航空至印度的资费,表上是1.55/5克,但包括国内与国外航空费。国内到河内走水路的话,应减去0.25/5克。这种减去0.25/5克的算法,在此后上海等沦陷区经美国寄欧洲的航空邮件中常见,为5.4/5克。相对的从国统区走此线的,因为一般都是航空出境,所以多见邮资表上所列5.65/5克。当时虽然也还有法航与荷航,但航空费不同。史载此线的一时中断是6月14日,所以实际此封到河内后,可能是经水路或陆路到加尔各答,或是留到7月13日航线再开以后再航空至加尔各答,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到加尔各答花了这么长时间。

比1楼的封更有些意思的是下面这个,当时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大家不妨考虑一下。

x5OhM9RW.jpg
5ml9eYS5.jpg
陈刚
email:gangchen69@hotmail.com

TOP

有点小意思,不过后面只是我个人的推测,还要有更多的实物来证明。

陈刚
email:gangchen69@hotmail.com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7-4 7:54:32的发言:
邮路不是由寄信人设定的吧.所以只要来上海看看相关档案即可.

今天也许难以想象,从30年代初直到47年底实行统一费率为止,国际航空邮件的航空费是按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空邮路分别定价的,所以寄信人可以选择邮路,交纳相应航空费,不少还会在封上注明,当然,由于某些原因,结果没按照寄信人的要求办的情况也会有,这就要根据封上的过路戳及检查条戳来判断了。

下面这位仁兄就是放着当时泛美太平洋邮路不走,就是要经欧洲至美国,结果人家还照办了。

SLoaP5Qk.jpg
99UMHfJ0.jpg
陈刚
email:gangchen69@hotmail.com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7-4 18:45:14的发言:

由于八一三抗战改走其他路还是有的,那时上海正在打仗.陈老师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八一三抗战对国际邮路的直接影响不是太大,主要是8月16日龙华机场被炸以后,中航上海-香港线停飞了,所以寄美国的邮件一般先水路至香港,再经泛美太平洋线。

至于邮路指示,下面这个是一个例子,寄信人要求航空至日本,再水路到美国,美国国内再航空,要比使用泛美太平洋线全程航空省钱。

4NxTjuZA.jpg
陈刚
email:gangchen69@hotmail.com

TOP

经香港到孟买的,比较常见。
陈刚
email:gangchen69@hotmail.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