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嘉農在2008-8-3 7:13:09的发言:票貼中儲券暫售壹員3枚銷杭縣(杭州)33.10.2至安徽屯溪補貼孫象貳元銷安徽屯溪33.10.11,中日戰爭法幣中儲券同時使用在同一實寄封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p_f23_20080803035955477.jpg: 
欣赏了,好东西。 估计是信寄到屯溪后转到第二个地方了,所以加纳邮资再寄。 正面的白条处是个加贴的地址,可能掉了,但更有可能是被人故意撕去,造成难以解释的特殊封现象。 此封所贴的暂售3元邮资也是缓冲期使用,10月1日开始平信邮资由3元升为6元,但一般有个缓冲期,寄件邮局认可。(所以此封没有欠资信息,这也是我认为它不是欠资混贴中华邮政邮票的原因) 正常情况是,信件即时转寄是免收邮资的。杭州到屯溪邮件当日或隔日即到,此件10月2日寄出,10月11日再转寄,可见是到了收件人手上多天,故才需要加纳邮资才能寄出,这种已经变成两次使用的形式,与真正的两种邮票混贴不同。 由于此封适好是邮资调整后少纳邮资而寄,因此这样的混贴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因欠资而补贴的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