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LAN101 于 2011-5-22 01:42 编辑
继续上面165楼的。 2.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目录能使用电脑制作的图片吗? 我的看法是不能。下面我把这种图片简称为“假图片”。 (1)我写文章,找不到珍罕的邮品当插图,能做一个假图片吗?我编邮集,没有28号封(确实没有),能搞一个假图片冒充吗?我只是当个样子不行吗? 大家看看行不行?如果大家认为可以,那么狄目用假图片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当然可以;如果大家认为不行,狄目用假图片也是不行的。否则,权威单位编写的权威目录可以用假图片,我为什么不行? (2)在集邮实践活动中,重要的目录常常是被当做标准物来看待的。比如说,香港邮商杨乃强编写的目录(杨目),在学术论文和大型拍卖目录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杨目ΧΧ号。在有些涉及到珍罕邮品的存世量的讨论中,常常会参考目录的。比如,某珍罕的区票,存世仅3枚,张三一枚,李四一枚,杨目上登载一枚。大家想一想,如果杨目随便使用假图片,这种目录有什么价值?人家私人出版的目录都不会使用假图片,你国家出版社能这样干吗? (3)假图片做的再好,与真实的图片比对一定会有细小的差异的,这些细小的差异如果真实地存在的话,就是版式的不同。你搞的假图片不是凭空搞出来一个版式吗?对初学者,收集到的实物与目录中的图片在细节上不同,应该相信谁?你不是误导是什么? (4)在新中国邮政邮品中,有许多非常珍罕的邮品,存世量不超过10枚,甚至还有一些孤品。比方说,文革红绿封,全套20枚新品的存世量仅有一套,就在老龚的邮集中,甚至连国家邮政的档案中都没有。而狄目用关键邮品的假图片就搞成了一套。我相信大多数评审员(特别是老外)都看不出狄目中使用了假图片。好了,问题来了,你老龚的邮集中不是用黑体字醒目地标注“新品存世仅有一套”吗,那么,狄目上出现的新品一套你怎么解释?至少有2套嘛。要么你是恶意欺骗评审员,明明不止一套,被你说成是孤品;要么是你邮识浅薄,连重要邮品的存世量都没有搞清楚。大家说说,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还能有什么别的解释吗?国际邮展评审员常珉先生多次对我说过,有许多老外评审员在评审中国的邮集时,常常是以相关的目录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的。大家说说,在目录中能随便使用假图片吗? 写了这么多,费时费力还得罪人,一分钱的稿费都没有,就此打住吧。 总之,我说的话是不算数的,还是得听大家的。(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