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湖北集邮网2007-2-5 14:33:24的发言: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725日)

今天本想与93岁高龄的张文光先生谈谈《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的,接受电话采访的是张文光先生的妻子王谨瑜女士。88岁的王谨瑜女士说:张文光先生年事已高,耳朵不好用。所以整个采访都是由王谨瑜女士回答。

王谨瑜女士说:我们与罗家声先生是很多年的老朋友,他写的书会给我们,我们写的书也会给他。我们认识郭润康先生。六十年代初期,张文光先生在佛山市第二中学教文史,历史、地理、语文都教过,我在佛山市第三中学教书。罗家声先生的书现在还保留在我们身边,我们是“人在书在”,我们人不在就很难说了。我在1971年就退休了,张文光先生要晚一点,大概是1976年左右退休的。退休后就和儿子一起住在广州了。现在,张文光先生身体很好,只要有邀请,一些集邮活动都有参加,像珠海、中山这么远地方的活动,只要有车也去。张文光先生说,这样对锻炼身体有帮助。

今天的新认识,还要感谢广东佛山任恩年先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11:47:09编辑过]

TOP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湖北集邮网2007-2-6 13:37:10的发言: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726日)

2006-5-29 11:30江苏南京刘锋先生在南方集邮论坛网有《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发贴附图,当认为是刘锋先生的藏品。该图不同于湖北武汉陈波先生的藏品,现将两图并排,以示区别。

刘锋先生在南方集邮论坛网上的发贴网址:

http://www.nfjiyou.com/bbs/viewthread.php?tid=1622

t1YmjrHZ.jpg

 

以上是刘锋先生的藏品

  

以上是陈波先生的藏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11:41:10编辑过]

TOP

以下是引用王嘉醴湖北集邮网2007-3-28 9:53:00的发言:

ubsGQATz.jpg


新收进的一本。


TOP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湖北集邮网2008-3-20 15:17:03的发言:

终于写完了,16700字。首先在20085月出版的《佛山集邮》上发表。这里先刊登第一段和最后两段。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的认识

——纪念罗家声先生逝世十周年

 

余景军

 

2007年一二月间,我在“湖北集邮网”上以《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为题连续发表了关于对罗家声先生的著作《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的认识,由于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很多集邮同志的呼应而进展较快,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过程。下面以时间为序,逐渐揭示我的认识、我的收获、我的理解。

……

罗家声先生是我一直敬重的老师,我与他认识的时间较晚,但得到他不少帮助,受到很多教益。特别是与他一起去佛山大学、南海师范为同学们讲集邮课,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在他去世后不久,国家发行“梁园”邮票,我就默默地对他念想:“您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里展示他参加澳门集邮活动时邮寄给我的纪念封(图10、图11),表示对他的无限敬意。

    本文的完成要感谢(排名不分先后)武汉陈波先生、北京刘肇宁先生、上海邵林先生、大丰朱天文先生、常州王建平先生、南京葛建亚先生、上海谢刚先生、扬州糜凤鸣先生、扬州许明川先生、南京刘锋先生、西安黄剑波先生、上海李锦林先生、荷泽郑祥国先生、大庆孙志民先生、重庆陈京先生、平阳陈志昌先生、上海刘广实先生、青岛牟洪波先生、青岛陆游先生、贵阳郭润康先生、遵义岑忠健先生、南昌吴法金先生、北京林轩先生、南京郑军先生、南昌邹小亮先生、上海顾青先生、上海沈坚先生、佛山任恩年先生、广州王谨瑜女士、佛山麦善基先生、天津王嘉醴先生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11:45:59编辑过]

TOP

但是,由于篇幅原因,2008年5月出版《佛山集邮》没有刊登这篇文章,以至于许多关心该文的朋友电话、邮件不断,也一一解释了。目前,这篇文章准备投向——

还没有方向。

请有意者告之,谢谢!

TOP

以下是引用九座里在2008-6-13 9:05:09的发言:

我也有一本,此本是我伯父留下的,我伯父于1980年过世的,因此估计是原版.我3月7日在快乐网文献交流栏目上传过.江苏朱天文先生回帖说“此书外流数量较多”

另外,想购一本翻印版的,哪位师友如有复品恳请支持。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10:48:08的发言:

但是,由于篇幅原因,2008年5月出版《佛山集邮》没有刊登这篇文章,以至于许多关心该文的朋友电话、邮件不断,也一一解释了。目前,这篇文章准备投向——

还没有方向。

请有意者告之,谢谢!

谢谢郑军先生美意。可否先缓一缓,最近好象又有新的认识进展了。如果定稿,我会与先生联系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4 14:02:45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钟鼎文在2008-6-14 13:31:41的发言:

此人就是你后面采访的上海顾青,共有2本.因我事先未征得顾先生同意,故当时未透露给你.

谢谢李锦林先生的透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4 15:08:16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钟鼎文在2008-6-14 13:58:33的发言:

建议投<中国邮史>较为合适,大家都能看得到.不过该刊用专稿.供参考

谢谢李锦林先生的建议,这还得听《中国邮史》编辑部的意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4 15:09:12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leequid在2008-6-14 14:33:44的发言:

首届全国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展览获奖目录

245 徐宝煌 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 江苏 证书

这儿还有一册~~

谢谢这位仁兄的指点,同时也请这位仁兄与我电话、邮件、QQ联系。

还可以进一步提供一些资料吗?比如:“首届全国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展览”的情况,徐宝煌的情况(联系方式等)。知情者可以发到我的邮箱里。谢谢了。

另外,我已经从贵州岑忠健那里得到了一本当年刘广实编写的文献类邮书,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有介绍。特告诉大家。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钟鼎文在2008-6-14 14:16:36的发言:

所以,总数内你有一本不详的,应减去.我提到在一个公共场合,也就是有我在的那天文献活动,不过有一人叫杜朝平,你文中错了.请更正. 我共发了你二个邮件,请查收

谢谢李锦林先生的纠正,在本贴的第24楼有关处已经更改。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6-14 19:56:39的发言:
很好的文章,如果是专稿我们可以用,也是对罗老的一个很好的纪念!

谢谢麦国培先生美意。可否先缓一缓,最近好象又有新的认识进展了。如果定稿,我会与先生联系的。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钟鼎文在2008-6-14 19:27:08的发言:

一、上海集邮文献联谊会更正为上海集邮文献研究会。

二、年过60的老先生会不会是该会俞利华?俞的电话,可电0-13391144409杜朝平问。

三、我馆全称为“李锦林集邮文献收藏馆”,请在大作相关处逐一更正。

谢谢李锦林先生,已经按你的要求将本贴的全部有关内容修改,并将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文稿进行修改。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10:15:42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湖北集邮网2007-1-20 0:54:57的发言: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7120

……

2、昨天晚上与山东青岛陆游先生电话沟通。陆游先生于2005年底从江苏常州王建平先生处购买了一本《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因为品相十分好而一直认为是近期翻版图书,也随手放到一边,直到沟通时也没有想起到底放在家里的哪个旮旯里,但是肯定这本书还在家中。陆游先生本人并不收集纪念邮戳,但是有收藏集邮图书的习惯,凡是自己没有的书都会尽量买,包括买《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

……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8616

今天中午与山东青岛陆游先生电话沟通。对于从江苏常州王建平先生处购买的《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原来随手放到一边,后来在家里找到了就不再随便放,因为这本书确实是本好书。应我的要求,陆游先生查验了其收藏的这本书的扉页,有“石少东先生赠”篆体印章。陆游先生表示,其十分敬重罗家声先生。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南邮城在2008-7-5 23:01:37的发言:
又见此帖,前提到我在2005年左右曾代售出去一本,但售给谁却已无从查证。今年春节期间,家父在家中居然又找到一本,本想放在我“平拍在线”网站闹元宵文献专场拍卖,被我截留下来。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10:26:53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湖北集邮网2007-1-27 14:59:43的发言: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7127日)

1、关于书的存世

江苏无锡陶新平先生于2005年曾经代人用通讯拍卖过一本《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品相不错。

……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879日)
今天与无锡陶新平先生电话沟通。陶新平先生的父亲陶志方先生从1982年开始创办油印代售刊物《集邮服务台》4开小报,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集邮朋友。1995年改为电脑排版,因为陶新平先生熟悉电脑排版技术,加之当时的代售业务靠陶志方先生一人也忙不过来,故时年20多岁正在读大学的陶新平先生“子承父业”加入到家庭的编刊、代售行列之中。陶新平先生也是一位集邮文献的爱好者,专门收集邮政史、邮戳史类的文献,当2008年春节期间,其父亲从家里再次找到一本8-9成新装订用的铁钉已经生锈的《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准备在陶新平先生主持的“平拍在线”网站闹元宵文献专场拍卖出售时,被陶新平先生果断地留下。陶新平先生说,正是因为关于《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的讨论在去年火热进行,其本人也认识到该书的珍贵和重要。陶新平先生介绍,其收藏的这本书来自广东,但具体是哪位集邮朋友提供代售已经不得而知,加上其父今年已经71岁,也记不得是哪位朋友了。可以明确地认为,当时这位广东的集邮朋友委托其父代售《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肯定不只一本,其父于2005年售出一本,2008年春节期间又在家里找到另外一本。还有一个重要信息,陶新平先生收藏的这本《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没有“石少东先生赠”篆体印章,其父代售的那本也同样认为是没有印章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9 11:47:44编辑过]

TOP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8710日)
1、黄剑波先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因为这枚的印章刻制精良,不应该只出现在石少东先生的同一本赠送出的书籍上。同时,还应该弄清楚的是,这枚印章出之哪位治印者之手?何时面世?石少东先生使用该印章的情况?加盖在哪些书籍上?也许解开这些谜有极大难度,但是“石少东先生赠”篆体印章在《宝邮十年》上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曙光,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揭开一些谜底。烦请黄剑波先生详细介绍《宝邮十年》和印章的情况,特别烦请黄剑波先生用图片说明。
2、根据以前的考证,罗家声先生有过一次送书两本给朋友的事情,即送给与其居住在同一城市(佛山市)张文光先生的就是两本,张文光先生将其中一本转送给任恩年先生。依此情节,广东罗家声先生也有可能还有一次性送给其周围的也是广东的集邮朋友不止一本的情况发生。如果该广东集邮朋友在世,或许少有将两本同时委托邮商代卖这样的事情;如果不在世,其家人正好又不集邮或略知集邮但又不喜好文献等,这样就极有可能将两本装订用的铁钉已经生锈的《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委托邮商代卖。假如这个判断为真,也印证了委托陶志方先生代卖的这两本《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必然无“石少东先生赠”篆体印章,必定不是源于北京的那一批装订用的铁钉并未生锈的《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假如这个判断为假,根据“装订用的铁钉已经生锈”这个真实情况,即使不是罗家声先生赠送出的,即使委托代卖的这两本书的人在世,即使委托者本人或家人正好有其他理由要变卖该书,也可以认为该两本书已经存在多日,也必定不是源于北京的那一批书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0 21:36:49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黄剑波在2008-7-28 10:55:29的发言:
又发现一本:刘肇宁售目中有一本:

http://bbs.kljiyou.com/dispbbs.asp?boardID=146&ID=179195&page=1


1961
年《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罗家声、张惠生、范同)24开铅印14  500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9:40:12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湖北集邮网2007-1-10 11:19:57的发言: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711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

3、今天上午我与北京刘肇宁先生电话沟通。已经封笔一年多,年过70刘肇宁先生目前陆续将自己收藏的集邮文献处理了一半有多,但这本书仍然掌在手中,可想其史料价值不蜚。根据刘肇宁先生回忆,该书是文革前别人送的,他本人并不认识罗家声先生和张惠生先生,与石少东先生有过书信来往,估计是石少东先生送的,但是也不敢肯定。刘肇宁先生的这本没有作者的签名、盖章。刘肇宁先生在该书上陆续增加了19615月以后问世的新纪念邮戳资料,可以认为是再版的极好素材。……

 
这两处的表述,其实是指同一本书。2007年我曾经同刘肇宁先生集邮图书的代销商电话沟通过,也是因为定价太高而没有出手,当时的标价也是500元。我与刘肇宁先生电话沟通,知道该书的详细情况,已经在上面的引用文字中。所以,该书不应该看作是新近的“发现”。

TOP

在http://bbs.kljiyou.com/dispbbs.asp?boardID=146&ID=179195&page=1上发贴的黄龙昆于2008年7月31日给我来信。
摘录一段供列位参考:“这些目录是刘肇宁先生专门提供给我们的,应该没有再提供给别家,如果有,那我就不知道了。我于刘先生经常联系,但交往尚属短暂。”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