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好东西!

529000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 李柏达
中国邮史研究会:1056号会员   QQ:525518241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11-4 13:48:07的发言:

谢谢留兄,这个也是阳宁了,是不是宁阳的少点?

新宁铁路的戳都是“阳宁”戳,应该是错戳,可能是当时的疏忽吧。

529000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 李柏达
中国邮史研究会:1056号会员   QQ:525518241

TOP

呵呵,本人未见过,不像麦会见多识广。麦会有个“沙宁”戳,也传上来开下眼界吧。
529000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 李柏达
中国邮史研究会:1056号会员   QQ:525518241

TOP

留丹友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见解,稍后再跟你论证。

529000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 李柏达
中国邮史研究会:1056号会员   QQ:525518241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liudan在2008-11-5 13:17:16的发言:

关于“宁阳”到底是指“新宁至阳江”还是指“新宁的别称”,我们可以从一些史料来佐证。
陈宜禧最初所要修建的铁路,就是新宁的铁路,其名称就是“新宁铁路公司”,而在他筹款的时候,另有乡人余乾耀也筹备了一个“宁阳铁路有限公司”,并制定了22条章程,这里的宁阳应该是指新宁而不是指“新宁至阳江”,这点可以请李先生查一下有关档案,最好是章程。
新宁铁路的修建订划,就是三段,即公益至斗山,公益至江门北街,宁城至白沙,并没有到阳江的说法。而且阳江并不是五邑(因为陈的修路计划只是在五邑内)。

这里有误,请看下帖。

529000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 李柏达
中国邮史研究会:1056号会员   QQ:525518241

TOP

新宁铁路的缘起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铁路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夺中国权益主要对象之一,全国的主要铁路均为各帝国主羲所控制。新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同时掀起收回路权的运动。一九0三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为了缓和国内封“收回路权”的强烈呼声和影响全国的护路斗争,不得不颁发《铁路简明章程》,允许商民集资筑路。那时在海外的爱国华侨为了发展家乡交通建设事业,维护祖园的主权,不仅道义上支援了国内收回路权的运动,同时也掀起了直接投资兴办铁路的热潮。在我们四邑海外华侨众多,他们自己也投身这埸运动。加以四邑毗邻港澳,早是成为英国侵略势力的范圈,在一九0二年(光绪二十八年)英政府又强迫清廷订立《中英通商续约》,其中订定江门成为通商口岸之一,外国商船可以从港澳直入内河,交通航行槽又追一步丧失。但由於江门北街设了海关,四邑对外交通同时也较为方便。而台山、开平县境,多是丘陵地带,交通梗塞,土地贫瘠,可耕面积不多,全县人民粮食副食,多赖外地供应,由于交通运输困难,人民生活大受影响。而这时对港澳的联系日益频繁,华侨的出入境也日益增多,很需要有条沟通对外联系的陆路交通线。因此,久居美国曾经办理矿路多年,获得建设铁路工程经验的陈宜禧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家乡交通权益不致沦落外人之手,为了发展家乡交通建设事业,便以“不用洋人,不招洋股,不借洋债”,发展四邑对外交通为号召,很快得到四邑旅美华侨的支持,集得巨资,呈请在家乡兴办铁路,於一九0七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明令批准成立 “四邑宁阳铁路公司”。据说他们初期所以称为宁阳铁路者,原预计从阳江海口起,经台山、开平、新会、顺德、南海而佛山与广三、粤汉铁路衔接。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後乃改称新宁铁路。
                                 原文摘自1987年《台山文史》第九辑,作者:刘本皋
529000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 李柏达
中国邮史研究会:1056号会员   QQ:525518241

TOP

另外,台山档案馆《新宁铁路创办人陈宜禧》一文中关于宁阳铁路的内容:

      按照陈宜禧的计划,打算将新宁铁路展筑至阳江。第一步先筑台城白沙支线,以后再向开平、恩平伸延以达阳江,1916年12月20日,公司正式向交通部呈请先行展筑台城至白沙铁路,获得交通部核准立案。
      台城至白沙线通车后,年逾古稀的陈宜禧又雄心勃勃的筹划从白沙通往阳江的铁路。1923年陈宜禧已经79岁了,孙中山先生又委任他为筹办铜鼓商埠委员,他又大力宣传修筑斗山至铜鼓铁路的计划。可是由于绅商、华侨附股不多,指望美国贷款更成泡影,陈宜禧修筑这两条铁路的计划后来随着他被迫离职而破灭了。
        1930年,陈宜禧含愤而死,有人给他挽联道:铜鼓商场犹未辟,阳江支路竟谁成。

        由此可见,陈宜禧创办新宁铁路原来计划是通到阳江的,后来因故没有成功,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529000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 李柏达
中国邮史研究会:1056号会员   QQ:525518241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liudan在2008-11-5 18:00:54的发言:
第一步先筑台城白沙支线,以后再向开平、恩平伸延以达阳江------------------------白沙、开平、恩平是在宁城的西北方向,而阳江是在宁城的西南方向,在开平、恩平的南面,相差的比较远。

请看“陈宜禧铜像碑文”,你便明白了:

陈总理宜禧,号畅庭,台山朗美村人,为中国民业铁路创办第一,少航美,操路鑛业,晓畅技术,旅美卅余年,忠信笃敬,侨商咸信仰之,彼邦人士,尤相推重,美工党争,惨害华侨,赖陈君力,彼政府偿损失,为领给被难者,不私一介,侨民益敬且佩。清末,回航祖国,愤实业不兴,利权外溢,倡议筑宁路为国民先,台绅士庶,咸赞同之,乃自备资斧,复航美,向华侨陈说铁路之利,展臂一呼,三阅月而股款大集,旋被举为总理,挟资回,依序进行,公司成立,勘路定线,兼任工程,功速而本轻,不两年告竣,嗣议展筑新会至北街段,因县界争筑,大部持正谊,争者计弗逞,簧言鼓煽,认股者咸裹足,顿呈困难,迺张罗借贷,不足,复变私产,拮据殆甚,幸张制府鸣岐廉其情,亟奖励之,并电邮部予维持,始观厥成,甚矣,谋始之难也,自竣工后,总理益陷悲境,蓋有好事者议其后,以选举董事局绳之,屡酿风潮,三伏三起,其究也,经过阶级,无伤日月,竭来粤乱频仍,四邑人民咸藉铁路交通之便,成效著,乡人续议展筑白沙枝路,为接通阳江基础,甫事测量,忽起争执,不相下,总理竟从为怨府,然仍处之泰然,今大功告成,而总理已七十有六岁矣,犹日孜孜以宁路发展为职志,其热心毅力,蓋亦可知也已,岁寒知松柏,同人等乃今而知陈总理也,为捐貲铸像,以志景仰,并示来兹。
 
                                                                                                              中华民国九年夏立

529000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 李柏达
中国邮史研究会:1056号会员   QQ:525518241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