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假师爷 于 2014-12-5 15:45 编辑

这枚是基督教报办木科传习所购买大米的发票,乙丑年(1925年),贴福建施行版一分税票, 加盖“闽侯” “城”(指城台)  及 “米”(指商品为大米)
福州-税2.jpg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本帖最后由 假师爷 于 2014-12-5 15:44 编辑

这一枚是用于电话账单上的。
福州水波纹版1分税票,加盖“闽侯” “城台”一分票,用于1924年。
福建-税-3.jpg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网上搜了一下,发现税票多见,尤其是加盖闽侯和莆田的较多,但是192x年左右的福州税票实单并不多见(至少在几个网上搜了下没有看到很多,也可能找的地方不对,若有那位邮友能提供更多信息,在下感激不尽),尤其是南乡这个地名没有找到。但是购买木材应当是很近的地方,不会很远。
也可能是收藏的人太少,所以讨论的不多吧。
我对税票一无所知,除了查网和查看中国税票总目录外,不知道还有何目录可查。若有福建税票专门目录或著述,请告知。谢谢!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假师爷


    贾爷,南乡属于福州侯官(今盖山、城门附近),也是清末有名的潘黄“汤桶案”的发生 ...
阮秀佑 发表于 2014-12-5 20:25


多谢阮兄指点,查到了福州南乡及“汤桶案”的故事。
http://www.p1878.com/bbs/post.php?action=reply&fid=102&tid=135706&repquote=1824101&extra=page%3D1&page=273&referer=http%3A//www.p1878.com/bbs/viewthread.php%3Ftid%3D135706%26extra%3Dpage%253D1%26page%3D273
清末福州南乡“汤桶案”清朝末年发生在福州南乡(今盖山、城门镇一带)的一桩“汤桶案”,此案反映了一百年前福州乡村的婚俗和诉讼制度。
  旧时,福州南乡一带有行“汤桶”礼的婚俗:经媒妁介绍,两家父母互相“看亲”,有意向后,便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让算命先生合婚,若两命没有冲克,两家便可订立婚约。
  合婚之后,两家择个吉日,互送“汤桶”。即男家在一桶状的礼盒中,放置礼金50元或100元,寿面、猪蹄、花及一副手镯。两只手镯用一根红绳相系,意“红线羁脚”,象征夫妇今后形影相随。女家也备一“汤桶”,内装袜、蛋、礼饼等回送。“汤桶”互送后,婚约便算是正式成立。
  此案说的是,义序乡有个读书人叫黄发,结交了邻近潘庄的村民潘荐功,两人交谊甚笃,结为异姓兄弟。黄发妻子林氏和潘荐功的妻子郑氏,都身怀六甲,两家遂指腹为婚,后黄家生女名凤官,潘家生子叫龙官。   翌年,黄潘两家依俗“合婚”,又定下吉日,行了“汤桶”礼。好多年后,潘门不幸,家道日渐衰败,潘荐功又吸上鸦片,把家产变卖一空。黄发见状,后悔把女儿许给潘家。
  这时,下渡有个秦姓人家,欲为儿子秦角议婚,媒妁找到黄发。正一肚子悔意的黄发,赶忙首肯了此事,彼此偷偷立下婚书,定下吉日完婚。黄秦两家怕潘家知道此事会不依不饶,便商定半夜接亲。那天夜里,秦家用乌轿抬着新娘,避开潘庄,从半田、高湖,绕道到下渡。不料走漏了消息,潘庄人得悉后,结伙来下渡抢新娘。保甲长见两伙人就要打斗,慌忙报官,守备衙门便派兵把两伙人拘到官衙。守备可能收了秦家钱财,便以黄秦两家有婚书为证,判黄凤官为秦家媳妇。
  此事传开后,南乡远近十三村都认为,黄潘两家既行了“汤桶”礼,黄凤官就是潘家媳妇,守备衙门判决不公,应予推翻。于是,十三村联名具状,告到福州府,福州府饬令侯官县令复审。侯官县判定,黄潘两家既行“汤桶”礼,婚约就成立,不可推翻,黄凤官应归原夫潘龙官。
  后来,黄凤官只好与潘龙官结为夫妇,怎奈潘家穷困潦倒,黄凤官只得愁苦度日,40岁上就守寡,不得已带了儿子回义序娘家,靠针线过活。有好事者,把这个故事,编成小说《鸳鸯汤桶案》,又名《一女两婚》,流传一时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我是小学生,跟在后面学习。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5546# 小丫

冬天北方路滑,人的骨头也硬,出门要小心为上。
丫姐多休息休息,祝愿您早日恢复健康!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贾爷,还请你指点。   老张和我眼界都不够,最近又借光扬福州民俗之名,一唱一和,搞另类集邮,不 ...
阮秀佑 发表于 2014-12-13 09:22


在各位邮坛大佬面前,我确实是小学生。不是虚伪的谦虚,而是事实。我真正集邮没几年,也多亏有华邮网,才能学到这么多邮识,结交这么多朋友。但是还有很多东西不懂,要多多向您及各位邮友学习。

老张说得对,这个帖子的魅力或者说活力就是在于大家并不局限于某一票或某一封,而是分享许多福州相关的知识(进而引申到其他地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这个帖子里有非常高端的邮品,也有普通的;有各种不同的话题(很多都是非常有趣及启发性的),雅俗共赏,适合于不同人群。
这个帖子里的很多帖子谈及福州或其它地方的人文,地理,历史及掌故,让人开心阅读的同时,也了解到许多背景知识。

其实,我个人认为,集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票一封的收集,而是应当以集邮为契机,了解各种相关知识。买邮品可能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取舍,但是我们学习时不应当给自己设定框框只看某类帖子/文章。博览群书,广为交流,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有所进步。很多知识我们在学习时可能只是一个点,并不知道何时会用得上,但是点多了,就会连成线,最后组成面。这样掌握的知识才会牢靠,运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所以我非常赞成在老张这个帖子中各抒己见,发表不同话题的讨论。大家都没有压力,在调侃娱乐的同时增进邮识和友谊。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5540# williamzhang

这些老照片真好。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谢谢 谢谢  没事啦  我看你要到上海去参加聚会 那能转道北京来吗 如能 就太好了
小丫 发表于 2014-12-14 09:06


当然要回北京,可能会有两三天时间 (大约是22号左右)。等行程定下来后再发帖子约北京的网友见面,向大家请教。过去有向不少北京网友买过东西,可惜都没有见过面,这次如果能见面向大家拜个早年也好。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老张,我只能说你身处资本主义制度下学习华邮,只能是越学人越白,越过日子人越后生。
    现代 ...
阮秀佑 发表于 2014-12-14 10:07


我感觉资本主义让人单纯,变得不懂人情世故,所以我在这里呆时间久了都感到多多少少“缺心眼”,很多国内的东西都搞不懂。
阮兄帖子里的许多话我就看不懂,见面后阮兄还要手下(嘴下)留情,少挖苦一些就好了,我虚心求教。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5577# williamzhang

是有这个打算,我太太自从她奶奶去世后就没有回去过了。林家好像也是那里的大姓,只是普通人家而已,家里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亲戚。
我现在每年回国基本上也是在父母身边,尽量多陪陪他们。可能过几年孩子大一点再一起去看看真正的福州。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4-12-15 12:01 编辑

回复 5553# 假师爷
师爷, 很高兴看到大家喜欢这华邮网上的综合性的贴子。不久以前我收到一位华邮网友给我一短信, 他说他每天起床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喝咖啡和上华邮网
上了华邮网以后, 最先要看的是老张的帖子。从这贴子他看到不少好东西, 也学到许多邮史和邮识。这位邮友的三言二语给我鼓励很大, 我将会继续努力主持好这贴子, 但想要办好这贴子还需靠大家的支持。
不知师爷你有无什么建议?


顺势而为,不要有什么压力。
买到什么有意思的邮品,看到听到什么有意思的邮品/故事,都可以贴上来与大家分享。有什么不懂的也尽管问,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书要看,还要看懂,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很多书中也有错误,或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很多书中的内容过时了,有的书可能无法再版,但是我们的知识要更新了。

请看我在英文版发的贴子,如果直接引用水源明窗书中的论点,那么我的结论可能就会太草率(也可能还是对的)。毕竟水源先生的书是在1978年和1985年出版的。在85年版的书中还对78版中内容做了改动。那么这近30年来新资料的出现还是有可能的,所以不能贸然根据水源先生的书来得出结论,而是要找更现代的资料。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ead.php?tid=178037&extra=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5634# williamzhang

不要太相信存世xx枚的信息,这个只能作为一个大致的参考。
这个存世统计多是根据拍卖会资料或某些名家藏品来定的,但是很多东西都是在下面流通而没有在拍卖会上出现过。所以这个数字是不准的,只是可以表明这件物品的相对珍罕程度。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祝大家新年快乐!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5679# williamzhang


节日快乐!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5683# williamzhang

能贴出来看看吗?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5690# williamzhang

好的,不着急。
在Ebay上买照片要注意,有的新闻照片好像不是原版的,是一种电传性质的,比起真正的原版照片要便宜不少。我也不是很懂这个,如果有收集照片的高手在这里讲解一下/普及一下知识就好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5691# williamzhang

有本书是专门介绍清华园的邮戳。
清华园内还有邮局,好像大一点的学校都有邮局吧。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假师爷


    贾兄,下月你也来上海参加邮友聚会吗?我也许会去,到时可以一叙
sxy667788 发表于 2014-12-25 15:43


是的,机票/车票都已经订好了,我会去上海参加聚会观摩学习,到时候向您多多请教。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回复 5701# williamzhang

老张,我认为这种照片是 "Press Photo", 一般用于报纸杂志上的新闻照片,可能同时会有不少张,所以价格应该不是很贵。但是作为史料研究来说应当是很好的,引用时请注意后面的版权声明。

下面是网上查到的一些有关 “Press Photo” 的信息,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1.
A "Press Photo" is one that was taken for, or by, a magazine or newspaper.

The issue of whether or not is original doesn't come into play here. All photos produced from a source, film or digital, are originals in a sense. What you should recieve is a photo made from the original source or a digitization of the source if it was originally shot on film. You shouldn't get a 'copy', which would be a photograph that has been re-photographed, unless that is stated.

Being a Press Photo, it was originally mass produced if it was published. Mass production is in the nature of photography. You are not going to get a one-of-a-kind or a limited edition from a press photo.

2.
When I worked in the PR department for a large company, we used to send out thousands of PRESS PHOTOS out to various magazines,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with our press releases. We would make one good print and then send it to a company that would make an 8x10 copy neg and then make as many contact prints as we wanted and send the whole thing back to us including the copy neg.

There may be a stamp on the back of the photo that might give you a clue that it was from one newspaper vs another, but maybe not.

When I worked for a newspaper, we used to make 5x7 prints that were sent to the pressroom to have Velox's made (screened prints).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