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海宁尔与海宁

在赵涌拍得一枚五色旗片
赵涌的描述为海宁寄北京

收到后才知并非从海宁寄出
原来寄件人在背面写“海宁尔”
是该老外西名的中文译音
其实是从张家口寄出
由于销邮资图的日戳不清晰才有此误会
但如果仔细看清楚一些就不会出错

imgGIBB.jpg GIBBbb.jpg imgGIBBb.jpg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没漏可捡
价格不算便宜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我只看中收件人是GIBB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呵呵,原来陈兄拍走了。
我标了500,还去看了两天,最后截标时竟然忘了。。。

我也以为是我老家寄出的! ...
李卫锋 发表于 2011-5-13 11:52



如果不是赵涌误为从海宁寄出
价格应该便宜些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后来从徐艺拍到这枚聊以自慰!
李卫锋 发表于 2011-5-13 11:53



  同一批的东西
你喜欢五色旗还是……?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这批片大部分见到均是回复参加宴会
我那枚“海宁尔”却是不参加也回复
有趣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回复  TK

我喜欢老北大的东西
李卫锋 发表于 2011-5-13 11:58



那个“Peking University”并非北京大学
请参考我的《走过清华园邮戳的百年足印》一书

是否“上当”了
转让给我好了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先预定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将拙著修改稿关于GIBB一段节录如下(其中一些图片请参考拙著):

       这11张寄给Gibb而销清华园邮戳的邮资明信片,最早三张1914年的地址为“PEKING UNIVERSITY, PEKING”,1924年5月一张写“Methodist Mission,Peking”,后划去“Peking”再写上“Haitien”,另外三张1925年1月—11月的地址为“Haitien, C/o Peking University”,只有三张分别于1924年11月、1925年2月及1925年6月的均写燕京大学。
     Gibb是一位教徒,与美国美以美教会关系密切,从美国到北京一直服务于美以美会举办的学校,从未在北京大学任教,1921年起更担当燕京大学新校舍的筹建工作,为何英文地址写“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解放前仍在北京城内沙滩(北海公园旁边),1952年院系调整后才迁到北京西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址,因此这些明信片不会是寄到北京大学。1919年美国美以美会、公理会、美北长老会,英国伦敦会将三所教会学校(即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通州协和大学)合并,初名北京大学,即后来的燕京大学。关于汇文大学的英文名称,有说是与北京大学的英文名称“Peking University”相同(另一说为Peking Huiwen University,而《从废园到燕园》一书刊出一幅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于1920年为汇文中学所作的校园设计,其英文却为“Peking Academy”,作者唐克扬谓尚不清楚设计的前因后果),汇文大学于1889年成立,比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改名为北京大学(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的1912年早,其时还不存在同名混淆的问题,直至京师大学堂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后,两校英文名称相同的情况是有可能的。而合并初期的燕京大学校舍还在崇文门内盔甲厂,1921年在北京西郊购买前清亲王赐园(位于清华园的西南面)建造新校园,1926年正式迁址。燕大与清华大学相邻,邮件由清华园邮局投递,因此盖清华园邮戳。按目前资料,燕京大学1926年“正式迁址”,1924、1925 年寄到燕大之邮件应还是投送到崇文门内盔甲厂,不会盖清华园邮戳。据《从废园到燕园》的记载,当时翟伯是燕京大学基建部门的负责人,很可能翟伯为监督校舍的建设而迁到海甸,故此这些邮资片才盖清华园日戳。图164寄到“Haitian,C/o Peking University”的邮资明信片,在“Haitian”下有紫色笔画线,是要注意这“Peking University”在海甸,不是市内的北京大学。而通知该教授的开会地点“Yenching 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就是当时燕京大学与“华北协和华语学校”合并而成的一个独立系“燕京华文学校”,这均说明这位美籍教授与美国美以美会及燕京大学的关系。
     据美国耶鲁大学网页关于Gibb的资料显示:翟伯1882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半生在中国度过,1904年完成大学教育后即到北京“Peking University”(笔者注:即汇文大学)出任化学教授。1905年结婚,育有6名子女。除了1910-1912及1919-1920两次回到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继续学习及教授化学外,翟伯一直留在“Peking University”(笔者注:即汇文大学及合并后的燕京大学)直至1927年,最后6年负责统筹燕京大学新校舍的基建工作。1939年在北戴河辞世。
     除了这些销清华园邮戳的明信片外,另有一些从1913年至1917年寄给Gibb的明信片,部分地址也写“Peking University”,由于这些明信片上并无销清华园邮戳,因此不在这里介绍。Gibb1904年已到北京,但笔者没有见过寄给Gibb的大清明信片,目前见到最早的也是1913年民国时期的明信片,正是Gibb1910-1912年回美国进修及教学后再回到北京后收到的。不了解Gibb是否一位集邮者,但他保存了寄给他的邮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让我们窥探了这位外籍教授当时的生活情况,也是我们研究清华园及北京等地邮戳的一个丰富宝藏。奇怪的是,目前见到寄给Gibb的邮件全部均属邮资明信片,没有一件是信封或其它类别邮件。究竟有无寄给Gibb的信封保存下来,也是一个有待解开的谜团。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整理清华园邮戳时
有几位人物均有多封销清华园邮戳的封片
如王晋斋、GIBB、王家珍、徐云、汤定宇、张申府等
其中最吸引我兴趣的就是王晋斋及GIBB
目前仍继续收集他们的资料
还望各位提供他们的资料
如果收集有他们的封片的话
请提供图片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网上找到一份GIBB的介绍材料有图片:
与楼上的介绍基本一致。
加国过客 发表于 2011-5-14 09:19



耶鲁大学的资料与这份相同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本帖最后由 TK 于 2011-5-17 12:17 编辑
将拙著修改稿关于GIBB一段节录如下(其中一些图片请参考拙著):

      但笔者没有见过寄给Gibb的大清明信片,目前见到最早的也是1913年民国时期的明信片,TK 发表于 2011-5-13 13:18


明天诚轩有一枚1912年10月12日天津寄出
清四次片加盖“中华民国”
是我见到寄给GIBB最早日期的邮资片
因此将上面两句修改为“但笔者没有见过大清时期寄给Gibb的邮资明信片,目前见到最早的也是1912年10月12日天津寄出的清四次片加盖“中华民国”邮资明信片

201105诚轩b.jpg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很好的资料!
这封证明汇文大学之英文名称确是PEKING UNIVERSITY
后来合并为燕京大学
寄给GIBB的明信片仍写此西名
因此令人误为是北京大学
(复于首都国际机场)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陈兄,今晚整理邮品,发现这枚也在我手里的。奇怪了,好像也是从xuyi来的。 如您还需要,可一并让您。
...
李卫锋 发表于 2011-11-14 02:57



请短消息告知价格,谢谢!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我對 张申府 很有興趣,陳兄可有圖片,可否Mail?
parisiica 发表于 2011-11-14 04:35



可以的,但都是从德国寄清华,销德国邮资机戳、清华园到达戳的东西。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