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胶州邮界就设在青岛, 归胶海关管辖, 在租借地不能使用大清邮票,但是根据中德邮政协定,中德邮件可以互相投递,相互承认邮资.
所以我看到此片觉得非常奇怪, 中国邮票不可能加盖有实寄意义的客邮戳,纪念意义除外,如果发现当时就会退信,或加贴青岛客邮, 不可能这样邮寄到德国,如果因为疏忽真邮寄到德国,反而不会退信, 因为根据邮资符合到德国的邮资.所以我认为此片有问题.
此片能确定的就是青岛大港戳,这是青岛小地名戳,非常少见,我也有一枚,但不太一样,要比这枚允称,但我认为这种戳应该不会伪造,因为知道的人太少了.从照片看感觉清票像后贴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原来的客邮票在邮寄中掉票, 到德国加盖的欠资戳,后来有好事者找到一枚正好卡边的清票帖上, 做出这等罕见片.
以上只是个人分析,无意对楼主不敬,不一定对, 只为抛砖印玉,还请高人指点

TOP

首先谢谢麦主席的肯定和大家的鼓励。我不是高手,只是初级爱好者,本网高手如云,我来本网主要是学习知识。只是在自己收集领域有一点心得,愿意和大家分享,有时言语直接,没有顾及,还请原谅。不可否认每人买的东西都希望是真的,都想捡个漏,但在作假如此猖獗的今天,不买到赝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既然您勇敢的把自己的东西贴出给大家看,就不要怕大家评判,应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您完全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有争议才能有进步。当然我说的也是一家言,我是一初级爱好者,很可能是错的,很可能是外行话,您也可以批评,指导,对我也是一种提高, 但诸如‘ 我自信不会看错““我得自老集邮家”之类表态,没有实际意义,我们还是就邮品本身多展开讨论, 已理服人,我想这也是本网的宗旨。反观如果大家对贴出的东西一律大加赞赏,一律价值连城,你捧我,我捧你,那我到觉得本网反倒失去意义, 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马哥在2008-7-6 23:09:34的发言:
呵呵~
相互探讨吗.
请问那个手画的兰线是怎么回事?
用高倍的放大镜分析那蓝线可是在欠资戳的下面.按先生所说,掉了客邮票,那就根本不用画那个兰线啊.
如果按照先生的说法,这点并不好解释吧.
呵呵
这东西在我手里已经几年了,
我曾经仔细分析过油墨的颜色和成分,票上的油墨与片上的油墨丝毫不差.

我对欠资没什么研究,但手头也有几个欠资封片, 关于蓝线,应该就是邮局写的欠资费,您的片写的10, 应表示10芬尼,青岛德国元是2分等于5分尼,从青岛到德国2分就够,如果欠资应加倍收费,所以要收10芬尼(4分),但收信人没付,所以才盖红色退戳。
油墨一致并不能表示片和票是一体, 比如北京戳的墨和广州戳的没什么不同。
你仔细看我写的文,就知道我并没有说这张片是假的, 我只是分析以下来路,就算掉票也是一张很不错的欠资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7 17:22:29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6 23:35:17的发言:

不太明白此段文字意義,能否說得清楚?

小馬哥:「而且先生之前所说的什么德国客邮和中国邮政通邮似乎跟客邮局能不能使用中国邮票不沾边吧?」

同意小馬哥的說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7 17:25:24编辑过]

田先生,您好 我经常登陆鞠园网看文章,对您非常钦佩,希望以后能向您请教。
 

也许我过于愚钝,不清楚2位先生究竟想知道什么, 现将中德邮政协定和青岛租借地邮政简单介绍一下。

1897 年德国占领胶州湾之后,即开始建立自己的邮政机构,但鉴于与中国内地经济的频繁, 1899年与清政府商定建立胶海关,同时开办大清邮政。设立青岛交换局,只负责转运邮件,不能收发,所以在租借地的范围禁止使用大清邮票,而且租借地之外的大清邮局通过青岛寄到海外的邮件,必须加贴德国客邮。到1905年,中德签订邮政协定, 双方互相承认邮资,互相投递,不再加贴邮票,但租借地范围仍然禁止使用大清邮票。所以马先生说  客邮局是绝对不可能承认中国邮资的”完全正确,既然不承认中国邮资,为什么会加盖青岛大港戳呢?既然盖了戳,就证明承认了邮资,所以只能说,它承认的票,不是这张票,而是客邮票,票后面有痕迹是正常的,因为本来就盖了一个戳,换再多的票,片的痕迹也会在。fficeffice" />

 

当然片在您手里,您最有发言权,但我感觉您对这个片并不了解, 不知您当初凭何点购买?

TOP

谢谢大家
 

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重新研究一下片,这张片有3个戳,其中盖在票上的是青岛大港戳,欠资戳,红色的是德国基尔, 所以此片已经到达德国, 欠资戳是什么时候盖的呢?这是一枚德国欠资戳,青岛欠资戳不是这样,而且马先生已告诉我们欠资戳盖在蓝线之上,下面写的兰色10 ,我想大家应该没有疑问, 青岛邮资用的是元,而德国本土用芬尼,10只能代表10芬尼,是到达德国后邮局写的,如果是在青岛邮局写的,一定会写4分.所以这个片在青岛没有欠资,到德国后为何变成欠资了?我和马先生都认为客邮局是不承认大清邮票的,客邮局如发现错票是会加贴或退信的,所以只能解释中途的票掉了.到了德国发现欠资了, 为何画以蓝圈,我不知

相反我们假设真是这样一张清片,到了德国会不会退信呢? 我认为不会,因为符合到德国的邮资,邮局会认为漏盖了大清邮局的邮戳,但符合中国到德国的邮资,应该按正常邮件投递,那么 青岛大港戳就是一个中转戳.

顺便请教一下,如果邮局漏盖邮戳,会退信吗?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马哥在2008-6-18 12:52:13的发言:

好东西还是给行家看吧.
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7 22:25:40编辑过]

是啊,本来也不是什么很值钱的片,大家讨论讨论,增加点知识和兴趣,就算论证是假的,也不过百十元的损失,况且大部人还支持你,可有人就是看的那么重,我也无话可说,我是新手,随你怎么贬低,但向麦会和田先生这样的行家也不听,真不知道你找的行家都是什么人,你找的行家连戳都不认识, 也算行家?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马哥在2008-7-8 18:36:04的发言:

找您的意思,这样的东西值100块?
那我在后面加了零,您可以给我.

我可没说这片只值100元,不过本网有交易专栏,您可以试试,看看1000元能不能卖出去.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8 20:06:05的发言:

請勿再意氣之爭,還是回到討論主題上。若不然,還請麥先生關了此帖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8 20:09:39编辑过]

 

田先生确实邮学大家,您提的问题很尖锐,已超过了我的邮识范围,尤其欠资戳,知之甚少,希望有欠资专家,进行指导。

1.青岛到德国按国内邮资,明信片2分,您推测蓝笔是青岛局写的,根据您的举例,有这种可能, 但青岛局发现邮票不对后应如何处理? 是划个蓝笔继续投递吗?我认为不会,我们理解的欠资封应该是邮资不足的封,但没有邮资或邮资不对的封,邮局如何处理?如果今天我写一个地址不贴任何邮票,或我贴上美国邮票,邮局是否会寄走?按欠资处理?即便是在清代,我认为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谁有类似的邮品可以贴上来看看,以便学习学习。

刚看到LIYUNXIAO 兄等出一张这样的无邮资片,大家也在探讨,我认为他那张也是掉票,邮票应贴在明信片正面,只是痕迹很清,如果戳盖的正,就看不到边了, 另外这个时期的明信片一般都盖2个发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随意所以我认为那张片应该掉了张票,连同少了一个戳。

2.“按郵務處理手法,是將不合規格郵票(不等同郵資不足郵票)劃圈提醒接收局留意。”这是您总结的规律,很实用,但除非有硬性规定,当年的邮务人员盖戳划线都很随意,有蓝的,有红的,有圈,有十字,有划的,也有不划的,所以我认为就凭蓝线划个圈说明不了什么。

3.漏戳只是我的反向假设,我自己也认为不成立,否则就应没有欠资戳了。


鉴于此贴已经变味,本不想再写,我非常愿意和田先生请教,我们以后可以到别的专栏探讨。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9 10:32:57的发言:

最後,總結與風青先生對此片探討的結論:

風青先生對此片最主要的理據是:基於此片是沒有可能貼上一枚無效郵票,能夠郵寄至德國;因此推論出原本有效的郵票在途中可能脫落,從而得出此蟠龍加蓋票是後補上的。

但是風青先生的立論前題是:沒有可能貼上一枚無效郵票,而能夠郵寄至德國。事實上,此類沒有貼上有效郵票或沒有貼上郵票的郵件仍能以欠資形式郵遞至收件人處(可參考《郵史探微(貳)欠資郵史》);既然,先生的立論前題出現謬誤,在往後的推論中難免出現偏差,意即此欠資案例與蟠龍加蓋票是後補的沒有必然關係。另對於用筆圈在蟠龍加蓋票四週,反而符合《郵史探微(貳)欠資郵史》上的案例中。當然,這個並不是必然的有效答案,但是在吻合的機率內卻比先生的理據強出了很多。

最後,懇請小馬哥尊重在論壇參與的人,請將圖片補發回來。

 

谢谢田先生的分析, 我早声明我对欠资戳了解甚少,也未看过邮史探微,我到希望今后有机会拜读,听您分析知道确实有不贴邮票的欠资封存在,但我不知是当时普遍的做法,还是某地邮政管理比较宽松,可以允许这种现象存在,从先生的分析看,好像是邮局人员的随意性很大。但是否台湾允许不贴邮票欠资,德国也会允许欠资?就德意志民族的严谨性,是不大可能做这种事,德国人做事非常认真,有规章制度一定会按制度办,虽然我无法查到这些规章,但就这样的德国片几乎没有见过,而推测制度是不允许不贴邮票投递的。

 虽然青岛邮局有划兰线的可能, 但欠资戳却不是青岛的,您也无法证明此片不是在德国划的兰线 。盖的欠资戳,所以我坚持我自己的观点。

其实脱离片本身,看一下片的环境, 此片书写德文,要是一个中国人,也可能不知情况而误贴,但一个德国人在其占领14年的殖民地,会不知道要帖德国邮票吗?况且在青岛根本购买不到大清邮票,他为何要贴一张根本寄不出去的信呢?我实在不能相信他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故意制造欠资吗?那时的人有这种意识吗?

因为有人搅局,此贴的气氛已被破坏,我不想就此片再讨论了,此为最后一次论述,我想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我也从您那学到不少东西,希望和您以后在其他帖子讨论。


至于某些人我就不说了,因为大家对他的所作所为已经重新认识了。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永乐小小在2008-7-9 16:32:44的发言:

若是友有类似的东西,按友的价格,俺收购,多多益善,呵呵

没问题,我亦有些破烂,适合您这种“经济条件有限”的人士购买。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永乐小小在2008-7-9 16:55:06的发言:
为什么不能是集邮者?当时的德国人为什么不能有这种集邮意识?不知浦尔、莫斯是哪国人?难道是日本人?当年侨居仅仅上海的德国集邮家就有那么多高手,还要去一个个翻资料吗?
不懂装懂,缺少起码的邮政常识,不顾藏者的感受,应该不是太好吧?

很好,刚开始说我是高手,现在说我不懂装懂,谁不知道你是托啊,随你说去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