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4# 杜邦


    #1329 的慈壽封也是有問題,右面的小4分和小2分票是後貼。請參閱小書1641頁#D-016。

TOP

回复 24# dowager1894


    #1335 紅印花當壹分票似為換票。

TOP

回复 56# shao8086

首先聲明我不是為黄先生辯護,也不存在利益衝突,但不認同因為個別字體有異,便握殺了一張名票!雖然存疑是冶郵的一種態度。

須知道加蓋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 : 如加蓋壓力、油墨的濃淡、字模的磨損、紙張是否舖平.......等等,

而郵票的真偽還有其他不受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的力証。此票於2003年在香港拍賣時曾經仔細驗看,包括加蓋字體、初或再版、銷印的位置與真偽、齒孔、水印、更重要是與記錄的真品比對。

此票因為加蓋壓力比較輕,影響了字型,但確是初版票無誤,所銷上海海關戳在加蓋之上,與記錄的票品比對後,是右版格第9號,齒孔與張敏生先生的横雙連第5/6號吻合,加蓋位置亦相符,驗票時曾描下水印位置,與陳仕仁先生的

11號同一水平,與陳國珍先生的横雙連(位置17/18)同一直線,經多方面的反覆研究後,確定是真品無誤。

TOP

回复 64# 大龙


    多謝大龍兄的圖片,陳士仁先生有三枚,1)左版格第8號、2)左版格14號(如圖)、3)右版格11號。
所示的方連,不是敝的藏品,此方連1996年於Michael Rogers 拍賣,由陳宗慶先生拍下,位置是左版格11/12/15/16,被陳士仁先生的8號與14號包圍。
敝的方聯是左版格5/6/9/10,連接陳宗慶先生的方連與陳士仁先生的14號。

TOP

回复 62# 大龙


    我有Twister集里的重组图。遲些上傳予兄。

TOP

回复  大龙


    我有Twister集里的重组图。遲些上傳予兄。
dowager1894 发表于 2012-6-2 10:40



    half Cent Inverted_0001.jpg half Cent Inverted_0002.jpg

TOP

回复 74# 大龙

"常见的半分,2分, 4分,10分倒盖, 是盖在再版或3版上。 而再版或3版票, 无加盖的邮票本身就很少" 這個聲明在一年前是成立的,隨着引入激光洗去加蓋後,偽漏蓋、加蓋增加了,有些幾可亂真!
遇見名不經傳或來源不明的郵品時,要特別小心。

TOP

回复 75# 大龙


    敝手上也有1分原票倒盖的圖片,只是初步資料,很多位置仍未確認和解決,未到公開的時候。

TOP

回复 82# shao8086


    早年使用激光時技術仍未成熟,仍可見到磨薄的痕跡,近年來要高倍放大鏡才可以覺察到。
遇上名不經傳或是「孤品」時,一定要小心!以上的方聯是「孤品」,當然找不到買家,分拆後仍是名不經傳。

TOP

回复 91# 初来咋到


    早於1944年,哈嗎士(Harmers)便有一個方連付拍,但因為誤為偽票而撤拍,白白冤枉了一張好票,此票50年後才由郵人平反,沉冤得雪!
    另一方聯於2009年出現時,郵人抱懷疑態度,幸有一張二十方連圖片存世,經比對後,才確定其身份。

TOP

IMG.jpg 回复 95# shao8086


    研究初版加蓋票時要明白它的程序與再版票有別,加蓋初版票是於再版票的後期,當陸續收到偏遠郵局送回的初版票後,一併混入再版票加蓋,而偏遠郵局送回的票未必是全格或半格,有機會是散票拼湊而成,又或是半格甚至少於半格加蓋,附票蓋於邊紙便是一例。若是再版票的常理推断,一定會摸不著頭腦。

IMG_0001.jpg (71.81 KB)

IMG_0001.jpg

TOP

回复 98# shao8086


    還有兩件蓋於邊紙可供討論。 IMG_0001.jpg IMG_0002.jpg

TOP

回复 103# shao8086


    由作字之一横至角字之直豎是31.5mm。此兩件皆非敝之藏品。

    還有一張長距30c蓋於邊紙票用於信封,請參閲2007年國珍之拍目#167。 IMG_0003.jpg

TOP

回复 109# 麦国培


    買貴了不重要,但買了偽品便永不翻身,嚴重打擊購買郵品意欲,對郵市造成了負面影響,遺害深遠!

TOP

回复 112# shao8086


    嘻嘻!敝是小本「經營」集郵只為興趣,並不是那些「盲目投資」、「不問收穫」或「損手離塲」的大戶,怎能吃得那麽多封﹖

TOP

回复 117# 宁波邮迷


    郵海浩瀚,不少珍品仍深藏隱姓埋名的集藏家手中,小書雖記錄1600多件慈壽封,粗略估計只是存世慈壽封70%,其餘的仍有待發掘。
   今次布約翰的數件慈壽封,據說源自一居於美國老集藏家,其集藏小書沒有記錄。現存了圖片,留待時機成熟,再出版補遺。

TOP

回复 126# 宁波邮迷


    為免利益沖突,敝是不發証書的,只為美國中華集郵會 (The China Stamp Society ) 效力,先生可以直接聨絡會長兼証書部
Mr. H. James Maxwell
1050 West Blue Ridge Blvd.
Kansas City, MO 64145-1216
USA
電郵 : hjmesq@kc.rr.com

或經香港 Interasia 轉英國 BPA 發証書。

TOP

回复 130# edvardtin


    有。此封記錄於小書上冊391頁,編號 A-1896-178 ,物主是先生。只是圖片經過多次複製後,沒有上傳那一幀清晰。

TOP

回复 133# edvardtin


    此封以下數點有遺常理 :-
1) 銷在票上的八卦戳與信封上的顏色不同
2) 而蓋在信封上的戳竟比票上的銷印清楚和充實 (solid),
    這點十分不自然,郵票是有厚度,銷印時,戳子在票的壓力應比在信封大,戳色自然深。這封竟有相反的現象!
3) 票的底下似有油墨的影子,因為信封不在手中,若將票洗下可以証實

信封記錄在小書下冊第1194頁,編號 B-1898-094,只提出其疑問,由物主和讀者去判斷其真偽。

TOP

回复 137# 宁波邮迷


    對。说的两家是比较权威的驗證公司,若是找一間初版、三版不分的驗證公司便後患無窮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