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会员集邮区
首页
搜索
帮助
导航
图库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1)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华邮网
»
鉴宝(估价、鉴定)
» 广东历史名人陈璧光纪念碑
返回列表
发帖
prior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prior
当前离线
UID
76437
帖子
2256
精华
1
积分
2258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1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最后登录
2024-12-7
中级华邮家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12-24 13:53
|
显示全部帖子
广东历史名人陈璧光纪念碑
纪念碑
,
檀香山
,
明信片
,
练习生
,
广东
本帖最后由 prior 于 2015-4-9 11:29 编辑
照片明信片。是在广州吗?应该早已被毁了
碑文还是由出生于三水的汪兆銘撰并书。
程璧光(1861-1918年),字恒启,号玉堂,广东中山香山县人
父亲程培芳在美洲经商,1871年病故于檀香山,璧光扶柩归里。1872年,以生计无着,投奔其姐夫陆云山。时福州船政局刚制成“靖远”炮船,由陆云山管带,陆云山命程璧光习航海术。1875年,程璧光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航海驾驶。毕业后上“扬武”舰当练习生。后历任南洋水师“超武”炮船管带、“元凯”炮船管带、福建水师学堂教习、广东水师“广甲”快船帮带等职。积功擢都司,调升“广丙”舰管带。
1894年5月,清廷第二次校阅水师,广东水师记名总兵余雄飞带“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往北洋会操,演习时“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中靶亦在七成以上”。会操结束后,朝鲜局势渐趋紧张,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留北洋备战。李鸿章采纳此议,“广乙”、“广丙”二舰因留北洋,“广甲”舰返回广东解送岁贡荔枝后,亦留北洋。于是广东三船皆编入北洋水师。
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附近海面挑起战争,9月17日,北洋海军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遭遇,展开大战,当时“广丙”在港口执行警戒。中午12时50分战斗打响后,程璧光指挥“广丙”舰于午后1时半赶到战场投入战斗,2时40分,“广丙”发炮击伤日舰“西京丸”,并引发火灾,“福龙”鱼雷艇趁机发射鱼雷两枚,当时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海军中将正乘坐在“西京丸”上,自以为“我事已毕”,惟瞑目待毙。可惜两枚鱼雷都未击中,侥幸逃脱。海战中,程璧光腹部被弹片击中,血染内衣。
1895年1月30日,日军开始进攻威海卫,此后北洋海军被困于威海卫港内。2月11日,提督丁汝昌和护理左翼总兵署“镇远”管带杨用霖皆拒降自杀。部分洋员与威海卫营务处提调牛昶炳等商议降事,决定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以丁汝昌名义向敌乞降。12日,由程璧光乘“镇北”炮舰将投降书递交给日军旗舰。17日,日军开进刘公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战后,程璧光被革职回故里。其弟奎光,时任广东水师“镇涛”船管带,因与孙中山同乡关系,在广州加入兴中会。程璧光归乡后,经孙中山及其弟劝说,亦答应入会。1895年10月,兴中会起义计划泄露,程璧光逃至南洋槟榔屿。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洲,路过槟榔屿时,程璧光谒之,李鸿章劝其回国并为之请免甲午之战全军覆没之责。
程璧光回国,复供职于海军。后历任兵舰管带、船政司司长、统领巡洋舰队等职。北洋政府时期,程璧光一度任海军总长。1917年,孙中山鼓励程璧光与北洋政府脱离关系。7月21日,程璧光率部分舰只举义南抵广州,并于次日发表海军护法宣言,史称护法舰队。9月10日,军政府成立,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程璧光任海军总长。1918年2月26日,程璧光在广州遇刺身亡。
海圻舰是甲午海战后大清国购买的2艘大型巡洋舰之一,被誉为天朝海军第一舰(4300吨)。舰长为程璧光。
海圻舰在中国海军史上是一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军舰:该舰是中国第一艘以访问英国、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而完成环球航行的大型军舰;该舰是满清政府海军中的唯一一艘全舰官兵都剪掉辫子的军舰;在该舰环球航行期间辛亥革命爆发,该舰全体官兵毅然投入革命队伍---出国时舰旗还是满清的黄色青龙旗,归国时已变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下载
(25.11 KB)
2013-12-24 13:51
下载
(31.91 KB)
2013-12-24 13:51
(程&汪)
收藏
分享
余伯鸿
No.1619 Dafulinjie, JiangSu, China
支付宝,微信
返回列表
华邮特别论坛
中国邮史研究会专版
江苏分会编辑部
湖南分会编辑部
浙江分会编辑部
网站公告
新手上路
投诉与建议
版主交流区
China Stamp & Postal History Forum
2017丁酉年生肖一框邮集全国邀请展
2010’全国一框网络集邮展览
网上大讲堂
华宇拍卖专区
布约翰华邮专版
通用邮票社
华邮网大众拍卖厅
拍卖行拍卖信息
结标&流标区
邮品交流区
邮品征求栏
传统集邮研究厅
大清邮票
大龙邮票
小龙邮票
万寿邮票
红印花邮票
蟠龙邮票
其它邮票
清代邮戳
清代邮资
清代邮史
客邮邮票
精华版
美国客邮
英国客邮
日本客邮
德国客邮
俄国客邮
法国客邮
比利时客邮
意大利客邮
客邮邮戳
客邮邮资
客邮邮史
工部书信馆
上海书信馆
汉口书信馆
重庆书信馆
镇江书信馆
九江书信馆
福州书信馆
烟台书信馆
宜昌书信馆
厦门书信馆
南京书信馆
芜湖书信馆
其它书信馆
书信馆邮戳
书信馆邮资
书信馆邮史
民国邮票
帆船邮票系列
孙像邮票系列
国币邮票系列
金圆邮票系列
银圆邮票系列
纪念、特种邮票系列
其它邮票系列
民国邮戳
民国邮资
民国邮史
人民邮政(解放区)邮票
苏区时期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邮史
解放区邮戳
解放区邮资
新中国邮票
玩转信销票
普、改、航、欠邮票
老纪特邮票
文革邮票
编号邮票
JT邮票
编年邮票
新中国邮戳
新中国邮资
新中国邮史
沦陷区政权邮票
华中邮票
华北邮票
蒙疆邮票
苏北邮票
伪满邮票
沦陷区政权邮戳
沦陷区政权邮资
沦陷区政权邮史
邮政用品
商埠邮政用品
大清邮政邮政用品
民国邮政用品
解放区邮政用品
新中国邮政用品
印花税票
《印花交流》专版
史前及清代税品
民国税票
解放区税票
新中国税票
外国税票
邮史研究厅
鉴宝(估价、鉴定)
邮品估价
真伪鉴定
其它通信机构
驿站
民信局
侨批局
文报局
军邮(含机要)
港、澳、台
地方邮史
北京邮史
天津邮史
河北邮史
山西邮史
上海邮史
浙江邮史(浙江省分会专版)
江苏邮史(江苏省分会专版)
山东邮史
福建邮史
安徽邮史
广东邮史
广西邮史
海南邮史
河南邮史
湖南邮史(湖南省分会专版)
平原邮史
湖北邮史
江西邮史
四川邮史(川渝分会专版)
重庆邮史
云南邮史
贵州邮史
西康邮史
陕西邮史
甘肃邮史
青海邮史
宁夏邮史
西藏邮史
新疆邮史
内蒙邮史
黑龙江邮史
吉林邮史
辽宁邮史
台湾邮史
其它地方邮史
自动化专区
机盖日戳
邮资机戳
电子邮票
自动化邮品交易区
现代邮品
邮政附加费
快件邮品
贺年片及企业金卡
极限片
原地集邮
文献
集邮文献
邮政文献
集邮文化区
邮会、邮展区
龙城邮学会
组集技巧
网上邮展
各地方邮会专版
集邮协会专版
火车邮史研究会
专题交流所
素材探讨
专题邮品交易
其它收藏品
古泉纸币
旧书文献
纸品杂项
华邮慈善行
其它区
新手升级区
曝光区
网友记事区
网站友情连接
历史栏目
四川地震赈灾义拍专版
赈灾义拍专区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