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先要理解上述寧遠至比利时並非單一郵路,它是由多段郵路組合而成,西北旱路、由张家口、由北京、by Siberia ...
TC 发表于 2010-7-28 16:49



    估计中文是给内地邮局看,外文是指示交换局的
王 骏

TOP

大比国,好像是手写的,这几个字应该不是出自邮局之手吧。那个“西北旱路”指示戳是邮局的吗?我十分怀疑。
alainfang 发表于 2010-7-28 18:52



    寄信人看上去十分熟悉邮路,都知道经美国。
王 骏

TOP

多口問句,既有旱路,是否有西北水路?若無水路,此“旱路是甚麼函意?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7-28 13:58



    汇丰所藏的片上,其西北旱路应是指西伯利亚。其他没有旱路指示的均出海了。
片上的西北旱路指示邮路看上去与林医师所说西北旱路定义是两回事。
王 骏

TOP

这几个指示章应该是寄信人盖的。
王 骏

TOP

这张应该是1908年大清兰邮政舆图,已说明宁远至北京之西北旱路邮路,
这条邮路也可在张家口经库 ...
嘉農 发表于 2010-7-29 04:35



    嘉農兄辛苦!很好的资料,不过老邮迷的片都是08和09年的。
王 骏

TOP

邮史研究本来就是史料与实物相互印证的过程,既是研究,当然也有反证,属于正常现象。
三次片的市场地位早就确立,相信老邮迷发帖并无提价之意,而是真的想提出讨论。话说回来,就是这些片卖得好价,何患之有??
收藏之物件,不论多久,总归会散去的,博物馆都不能避免,何况私藏?
收藏有市场,聚散终有时,能有研究结果留与后人是幸事,没有的话也无所谓,不必替古人担忧,一切还有后来的有心人。
对自己来说,心情愉悦最紧要。
王 骏

TOP

从图看到张家口只有一条通道,所以我认为如果西北旱路指的是宁远-张家口,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写由张家口,西北 ...
alainfang 发表于 2010-7-30 08:54



    思想统一了
王 骏

TOP

大哥!我說05總論指西北郵路是北京至甘肅蘭州。
05年前京漢鐵路未通至鄭州時,此西北郵路是先走海路至上 ...
edwardtin 发表于 2010-7-30 08:56



    不搭界
王 骏

TOP

从汇丰的片上看到的现象,清楚的指出了包括从境内至欧洲大陆通过西伯利亚的是西北旱路。
从林医师的论点看,只能说,林医师表述的境内西北段是西北邮路。
王 骏

TOP

既然西北邮路已是在文献中有所表述,西北旱路的提法是哪位第一个提出的?
王 骏

TOP

我也持这个观点。 我的观点强调
1)这只是寧遠洋教士的想法
2)只包括西伯利亞
alainfang 发表于 2010-7-31 19:00



    那样的话,那些全部是章而非戳记。邮局当时并没有这种西北旱路概念。
王 骏

TOP

因为宁远洋人,并不在迪化,自然不会考虑那里的情况。
alainfang 发表于 2010-7-31 19:05



    那是官方统称的西北邮路。
王 骏

TOP

最后要认定的是,那章到底是谁盖的?
是邮局蓋的话,那是从寧遠经直隸过西伯利亚就是西北旱路的官方认定。
是教士盖的话,那是教士对过境西伯利亚指示邮路之自定义。
王 骏

TOP

最后要认定的是,那章到底是谁盖的?
是邮局蓋的话,那是从寧遠经直隸过西伯利亚就是西北旱路的官方认定。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0-7-31 19:14



    我倾向于最后那句话,西北旱路是教士本人对所寄件指示邮路经西伯利亚的自定义,包括境内的那一段。其实包不包括不重要了,因为既然是自定义。
王 骏

TOP

回复  清邮路


    如果是自定义的话那这些中国人写的字又如何解释?
老邮迷 发表于 2010-7-31 19:41



    和片上的章就是一个道理。
117楼的这封,中文掛號戳肯定是邮局的。
王 骏

TOP

笔迹是一样的,教士有个中国书童帮着寄信。西北旱路是书童想出的过西伯利亚的意思。
此西北旱路是不同于官方描述的西北邮路。
汇丰的谜团是否就此解开?
王 骏

TOP

那田先生認為郵路指示戳誰寫的?  

  
這些應該是不同人所為,由田先生認定,
個人認為不論是何人所為, ...
嘉農 发表于 2010-8-1 12:34



    所有的章都是同样的!章由以下几个:【由】【北京】【张家口】【西北旱路】【大比國】【收】。另外,【卦號】是掛號的错别字!
王 骏

TOP

毛笔字同样是一个人所写的,比较 比国 两个字的笔迹。
另外,为什么手书是【国】而不是【國】?
王 骏

TOP

简体字在民间似乎很早就有用。
百度百科
简体字


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 ...
alainfang 发表于 2010-8-1 19:34



    1934年开始,中华民國推出第一批漢字简化,總共324個字。
王 骏

TOP

转贴:
据许慎《说文解字》所述,國:邦也。从口从或。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从口。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 这个正体的“國”既有土地、人,也包含有守住自己的國土、对外扩张、吞并其它國家土地之意。正如正见网二零零六年九月九日《汉字奇谈》中所说:“國”字中有组成國家的三要素:人口、土地、武器(军队)。 而这个简体的“”字,是所谓的“简化字”,把“口”里面的“或”字换成了“玉”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当然找不到这个简体的“”字,不过,根据《说文解字》中对“口”和“玉”的注解──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属皆从口。玉:石之美。…… 凡玉之属皆从玉。 仿照《说文解字》中对正体“國”字的注解,可以对简体“”字注解如下: :从口从玉。以口吞玉,自杀也。 而且简体的“”字不重视土地,出卖國家领土、对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土地)肆无忌惮的破坏相吻合。
王 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