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这后几个封民信局封的特征非常明显,徽州进出的民局封存世很多,信封都有不同程度下过水的痕迹,会不会使用民局封做的手脚。不知是否有福州大圆戳的官方资料或存世其它物件佐证。

TOP

回复 35# edwardtin

对比更觉得有可能了,民信局封并非都盖有局名戳,而这些封大多销戳不清难辨, 封都经过不同程度处理,需要用实物结合档案资料深入研究。总之疑问重重

TOP

还是讨论版主展示的封吧,别说得太远了,太空了,就封说封

TOP

回复 95# edwardtin


   
        比如那个寄往南京的封,为何上海至南京要通过民信局呢,当时官局可是希望取缔民局的,根据条令民局信件整包需交官局投送的,当然边缘偏僻地方还是由民局递送,因看不清
上传封上那枚民局戳上部,很难判断是否是南京全泰盛船信局的,我怀疑是全泰盛船信局带到福州再由官局寄达南京的。

TOP

既然戳是用作挂号信中转,那怎么还有在单独的销票上,且封上的戳要么模糊不清要么浓粗,显得不自然,我觉得戳真伪没问题,关键是使用问题。那个由福建浦城经安徽大通寄徽州红条封上也有个很不清晰的碑型戳,不知是地名戳还是民局戳。我觉得不要以为有些东西有些实物就觉得没有疑问了,关键是要有让人信服的解释和档案。万寿票还有莫伦道夫版呢,如果没有档案或资料解释来龙去脉,也许大家现在还认为是造假的呢,这样的疑问还有很多。

TOP

回复 111# edwardtin


    我们就封论封,就戳论戳,严先生的大作我没有也未读过,让你见笑了呢,我只能针对这个贴子,而且是认真读了,如果你仔细理解我的意思你就会明白我的疑问,不是说戳的真伪,是使用的背景。大圆戳缘何在福州总局使用那么久,要知道福州邮局可出现过很多特殊的东西,是否有人为的作用。讨论问题最好去认真解释别人的疑问,不要说别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大家都是集邮还好者,只求自己的疑惑有个合理答案。真理也许掌握在你手里,但是要学会说服不懂真理的人。

TOP

田先生有没有想过,认为别人都是不心思孰虑的粗糙自设论据,而自己可能掉到思维的误区里。你提到的这些书籍只是展示了实物,你只是以统计学的观点来否决别人,这些书不是集邮的圣经,没有对大圆戳用历史档案作来龙去脉的研究和解释,比如当时官方公布的Postal Notification等等。有些东西不能说是假的,但可能是臆造的,也就是说利用真的东西制造一段历史。中国邮政史上至今有争议的东西很多,包括大龙中文红条封的真伪,实物是有的,而且早期就有,实物都在著名藏家手里,有关大龙信封存世书籍里也都有,但这并不能否认问题的存在,临时中立票存世到底有多少,难道各大拍目里所说的没问题吗,是否统计过邮局存档的,后来送礼的,还有赤色邮政,不是很多问题都是反复过,最后能够确认还是通过历史档案及当事人作证。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清代乾隆年间皇家出的石渠宝笈不权威吗,不是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很多赝品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共同的爱好发现问题,解决疑惑,相互增进邮识,而非相互攻击。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还是留给能回答的。

TOP

田先生有没有想过,认为别人都是不心思孰虑的粗糙自设论据,而自己可能掉到思维的误区里。你提到的这些书籍只是展示了实物,你只是以统计学的观点来否决别人,这些书不是集邮的圣经,没有对大圆戳用历史档案作来龙去脉的研究和解释,比如当时官方公布的Postal Notification等等。有些东西不能说是假的,但可能是臆造的,也就是说利用真的东西制造一段历史。中国邮政史上至今有争议的东西很多,包括大龙中文红条封的真伪,实物是有的,而且早期就有,实物都在著名藏家手里,有关大龙信封存世书籍里也都有,但这并不能否认问题的存在,临时中立票存世到底有多少,难道各大拍目里所说的没问题吗,是否统计过邮局存档的,后来送礼的,还有赤色邮政,不是很多问题都是反复过,最后能够确认还是通过历史档案及当事人作证。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清代乾隆年间皇家出的石渠宝笈不权威吗,不是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很多赝品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共同的爱好发现问题,解决疑惑,相互增进邮识,而非相互攻击。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还是留给能回答的。

TOP

回复 176# 麦国培


    麦会是不是说让大家以后都不要买东西了,都不是自己的吗。

TOP

麦会三水都是假的,我手头一件也没有

TOP

要好好学习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