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9-7 02:42 编辑

回复 11677# 肖万里
寻梦鼓岭(四十)                                Sep 6, 2019
(一山一岭故乡情)


纽约的康老师是多年前我在福州的老朋友,我们都是从小从烟台山长大的, 我们不仅都酷爱音乐,并也都喜欢回忆和写故事。我们俩人还有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移居美国都已有三十几年了, 不知不觉中纽约和波士顿分别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故乡。  尽管他乡的景也好, 他乡的人也亲, 但无法锁住我们梦中故乡行。故乡恬静优雅的烟台山, 巍峨的鼓山, 美丽的西湖和滔滔不绝的闽江水等等都使我们十分眷念。如今康老师对鼓岭也很向往。我开玩笑地对她说:“既然你觉得我写的寻梦鼓岭故事颇精彩感人,你能否抽空为我的系列故事写一篇你对鼓岭的看法和感想呢?不过事先我需说好,点赞肯定会有的, 但稿费免谈。“  我没料想到, 康老师把我的话当真,果然即在百忙之中为我写了以下《一山一岭故乡情》的故事。我细读以后,不仅觉得她的文采很好,并且被她对故乡的那种深爱而十分感动。

一山一岭故乡情                 来源:【烟台山小集】    作者: 小康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
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
他乡有情,他乡有爱,
我却常在梦里故乡行。

离开故乡已经三十多年了,几回回梦里回故乡,回到了座落在仓山梅坞路上的老家,老家就在烟台山旁,出了家门,穿过马路,登上斜坡,就到了烟台山。

烟台山(图1),位于闽江南江滨,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图2-4)。它更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众人关注,“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音,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 这是叶圣陶当年为烟台山所留下的描述,多么的美!
W1.jpg
图1 百年前从中洲岛看烟台山
W2.jpg
图2 百年前从烟台山看万寿桥与中洲岛
W3.jpg
图3 百年前从烟台山鸟瞰闽江,万寿桥和中洲岛
W4.jpg
图4 百年前从烟台山望北台远眺闽江,万寿桥,鼓山和鼓岭

我主修音乐,鲜少写作,但对烟台山的爱,令我在异乡写下朴素的文字: “ 身在他乡,有時我竟恍恍惚惚地觉得是走在故乡的烟台山上。记得小時候,爷爷牽着我,长大了,我搀着爷爷,走在蜿蜒的石阶上,上上下下。”  这是去年三月底,来美三十二周年的纪念日,我有感而发写的第一篇小文《中美各一半》中的一段。

我将此文投搞美国华人报纸,刊出后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从此,我乐此不疲,每个月写一,两篇投稿,一经见报,我即刻加入个人的耕耘地,至今,我的【烟台山小集】已经有三十多篇小文了。我不时光顾自己的小天地,读着自己写的文章,时有感动,多有激励,想不到的是,在那儿我幸遇了张老师。

张老师从小学音乐,擅集邮,退休后勤于笔耕,我拜读了他在【华邮网】和【邮俊收藏阁】里的各种系列文章,没想到张老师小时候也在烟台山长大!

张老师所著,多是集邮文章,尽管我对集邮不甚了解,但他苦寻鼓岭信封流露出的满满思乡之情令人感动。我爸妈读了《寻梦鼓岭》系列中福建协和大学老师在鼓岭的往事后,马上用微信转送给各地的老校友。时光冉冉,岁月流淌,当年他们风华正茂,如今雪鬓霜鬟,他们常常回忆起在协和大学的日子,特别是当日军入侵,城市沦陷,学校迁往山区,在那样艰苦环境中,岁月给他们留下了太多的沧桑与艰辛,师生之情难以磨灭忘怀。读着鼓岭的故事,想着几十年世事沉浮,九十多岁的老人们感慨万千,真是几番风雨几多愁,几度哽咽数度泪呀。

爸妈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鼓岭,我急忙问他们,“鼓岭在哪儿?它离西湖远吗?我怎么从来没去过呢?” “ 在鼓山后面。”  妈妈告诉我。

鼓山(图5),是童年时去过的最远的地方,登过的最高的山峦,没想到鼓岭就属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图6)。鼓岭1886年由西方传教士开辟,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度,吸引了许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包括烟台山上各国领事馆的许多领事及家人前往避暑。1935年古岭就拥有200多幢风格各异的避暑别墅,还有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为了方便避暑名流要人在鼓岭上通信的需要, 还特地设了鼓岭邮局。这个邮局和当年的庐山和莫干山等邮局等并称为中国早期的五大著名夏季邮局。尽管从前书信很慢, 车马很远, 但盖着鼓岭邮局印戳的信件还是像雪片般地辗转至世界各国。于是,鼓岭这个地方声名鹊起,  为世界所知。
W5.jpg
图5 百年前的福州鼓山
W6.jpg
图6 百年前的福州鼓岭

“带着幼小的你们登鼓山真不容易,从山脚到山顶不知要休息多少回。下山更烦恼,怕你们跑下山会跌倒,所以从来没带你们去鼓岭。” 妈妈的记忆力真好,爸妈见我对鼓岭饶有兴趣,嘱咐我, “ 将来你们如果回国,一定要去鼓岭看看。”

在长辈的记忆中,当年的鼓岭几分仙气儿, 如世外桃源,令人回味不已。正如郁达夫在1936年所描绘的:“山上的房子,  因为峰多地峻的关系, 绝少那些高楼大厦的笨重式样;  壁以石砌, 廊用沙铺, 一区住宅, 顶多也不过有五六间房间; 小小的厨房,  小小的院落, 小小的花木篱笆, 却是没有一间房子不备的。”

今天的鼓岭,又是什么模样呢?读了张老师的文章,我仿佛也身临其境,它与往年似曾相似,欧洲风格的教堂,依然立于鼓岭山巅丛林之上;登观日台可看朝阳变幻,享八方美景,向东望去,还可以看到白眉水库和远处的闽江口;有“云道”之美称的木栈道依山而建,穿行于林海、草甸、水泊之中;南洋溪的溪水还是清澈见底,溪底的石头粒粒可见;张老师文中多次提及的邮局(图7) ,在夏季忙碌地运作着,邮局旁的那口百年古井从未干涸,井水甘之如饴,后人饮水思源,感恩不尽(图8)
W7 - Copy.JPG
图7 今日的鼓岭邮局
W8.JPG
图8 鼓岭邮局左侧的百年前的古井

故乡的山山水水,时常萦绕在心,虽然去国离乡多年,却常在梦里回故乡。登烟台山,逛西湖,  攀鼓山,  如今又多了一个游鼓岭。


图片来源
1.        图1-2 海都网
2.        图3-4-5-6 系本人收藏的清末和民初实寄明信片
3.        图7-8 邮俊收藏阁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682# 肖万里

老张逛邮市 (六十六)                        Sep 9, 2018
(民国后期寄美国的航空信件真快)


今天星期天,一早就开车去逛邮市,买到十几张民国孙像信封,其中一张是1948年3月21日从上海寄纽约的航空挂号信(图1-2),销有1948.3.21日戳,1948.3.24抵达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中转和1948.3.25纽约落地戳。贴有梅花版邮票四张,邮资共九万伍仟元,符合国际航空挂号邮资:信函二万,航空二万伍,挂号五万。邮期前后才六天,真快。今天从国内寄航空挂号信来美国邮期应会比这长好多天。要想邮件快点寄达美国话只好寄快递了。

不知国内目前寄一封航空挂号信(初重)到美国要多少人民币?顺风快递呢?


IMG_2302.jpg
图1
IMG_2308.jpg
图2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684# sxy667788

小尚, 那天我买的孙像封中有一张是民国山东德县欠资封, 不知德县是否就是德州?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williamzhang
   是的,德县就是现在的山东德州
sxy667788 发表于 2018-9-12 07:25

这张民国山东德县欠资封, 贴有孙像25分邮票一枚, 看不请是哪一年寄去美国波士顿, 所以很难解释为何要补贴5分美国欠资邮票一枚呢?
我查了邮资书, 从中国寄美国那时的邮资 从1936年2月·1日到1939年8月31日都是25分,9月1后国际邮资改为50分。
有人看出为什么呢?


    IMG_2310.jpg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685# 肖万里
快递寄美国要分地区收费。如寄5mm厚以内文件至波士顿,中国邮政称重为240元;顺风不称重起步价116元。

肖先生, 今天9月13日收到您通过顺丰快递寄给我的书,谢谢!
不知这快递一共走了几天才到美国波士顿? 这邮费大概要15美元对吗?
如果是话, 它比书的卖价要贵多了。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9-18 19:17 编辑

回复 11691# 肖万里
邮友邮谊和邮情点点滴滴 (十七)         Sep 17, 201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是我很开心的一天, 因为我在波士顿见到国内保利拍卖公司桑总。 桑总出差来到波士顿一天, 办完公事即要匆忙离开。 我开车带他走马看花看了波士顿市容, 美丽的查理河, 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几个地方。 桑总觉得波士顿虽然不很大, 但很漂亮, 到处是学生, 文化气氛很浓厚。此外,桑总很喜欢波士顿的龙虾。  我告诉他下一届世界邮展将在波士顿举行, 他说一定会来。


   IMG_2336.JPG
Lobster.jpg
IMG_2335.JPG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9-25 18:25 编辑

回复 11693# 麦国培

麦会, 我们这儿是中秋节的早晨, 而祖国那边已是皓月当空。此时我想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遥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IMG_2345.JPG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9-25 18:44 编辑

回复 11691# 肖万里

寻梦鼓岭(四十一)                  Sep 25, 2018   
(老外家幸遇福州老乡)


今年8月15日鼓岭文史研究会顾问穆言灵 (Elyn MacInnis) 老师发短信告诉我说明天有中国客人来拜访她, 想请教她一些关于鼓岭文史问题,她希望我明天有空的话能够上她家一趟。我很高兴地接受了她的邀请。次日下午我即开车上美国罗德島州穆老师家。一路上我心里琢磨着这些中国来的客人将会是从国内什么地方来的呢?到了穆老师家才知道原来三位客人都是福州人, 他们分别来自福州和纽约,领隊的女士是福建日报社东南网美国站站长王艳玲。看到老乡我很高兴,我很想同他们说家乡话,后来因为考虑到穆老师不会听福州话,我才忍住不说。

那天王站长看到我带去的鼓岭旧信封收藏品又听了我讲述我的“寻梦鼓岭” 故事后,她很感动。她认为有梦就是好, 但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我对 “寻梦鼓岭”这么执着真是令人钦佩。她对我收藏的加德纳母亲于1909年从鼓岭寄美国加州的信封(图1-2)特别感兴趣, 问我是如何收集到的。
Tu 1.jpg
图1 加德纳母亲玛丽 加德纳于1909年8月17日从鼓岭寄美国加州的信封
Tu 2.jpg
图2 加德纳母亲信封背面带有红色腊漆印 “嘉”字。

我告诉她拥有一张加德纳(图3)信封曾经是我的梦想。这张清代1909年宣统元年鼓岭蟠龙信封是福建邮史研究专家福州阮先生帮我从台湾收藏家周先生那儿求来的,此封贴有清蟠龙10分邮票一枚,于1909年(宣统元年)阴历七月初二从鼓岭寄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销有清代鼓岭拱型式日戳,8月17日福州中转戳和日本客邮局同日邮戳,以及9月15日抵达美国加州的邮戳。信封背面有红色腊漆印封口,是属于罕见的福州鼓岭夏季邮局信封。当时我和阮先生俩人都不知道这是我梦寐以求加德纳家族的信封,直到今年三月份穆老师看了后才确定这张是加德纳母亲玛丽 加德纳 (M. D. Gardner)(图4)的信封。她的母亲结婚前的名字叫玛丽.杜威 (Mary Dewey)。这信封的背面有红色腊漆印“嘉”字,是因为加德纳父亲中文名就叫嘉高美。
Tu 3.JPG
图3 加德纳
Tu 4.jpeg
图4 加德纳父母亲

穆老师说鼓岭加德纳纪念舘今秋将会正式开放,到时将会邀请美国加德纳的两位侄儿来鼓岭。穆老师不久前特意去加州拜访加德纳侄儿Lee Gardner(图5),她顺便打听加德纳收藏的那11张清代邮票 (图6)。她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几张销有福州和鼓岭戳票,才有了那感人至深的 “啊!鼓岭” 故事。很遗憾,加德纳的两位侄儿都不知道加德纳夫人去世后这些清蟠龙邮票散落到何处, 因此穆老师认为如今这张加德纳母亲信封很有史料价值,因为加德纳11岁时就离开中国回美国, 估计他不会有留下什么信封,但他的父母亲肯定会遗留下信封的。她研究鼓岭文史多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加德纳家族从鼓岭寄出的信封。我为自已能拥有这样一张既有意义又珍贵的信封感到欣喜万分。
Tu 5.JPG
图5 鼓岭文史研究会顾问穆言灵(Elyn MacInnis)和加德纳侄儿 (Lee Gardner)
Tu 6.jpg
图6 加德纳制作的十一张邮票贴片

那天我因为家里有要紧事, 只在穆老师家呆了一个多小时。  握别前, 记者为我们拍了几张相片 (图7-9)。而王站长则问我能否把我写的故事 “海外游子鼓岭梦终于圆了” 转发给她?我欣然答应了她的要求。 我没想到几天后王站长发短信给我,说我的故事已刊登在东南网。东南网工作人员办事如此迅速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值得点赞。  我为我的故事能够在故乡东南网刊登感到无比荣幸!
Tu 7.JPG
图7
Tu 8.JPG
图8 穆老师及其先生彼德和我
Tu 9.JPG
图9 穆老师及王站长和我在讨论鼓岭信封

有关我的故事 “海外游子鼓岭梦终于圆了” 详细内容可以打开以下东南网链接看到:

http://usa.fjsen.com/2018-08/25/content_21403679.htm


图片来源
图3 加德纳父母亲相片来源海都网
图6 加德纳制作的十一张邮票贴片 来源黄益群 , “一段中美邮情的佳话”炎黄纵横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10-1 17:14 编辑

回复 11693# 麦国培
    老张逛邮市 (六十七)                        Sep 30, 2018
(戳票也很好玩)


今天天气好, 一早就开车去逛邮市,没有买到什么好东西,但也不能说毫无收获,因为在一个摊位的鞋盒找到一些民国孙像新票和民国戳票(见图),每枚售价才0.05美元。

以前我不喜欢戳票,认为太小了,没有意思,现在这些戳票集多了,也觉得挺好玩的,看到这些方寸之物颇有赏心悦目的感觉,犹如彖刻爱好者看到好图章那样无限快乐。

今天买到的民国戳票中我最喜欢的是鼓岭1919年8月的帆船戳票。这些戳票如果都是贴在信封上话, 那要花不少钱才能把这些封买下的。  所以我觉得收集戳票就像人们常说的花小钱办大事, 因为它跟收集封片一样有趣并且很有意义的。

IMG_2353.jpg (166.96 KB)

IMG_2353.jpg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10-8 10:46 编辑
回复  williamzhang
   山东广饶不错
sxy667788 发表于 2018-10-2 06:48

美国生活和社会的点点滴滴 (二十)                Oct 7, 2018
(哥伦布日Columbus Day)


今天是星期日, 上午去逛邮市, 看到一摊位减价出售美国邮票, 我挑选一些漂亮有意义的,如纪念在美国举办世界邮展,登月和探索火星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1992发行的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的4张小全张 (见图), 因为明天刚好是哥伦布节,学校,银行, 邮局和政府单位等都放假。 我回到家后特意在网上搜索一下关于哥伦布和哥伦布节的历史。我觉得在美国的华人和要想到美国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下这段历史. 详细内容请看以下网上资料。


US1.jpg
US2.jpg
US3.jpg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页
哥伦布日(Columbus Day),又称哥伦比亚日,每年10月12日,是一些美洲国家的节日,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北美登陆,为美国的联邦假日。哥伦布日为10月12日或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以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出生于热那亚。1476年移居葡萄牙。他相信地圆说,认为自欧洲大西洋沿岸西行,可达东方。1492年10月,哥伦布率船3艘,水手87人,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成为西方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1493、1498、1502年他先后三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沿岸进行实地考察。但他至死都误认为他所到达的美洲大陆是印度,故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日是美国于1792年首先发起纪念的。当时正是哥伦布到达美洲300周年纪念日,纽约市坦慕尼协会发起举办了纪念活动。1893年,芝加哥举办哥伦布展览会,再次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此,每年的这一天,美国大多数州都要举行庆祝游行,教堂礼拜和学校活动以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如果哥伦布不是出生在意大利,美国就不会有哥伦布纪念日了。出于对同胞的骄傲,纽约市的意大利后裔于1866年10月12日组织了第一个庆祝发现美洲的活动。第二年,其他城市的意大利人也加入行列,在那天举办餐会、游行和舞会
哥伦布日游行
。1869年10月12日,居住在旧金山的意大利人举行纪念活动时,把这天叫做“哥伦布纪念日”。
1905年,科罗拉多州成为第一个庆祝哥伦布纪念日的州。其后数十年,其他州也陆续开始庆祝这个节日。1937年,当时的总统法兰克林·罗斯福宣布10月12日为哥伦布纪念日。自1971年开始,此纪念日被正式定于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哥伦布
哥伦布是伟大的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williamzhang
   学习了,我知道最早从欧洲到美国的移民是乘坐“五月花”号去的。还知道哈佛大 ...
sxy667788 发表于 2018-10-8 11:41


(美国文史点滴)
小尚, 看来您对美国的历史和地理还挺关注的。
这些乘坐“五月花”号船的第一批移民就是在波士顿附近登陆的。 从那以后起, 英国移民纷纷来美国安家落户, 把麻州和康州等美国东北部7个州叫新英格兰 (New England):
Maine, Vermont, New Hampshire, Massachusetts, Rhode Island, and Connecticut.

他们还把英国许多地名搬用到美国, 比如说:
Boston, Cambridge, Oxford, Cleveland, Birmingham 等等。

下次您有机会再来波士顿时, 我可以带您去看看“五月花”号船登陆地方。 以下是百度网上查到的资料:

“五月花”号是英国3桅盖伦船,长19.50米, 宽7.95米, 吃水3.35米,排水量180吨,于1615年下水。1620年9月6日,
该船载有包括男、女及儿童在内的102名清教徒由英国普利茅斯出发,波斯顿附近登陆,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随着美国的独立,该船就此名闻遐迩。他们登陆地方也叫为Plymouth普利茅斯.

s-l225.jpg
s-l225A.jpg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700# sxy667788
我和邮票邮票和我(七十七)                Oct 16, 2018
(我和西藏有邮缘)

人和人讲缘分, 人和物也讲缘分的。  我原来是不收集西藏的封片和邮票,但自从我认识波士顿邮商马克(Mark) 以后,我开始对西藏邮品感兴趣。

2014年2月的一天,我看到马克手上有一张清代西藏挂号蟠龙红条信封(图1-2) 。他说这张清代封很珍贵,多年前美国集邮刊物曾经介绍过它,他准备送去加州拍卖行拍卖,但马克问我:“你的朋友中有人要买吗?  如果有人愿意出高价话,我可以不送去拍卖,可以直接卖给他。 “  我问了几个国内朋友,只有一个人有兴趣,并出了价。马克觉得我的朋友出的价偏低一些, 认为还是送拍好。当时中国清代信封在国际邮市很火热,波士顿邮商斯蒂夫(Steve)手上有一张慈寿封,有人出价5000美元,他没卖, 决定送去加州去拍卖, 结果最后成交价竟高达2万3千美元。但马克这张西藏挂号蟠龙红条信封没料想到最后成交价比我那位朋友出价竟足足低了三千美元。
T1.jpg
T2.jpg
图1-2

自从那以后起, 马克手上若有西藏邮票他总会先问我要不要。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有一些西藏邮票,我以为是好东西,即开车上他家,一看大失所望,因为除了一套早期西藏邮票(图3)外,其它大都是新中国发行的有关西藏题材的邮票、首日封和小全张(图4-6),不过为了使马克高兴,我还是全买下了。
T3.jpg
图3
T4.jpg
T5.jpg
T6.jpg
图4-6

2016年春季的一天,马克又打电话来说他又有一些西藏信封,是新中国寄尼泊尔的,我听后误以为是普通信封,不怎么兴奋,但看后发现这些信封很不错,大都是贴着老纪特邮票(图7-9),所以很高兴,就把这几十张西藏纪特封全买了。
T7.jpg
T8.jpg
T9.jpg
图7-9

上月我在邮市遇到马克,他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他有一张少见的西藏旧信封(图10)和一张旧明信片(图11-12),我看后觉得这明信片有可能是真的,但信封是假的。因为马克卖给我的价格低,并答应若是假的可以退还,于是封片我全要了。回家以后我即把这一封一片上传到微信群, 徴求大家意见,果然大家看后也都认为这张信封是假的,但明信片没问题,  是精品,值得收藏。看了大家的评论, 我既为自己能够买到这样一张好明信片感到欣喜万分,并且同时也为自己鉴别真假封片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而十分高兴。
T10.JPG
图10
T11.jpg
T12.jpg
图11-12

如今每当我看到这些西藏封片和邮票时,心想我是主要收集家乡邮品的人,特别是鼓岭和鼓山老邮局的信封和明信片,没想到自己无意中收集到这些西藏好邮品, 看来我和和西藏还真有邮缘呵。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quote]回复  williamzhang
   第一张蟠龙封极好,不知道成交价多少?你说的那个封未必假,即使真的也不贵
sxy667788 发表于 2018-10-17 10:02 [/quote

5000美元。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704# 麦国培
(三水的封片好值钱)

最近我看到美国eBay网上在拍卖一张三水明信片 (见图)因为三水的东西很少见, 要比鼓岭少, 所以我
很兴奋, 既发短信给麦会。  麦会说他也看到了, 他认为该片有疑点。
此片最后成交价是2405美元。  如果此片真有问题话, 这买家真是很冤枉呵

    IMG_2382.jpg [attachimg]1574244
[/attachimg]
s-21600.jpg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10-27 18:47 编辑

回复 11703# sxy667788
老张逛邮市 (六十八)                        Oct 27,  2018
(捡漏和学习, 哪个更有意义?
-- 美国海军节和意大利军币)       


今天是美国海军节, 我没有读过美国海军历史, 为何我知道是美国海军节呢?因为我收集到一张跟美国海军节有关系的民国1945年信封 (图1)。
N1.jpg
图1

今年夏季我在邮展上看到一张民国1945年10月27日从上海寄美国缅因州的信封,里面不但夾有信,还夾有一张盟军军票 (Allied Military Currency) ,它是二战期间,盟军部队在其占领地区德国,法国,日本,奥地利,意大利等地的钞票。另外还有两张加拿大蒙特利尔电车票。 (图2-3)

N2.jpg
N3.jpg
图2-3

这张信封还有一个特别地方,那就是信封上手写:NAVY Day Oct 27, 1945.我在网上查了,10月27日,这是美国海军节,也是美国总统西奧多罗斯福生日 (图4),据说这位总统是海军迷,他十分重视建设海军。
lossy-page1-220px-President_Roosevelt_-_Pach_Bros.tif.jpg
图4

1945年二战胜利后的这一天,美国曾在纽约的哈德逊河举行盛大的海上阅兵,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亲临检阅。

此封卖价才10美元,能够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固然很好, 但我觉得更有意义的是通过收集它我知道了什么是军币, 哪一天是美国的海军节, 还有因为查资料,顺便我也查到了中国也有海军节, 它是每年的4月23日。


(以下是网上资料)

资料来源:王朝网络2011-12-19 16:21:16   
美國海軍節是哪一天?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爲配合陸上抗英戰爭,美國大陸會議于1775年10月13日正式決定建立海軍。獨立戰爭結束後,美國海軍曾一度解散。1794年美國國會決定重建海軍。1798年4月3日成立了海軍部,海軍正式脫離陸軍,成爲一個獨立的軍種。1901年西奧多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提出了趕上英國,建立世界上第二強大海軍的目標,羅斯福被奉爲「海軍之父」。爲紀念他,美國政府確定,西奧多?羅斯福的生日10月27日(1858年)爲美國海軍節。同時規定每年的10月13日爲美國海軍成立紀念日。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11-4 11:01 编辑

回复 11703# sxy667788
寻梦鼓岭(四十二)                                Nov 3, 2018
(福建协大校长陈锡恩和鼓岭的情缘) (上)


1.        海外游子“寻梦鼓岭”又有新发现
今年10月中旬, 我在鼓岭官方微信公众号看到以下的报道:
美国鼓岭文史研究会专家穆言灵(Elyn MacInnis)分享了在鼓岭上生活过的外国友人福益华的爱情故事。她说:“福益华医生曾经喜欢在鼓岭的一位爱打网球美国姑娘,为向心上人表达爱意,他专门修建了一个网球场,福益华就是在鼓岭上向女友成功求婚,加德纳为两位终成眷属的年轻人证婚。”

“鼓岭有很多类似这样有趣的故事,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让更多的人爱上鼓岭,我会尽自己所能支持鼓岭管委会工作,复兴鼓岭百年历史文化。” 她又笑着说:“我们要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当我看到这一则新闻报道后我很激动,因为最近我刚发现一个有趣的也是发生在鼓岭的爱情故事(Love Story),但这故事的主角不是老外, 而是我们的福州人,他是福建协大校长陈鍚恩.

2.        喜得一本好书 --【陈锡恩传】
听说穆老师从福州参加鼓岭中秋诗乐会归来, 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她。我们在电话里足足聊了一个小时。穆老师先告诉我她这次旅行很开心,鼓岭的朋友很热情招待她,特别是她在福建东南网王艳玲主任家住了三天,王主任的盛情接待使她觉得宾至如归。穆老师还告诉我此行在福州遇到我的老朋友,福州宜天乐器博物馆馆长陈恭先生。 陈恭先生给她留下很好的印象, 尤其是陈恭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台名贵古典钢琴捐献给鼓岭加德纳纪念馆,使她好感动。

穆老师问我最近寻找鼓岭邮局信封和明信片有什么收获? 我告诉她快一年了, 一张也没找到。
   穆老师问我:“为什么呢?”
   我开玩笑地答道:“也许人们看了我“寻梦鼓岭”系列故事后, 都认为收集鼓岭封片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们都想自己收藏起来,不过最近我在研究自己手上的鼓岭封片时,我发现我有一本很有史料价值而没出售过的好书。”
“是什么书呢? ” 她好奇地问道。
“你知道Teddy Chen (陈锡恩)吗?”我问她。
“你说的是福建协大校长Theodore 对吗?”
“对。我有一本她的夫人写的【陈锡恩传】书(图1)。我在书中发现很多资料和感人的故事。关于陈锡恩我们可以在百度网上,特别是在福建协大网站查到许多关于他生平的资料, 但这本书中写下了好多鲜为人知关于陈锡恩和他的夫人生前精彩故事。”
1.jpg
图1 【陈锡恩传】封面

“既然这是一本没有出售的书, 你又是怎么得到呢?”
“【陈锡恩传】是陈锡恩夫人鍾文惠写的传记,他们夫妇俩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是福州花巷刘扬芬牧师的好朋友。【陈锡恩传】出版后, 鍾文惠即寄这本书给刘牧师,刘牧师去世后该书为其大公子纽约的刘圣先生珍藏着 。2014年4月我去纽约参观邮展(Stamp Show),在美国著名华邮邮商罗杰斯摊位上买到一张1936年从马来亚彭亨寄福州鼓岭陈锡恩的信封(图2-3)。老朋友刘圣看到我很喜欢这张陈锡恩鼓岭信封, 却不知道他是什么人, 他即告诉我陈锡恩曾经是福建协大校长,他是福建省立医院著名医生陈锡谋的哥哥。见我对陈锡恩的生平很感兴趣,刘圣就把这本珍贵的书赠送给我。这本书共有十七章,第一章从陈锡恩于1902年7月14日出生在福州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说起,一直到最后一章陈锡恩于1991年5月7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医院, 享年89岁。”
我把书中一些内容和故事在电话里告诉穆老师。
2.jpg
3.jpg
图2-3 1936年从马来亚彭亨寄福州鼓岭陈锡恩的信封

以前我对上世纪初福州的教会到底有几家搞不清楚,我从这本书里得知那时福州主要有三个教会:公理会、美以美会和安日间会。公理会有格致男校和文山女校,美以美有英华和华南女校,安日间教会是英国的,有三一男校和陶淑女校,后来这三个教会联合起来一起创办了福建协和大学。(图4-5)
4.jpg
5.jpg
图4-5 福建协和大学校舍

这本传记多处提到陈锡恩很有音乐天赋,他没有正式跟人学过,居然弹琴,指挥,编乐谱曲样样都会,著名的协大校歌就是他谱写的。陈锡恩和协大美国哲学教授徐光荣 (R.Scott) 夫妇关系特别密切 (图6),因为徐光荣的夫人徐克丽(Agnes Kelly Scott)既是文山女校又是协大的音乐老师,每次这两地举行音乐会,徐克丽不仅邀请陈锡恩来听,演出完还要求陈锡恩给予评论。陈锡恩结婚那天,徐克丽在婚礼上为来宾表演了独唱。
1946年9月陈锡恩接任校长的第二天, 他就让徐光荣出任文学院院长,其夫人徐克丽继任音乐系主任。
6.JPG
图6   左边相片是徐光荣和夫人徐克丽

该书中第四章 “我的青年时代”有好几页是写作者年轻时常去鼓岭,有一年夏季在那里她遇到陈锡恩,他们一起在鼓岭渡过一个美好的夏天,他们的恋情就是从鼓岭开始的。

穆老师听了我对这本书的介绍后,也认为此书很有史料价值。她对我讲述陈鍚恩和鍾文惠小姐在鼓岭相恋的故事觉得很有趣。因为到目前为止,鼓岭的故事大都集中在老外身上,她一直想要挖掘一些福州人在鼓岭避暑渡假的故事,但至今还没有找到。在她看来,我能够挖掘出这样“鼓岭恋”故事和我发现我拥有一张当年加德纳母亲从鼓岭寄出的信封一样很有意义。她希望我能把这故事写在我的“寻梦鼓岭”系列里。那天穆老师还要求我把这本书中那几页描写陈鍚恩和鍾文惠小姐他俩在鼓岭相遇相恋的故事扫描后发给她看。但她看后没说什么,只是从微信表情包里取出3个笑脸加上3个大拇指发给我,而我看了她的点赞后还觉得我不仅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并且还应该把这本书中所描写的“鼓岭恋”故事讲述给大家听。
(未完待续)


资料和图片来源
1.        【陈锡恩传】-- 陈鍾文惠著  May, 1992
2.          图2-3 系本人收藏的带有鼓岭地址门牌456号 的信封 。此地址原是福建协大教授住的别墅, 如今是鼓岭旁山雾居
3.       图4-5 系本人收藏的民国明信片
4.          图6 徐光荣和夫人徐克丽 (左边相片) 美国鼓岭文史研究会专家穆言灵(Elyn MacInnis)提供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11-6 04:18 编辑

回复 11711# 麦国培
寻梦鼓岭(四十三)                                  Nov 5, 2018
(福建协大校长陈锡恩和鼓岭的情缘) (下)


3.        鼓岭恋
上世纪二十年代,陈锡恩女友鍾文惠夏天常跟随她的嫂嫂上鼓岭避暑。她的嫂嫂也是福州人, 叫雷毓芳, 是当时美国教会医生伍德哈尔 (Dr. Woodhull) (图1-2) 的养女。 嫂嫂在鼓岭有一座别墅,是租的,租期为二十五年,它是嫂嫂嫁给她哥哥时, 医生伍德哈尔作为嫁妆送给嫂嫂的。  
        IMG_2410.JPG
IMG_2411.JPG
图1-2 美国公理会医生伍德哈尔 (Dr. Woodhull)

1922年鍾文惠文山高中毕业上燕京大学前去了鼓岭, 陈锡恩知道这消息后特意赶到鼓岭, 并托人告诉鍾文惠父母说自己喜欢她,准备也在鼓岭住一夏天, 这样以便双方彼此有机会了解。 当时鍾文惠不仅漂亮、端庄,有气质,同时又是文山女校的高才生,有许多男生在追求她,但她的心里只喜欢陈锡恩。鍾文惠父亲知道此事后也立即赶到鼓岭,对女儿说:“如果锡恩来鼓岭,你千万要回避。他既有求婚之意,你二人便不可见面。” 鍾文惠对父亲说男女见面不一定就是要结婚,要紧的是彼此要多了解,合则来,不合则去。她向父亲表示他和锡恩在一起一定不会做出越轨的行为, 父亲尽可放心。(图3)
C1.jpg
图3  【陈锡恩传】第四章第13页,该书从第13-15页是描述他俩在鼓岭相遇相恋故事。

在鼓岭他们天天见面,一起研究燕京教学课程, 爬山看风景,看洋人网球比赛和打纸牌, 有时还一起乘轿子去鼓山涌泉寺和喝水岩等景点逛逛。而这些活动大都不是他们俩人单独在一起的。有一次只有他们俩人在屋外乘凉时,锡恩问文惠 (原名叫文慧):
  “你何以名为 鍾文慧?”
“上学时嫂嫂给我取的。”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智慧?”
“ 没有这样想过。”
“你可以不可以改为鍾文惠?”
  “我想想看。” 文慧当时不太明白锡恩要她改名字的用意,所以很勉强地答道。
  “你知道吗? 恩与惠相同而相合。”过了一会儿,锡恩大笑地说道。
听了锡恩这么一说文慧恍然大悟。 后来从鼓岭回福州即动身去北京,到了燕京大学,她立即把自己名字从鍾文慧改为鍾文惠.

那年代很保守,年轻恋人在一起别说拥抱和接吻,就是手牵手也怕被人看见,所以该书中没有描述他俩在鼓岭花前月下谈情说爱的那种浪漫情景。而这一段两人单独在一起时的简短对话,可以看作是陈锡恩很含蓄地向鍾文惠表示自己对她的爱,而鍾文惠对陈锡恩十分爱慕和崇拜,她很乐意接受锡恩对她爱的表白。她在传记里说:“他要我做的事我都愿意做,而且觉得有神秘感。”

其实那时候还有两个年轻人也在追求鍾文惠, 其中一个是医生,另外一个是做生意的。 他们的经济条件都比陈锡恩强很多。一个表示很乐意栽培她去念大学,而另外一个从鼓岭一直追她到北京,但她从不心动。当时鍾文惠不太理解一件事,那就是陈锡恩是福州公理教会里的一位神童,又是风头人物,很多北京和上海好友写信给他的父亲,说锡恩如果愿意跟自己女儿订婚,他们可以送锡恩去美国留学。但锡恩父亲能够让儿子同一个没钱的女孩子做朋友,她认为这是天作之合。通过自由恋爱文惠决定要嫁给錫恩,大家知道后议论纷纷。錫恩固然什么都好:书香门第,长得帅, 聪明能干,但他在美国念书时得了肺病,动了手术,只剩下一个肺。 文惠四姐认为他活不过十年,文惠为锡恩牺牲了。文惠表示从鼓岭相遇相恋下山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名字从“文慧”改为“文惠”就是打算要嫁给他,如果那年锡恩病逝在美国话,他大概再不会爱任何人了。

陈錫恩和鍾文惠于1932年6月30日结婚, 婚礼在福州文山女校举行。那时福州比较落后,在福州买不到钻石戒指,以及新娘的结婚礼服和婚纱,錫恩要文惠去上海买, 文惠当时是文山老师,她认为为了购买结婚礼服而告假去上海,这简直是笑话。
Chen1.jpg
图4  童年时的陈锡恩
Chen2.jpg
图5  陈锡恩夫妇和他们两个爱女

4.  陈锡恩传奇的一生可以拍成一部感人至深的电视剧
当我看完这本【陈锡恩传】书后,传记中真实细腻所写下的陈錫恩和夫人少年时代无忧无虑的青梅竹马生活;成年以后相恋、相爱;婚后相勉、相助;一生同甘苦共患难的经历,都给我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陈锡恩很孝顺父母, 十分关心和帮助弟妹. 作为老师,他很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难,经常为贫苦学生尽力张罗,必要时不惜解囊相助。他一贯主张人要懂得感恩,要记住别人对他的帮助,同时也要诚心地去帮助别人。他的为人高贵品质令人无限敬佩。而他对教育和文化的執著以及热心培育人才的故事,更是使我深受感动。他真不愧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这本传记来拍电视剧话,它将会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视剧;而陈锡恩的“鼓岭恋”无疑将会是这部电视剧中很精彩的一段爱情故事。
Chen2B.JPG
图6  陈锡恩夫妇和他们两个爱女一起庆祝他俩结婚20周年
Chen3.jpg
图7  一对令人羡慕的“恩”与“惠”夫妻
Chen4.JPG
图8  教育家陈锡恩

(全文完)

资料和图片来源:
1.        【陈锡恩传】-- 陈鍾文惠著  May, 1992
2.         图1-2 相片由美国鼓岭文史研究会专家穆言灵 (Elyn MacInnis)提供
3.         图6和图8相片由福州基督教会史研究专家牛冬提供
4.         陈锡恩生平简介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陈锡恩(1902~1991年),闽侯县 (今福州市区) 人,生于福州鳌峰坊。
民国11年(1922),福建协和学院毕业后,任英华中学英语教师。
民国13年 (1924)秋,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攻读研究生。
民国18 年(1929),任福建协和学院教授兼教务长。
民国26年(1937),赴美入南加大学深造。次年,被该校邀聘讲授“比较教育”课程。
民国28年(1939),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育学教授。适值日军入侵中国,锡恩到美国各地演讲,揭露日本侵华真相,赢得美国人民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
民国35年(1946)底,协和大学校董会邀请锡恩回国代理校长。翌年7月,重返美国,任南加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兼亚洲文化系主任和东南亚文化中心主任。
1954年,回台湾创办东海大学,筹备就绪后,重赴南加大学任职。
1959年,任南加大学 “海上学府” 主任,遍历南太平洋各地。
1962年,美国国务院委派锡恩率领50位中学教师到台湾研究中国文化。
1970年,应邀赴联邦德国任教,并为美国《百科全书》撰写有关中国方面的内容,为《大英百科全书》撰写中国教育史内容。
1973年退休后,南加大学设“陈锡恩东亚文化教育资料室”。锡恩把自己的藏书捐赠给资料室,还捐献5万美元作为基金。锡恩倡议组织“南加州各大学中国人教授会”,当选为第一任会长。逝世后,夫人钟文惠按他遗嘱,捐出10万美元,设立“陈锡恩奖学金”,奖励祖国优秀青年。
1991年起, 每年帮助一名由中国官方选派的福州籍的优秀学生来南加里福利亚大学研究院留学。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11-10 09:06 编辑

回复 11714# sxy667788
老张逛邮市 (六十九)                        Nov 9,  2018
(喜得一张福建协大1926年进口封)


据我所知目前美国大城市里的邮票店几乎是消声匿迹, 所以如今我若要想购邮票话我必须周末开车去看邮展逛邮市,或在eBay网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般说逛邮市捡漏机会多, 上eBay网找机会少, 但有时运气好时照样能够在eBay网上捡漏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

上月5日我在eBay网上发现一张1926年福建协大进口封(图1-2), 我很喜欢, 立即下标45美元, 没想最后成交价才8美元, 到付款时我更惊讶,eBay才收我5美元, 因为上季度我在eBay网上购物 eBay给我3美元的奖励点。
IMG_2383.jpg
IMG_2384.jpg
图1-2

此封于(1926.5.31)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寄出,经旧金山中转(1926.6.1),上海中转(1926.6.20 机戳),于(1926.6.24)抵达福州,有落地戳。 邮期25天。 这是一张首航信封(First Flight Air Mail), 美国国内是航空, 但国际是水运。贴三张美国邮票,邮资共25分。

收到这封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喜欢收集清华,北大,燕京, 齐鲁,金陵和岭南等大学信封, 特别是福建协大大学信封。
我在网上查到这位收信人协大美国教授梅特卡夫 (F.Metcalf)一些资料和故事。我把这信封和资料发给穆老师(Elyn MacInnis)看,她一看即认为很好,她建议我利用我所找到的资料写一故事刊登在我的寻梦鼓岭系列里面, 让大家对协大美国教授梅特卡夫有所了解。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18-11-26 23:02 编辑

回复 11714# sxy667788
寻梦鼓岭(四十四)(插曲)                        Nov 26,  2018
(海外游子喜得福州罗星塔和白塔明信片)


收集清代民国旧明信片既有趣又有意义,因为我们不仅能从这些明信片看到百年前神州旧貌和风土人情, 并且通过收集和研究这些明信片还能够进一步了解到这段时期的文化和历史。

上月我在波士顿秋季邮展一摊位“鞋盒”里出乎意外买到一张福州罗星塔明信片 (图1-2),那天我没想到回家打开电脑知道我在美国ebay拍卖网上下标的一张福州白塔明信片也被我拿下了。一天里连得两张家乡古塔明信片我真是好开心呵。
1.jpg
2.jpg
图1-2

美国的许多邮商他们在邮展上摆摊位时都喜欢把一些邮票,信封和明信片分别放在一个象“鞋盒”一样的纸合里让集邮者来挑选,这些东西标价大都在0.25美元到1美元之间,有的象民国孙中山头像新票每枚才卖0.10美元。要想从这些纸盒里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邮品是很花时间的 ,因为邮商常把他们认为价值不大的世界各国封片票都混杂放在一起。 多数情况是我找了半天却一无收获,但多年逛邮市的經验告诉我只要有耐心,有时运气好就能捡漏买到自已心仪东西。那天我在有几百张明信片的盒子里发现了这张罗星塔片,我真是欣喜万分。很遗憾这张片没有实寄过, 如果是寄过的, 并且又是销有罗星塔邮局邮戳话, 那它将会是很有价值的。几年前我在美国eBay网上花了重金才拍到一张1905年销有罗星塔邮戳的清代蟠龙明信片(图3-4), 可惜明信片上的相片不是罗星塔, 而是百年前福州的万寿桥和中洲岛, 否则这张实寄明信片将会很珍贵的。
3.jpg
4.jpg
图3-4

罗星塔位于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是国际公认的航标、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世界邮政地名称为“塔锚地 (Pagoda Anchorage)”,百年前从世界各地邮寄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 “中国塔” 就可寄达。据说,一两百年前,外籍船舶到福州马尾外海远远望见罗星塔,船员即欢呼道:“China Tower”(中国塔)。

我在eBay网上买到的这张福州于山白塔明信片是德国印制的(图5-6),明信片上有英文解说:
Hill occupied by revolutionist when Foochow was taken.
(大概意思是:当福州发生革命时,起义军占领了这座小山。)
5.jpg
6.jpg
图5-6

我不知道这里所说“革命者”是什么意思,我把这明信片拍照后发给福州基督教史研究专家牛冬先生看。他认为应该是指1911年的辛亥革命,因为那年福州起义军就是从福州于山开始行动的。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因为我知道上世纪卅年代,福州协和医院已在白塔旁边蓋起五层红砖大楼,而这明信片看不到有这座建筑物,这点可以说明这张德国发行的福州明信片应该是在民国初期。这明信片的最后成交价格是三十六美元,因为我是用美国信用卡公司给我的现金奖励点来购买,没有花自已口袋里的钱能得到一张好明信片自然觉得特别高兴。

我年轻时候在福州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要去马尾港办理提取进口货物手续,所以对罗星塔比较熟悉;而那时我的老家在三坊七巷,就在于山附近,所以对白塔很有印象。这几天每当我看到这两张家乡旧明信片时我总会浮想联翩,  因为对我来说乡愁永远是魂牵梦绕。看着这一张张自己辛辛苦苦地收集到的福州旧明信片和信封, 我就觉得太平洋彼岸的家乡不是那么遥远。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1717# tungkun
"又花了一小时将更新内容看完, 确实是精彩!"

谢谢您的鼓励。  集邮是一种高级的文化娱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能够把自己集邮人生经历写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觉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