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 lewis741
余幼好推理小说兮,年既老而不衰。对此鲜见欠资片仅作尝试推测,与同好探讨:
1.此片仅贴俄客邮4戈比,未经大清邮局径投上海俄国客邮局(盖有兰、黑两戳),转交英客邮运送。
2.在香港拆袋分拣时,兰鉛笔明写有(欠资)5(仙时)。在明信片(俄文)上端盖有红色“……1/2 CTMS”字样,因前面被欠资票复盖不得而知,作二种猜想:一为上海英客邮局盖的欠资戳;另一个可能是绘画了的明信片售价标记。
为何欠资?
在1902年大清与法国互签代送邮件恊定之前,大清邮政规定对支付了大清邮资的信件再补贴相应的香港和法国邮票。1897年改为加贴香港或日本票。同年又通令不要拒收仅贴客邮票的国际邮件。
此片寄于1901年,没经过大清邮局,英客邮局不认可仅贴有在华俄客邮的邮资,即没义务代送,所以作欠资处理。兰色鉛笔5应是香港分拣时所写。如果此信通过俄国客邮局一直运送就不会欠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