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年好,恭喜发财.
又是我隔壁,昨天回来就在那塞了上个钟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飞g也塞!厉HI!

TOP

24.郁南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西邻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1966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都城镇,邮编:527100。代码:445322。区号:0766。拼音:Yunan Xian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人侵犯楚国,败后散逃南方各地,成为“百越”族人。其中一部分越人越过五岭,在今广东、广西境内建立了许多大小不等的部落或奴隶制小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该地分建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等三大行政新区。公元前206年,秦亡汉兴。原南海郡尉赵佗乘机在岭南地方建立南越国,他也接受了汉朝的封号。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在其疆域内分设9郡。其中一郡名苍梧郡,该郡设10县,10县中有一县名端溪县。今郁南县是那时端溪县域之部。
  西晋太康年间(280一289年),在端溪县域中增设都罗县(县治在今郁南部城镇)和武城县。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晋康郡,端溪县和今天的郁南、德庆两县都是该郡的辖地。东晋末期,又在晋康郡设晋化县(县治在今郁南南江口镇)。南朝宋元嘉年问(424——453年), 都罗、武城两县合并,易名为都城县(都城之名,由此而来),又从端溪县分出安遂县(县治是令郁南连滩镇)。南朝南齐年间(479——502年),从端溪县分出威城县(县治是今郁南建城镇)。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罗水(即文昌水)流域内设罗阳郡,今郁南县域有部分被划人该郡。隋初,罗阳郡改为罗阳县。开皇九年(589年)都城县因晋康郡废,改隶苍梧郡。开皇十二年(592年),晋化、威城两县并入都城县,开皇十八年(598年),罗阳县改名正义县。大业三年(607年),正义县并入永熙郡的泷水县。安遂县也同时转隶永熙郡。唐朝推行州县制。都城县改隶康州,安遂县则从永熙郡改隶康州,并改名晋康县。宋开宝五年(972年),都城、晋康两县并入端溪县,隶属广南东路德庆府。元朝沿用宋制。只是德庆府改名德庆路。今郁南县仍是德庆路的辖地之一。明朝,德庆路复名德庆府,不久德庆府降为德庆州,隶属肇庆府。万历四年(1576年),镇压了西江沿岸山区的瑶民起义之后,明朝政府在该地区设罗定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该直隶州除了以泷水县为州治外,还统辖新设的东安县(今云浮县)和西宁县(今郁南县)。翌年,西宁县在今郁南建城镇开始筑城以作县治,这就是建城之名的由来。清朝沿袭明朝建制,只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宁县的部分域地划回原属的信宜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西宁县与青海省西宁市同名,且鉴于该县位于古郁江(今西江)南岸,于是改名为郁南县。
  1950年春,郁南县治改在都城镇。1958年11月,郁南县、罗定县合并;取名罗南县。1961年4月,罗南县撤消了.恢复郁南县和罗定县的建制。郁南县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2万。县政府驻都城镇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1966.2平方公里。东与云安县接壤,南与罗定市毗邻,西与广西梧州、苍梧、岑溪交界,北与封开、德庆两县隔江相望。年均气温21.4℃,年均降雨量143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
  郁南县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郁南是粤西重要的农林产区。盛产木材、松脂、肉桂、木薯、蚕茧、水果、竹笋、以巴戟为主的南药、茶叶等,建城无核黄皮、都城蜜枣、庞寨荔枝、河口吕宋芒和板栗、竹笋、南江口绛柚等名优特产更是闻名遐迩。木材蓄积量达394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
  郁南县已形成了食品、医药、电池、电线、电缆、塑料制品、林产化工、机械、服装等颇具优势的工业行业,并成为全国干电池生产第一大县和国内液力产品两大生产基地之一。
  郁南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风景有颇具观赏的价值,给人们提供了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县城都城镇依山傍水,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江滨城镇,城区居民7.5万人,是郁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县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区规模迅速扩大,城市架构基本形成。近几年,郁南县新建扩建了宽40米的县城出入口道路、一环路、二环路、教育路和平江路等一批城区道路,建成了锦秀湖公园及广场、江滨公园、新涌口文化公园等公园广场设施,在城郊规划建设大王山万亩森林公园、千亩工业园区以及九塘湖旅游度假区;通过改造旧城区、建设新城区,县城建成区面积已由九十年代初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7平方公里。目前,正按照“城外有江、城中有湖、城郊有园、供水洁净、空气清新、堤上观光、环境优美”的江滨新城的品位构想,把县城城区修编面积扩大到32平方公里,使其成为聚人聚财的地方。
郁南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木材、松脂、桂皮、木薯、蚕茧、水果、笋竹、茶叶等均有大宗产出,郁南无核黄皮、都城蜜枣、庞寨荔枝、河口香芒和建城竹笋、板栗等名优特产,更是扬名遐迩。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


PICT3962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又来学习了!虽是广东人,其实仅知皮毛!惭愧!
    一哥继续!这边顶着看!

TOP

25.揭西
揭西县位于广东省东部,莲花山南麓,潮汕平原西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地处东经115‘36,至116‘18,,北纬23’18,至23‘41,。东面与揭东县相连,西南与陆河县、普宁市接壤,西北与丰顺、五华县毗邻。
  北回归线就是北纬纬度为23°26′的那条纬线根据地球的不规则球体,准确纬度应是在23°26'30"。揭西县地处莲花山余脉南麓,潮汕平原西北部,北依大北山,南临榕江水。位于东经115°36’~116°11’,北纬23°18’~23°41’。北回归线23°26'30"【位置在下滩村与厚埔村两村交界处,揭西一中偏南处,根据Google earth】横贯县境,从河婆镇北边通过[这条回归线一带温泉很多著名的有:乡肚温泉和东心埔温泉]。回归线的奇怪现象:北回归线以南植物到叶子要比以北大要绿点,也许是比较靠近赤道的关系!揭西河婆北回归线位置
  北回归线特殊现象: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

1965年从揭阳县划出西北部13个公社(镇)和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设置揭西县。1975年将普宁县的3个大队划归揭西县管辖。原隶属汕头专(地)区,后隶属汕头市,1992年汕头市划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市,揭西县隶属揭阳市管辖。县政府驻河婆镇。
  政区划分 全县辖16个镇、4个乡、6个国营农林场,有280个村民委员会,37个居民委员会,1641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全县总人口88.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47万人,农业人口70.18万人。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约54.6万人。 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还有壮、回、苗、满、畲、黎等12个少数民族。客家话和潮州话为地方语言。全县东西长51公里,南北宽36.6公里,总面积1365.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6.7万亩,耕地面积29.76 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42亩,人均山地1.78亩
地貌 揭西县是广东省的山区县之一。 山地(含丘陵在内)占全县总面积84.9%。西北部高山,中部丘陵,东南平原。 以全县最高海拔1222米的李望嶂为主峰的大北山区,山峦叠嶂,形成一个天然屏障, 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为开阔平原,最低海拔3.2米(棉湖贡山洋)。
  气候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1.1°C,1月份为12.7°C,7月份为28.1°C,极端高温是1982年7月28日为37.3°C,极端低温是1976年1月17日为-2.4°C。日照年平均1884小时,最多的1971年达2262小时,最少的1975年仅1576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霜日多数出现在12月至2月。年均降雨量2105毫米,降雨量较多的坪上莲花山年平均降雨量2612毫米。
  水文 境内97.4%的面积属榕江水系。全县河流总长298.9公里,其中榕江南河在县境内河段71.7公里,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境内11个镇。河流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219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8.172立方米。
  自然资源 揭西县水力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21.6 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13.9 千瓦。 目前已建成龙 颈、北山、横江等大中小型水库63座,建成中小型水电 站75座,装机容量9.34 55-千瓦,年发电量3.75亿千瓦 时,其中揭阳市属4座电站,装机容量4.03万千瓦,年 发电量1.4亿千瓦时。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流量大, 温度高,主要温泉12处, 自然涌泉量每秒7.32至10公 升,水温58°C至84°C,为水产养殖提供得天独厚的条。 山地广阔,主要树种有松、杉、桉、相思、格木等。主要 水果有柑桔、香蕉、油柑、桃李、橄榄、龙眼、荔枝、无核黄皮、猕猴桃等。金属矿产种类较多,主要有钨、锡、 铜、铅、锌等。非金属矿种主要有优质矿泉水、稀土、瓷 土、水晶石、 甲长石等。稀土、瓷土储量尤为丰富,品质 优良,稀土储量约20万吨,瓷土储量在5亿吨以上。还有丰富的中草药和野生动物资源。
  自然灾害 揭西县地近沿海,台风较多,平均每年4.8次,多发生在7月和8月。春季低温阴雨,晚秋寒露风,冬季轻霜有时冰冻,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PICT3963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也有不少讲客家的.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回归线的奇怪现象"
    这点从未注意!又懂了!知了!

TOP

26.阳西

阳西,因县域在原阳江县境西部,阳江建市分县时得名。阳西,春秋战国时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后为南海郡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合浦郡高凉县地。
  吴青乌元年(公元238年为高元郡之广化。晋武帝太康中(公元280年至289年),阳西为高凉郡地。南朝宋文元帝嘉九年(公元432年)为宋康郡,织篢为丹城县。梁武帝大通中(公元527---528年)为杜陵郡、永宁郡。隋为杜康县,杜凉相当于阳西县境。唐后杜原县原名杜郡,属杜陵郡恩洲之阳江县西境地。民国年间至1950年属阳江县6、7区,1951年属6、7、10区,1953年属阳江12至18区,1957年撤区并乡,划成22个乡和1个镇,1958年为大跃进人民公社,1961年析为9个公社,1983年11月改为9个区乡,1986年12月撤区建9个镇,1988年阳江建市分县,成为阳江市辖县。2003年撤销蒲牌镇,现辖织篢、沙扒、程村、溪头、上洋、儒洞、新圩、塘口8个镇,县政府驻地织篢镇。
阳西的蜜味黄皮。上洋西瓜。溪头、沙扒的海产。河北鱼蟆。程村的蚝。塘口的竹笋、纸媒。
阳西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地区,属广东省阳江市管辖,面积1451平方公里,人口48万,辖织篢、沙扒、程村、溪头、上洋、儒洞、新圩、塘口8个镇,县政府驻地织篢镇。
  矿产有稀土、独居石、锆英石、花岗岩、石英硅砂、钛铁、金、锡等。其中稀土储量较大。钛铁矿、锆英石和独居石等矿只要分布在上洋、儒洞两镇,花岗岩和金主要分布在程村镇。其中石英砂储藏量达6000多万吨,纯度达99.2%。
  境内主要河流3条,西侧的儒洞河为阳西县与电白县之界河。县内河流总长长315.3公里。全县水力资源3万KW,中小型水库42宗,总库容15340立方米,总蓄水量6704万立方米。境内为高山、丘陵、河流、三角洲组成的复合地貌,地下水贮藏与运动比较复杂,为广东省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沿海县之一。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07万亩,有林面积9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37万亩,沙岸林带56公里,3.9万亩。森林覆盖率48.7%。盛产水稻、荔枝、龙眼、西瓜、辣椒等,其中双肩玉荷包荔枝、上洋西瓜、蒲牌北运椒、溪头五彩薯、儒动香芋等大宗农产品远销全国内地,全县建有水果、蔬菜、中药材以及海水养殖、畜牧业生产等十大生产基地。 
  阳西县的地貌及土质大体可分为沿海地带和山区地带两大部分。沿海地区程村镇的近河到溪头镇的散头咀这一岸段属洋边海沿岸,洋边海为一深入陆地的溺谷河口湾,沿海地段主要为冲积平原,沿岸高潮区局部有红树林及草滩分布,滩涂辽阔、平坦,底质为泥沙质及泥质。散头咀至沙扒镇,主要由三个镰刀形沙湾连接而成,连接处呈半岛岬角状,是典型的山地溺谷岸段,滩涂类型有岩礁、砾石和沙滩。全县沙滩岸段占海岸线40%,较长的沙滩岸段是上洋镇的河北沙滩、儒洞镇的月亮湾沙滩、沙扒镇的海滨浴场沙滩。沙扒镇到儒洞镇这一岸段的特征与洋边海岸段相似,属儒洞河口岸段,底质为泥沙及沙质。山区地带只要是新圩、塘口、蒲牌以及程村、织两镇的西北部。这些地方山地多,地势高,砾质土多。大体上讲,沿海地带土质粘性相对大,部分水田呈碱性,山区地带土质相对松散,部分水田呈酸性。
  阳西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天冬季多吹东北风,夏季酷暑,冬天严寒,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 季节分配以夏季最多,七、八月外日照在7小时以上,冬未春初最小,年均每天不足3.5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11.56千卡/平方厘米年,光能资源丰富,7月份是全年最强的月份。
  全县年均气温23°C,1月平均气温16°C,7月平均气温28.5米。每年从4月至10月,月平均气温都超过20°C,日平均气温气候都在10°C以上,从气候上说是没有冬季,温度分布规律是西南高(23°C以上),北部低(略低于22°C),等温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温度从西南沙扒、儒洞两镇逐渐向新圩、塘口、递减,南北差温1.7°C。
  每年雨季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到10月上旬结束。雨季待续200天左右,降雨量均达1998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88.6%,称好雨李,其余5个多月雨量不足254.8毫米,仅占11.4%,称为旱季。冬夏雨量少,春秋雨量多,但雨季刚好是双季平向的生态期,有利于农作业生长。每年雨季有二个高峰期。前一个高峰期(前汛期)出现在4月至6月之间,降暴雨较多,称为“龙舟水”。后一个高峰期(后汛期)出现在7月至9月之间,这时台风频繁,故台风雨较多。各地区降雨量的颂也不平衡,沙扒、儒洞、上洋的年雨量不足1700毫米。而以龙高山、望夫山的塘口、新圩、织贡等镇的降雨量达2400毫米。由于地处亚热带,蒸发量为1912毫米,时段分布是冬春833毫米,占全年的43.5%;夏秋1079毫米,占全年的56.5%。建县以来降雨量最多是1997年,全年3655.6毫米。
  县境面积145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3750亩,其中水田面积258023亩,旱地面积75727亩。 全县有程村、织、溪头、上洋、沙扒、儒洞6个沿海镇。有溪头、沙扒两个省级一类渔港及河北一个省级二类渔港。海岸线126.6公里。海岛13个,其中一个陆连岛,岛岸线路24.3公里,海岛面积38平方公里.0—10M浅海滩涂面积420000亩,可开发利用的达274800亩。
  海产 阳西海域水质好,入海河流、港湾多,水产资源丰富。如软体动物有牡蛎、文蛤、鲍鱼等;甲壳类有对虾、龙虾、梭子蟹等;藻类有江蓠、石莼等;比较名贵的鱼有石斑、马鲛、鱿鱼等二十多种;另外还有海胆、海蜇等海产品。沙扒、上洋、溪头等沿海镇都有盐田,几镇每年共生产食盐 14000吨以上。
  矿产 矿产有稀土、独居石、锆英石、花岗岩、石英硅砂、钛铁、金、锡等。其中稀土储量较大。钛铁矿、锆英石和独居石等矿只要分布在上洋、儒洞两镇,花岗岩和金主要分布在程村镇。
  河流 境内主要河流3条,由北往南流入海。县境中部的织河、北部的丰头河源于西北部的蛾凰嶂,其支流构成扇状流域,汇入海陵湾。西侧的儒洞河为阳西县与电白县之界河。县内河流总长长315.3公里。全县水力资源3万KW,中小型水库42宗,总库容15340立方米,总蓄水量6704万立方米。境内为高山、丘陵、河流、三角洲组成的复合地貌,地下水贮藏与运动比较复杂,为我省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沿海县之一。
  森林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07万亩,有林面积9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37万亩,沙岸林带56公里,3.9万亩。森林覆盖率48%。 县内种植有水稻、甘蔗、花生、番薯、大豆、蔬菜、茶叶、西瓜、荔枝、龙眼、香蕉、柑桔及各种中药材。


PICT3964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很多没去过的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沙扒湾好玩!

TOP

27.高要

高要市位于广东省中部,西江中下游。东与佛山市三水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南接高明区、新兴县,西与云浮市、德庆县交界,北连广宁县和肇庆市区。总面积2206平方千米。总人口73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南岸街道,邮编:526100。代码:441283。区号:0758。拼音:Gaoyao Shi。
高要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从西南面环抱肇庆市区,西江贯穿其间,史称“当西南之要冲,扼两广之咽喉”。上距广西梧州180公里,下离省会广州113公里,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资源丰富的西江经济走廊给合部。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广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淡水鱼产量居全省前六名。森林覆盖率达56.4%,是中国肉桂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30多种,其中储量较大的有黄金、高岭土、石灰岩、花岗岩等,是华南黄金之乡。全市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进行农业开发,形成了六个农业生产区域:平原和微丘地区9个镇形成的重点商品粮区,8个水网地带较多的镇为主的水产养殖区,城郊的蚬岗、金渡、白土、莲塘等镇为主的蔬菜区,低坡度丘陵地带镇的水果区,丘陵地区的速生丰产林区,山区镇的肉桂、巴戟、石槁、松脂、南药生产区。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塘鱼、生猪、家禽、蔬菜、水果、花生、南药、商品林等。
  总人口72.89万人,外来人口26441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大部分地区讲广州方言,山区少数村落通客家方言。旅居港澳台的乡亲及海外华侨达2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高要有20多万华侨及港澳同胞分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祖籍回龙、白土、新桥、蛟塘、金渡、大湾等镇居多,而旅居地则多为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地。
  高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县建制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两千多年来治属区域范围虽然几经变更,但高要之名一直相沿至今,在海内外久负盛誉。公元前111年至1988年高要市治所在地,历代郡、州、府驻地均在端州,1988年后县城迁到南岸镇。1993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高要县,设立高要市,结束了2104年县治历史。2003年4月18日,撤销马安镇,并入南岸镇,全市由19个镇改制为18个镇,324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总面积2196平方公里。市政府驻南岸镇。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少知名人物,如享誉中外的一代禅宗大师陈希迁、受到列宁三次接见的刘泽荣、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梁寒操、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等。名胜古迹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文明塔、高要学宫、端石老坑洞遗址、茅岗水上建筑遗址等。
高要市绿色生态资源丰富,全市林用地面积185.3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401万立方米,全市绿化率为95%,森林覆盖率为56.2%,主要树种有杉树、湿地松、马尾松、桂树、速生丰产林、尾叶桉。经济林面积的32.58%,主要分布在禄步、河台、乐城、水南、笋围、小湘等镇。全市已建立丰产林基地23万亩,肉桂基地53万亩,石槁基地3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12万亩,竹子基地10万亩,南药基地2万亩,是中国名特经济林肉桂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市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著名的南药西江肉桂、高要巴戟、佛手(香椽)遍布西北部山区,产于大湾的麦溪鲤鱼以其肉质肥嫩、蜜味甘香而驰名于世,端溪名砚、高要花席、竹编洋篮则以其做工精细,工艺超群而饮誉中外。
  高要矿产资源丰富,是广东著名的“黄金之乡”。已发现的矿种有黄金、煤炭、砚石、石灰岩、泥炭土、独居石、花岗岩、天然气、云母、萤石、石膏、钾长石、硫铁、锰、铅锌、钼、钨、磷、白云石等30多种,其中黄金储量居华南之首,主要分布在河台、金利等镇。高岭土可开采储量近1亿吨,分布在河台尚德、水南石牛头、大湾五柳等地。市内较著名的矿产企业有高要河台金矿。
建县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县东北有高峡山。据《水经注》:有“高要峡口”而得名。曾是广州都督府、两广总督府驻地。1988年将县城迁往西江南岸,1993年9月撤县设市。
  2000年,高要市辖19个镇:南岸镇、白土镇、白诸镇、大湾镇、活道镇、回龙镇、小湘镇、河台镇、蛟塘镇、金渡镇、金利镇、乐城镇、莲塘镇、禄步镇、马安镇、水南镇、笋围镇、蚬岗镇、新桥镇。总人口625125人,各镇人口: 河台镇 32986 乐城镇 23497 水南镇 10875 禄步镇 61924 笋围镇 11244 小湘镇 17482 大湾镇 31192 新桥镇 36988 白诸镇 32339 莲塘镇 52003 活道镇 34739 蛟塘镇 25369 回龙镇 23285 白土镇 59766 金渡镇 31101 金利镇 58611 蚬岗镇 21881 南岸镇 44408 马安镇 1543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高要市辖19个镇(南岸、金渡、金利、蚬岗、白土、回龙、蛟塘、莲塘、活道、新桥、白诸、马安、大湾、禄步、笋围、小湘、河台、乐城、水南),324个村委会、26个居委会
  2003年4月18日,撤销马安镇,并入南岸镇,全市由19个镇改制为18个镇,324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总面积2196平方千米。市政府驻南岸镇。总人口72.89万人,外来人口26441人。
  2004年3月,高要市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撤销笋围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小湘镇;撤销南岸镇,设立南岸街道。 3月8日,南岸街道办事处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南岸街道办事处管辖原南岸镇区划,有6个居委会、10个村民委员会,面积为70.75平方千米。 撤销笋围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小湘镇工作在3月4日完成。撤销笋围镇并入小湘镇后,小湘镇人民政府管辖原小湘镇和笋围镇的行政区划,有2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委会,面积200.43平方千米。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高要市辖1个街道(南岸)、16个镇(金渡、金利、蚬岗、白土、回龙、蛟塘、莲塘、活道、新桥、白诸、大湾、禄步、小湘、河台、乐城、水南)。


PICT3965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笋围这个名有趣.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28.海康
29.雷州
海康县(HaikangXian) 广东省湛江市辖县,(注:即现在的雷州市,属县级市)中国热带经济作物重要基地,广东商品粮基地县。
  位于雷州半岛中部。北接遂溪县,南连徐闻县,东为雷州湾,西靠北部湾。海岸线绵长,优良港湾众多,其中著名的有国家一级渔港:乌石港、流沙港、企水港。
  面积3501平方公里,人口112.93万。县府驻雷城镇。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徐闻县于此。隋改为海康县,意为海疆安宁而得名.元为雷州路治,明、清为雷州府。后建置虽有分合,但海康一名沿用至今。1995年撤县建市(雷州市)(县级市),(属湛江市管辖).
  县境北低南高,起伏平缓。有大片玄武岩台地、海成阶地和若干突出的火山锥分布。县南最高石卯岭海拔仅259米。东西两面临海,海岸曲折多溺谷。河流短浅,较大者如南渡河、龙门溪,呈放射状分布,小峡谷众多,利于修筑水库和小水电站。
地处热带季风区北缘,热量丰富,降水充沛,但分配不匀,地表干旱,夏季多雷暴,为著名雷雨区。常受台风袭击,风沙为害颇重。
  20世纪50年代后修建雷州青年运河,引鹤地水库灌溉,广泛营造防护林,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粮食作物有稻和甘薯等杂粮。
  甘蔗为仅次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产区,广泛种植有花生、胡椒、咖啡、橡胶、香茅、可可、菠萝等。
  土地资源丰富,是广东主要农垦区,又为全国养牛(主要为特有的雷州黄牛,中国良畜之一)较多县份之一。
沿海盛产鱼、盐,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尤以人工养殖南珠为最。
  县西面临中国著名的北部湾渔场,有乌石、企水、流沙等渔港。
  工业主要为制糖、晒盐、橡胶、剑麻及木材加工、制革和手工编席等。
  雷城镇位于县境中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分城内和城外两区,前者为政治文化中心,后者为商业中心。镇多文物古迹,有明建苏公亭和华南有数的壮观古塔——三元塔。


PICT3979a.jpg PICT3967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海康的戳好,三级的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以前就是专种热带经济作物的!

TOP

30.潮阳
潮之阳,大海在其南
  区名:潮阳区 拼音:Cháo Yáng Qū
  经纬度:区中心位于北纬23度16分 东经116度36分
  邮编:515100 代码:440513 区号:0754 电话号码八位
  方言:主要为潮阳话,或者说是潮汕话的潮阳口音,小北山附近的金灶镇,谷饶镇有一小部分人说客家话。
区政府所在地:区人民政府驻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中华路
汕头市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之北而称潮阳,域内长海岸线19.6公里。
  潮阳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县,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区划变更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区划调整后,潮阳区辖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等9个镇,潮阳地图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55.95万人(2008年末)。
  潮阳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目前,经过潮阳区境的主要公路有324国道、深汕高速公路,省道S234线(揭海公路)、S237线(和惠公路)、正在规划的汕普高速公路和揭惠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区主干道、镇道全部混凝土化,全区295个行政村实现通机动车,基本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区通镇二级路,镇通镇三级路标准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拥有国家一类口岸的潮阳港和内河良港关埠港,潮阳港已建成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3000吨级油码头和5000吨级小船泊位;全区有火力发电厂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以及华能海门电厂1机组和2机组正在加紧建设;有各类学校324所,有医疗卫生机构24家。
  潮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英歌、剪纸、笛套音乐被誉为民间艺术三瑰宝,潮剧、木雕、石雕、稿末塑等传统工艺和贵屿彩街路棚、谷饶祭社等民俗文化活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文物名胜众多,是汕头市旅游景点最多的区,区内现有古迹和旅游景点100多处,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莲花峰风景区、大峰风景区、灵山寺、文光塔、曲水流、东岩、西岩、大北岩、古雪岩等名胜远近闻名,其中莲花峰风景区属国家AAA级风景区,汕头新八景之一。
  潮阳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侨乡优势得到发挥,雄厚的外资给潮阳区的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潮阳区的基础设施已形成规模,道路交通,港口码头,供水供电,电信金融等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为各方来潮投资的客商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境。目前,全区拥有乡镇企业三千多家,形成纺织服装、日用化工、五金电子、文具、塑料、音像等支柱产业。潮阳的经济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
潮阳区境属沿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形特征为“两山两江两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为大南山,属大南山系余脉,北为小北山,系普宁市境内铁山余脉。沿海是带状沙滩地,分布于海门、井都和田心等镇的沿岸,经过营造防护林,已成为固定或半固定沙土。
  潮阳区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紧靠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内年平均温度21.5℃,年平均日照时间1000—3000小时,日照率为48%,年平均降雨量为1721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潮阳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潮阳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境内丘陵、平原相间,河渠纵横交错。全区有耕地20多万亩,山地30多万亩;有矿泉水、花岗岩、石矿场等资源矿种;海岸线长,滩涂池塘多,海淡水养殖面积218公顷,年产量达2.2万吨,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浅海面积3.6万亩;农产品主要有香蕉、三棱橄榄、乌酥杨梅、玻璃油甘、珍珠鲍鱼、膏蟹等;劳力资源充裕,全区拥有劳动力69万人,其中产业工人20万人;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民资民力、侨资侨力丰富。
  潮阳区平原面积6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7%;丘陵面积578平方公里,占44.2%;沙滩面积40.4平方公里,占3.1%。
潮阳区辖4个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个镇(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
春秋战国时,地属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西晋为揭阳县地。
  东晋隆安元年(397)(注:一说义熙九年即413年)置潮阳县。因处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阳”,时属晋王朝的义安郡。
  南北朝(420~589)宋、齐时,属义安郡。后郡州几度更易,至隋开皇十一年(591),潮阳县仍属义安郡。
  唐永徽元年(650),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于临昆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今铜盂、和平两镇交界之小北山南麓)。开元二十一年(733),潮州属江南道(翌年改属岭南道),潮阳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又改州为郡,潮州改名潮阳郡,领潮阳、海阳、程乡3县。乾元元年(758),潮阳郡复称潮州。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旧称棉城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嘉靖四年(1525),潮阳县析出隆井都的三分之一,以及大坭、酉头、惠来3都置惠来县。嘉靖四十二年,又析出洋乌、水、黄坑3都置普宁县。万历九年(1581),洋乌、水两都复归潮阳县。
  清代,潮阳仍属潮州府,建制一直无变。但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
  民国元年(1912)初,潮阳县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属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国9年直属广东省。民国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17年改为东江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潮阳县属之。民国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时期,潮阳县境域略有变动。民国22年(1933)8月析两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墙围、圆山仔、金瓯、风吹、仙斗、龟山湾、三顺、流汾水、后棚、秋风岭、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垭、林招18个乡(村),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县级)。民国24年10月,改称南山管理局(县级),址设于两英圩。
  1949年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潮阳县全境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政府,设于一区(附城)。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两英一带乡村复归潮阳县,增设为第十区。6月,划普宁县的石桥头西乡、贵玉乡、南安乡和军埠村归潮阳县。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同年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属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潮阳县大长陇(保留汕柄村)及石船乡的碗仔等9个村和陈店乡的石港村划归普宁县;达濠镇、河浦、珠园乡划归汕头市。是年9月,潮阳县雷岭乡的蔗尾等14村划归惠来县。12月,因惠来县与普宁县合并,原属惠来的东红人民公社(辖田心、仙庵、周田、靖海等)划归潮阳县。
  1961年3月,惠来复县,田心、靖海、周田、仙庵4个人民公社划归惠来县;惠来县的雷岭人民公社,汕头市的达濠、河浦人民公社划归潮阳县。
  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达濠人民公社再度划归汕头市,惠来县的田心人民公社复归潮阳县。
  1980年1月,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12月22日批准),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潮阳县隶汕头市人民政府。
  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阳县,按原行政区域设立潮阳市(县级),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浦镇划归汕头市。
  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撤销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以原潮阳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个街道,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灶浦、金玉、谷饶、贵屿、铜盂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以原潮阳市峡山、井都、沙陇、成田、田心、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12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峡山镇。


PICT3968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划来划去!不亦乐乎!

TOP

那又少了个县制了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31.和平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2311平方千米。2003年人口48.8万人,汉族占多数,有少数畲族和壮族。
  县人民政府驻阳明镇,邮编:517200。代码:441624。区号:0762。拼音:Heping Xian。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与江西省赣南地区接壤,是京九铁路南下“入粤第一县”。全县总面积2310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建县近500年,县城设在阳明镇。
和平县辖17个镇(阳明、彭寨、东水、林寨、热水、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
和平县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9类30多种,储量千万吨以上的有稀土、高岭土、石灰石、黑曜岩等六、七种。温泉分布7镇40多处,含有硫磺、碳酸硅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7.5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2.5万千瓦,开发潜力仍然较大。全县森林面积253.5万亩,其中毛竹面积3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90多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的林业重点县之一,植物种类达900多种,有珍稀植物桫椤及一些珍贵的中草药材,是国家级山乌桕采种基地。繁茂的林区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野生动物达200多种。县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客家风情浓郁,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00一年以来,和平县着力打造旅游品牌,正在开发热水漂流、翠山竹海、京九第一高桥、猕猴桃园等景点景区。
和平县地处九连山区东麓,建县之初人口稀少,多为江西、福建等地迁入的客民,为全国客家居县之一。客家原属中原汉民,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民情风俗、传统习惯。经长期杂居,主客文化、风俗互相影响、融合,形成岭南客家特色。 本县居民勤劳俭朴,乐善好施,不畏强暴,富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居民多聚族而居,长期以来多信奉佛教与道教。清末,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信徒不多。居民中不少人的宗族、区域观念较浓,迷信风水、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封建制度,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普及,宗族、区域观念、丑陋习俗不少已被摒弃,人民立意创新,简化礼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帅师平叛,督兵镇平现和平属浰源(浰头)、上陵等处农民起义。遂奏朝廷,添设和平县治,经核准割龙川县属和平、仁义、广三图(都)和河源县属惠化图以及江西龙南县邻界一里以内的地域,设立县治。
  明正德15年(1520年)县治所建毕,始立学、择贤设治,并沿用原龙川县和平县图的和平峒之“和平”两字为县名,始定为和平县,县城设在原和平图的和平峒(羊子埔),即阳明镇。
  明崇祯6年(1633年)析和平县属惠州化图建立连平州。另割河源县辖地忠信图补入和平县,属惠州府辖。
  清代及民国期间无变易。
  1949年1月1日,在和平县属青州山塘成立连(平)和(平)县人民政府。属九连地委辖。
  1949年6月2日,成立和平县人民政府(宋列、水溪、太湖3乡分割给连平),属东江行署(也称专员公署)辖。
  1958年11月与连平县合并称九连县。
  1959年2月县政府迁往忠信后,称连平县。
  1960年7月6日,县政府迁回阳明镇改称和平县,属韶关专区辖。
  1962年6月与连平县分立,恢复和平县,属惠阳地区辖。
  1988年设立河源市,隶属河源市辖县
  2000年,和平县辖20个镇:阳明镇、大坝镇、下车镇、上陵镇、贝墩镇、礼士镇、公白镇、古寨镇、东水镇、长塘镇、合水镇、优胜镇、安坳镇、附城镇、青州镇、林寨镇、热水镇、彭寨镇、粮溪镇、浰源镇。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0760人. 
  2002年,和平县辖20个镇(彭寨、东水、林寨、热水、附城、安凹、阳明、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粮溪、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和平县辖17个镇(阳明、彭寨、东水、林寨、热水、大坝、上陵、下车、长塘、贝墩、古寨、礼士、公白、合水、青州、浰源、优胜)。


PICT3969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和平好哇!广东和平!中国和平!世界和平!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