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从头再来]广东邮编戳

本帖最后由 fssjy 于 2009-12-31 13:25 编辑

此前的数据丢失只好再来一遍。
1.阳山

阳山县位于东经:112.689,北纬:24.449,处于广东省西北部,属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东邻英德、乳源,西靠连南,南接怀集、广宁、清新、北与连州、湖南省宜章县接壤,东西最大距离61.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06.8公里,总面积3373平方公里,本地区电话区号:0763,邮政编码:513100。


  阳山县因秦朝末年在县境设阳山关而得名,西汉时期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公元803年,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任阳山县令时,曾以“吾州之山水名天下”赞美阳山。现全县辖16个镇1个瑶族乡,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



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2.茂名



茂名(別称油城),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全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茂名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化生产出口基地和广东省的能源基地。全市户籍人口725.67万人(2008年末),其中市辖区128.91万人,通用粤语普通话

茂名在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茂名县,以西晋道士潘茂名名字为名。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更名越棠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茂名县。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南巴、潘水2县并入茂名县。唐为潘州治,明、清为高州府治。1959年3月20日,撤销茂名县,设立茂名市(县级),以茂名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由湛江专区领导;茂名县的其余行政区域并入新设立的高州县。1975年11月22日,升为地级市,由省管辖。1983年12月22日,撤销湛江地区,所属的高州化州信宜电白4县划归其管辖。1984年和2001年分別设立茂南区茂港区高州县、化州县、信宜县于1993年、1994年、1995年改市。
茂名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山地丘陵为主,兼有平原和沿海滩涂平原占总面积13.8%,丘陵占55.8%,山地占11.2%,台地占6.6%,河流水面占12.6%。信宜大雾岭(又名大田顶),海拔1704米,为全市及粤西最高峰、广东第二高峰。茂名海岸线曲折,港湾多,海岸线总长达248.4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
茂名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3℃以上,年平均降雨量在1530-1770毫米之间;年日照时数为1560-2160小时,日照率35.6%以上。
境内主要河流有鉴江袂花江小东江、白沙河等,并建有高州水库罗坑水库等水利设施。主要自然资源有高岭土油页岩花岗岩独居石锆英石玉石石灰石磷矿石等。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暴雨
PICT3930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现在这样更好!一个戳.一个地方.一个章次!

TOP

加了资料,更好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推介广东
主集麻花戳忘记拍中的东西麻烦联系蔡建初528139广东佛山三水芦苞独树岗市场东三巷

TOP

又学到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3.增城


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总面积1616平方千米。总人口81.03万人(2008年)。市人民政府驻荔城街道,邮编:511300。代码:440183。区号:020。拼音:Zengcheng Shi。英文:Zengcheng City。
增城市增城白水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西距广州60公里,东距惠州80公里,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距深圳120 公里,水路距香港70海里。因地处连结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大都市的中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
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1993年撤县设市,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前,增城全市辖 16个镇(街),总面积1741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调整后,划出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以及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四个村,总面积和人口略有所减少。市政府驻荔城。
增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2.2度,年均降雨量1869MM,适宜于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鱼米之乡。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市区众山环抱,一江穿城。南部属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拥有蕉石岭、大封门、南香山、金坑等森林公园和自然生态保护区,是广州东翼的“绿饰”;也是珠江三角洲大经济圈中的绿洲。
增城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广东省卫生城市。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农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8.12%;生产总值510.3亿元,增长18.3%;财政总收入102.48亿元,增长20.7%。在广东省68个县市中居首位。
增城自然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其中石灰石、花岗岩石、陶瓷土等含量较大。人均水资源居全省各市(县)前列,有丰富的冷矿泉和温泉。这里处于丘陵山地与珠江三角洲平原过渡地带,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增城挂绿是荔枝品种中的极品,迄今400余年,享誉海内外;增城丝苗米驰名中外,“泰稷牌”丝苗米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穗珍牌”香丝苗米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增城旅游资源丰富。别具特色的荔乡风情和水乡景色美不胜收,历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庙、东南亚之最的盘龙古藤、西园挂绿、风台揽胜、百花崖影、古海遗踪、正果佛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让游人大饱眼福;裕达隆花园、高滩温泉及4个国际级高尔夫球场等旅游景点和设施,让游客流连忘返;百花山庄度假村、增城宾馆、挂绿宾馆、太阳城娱乐广场、紫云山庄以及一批酒店为游客休闲度假提供优质服务。


PICT3931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再来学习广东史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又是一个皇牌帖了!

TOP

4.吴川


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属湛江市县级市,濒临南海。总面积848平方千米,总人口101万人(2003年统计),1994年,吴川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市人民政府驻梅菉街道,邮编:524500;代码:440883;区号:0759。
  市名的由来:吴川市境东郊有吴家地,纳三川(鉴江、袂花江、梅江)之水,故曰吴川。
吴川市属湛江市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接茂名市,北接化州市,西接湛江市,濒临南海。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镇、覃巴镇、吴阳镇、黄坡镇、振文镇、樟铺镇、塘土叕镇(“土、叕“合为一字)、长岐镇、浅水镇、王村港镇)。
  吴川美誉:吴川市2004年被国家轻工部授予“中国羽绒之乡”,2007年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塑料鞋之乡”,被国家体育局授予“体育之乡(足球、游泳)”,梅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黄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吴阳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广东省授予“诗词之乡”,还被世人们誉为“建筑之乡”、“粤剧之乡”、“木偶之乡”、“泥塑之乡”等等。
  吴川,名人才俊辈出。既有骚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如粤西唯一的状元林召棠,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清代诗翁李文泰,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庞雄,抗日爱国将领张炎将军,抗日爱国将领李汉魂将军。
  吴川,历史文化深厚。有闻名遐迩的吴川八景;有新石器时代梧山岭贝丘遗址,晋代茂山书院,唐朝古船遗址,宋朝梅菉祖庙,明朝吴川学宫,清朝状元林召棠故居,民国名将张炎将军故居等。吴川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泥塑、飘色、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
  吴川,发展潜力巨大。国道325线横贯东西全境,境西10余公里可达南方大港湛江港和飞机场,境北10余公里有水东港。筹建中的茂(名)海(安)铁路和广湛高速公路分别从该市经过,交通十分方便。境内有可直航港澳的国家二级装卸口岸黄坡港,有万吨级泊位的渔商两用港口博茂港。
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吴川先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公元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8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公元1377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至今1400多年历史。
  2000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12个镇,总人口822482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2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2个镇(兰石、覃巴、吴阳、中山、黄坡、振文、樟铺、板桥、塘㙍、长岐、浅水、王村港),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覃巴、吴阳、黄坡、振文、樟铺、塘㙍、长岐、浅水、王村港),其中黄坡镇合并了中山镇,塘㙍镇合并了板桥镇。

PICT3934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好生动的教材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这帖是认识广东,了解广东的佳帖!行过,路过不容错过啊!

TOP

5.紫金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0′-115°30′,北纬23°10′-23°45′。东接五华县,东南与陆河县相连、与海丰县毗邻,南与惠东县相邻,西南与惠阳市惠城区相接,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邻,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相接,北与东源县交界。全县境域:东至南岭镇东溪村蕉窝,西至古竹镇江口村,南至上义镇搼蓬村,北至白溪管理区燕子岩。东西长88.6千米,南北宽64千米。总面积3619平方千米(简册)/3627平方千米(紫金政府网站)(1994年土地详查面积3621.24平方千米)。
  2002年底,紫金县户籍总人口785593人,其中城镇人口20169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7%。大部分是操客家方言的汉族。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在全县总人口中,汉族占99.97%,少数民族有苗族、壮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土族、水族、回族、傣族等19个,占全县人口0.03%(共有133人)。
  县人民政府驻紫城镇,邮编:517400。代码:441621。区号:0762。拼音:Zǐjīn Xiàn。

建置沿革 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复属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摘自《紫金年鉴2005》)
  县名由来 紫金建县前,分属长乐县(今五华县)、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两县地。明朝嘉靖年间,两县农民、矿工起义不断,其中青溪磜头山矿工起义持续20余年,范围延及兴宁、长乐、程乡(今梅县)、揭阳、河源、龙川、博罗,及海丰、归善、东莞,均以归善县古名、宽得都及长乐县琴江都为大本营。省、州府为此进行数次征剿,因幅员广、山沥多、易聚散,而未见显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广都御史吴桂芳派重兵进行第五次征剿,镇压起义。为确保安靖,明隆庆三年(1569年)朝廷批准割划归善县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宽得都(柏埔河、义容河流域),长乐县琴江都(琴江流域)共3都设立永安县,意即从此永远安定。以古名都乌石约安民镇(今紫城镇)为县治,建筑县城。因该县名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同名,且其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早于本县117年,民国3年(1914年),中央政府批准永安县改名为紫金县,以紫金山命名。(摘自《紫金年鉴2005》)
  1998年底,紫金县共设23个镇,下辖277个管理区、24个村民委员会、24个居委员会。1999年4月起,全县普开撤区设村工作,2001年1月完成,全县设立301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紫金县辖23个镇:紫城镇、附城镇、乌石镇、中坝镇、敬梓镇、水墩镇、龙窝镇、洋头镇、苏区镇、南岭镇、九树镇、瓦溪镇、九和镇、蓝塘镇、凤安镇、好义镇、上义镇、青溪镇、义容镇、古竹镇、临江镇、柏埔镇、黄塘镇。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02077人,其中:紫城镇 46816人、附城镇 26071人、龙窝镇 39571人、九和镇 15333人、上义镇 13983人、蓝塘镇 49893人、凤安镇 14956人、义容镇 23762人、古竹镇 34845人、临江镇 19460人、柏埔镇 20239人、黄塘镇 23629人、敬梓镇 20380人、乌石镇 34772人、水墩镇 14325人、洋头镇 10255人、南岭镇 9946人、苏区镇 13849人、九树镇 11403人、瓦溪镇 12207人、好义镇 8779人、青溪镇 10222人、中坝镇 27381人。
  2002年,紫金县辖23个镇(紫城、中坝、龙窝、九和、上义、蓝塘、凤安、义容、古竹、临江、柏埔、黄塘、敬梓、乌石、水墩、洋头、南岭、苏区、九树、瓦溪、附城、好义、青溪)。2002年底,全县设23个镇,下辖301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委员会,下分1836个自然村。
  2003年7、8月,先后撤并九树、青溪、洋头3个镇。其中,原九树镇的官田村并入龙窝镇,在南、在上村并入九和镇,公坑、洪田、柳布、椒坑、茶岗、红光等7个村并入瓦溪镇,洋头镇并入龙窝镇,青溪镇(含宝山村)并入义容镇。村和居委会以及自然村个数不变。至年底,全县共设20个镇,301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
  2004年全县进行村民委员会规模调整,至年底,完成撤并28个村委会。其中:(1)附城镇撤销朗坑村并入蓝坑村;(2)乌石镇撤销大水坑村并入升车村,中坑、中澄两村合并改名为仙湖村;(3)中坝镇撤销华山村并入径口村;(4)敬梓镇撤销黄小塘村并入柑坑村;(5)水墩镇撤销高岭村并入秋溪村;(6)苏区镇撤销锡山村并入炮子村,撤销碧河村并入小北村;(7)南岭村撤销山背村并入东溪村,撤销嶂背村并入庄田村;(8)瓦溪镇撤销柳布村并入洪田村;(9)九和镇撤销龙卜村并入黄砂村;(10)蓝塘镇撤销黄沙村并入河塘村,撤销业坑村并入双兴村;(11)凤安镇撤销黄龙村并入东塘村,并改名为东龙村;(12)义容镇撤销大田村并入汀村村,撤销田心村并入联光村,撤销大坝村并入石下村,撤销塘丰村并入坪輋村;(13)古竹镇撤销蓼坑尾、榕丰两村并入蓼坑村,撤销甘洞村并入榴坑村,撤销奎溪村并入潮沙村;撤销江口、黄坳两村并榄溪村;(14)柏埔镇撤销格塘、小鲁两村并入大鲁村;(15)黄塘镇撤销拔寨村并入嶂拔村。撤销后,紫金县村民委员会调整为273个。至年底,全县共设20个镇,273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1836个自然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紫金县辖20个镇(紫城、中坝、龙窝、九和、上义、蓝塘、凤安、义容、古竹、临江、柏埔、黄塘、敬梓、乌石、水墩、南岭、苏区、瓦溪、附城、好义)。



PICT3929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这样上比原来辛苦多了!但效果也好多了!赞!

TOP

加了一些相关介绍,希望效果会好些。感谢支持。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等于是广东简史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我也认为过去的编码戳是令人怀念的一种先进戳!值得追捧!

TOP

来欣赏。
王经开   570203  海口市滨江路和风江岸12栋二单元906室                           收集海南各时期的邮戳、邮品wangjingkai-0898@163.com

TOP

我也认为过去的编码戳是令人怀念的一种先进戳!值得追捧!
西樵佬 发表于 2010-1-2 16:57



    不查资料你佬知道是哪里的?
要诚实。。。

IMG_2282.JPG (94.11 KB)

IMG_2282.JPG

主集麻花戳忘记拍中的东西麻烦联系蔡建初528139广东佛山三水芦苞独树岗市场东三巷

TOP

编码有一个全球定位系统!一输入就知道是那里的佛山!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