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另一傻例經典成交價

布約輸Lot# : 1460,以5.2萬港元成交!!!
1460-1.jpg
1903 Imperial 2nd double Postal Card, reply portion from Germany to Foochow then forwarded to Santuao, franked with German 10Pf stamp tied by (Jul 29) cds., along with Foochow and Santuao arrival, Hong Kong and Foochow German PO transits on reverse. Card folded in the middle. VF-F. This is a very rare international usage of Imperial double postal card.

一知半解而有錢的人實在不少,另一經典成交價,哈哈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回复 131# asiaphilately


   对的,是这样
王 骏

TOP

对于82楼的片,我本人是比较偏向于王兄所说的。
到目前所见,大清邮政对于国外进口邮件的销戳是比较严谨的。目前所见国外进口实寄邮件,经大清邮政国内中转或落地,都见有销戳的。

TOP

回复 129# 肖万里


   我最近因为华邮网一位朋友开帖提问,因为不懂而开始收集网上资料,结果跟进台湾清清网的一个8年前的帖,阅读前辈们那时候所探讨的西伯利亚邮路以及俄国在华客郵局的题目,学到了非常多。我记了笔记,再用手头极其有限的资料及其他网站的资料加以对比和印证,一个大概的轮廓就出来了。
虽然我不是了解得非常透彻,也有不少疑惑,但是这种收获的喜悦感是难以形容的。
王 骏

TOP

确如君言。邮海无边,每个人的涉猎有限,而且有盲点,唯活到老学到老,与同好多交流,才可能进步。往往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却令我茅塞顿开。

感谢这个好交流平台。

TOP

肖先生客气。
我觉得研究郵史最重要是收集当时的邮政资料,比如邮政文件通令之类的。
另一个就是实物了。网络时代,加速了信息交流,也会不断地有新发现的。
前辈们的著作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以当今的新发现来衡量其当时的不周之处,不公平。所有的著作者都值得尊重。
每一个个人的所见终归是有限的,这也是网络提供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弥补各自身上知识不足和信息不对称,来提高研究水平。
开卷有益,交流讨论也是如此。
王 骏

TOP

回复 125# TK


    完全赞同您的见解。

TOP

对买家来说,恐怕最不幸的,就是好几位高手同时发现并盯上了某一大多数人未理解的好邮品,那就只能拼銀子了。捡漏的机会太少了。正如大龙兄所云,现在上海大龙和商埠的还有可能。

TOP

回复 124# 肖万里


因此现今不宜用“最”字
仅宜用较早较迟
随时有更早、更迟的发现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回复 123# 清邮路


    谢谢王君的指正。我这也是生搬硬套了张恺升先生所见。

孙君毅和张恺升两位前辈大佬,其邮戳大著倍受推崇,令人景仰。但有些地方邮戳的使用日期,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再封闭,让我们能更快、更多的发现新信息,并不断更新完善它。是自然又必然的好事情。

TOP

回复 122# TK


   谢谢陈兄纠正
王 骏

TOP

回复 116# 肖万里

田兄:梧州帝国日戳那枚1899.3.30.的只是暂见最晚的。它可能一直延用到是年的11月初——梧州小园戳运抵启用为止。
有意思的是,这件德国回片竟也无人在邮资符志上銷戳。是不应该銷?还是应銷,大清不敢,香港(英国)也不敢,那德国自己呢?
    梧州小圆戳有记录的是1899年5月9日,实际上还有更早的,请见链接: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7 16:43


王兄应该用“引用”的方式引用肖先生的话
但现在用“回复”再复制肖先生的话粘贴
这样就将最后一行自己的话与上面两行肖先生的话混淆
记忆不好须返回上面才知哪些话是肖先生的、哪些话是王兄的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我总抱有一愚笨的想法:
双片的意义即价值所在,就是不再让回信人再掏腰包,寄信人才使用双片。大清片的邮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6 21:22



   很同意楼上的观点. 否则双片就失去意义了.
阮秀佑
重庆市北部新区锦橙路22号水晶郦城四组团4栋10楼6号

TOP

回复 119# 五味和

若果同時不加德票,德局銷戳在清票上,成交結果可能過20萬元。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假如布约翰此片,回片上帖的回邮,寄出局不销戳。结果不知是否会不同?

TOP

回复 116# 肖万里

田兄:梧州帝国日戳那枚1899.3.30.的只是暂见最晚的。它可能一直延用到是年的11月初——梧州小园戳运抵启用为止。
有意思的是,这件德国回片竟也无人在邮资符志上銷戳。是不应该銷?还是应銷,大清不敢,香港(英国)也不敢,那德国自己呢?
    梧州小圆戳有记录的是1899年5月9日,实际上还有更早的,请见链接: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ead.php?tid=84152
王 骏

TOP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7 12:45 编辑

重复摁了,不好意思。

TOP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7 12:58 编辑

田兄:梧州帝国日戳那枚1899.3.30.的只是暂见最晚的。它可能一直延用到是年的11月初——梧州小园戳运抵启用为止。
有意思的是,这件德国回片竟也无人在邮资符志上銷戳。是不应该銷?还是应銷,大清不敢,香港(英国)也不敢,那德国自己呢?
可见中外古典的回片一样趣事都多。

TOP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7 12:56 编辑

回复 114# edwardtin


    田版主的这个大帖我先就拜读过了。
我大清邮政官员——客卿们,原来都是搞海关出身,虽然在试办海关邮政中历练了一下,毕竟远未达炉火纯青的水准。更何况双明信片问世,原本想发行给你们这些洋行和洋商会使用,当个会议通知、照会,和推销联系的。所以只印有1分的邮资。没有考虑到要把它寄出国还要再寄回来。——问题来了。

那些经验不足的客卿们,可能制订对策时出了偏差——“回片上贴足回资;我们不是尊重由客邮銷自己的票吗,沿例,我们预銷回资!”……前半条对的,后半条只有过猜了。(迄今为止尚未见涉此文档,我也只能算遐思。)从实施后返回馈的消息是别国不承认銷票方式,所以改为不再预銷回资了。故我们目前尚未发现实寄回片上不预銷要早于预銷的。否则,可以认为当初本就混乱不清,在摸石头过河而已。好在涉及面对其无伤大雅。

但贴足回资的寄信人是无辜的,回信人重掏腰包,既理解又无奈。但此种回片是真实的。

不当之处,只当博君一笑。

TOP

回复 113# 肖万里
蕭先生請看這連接,看看有沒有預銷回片。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3
預銷回片是基於混貼票時期回片要貼上清票及客票,清局才預銷清票。在免貼票時期幾年後,除非大清局預知對方不承認其郵資,才預銷清票,然後預貼外郵於回片上,但是預銷了回片上的清票,卻沒有補貼外票,對這個預銷行為是否有點一廂情願認為是對回片一種正常操作程序?再者回片清票不被承認,那麼去片如何又被接納寄到德國?況且這片說不清,由收信人再貼票回寄是不爭事實,不像那枚冰島回寄三次片開門。這就如有些封因銷死戳,而不能正明身世。這片在回片使用上疑點太多,又沒有其他例子佐證,正是妾身未名。當然基於某些人的偏愛,格價可以很高,就如那些高價首日封,但是若牽涉到郵史層面上,則要釐清甚麼碼子的回片事實,免讓這些東西魚目混珠。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