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1878年
3月9日赫德在北洋大臣李鴻章支持下,指派天津海關稅司德璀琳以天津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營口)、上海五處試辦郵政。是為中國海關試辦郵政之始
3月23日天津、北京等處陸繼試辦收寄華洋公眾郵件業務
5月1日天津海關郵政局發布通告,從5月15日起按下列郵資收費:信函每重半英兩,北京與天津互寄為3分銀;北京、天津與牛庄、烟台、上海互寄為5分銀
6月15日德璀琳要求海關上海造册處印製面值3分銀、5分銀郵票各10萬枚
7月18日即日和22日,海關上海造册處首批發往天津大龍邮票3分銀、5分銀各12500枚
7月24日天津收到上海發來的首批大龍郵票。大龍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正式郵票
由海關局招商承辦的郵務機構——華洋書信館在天津成立,在北京、烟台、牛庄、上海設立分館,主要攬收中國人信件
8月上海“HALL & HOITZE”(福利)雜店店老板歐瓦爾(H.EVERALL,英國人)從海關造册處購買大龍郵票3分銀67全張、5分銀25全張(1全張25枚)
11月19日華洋信館公布《新設馬遞詳細章程》,計12條
11月27日上海海關郵政處收到天津海關發來的大龍郵票1分銀、3分銀、5分銀三種
是年上海工部局書信館在漢口設代理處

1879年
11月15日調整郵資:寄往北京及各通商口岸信函,每件重4錢以内者收銀3分
12月22日海關總稅司赫德發布89號通令,派天津海關税務司德璀琳負摃管理各關郵政業務,其所發純屬政業務性質的批示,各關照辦

1880年
1月1日凡對公眾開放的海關郵務辦事處,中文名稱統一為海關撥駟達(POST,郵政)局。海關撥駟達局發布告白,轉送北京、天津、牛庄、烟台、上海、鎮江等口岸往來信件。所有寄費,每信一封重4銀以内,無論遠近,收銀3分,合大銀48文
1月11日海關撥駟達局發達佈告白,公佈寄往英國、巴西、加拿大、智利、美國、日本、 澳大利亞、巴拿馬、委內瑞拉、西印度等國家和地區信函資費。規定凡寄往外洋之信,“信票務須粘在信背面”

1882年
10月4日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令天津海關稅務司好博遜關閉華洋書信館,關通告公眾
11月15日海關總稅務司署發通告,公佈海關郵局章程,規定信函每重4錢,寄往郵聯各國郵資9分;寄往美、日、香港6分;寄往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等國和地區郵資18分;國內郵資不變
12月22日海關總稅務司通令,寄往溫州以南各埠的公眾信件不予收寄
海關總稅務司第五號通令各海關郵局,要加蓋“信力已付,勿索勿給”戳記
是年上海工部局書信館福州設立代理處英國在天津設立在華郵局

1883年
海關總稅務司調整國內郵政資費:北京與各通商口岸(北海、瓊州除外)間信函,半英兩以內收銀3分;北京、各通商口岸與北海、瓊州之間信函,半英兩以內收銀6分

1885年
海關總稅務司調整郵資:國內平信收銀3分,國外平信收銀9分,寄往美國、日本收銀6分

1886年
8月德國在上海開設在華郵局

1888年
3月22日台灣巡撫劉銘傳改革台灣省郵驛制度,改驛為郵,創辦為官商民服務的近代地方郵政,並頒布《台灣郵政章程》,在台北設台灣郵政總局,統管全省郵政。 發行郵票二種:台灣郵票,無面值,專供公務貼用;郵政商票,專供商民貼用,按郵程和郵件重量計費
台灣地方郵政在英國威金生公司用雕刻凹版印製龍馬圖郵票,一套2枚,面值制錢20文,但未使用。 後用作火車票

1889年
3月法國在天津設立在華郵局
10月德國在天津設立在華郵局,1917年3月17日撤銷

1890年
2月5日上海工部局書信館在廈門設經理處,1894年11月15日停業

1892年
德國在煙台設立在華郵局,1917年3月17日撤銷
南洋大臣劉坤一、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正式開辦國家郵政

1893年
1月1日漢口工部局設立漢口書信館,同年5月開始發行郵票
7月煙台(芝罘)德國僑民自行成立煙台商埠郵政委員會,設立煙台商埠郵局,頒布《煙台埠際郵局章程》,10月6日開始發行郵票
11月重慶英國商人立特爾設立重慶信局,並於12月發行郵票、郵資明信片(1894)
是年上海工部局書信館首次發行郵資信封、郵資包皮紙

1894年
6月1日九江公務局書信館發行郵票
7月1日英國人格雷森在蕪湖自行開辦商埠郵局,11月26日開始出售郵票(主要供應郵商),並故意製造變體,騙取集郵者錢財
8月6日鎮江工部局成立書信館,並發行商埠郵票、郵資明信片
11月1日宜昌外僑委員會開辦宜昌書信館,12月1日開始發行郵票
11月15日廈門總商會自辦商埠郵政,稱廈門工部郵政局,局長為菲利普斯。
上海工部局書信館郵票於1895年4月1日在當地停用

1895年
6月8日廈門開始自行發行郵票
11月海關試辦郵政發行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紀念郵票(俗稱萬壽票)1套,是中國發行的第1套紀念郵票
是年煙台商埠郵局發行郵資明信片、郵資信封法國在華郵局開始發行加蓋“Chine”字樣的法國郵票和郵資明信片、郵資包皮紙

1895年
1月1日神州公務委員會開辦神州書信館,崔吉爾(Churchiee)任局長,8月1日開始發行郵票和郵資包皮紙。上海工部局書信館在此設立的代辦處即行關閉
5月九江公務局書信館發行郵資明信片
7月31日為反抗日本侵占台灣,台南守軍劉永福領導黑旗軍起義,建立抗日政權,開辦郵政,發行獨虎圖郵票。10月台南淪陷,郵政被迫關閉

1896年
3月20日光緒皇帝在總理衙門奏請開辦國家郵政的奏摺上硃批:覽
總理衙門委任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兼任總郵政司
調整郵資:信函(每半英兩)4分;單明信片1分;掛號費5分
11月30日海關總稅務司發布第1951號令,自1897年1月1日起,郵資由銀兩制改為銀圓制,原銀兩面值郵票停止使用。在銀圓郵票印就前,臨時刻製“信力已付”戳代替新郵票使用
是年俄國在煙台設在華郵局;日本在蘇州、杭州、沙市、廈門、塘沽、南京、汕頭、長沙、廣州、山海關、四方等地設在華郵局
南京外僑團體開設金陵書信館,9月20日開始發行郵票

1897年
1月13日郵政總辦通傳第8號頒發郵政標示戳,規定於2月2日郵政官局開辦時啟用
郵政總辦向30個大城市郵政官局頒發“八卦郵戳”供蓋銷郵票用。此八卦戳分30個八卦圖形,分別代表30個郵局
2月2日郵政資費由銀兩改以銀圓核算後,新郵資為:國內平信重至1/4英兩收銀圓2分,重至1/2英兩收4分,續重每1/2英兩收4分;明信片收銀圓1分
為應急郵資由銀兩改銀元製,臨時將海關待用的紅印花票加蓋改值,暫作郵票發售。共5種面值:當壹分、暫作洋銀貳分、暫作洋銀肆分、當壹分、當伍圓。 在此前後發行加蓋改作洋銀郵票還有:小龍郵票加蓋改值、慈禧壽辰紀念郵票加蓋改值
2月20日大清郵政官局對外正式開辦
4月24日調整國內信函郵資:每重1/2英兩收洋銀2分,明信片仍為1分
7月23日海關造冊處郵票繪圖員費拉爾(RAde Villard),因監印郵票進行舞弊案,被清政府逮捕入獄,並將其革職
10月1日清代國家郵政首次發行郵資明信片
11月1日上海工部局書信館由國家郵政官局接管,各地商埠書信館亦陸續停辦
12月14日清郵政通札第4號規定,自1898年1月1日起,寄往國外郵件加貼外國郵票改由各原寄郵局加貼香港或日本郵票。為防止外國郵票脫落,原寄郵局在郵票與信封騎縫處加蓋“IPO”戳記
是年俄國在滿洲里、哈爾濱設立在華郵局

1898年
1月1日清代郵政開辦國內匯兌業務
5月1日清代郵政開辦收寄國內包裹業務
9月日本在廈門(鼓浪嶼)設立在華郵局
11月法國在漢口、煙台設立在華郵局
12月英商和記洋行在劉公島和煙台間開辦專差郵政
是年德國在山東濰縣、濟南、青州、台兒莊等地設立在華郵局,並開始售用加蓋“China”字樣的德國郵票

1899年
頒布《大清郵政民信局章程》寄往台灣、龍州、思茅、蒙自的郵件改收國際郵資
6月26日郵政總辦通知,開辦郵政內地分局不發郵政日戳,暫用豎長方形木刻地名戳頒布《大清郵政章程》,計26章166條。章程規定:國內信件每重1/4英兩收洋銀2分;明信片每張收洋銀1分
是年俄國在漢口設立在華郵局,同時發售加蓋“KHTAH”字樣的俄國郵票、郵資明信片

1900年
1月1日日本在華郵局開始售用加蓋“支那”字樣的日本郵票
1月25日法國先後在廣州、海口(瓊州)、雲南府(昆明)、蒙自、北海、重慶等地設立在華郵局,受法屬安南郵政總局領導。 1901年開始售用加蓋“CANTON”(廣州)、“HOIHAO”(海口)安南郵票;1902年開始售用加蓋“CHINE”安南郵票;1903年開始售用加蓋“PACKHOI”(北海)、 “TOHONGKING”(重慶)、“YUNNGNSEN”、“Yunnan-Fou”(雲南府)、“MONGTZE”、“MONG-TSEU”(蒙自)安南郵票
5月意大利先後在北京、天津設立軍郵局。 1917年開始售用加蓋“PECHINO”(北京)、“TIENTSIN”(天津)意大利郵票
12月法國在北京設立在華郵局
是年英國軍隊在北京、天津、上海、山海關、劉公島、威海衛等地設立軍郵局,售用加蓋“CEF”印度郵票德國在北京、天津、塘沽、煙台、膠州、福州、漢口、山海關、保定等地設立在華郵局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1901年
4月15日英國鐵路管理局在北京、天津、塘沽、唐山、山海關設車站郵政局,20日起收寄平信,售用加蓋“BRA”改值5分的清蟠龍半分票
10月清政府裁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郵政官局改歸外務部管轄,委任法國人帛黎為郵政總辦
是年日本在北京、塘沽、南京、德國在鎮江、高密、秦皇島、廊坊、楊村、丈嶺設立在華郵局

1902年
1月1日根據中法協定,寄往法國郵件不再加貼法國在華郵局郵票
4月18日為同民信局爭奪郵件,郵政官局決定降低郵資,國內平信由4分降為1分,本埠平信降為半分
10月俄將設立在中國東北的軍郵局改為民用郵局
是年法國在福州、廈門、寧波,德國在廈門、廣州設在華郵局

1903年
3月外務部照會駐京各國公使,要求迅速撤回在華郵局
7月18日根據中日協定,交日本在華郵局寄往國外的郵件,不再加貼日本郵票
10月22日福州郵局1分郵票售缺,將倫郭版蟠龍紅2分郵票斜角對剖為二,分別暫作1分貼用,至24日
11月26日郵政總辦第93號公文規定,從1904年起中國郵政日戳日期改按干支紀年,按農曆記日月
是年調整郵資:國內平信每重7.5克收半分,每重15克收1分
英國在煙台,德國在宜昌、南京設立在華郵局

1904年
4月1日中國首次發行欠資郵票。將倫敦版蟠龍郵票加蓋“欠資”、“POSTAGE DUE”字樣使用
6月重慶地區1分郵票售缺,將蟠龍無水印2分郵票斜剖為二,各作1分使用
是年調整郵資:國內平信每重1/2英兩為2分;單明信片1分,雙片2分

1905年
2月四川夔府地區2分郵票售缺,當地郵局將蟠龍4分郵票對剖為二,各作2分使用
10月日本在長沙設立在華郵局
11月3日根據中德協定、交德在華郵局寄往國外的郵件,不再加貼德國郵票
11月4日大清郵政開辦快遞信函業務,並首次發行“加緊信件”快信郵票

1906年
3月《光緒三十一年大清郵政事務通報》出版,附有棉嘉義的《華郵報告書》,為較早記錄中國發行郵票情況的文章
4月長沙郵局蟠龍2分郵票對剖為二,各作1分使用
6月郵政總辦通知嚴禁使用對剖郵票
11月6日清政府設立郵傳部,驛站劃歸郵傳部
12月日本在廣州設立在華郵局,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在華郵局增至44處
法國在廣州灣租界地郵局售用加蓋“Kouang Tchcou-Wan”、“KOUANGTCH’EOU”法國郵票

1907年
2月28日大清郵政頒布《郵政代辦章程》,共計5章37條
9月奉天驛站全部裁撤
1908年
2月日本在蕪湖設立在華郵局
4月20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中英修訂藏印通商章程》,印度遂在中國西藏江孜、亞東、帕克里等地設立印度郵政分局。至1955年全部撤銷
9月21日第201號郵務通諭頒布《通商口岸寄中國各地信件貼用外國郵票的處理辦法》,規定所貼外國郵票無效,一經發現在投遞時收取雙倍國內郵資 是年調整郵資:國內平信每重15克本埠1分,外埠2分

1909年
2月19日根據中俄協定,交俄國在華郵局寄往國外的郵件,不再加貼俄國郵票
5月19日大清郵政頒布快信章程,共6條,規定交寄快信須購買快信專用郵票,價值洋銀1角,限重30克
9月8日發行宣統元年紀念郵票1套3枚

1910年
1月1日日本在華郵局發行加印“支那”日本郵資明信片、郵資郵簡
8月5日根據萬國郵政聯盟規定,郵件重量以公分為計量單位。同時調整郵資:信函每重20公分本埠收洋銀1分,外埠3分;單明信片1分;掛號費5分
12月1日日本在華軍郵售用加蓋“軍事”字樣的日本郵票
12月郵政總辦帛黎發布109號通知,中國“已在亞東及拉薩設置郵局,各類郵件,不論平常或掛號,均按國際郵資收寄,封由印度加爾各答經亞東,寄至西藏各地
是年英國人安格聯(FAAglen)代理海關總稅務司,兼總郵政司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1911年
2月24日清郵政供應處發布第1號通知,對郵政日戳作出規定,分國際、國內兩類4種:僅供總局使用的國際郵戳,供總局和業務繁忙局使用的國內日戳,供一般支局和內地局使用的國內日戳,供郵政代辦處使用的國內日戳
3月清政府在西藏設立郵政後,因幣制不同,開始在西藏售用加蓋漢、藏、英文改值的倫敦版無水印蟠龍郵票1套11枚。是為中國發行的首套限地方貼用郵票
5月26日從郵傳部奏,命將海關兼轄之郵政移交郵傳部接管
5月28日郵傳部接管郵政,從此郵政與海關分離
5月30日郵傳部成立郵政總局,郵傳部左侍郎李經方兼郵政總局局長。帛黎仍為郵政總辦代理總稅務司安格聯將所兼總郵政司一職移交郵政總為帛黎掌管
10月10日湖北民軍政府接管漢口郵政,頒布《暫定郵政辦理章程》,規定“本局改為中華民國漢口郵政局”,並暫用清代郵票
10月23日長沙民軍政府宣布接管郵
1月12日閩軍都督孫道仁照會福州署郵務總辦卜禮士,要求將郵票上的‘大清’二字代之以‘中華’字樣,具體辦法是售賣郵票須蓋中華民國戳記
1月15日郵政總辦帛黎向清政府郵傳部提出使中國郵局作為中立局

1912年
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曾召集交通部秘書、郵電司科長唐文啟等人就開國紀念郵票和普通郵票設計諸問題,做過專門研究
1月27日郵政總辦帛黎發出札飾,令在清代邮票上加盖“臨時中立”字樣後繼續售用
1月29日天津郵政分局署郵務總辦塔立德(F.B.Tollday)發布1908號局諭,令各局所收到加印“臨時中立”郵票後,立即售用,以“順應形勢,避免事端”
1月30日帛黎控制的北京郵政總局,將清代倫敦版蟠龍無水印郵票加蓋“臨時中立”字樣共15種。南京臨時政府外交、交通兩部電令帛黎立即停售。該票僅在福州出售4種红/3分、黑/1元、黑/2元、黑/5元)
2月13日孫中山與外交總長王寵惠聯名發電各省總督:“郵票由中央政府頒發,各省不得另行印用,以歸劃一
2月16日北京郵政總局發布280號通令:“暫止使用現行郵票,不得變更”
2月21日北京郵政總局發布136號通令:停止使用八卦郵戳
2月24日南京政府交通部奉孫中山之命致電袁世凱:前清郵票應取消,民國郵票已由本處趕印,然尚需時日,可將前清郵票加印“中華民國”四字,一律通行
3月19日北京郵政總局將加蓋“臨時中立”票再加蓋“中華民國” 字樣,遂成“中華民國臨時中立”怪票,並在漢口、南京、長沙三地售用,標榜“郵政中立”,製造事端。孫中山電袁世凱指出:“實屬有礙國體”,“應請即令帛黎轉電各處,必須無臨時‘ 中立’字樣方許發行。”在孫中山抗議下,帛黎3月23日通令“該項郵票悉數收回
用清代蟠龍郵票、欠資郵票及郵資明信片加蓋“ 中華民國”
4月1日中華郵政調整國內郵資:信函每重20克,本埠銀元1分,外埠銀元3分
5月北洋政府接管郵傳部,改稱交通部,施肇基任總長
5月26日上海郵局刻製使用“慈善大會”紀念郵戳3種,28日停用
10月發行中華民國五色國旗郵資明信片
11月15日郵政總辦發布322號通告,頒布《裁驛歸郵暫行章程》
11月西藏地方政府自辦地方郵政,總局設在拉薩,並發行地方郵票,至1959年關閉
12月14日“中華民國光復紀念”郵票與“中華民國共和紀念”郵票同日發行。此2套同枚數、同 刷色、同面值、分別為孫中山像、袁世凱像的郵票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刷色、同面值、分別為孫中山像、袁世凱像的郵票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刷。
是年據一些郵刊記載,中國黃渡、和州、都昌縣、建陽府、廣州、天津、哈爾濱、新泰( 山東)、雙風鎮(江蘇)、黃石港、碼頭鎮(山東)、杭州、通州、江門、張家口、崇明、柳州、馬諸(浙江)、吳家市( 浙江)、牛莊、福州、平度等地郵政部門曾發行自行加蓋“中華民國”、“民國”字樣的郵票
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在華郵局增至124處

1913年
1月廢除驛站制度
8月26日中華郵政首次發行普通郵票——帆般、農獲、牌坊郵票
10月3日交通部郵政總局發布第56號佈告:“所有在前清時發出未經加印‘中華民國’字樣之尋常郵票以及前清宣統元年所發之紀念郵票”,“自民國3年(1914)4月1日起,凡在郵件上貼用者,一概作為無效

1914年
1月29日交通部郵政司改組為郵傳局,龍建章任局長,兼郵政總局局長
3月1日中國加入萬國郵政聯盟

3月9日交通部郵政總局 發布58號通告,加印“中華民國”字樣的郵票、明信片、欠資票自9月1日起無效
9月1日起執行《萬國郵政公約》
9月1日中國在京奉、津浦鐵路幹線開辦火車行動郵局
是年在郵局售出的2元帆船、農獲、 牌坊郵票中發現國子監牌坊圖郵票有中心圖案倒印,俗稱宮門倒印
日本侵占青島,郵路中斷。並在秦皇島、濰縣、濟南、青州府、青島設立在華郵局
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設立的在華郵局達102所

1915年
9月18日交通部發布關於禁止外國設立郵局出售郵票令,“如境內有外人設立郵局,或商民代 外人發售郵票,及代設郵政機關等事,應即禁阻”
12月袁世凱竊國稱帝,廢中華民國
12月袁世凱竊國稱帝,廢中華民國紀年,擬改公元1916年(中華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並加緊趕印“中華帝國”和“洪憲紀念”郵票
是年因內地與新疆幣值懸殊,首次發行加蓋“限新省貼用”郵票和郵資明信片。至1944年5月 共發行加蓋票(普通、紀念、特種、航空)24套264枚

1916年
1月13日北京郵政總局通令郵政日戳、郵政憑單均改為“洪憲元年”或加蓋“洪憲”字樣,3月22日袁世凱被迫下台
7月將待發行的“洪憲紀念”和加印“中華帝國”字樣的郵票焚毀,但有少量流出

1917年
1月1日英國在華郵局售用加蓋“CHINA”的香港郵票、郵資明信片
3月17日中國封閉德國在華郵局
3月26日日本在膠濟鐵路濟南、濰縣之車站區域內設立在華郵局
10月10日中華郵政首次印售郵票冊(小本票)
是年郵政總辦帛黎告退歸國,由鐵士蘭接任

1918年
1月31日郵政總局發出通知,“凡在我國郵遞範圍之內”,發現貼有“加印天津或北京字樣之意大利郵票”的函件,“應視作未付郵資論”
4月27日日本要挾中國:“凡由濟南、濰縣兩日本郵局收寄貼有日本郵票的郵件,中國郵局應一律接收投遞;在膠州灣前德國租界地內絕不允許出售並貼用中國郵票;膠濟鐵路各站,不允許中國裝卸郵件; 青島中國郵局的郵件,只許向中國船舶交寄;日本在膠濟鐵路火車上有出售日本郵票的自由”等。此無理要求被迫於1918年11月1日實行
7月1日中國開辦出售、兌換國際回信券業務
8月5日中華郵政發行郵資郵筒
11月1日根據中日通郵辦法,寄往中國青島郵件按國際郵資收費
是年上海郵局開始啟用電動蓋銷機蓋銷郵票
意大利在華郵局售用加蓋“Pechino”(北京) 和“Tientsin”(天津)的意大利郵票

1919年
1月中國政府派出代表出席巴黎和平會議,並在會上嚴正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二十一條)和撤銷各國在華郵局的正義要求,但被會議拒絕
3月31日郵政總局頒布《火車郵務辦事章程》
7月美國在華郵局開始售用加蓋“SHANGHAI CHINA”改值的美國郵票
是年中華郵政出版《郵政綱要》

1920年
5月7日北京至天津航線試航,往返攜帶兩地郵件 10月1日萬國郵政聯盟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第7屆大會。中國派郵政司兼郵政總局局長劉符誠出席大會,並向大會提出撤銷外國在華郵局要求,得到美、英、法代表支持,日本代表反對
12月1日為救濟1919年黃河決口災民,中華郵政發行“附收賑捐”加蓋郵票。是為中國首套附捐郵票
是年在郵局掛號的民信局有464家
俄國在華郵局全部撤銷

1921年
6月7日中國政府外交部照會英、美、法、日4國,要求4國撤銷在華郵局
7月1日中國首次發行北京一版航空郵票
7月15日郵政總辦發布193號通諭,規定航空郵票不得用於由普通運寄方法運送的郵件上作為預付郵資,違反者作欠資處理
10月10日為紀念清代國家郵政開辦25週年,發行題為“中華郵政開辦廿五年紀念”的紀念郵票
10月12日北京政府頒布《郵政條例》
11月中國代表施肇基在華盛頓召開的第六次太平洋與遠東問題會議上提出外國在華設立的郵局必須禁止。會議未提出異議

1922年
1月1日調整郵資:信函每重20克3分,單明信片1.5分,掛號費5分
1月25日北京政府派劉符誠為專任郵政總局局長
2月1日華盛頓太平洋與遠東問題會議通過撤銷外國在華郵局案
11月1日調整郵資:外埠郵資由銀元3分改為4分
11月30日英國在上海的郵局撤銷
12月10日日本關閉其在青島的郵局,往來青島國內郵件改收國內郵資。11日,日本關閉膠州灣租界地郵局

1923年
1月1日調整郵資:外埠郵資由銀元4分改為3分
10月10日軍閥曹琨任總統,頒布“憲法”,發行“憲法紀念”郵票,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省郵局拒絕售用

1924年
2月2日北京政府派戴傳霖參加在瑞典舉行的萬國郵政大會

1925年
1月1日調整郵資:信函每重20克4分,單明信片2分,掛號費5分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学习了。不错的资料。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学习一下田兄的资料。

TOP

 1865年
美國在上海、天津、漢口及寧波等地設立在華郵局

美国好像是1867年在华建立邮局,而且只是在上海。并没有其他邮局在中国。

TOP

这个是中国邮政简史上的大事表,有不少是对的,但有些却对不上号。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前清郵品在民國的使用例(14)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邮政史与历史的融会贯通,向田先生学习。介绍的很详细。
王 骏

TOP

王先生涉獵的比我廣,我只集中民初郵史及歷史,同時亦基於財力有限。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为什么,广东老是有优惠,本埠干吗能半分[em53][em53][em53]

TOP

进来看看,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8 16:41:20编辑过]

电话号码13636683803(发短信可收到)地址上海市宝源路209弄17号203室.邮编200071
QQ1004757962
农行 622848 0030713755210
工行 9558 8010 0117 73248

TOP

邮史就是有趣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9-4-18 10:28:58的发言:
 为什么,广东老是有优惠,本埠干吗能半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問問麥先生!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多看田兄的好文章,受益就越多
中國郵史研究會499號會員E-MAIL: c0916439966@yahoo.com.tw主集:孫中山像明信片,民國郵政明信片歡迎參觀我的集郵博客-----http://blog.xuite.net/c0916439966/twblog

TOP

以下是引用blackman在2009-4-19 8:49:00的发言:
多看田兄的好文章,受益就越多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争了半天没有争到,盗用一下图片



TOP

 

TOP

 1913年7月长江大水,同时北洋军南下,7月15-10月间,京沪铁路中断。这应该是中断前最后一日的邮件。

TOP

京漢鐵路水災與這枚封的郵路有何關係?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