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实寄封片的乐趣很多,泡上一壶茶,仔细品读,文史、历史、邮史,真是乐趣无穷,此为真正的一集邮道,未入道者很难体会其意义所在”。
上海市虹口区广粤路1500弄4号502室 王方舟  邮编:200434手机:13816066294农行卡:6228480031251392911  支付宝账号:wangfangzhou001@aliyun.com

TOP

回复 6# 阮秀佑


   品邮的越来越少了.都吃快餐去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回复 9# shwfz4502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邮史+书信文化,互相佐证结合,那更为完美”。
上海市虹口区广粤路1500弄4号502室 王方舟  邮编:200434手机:13816066294农行卡:6228480031251392911  支付宝账号:wangfangzhou001@aliyun.com

TOP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品邮论道,乐哉悠哉
香山县唐家,晋阳郡唐氏珠海长房,中山南京洛阳合肥泗洪深圳南昌东莞
深圳福田区安托山六路听泉居A栋501,电13902926911
特别声明:此签名栏地址非邮购使用,欢迎邮友造访。
中国邮史研究会649

TOP

好邮道,好享受!
阮秀佑
重庆市北部新区锦橙路22号水晶郦城四组团4栋10楼6号

TOP

3、根据邮政的作业、支局收到邮件后,交总局集中处理出口,故本件由5支局收寄后,需经总局处理,因当时规定需盖日戳以明责任,故可以看到此完整操作过程,现在则为节省时间,已不再盖总局或中转戳了。


此件因是国际邮件,总局出口时盖上公元年历日戳,以方便联邮国辨识。此种操作有时并不规范,但福州总局看来相当的规范,所以封上支局戳为民国纪年,总局戳又是公元纪年。


实寄封片的乐趣很多,泡上一壶茶,仔细品读,文史、历史、邮史,真是乐趣无穷,此为真正的一集邮道,未入道者很难体会其意义所在。以上浅见希望给大家带来启迪,并祝各位新春愉快。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1、此件为福州黄万春协记寄给三春茶行的商函,内带有信件,谈及收款3000元等,可见此两商行当时的茶业买卖相当巨额。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家乡的一信一物都令人怀念,福建人爱喝茶,茶道文化深远。异乡之中,泡上一杯乡茶,解乡愁之余也令人心旷神怡,此件既是茶文化,也是闽省商业之见证,从文史角度解读,相当有价值。

       2、大家都知道公历11为元旦,本件即为元旦日寄出,但你可能不知道“元旦”在清代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邮局休息并不营业。只是到了民国才改为西历的11,到新中国更是发扬光大,所以大家都知道公历11为元旦。这些冷知识,相信知者不多。

1.jpg (374.58 KB)

1.jpg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10多年前曾经见过一位香港邮商,把收到的过千封大陆六、七十年代寄香港家书逐一抽出,然后一大包掉到邮票市场的垃圾桶中,那个场景令我一生也忘不了,心痛啊!但当时我还年轻,怎么说我也是个小老板,在商场公开捡垃圾丢不起那个面子,现在每每想起,真心后悔,如果我让再见一次,我一定去捡回来,因为我就是捡垃圾的。

其实各位珍藏的,花费数千元--数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买进的封片,在到你手之前,何尝不是别人丢掉的垃圾?!


近期整理邮品,翻出一件福州5支局192911寄出,经福州总局经转出口寄新加坡商函,值新年前夕,与大家分享。

2.jpg (217.96 KB)

2.jpg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个人认为,如果能两派结合,邮史+书信文化,互相佐证结合,那更为完美。要知道很多时一批数百封同一家族书信中,常被集邮人抽去几封邮史价值高的,变成系列不全。


同样,有的文化机构收到一批书信,内中可能有价值万金之珍贵邮史封,但由于不懂邮史,而任由其与三五元的封片混放,失去其应有之价值和重视。


个人属于两派结合型,故一毛钱的封片也买,十万元的邮封也收。对于我来说,更喜欢买那些普通低档封片,我觉得与其10万元买一件贵货,倒不如买一千几百件或更多的低档封片,因为故事更多,乐趣更多。

当然,这只是我对封片收集的个人看法,不一定适合每位朋友。各人收集目的与方向不同,并无标准,特别是想编组邮集的邮友,确实需要多买些中高档邮品,否则难获高奖。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