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parisiica 于 2011-1-19 06:29 编辑
不是说买进很低的吗?一天跌不算跌,做波段的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1-19 06:13



   伊自家讲个"……晚上没钱买饭吃了。"阿拉乘机叫伊"割肉",拿好物事低价抛脱,好邮品统统交出来,大家抢啊
塞納河畔

TOP

今天心情不好,苹果,花旗,新浪都大跌了。惨呢。血淋淋的一天。晚上没钱买饭吃了。
方庆华 发表于 2011-1-19 05:44



    不是说买进很低的吗?一天跌不算跌,做波段的
王 骏

TOP

有道理,没人说混贴吧
王 骏

TOP

本帖最后由 parisiica 于 2011-1-19 06:07 编辑

回复 58# 方庆华


    "大清有公告说贴外国邮票寄国外邮件免收中国境内段。"这就是所谓的"混贴"概念
欧洲集邮界最近提出
其实在集邮词汇里"混贴"(万国邮联官方语言 法语 affranchissemnt mixte 真正的定义与所谓的大清、客邮"混贴"概念是有区别的)应该称大清和客邮双重邮资才对,即 affranchissment double

至二十世纪初,如果只贴客邮票,只需相当于大清国10分银元国际邮资(25法国生丁)
然而贴大清邮票10分,出口时还要贴相应数量的客邮,即 双重邮资 付双倍
在分析邮资组合时,称"中国境内段邮资"这种称呼也不合理
如果是一封从上海交寄,贴10分大清邮票,加贴25法国生丁出口至法国的信函
在中国境内邮路是同城传递,如果称其为"中国境内段"应该收取本埠邮资(1分)而不是全部国际邮资10分
如果是一封从内地交寄,贴10分大清邮票,经上海加贴25法国生丁出口至法国的信函
在中国境内邮路是异地传递,如果称其为"中国境内段"应该收取异地邮资(2分)而不是全部国际邮资10分
所以称这种贴票方式为 双重邮资更合理,因为所贴的10分大清邮票符合国际邮资,加贴的25法国生丁也符合国际邮资
按这个理论重新说,则是"贴外国邮票寄国外邮件免收中国邮资。"
塞納河畔

TOP

没关系,反正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1-19 05:36


今天心情不好,苹果,花旗,新浪都大跌了。惨呢。血淋淋的一天。晚上没钱买饭吃了。
方庆华
-----
所贴物品都可以考虑出售
-----
原住地:上海 中国
临时地址: 伊萨卡 纽约州 美国
会员号码1055

TOP

没关系,反正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王 骏

TOP

"其实现在加盖邮政已付的叫cash cover更加合理。因为现在很多的封上的邮票其实是打折买来的。"
搿是 ...
parisiica 发表于 2011-1-19 05:26


主要是您不知道我和田斑竹是亲戚。所以有捣浆糊的遗传因子
方庆华
-----
所贴物品都可以考虑出售
-----
原住地:上海 中国
临时地址: 伊萨卡 纽约州 美国
会员号码1055

TOP

还是方兄贴心
王 骏

TOP

田斑竹是来捣浆糊的。

一楼的封和其他许多贴客邮的封,就是贴了客邮邮票扔给大清邮政处理。大清有公 ...
方庆华 发表于 2011-1-19 05:12


"其实现在加盖邮政已付的叫cash cover更加合理。因为现在很多的封上的邮票其实是打折买来的。"
搿是真正个淘浆糊
塞納河畔

TOP

一头雾水,是不是简单事情复杂化了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1-19 03:41


田斑竹是来捣浆糊的。

一楼的封和其他许多贴客邮的封,就是贴了客邮邮票扔给大清邮政处理。大清有公告说贴外国邮票寄国外邮件免收中国境内段。

而田斑竹说的邮资已付,其实应该是这样的。

在海关邮政和大清国家邮政转换期中,因为邮票面值的改变(银两变银元),造成邮票可能断档,所以加刻邮资已付戳,以表示邮资已经支付。
如果有人寄外国邮件到国外,理论上是缴纳费用给大清邮政。大清邮政应该贴邮票,但是也可以销邮资已付戳。就像现在大陆一样,寄信的时候交钱给邮局,邮局可以贴邮票也可以销邮资已付戳。
和现在不一样的是,当时寄海外邮件需要通过客邮。标准做法是寄信人付钱给邮局,买了大清邮票,贴上大清邮票,交给邮局,当邮局要将邮件转交给客邮的时候,加贴相应的客邮邮票。而田斑竹说的cash cover,是指邮局没有贴邮票,而是加盖了邮资已付戳记(到底邮政有没有邮票是另外一个话题,从实物上推测是,邮政方面的邮票从来没有断过。起码在上海,北京和天津这三个最常见邮政已付戳的邮局,邮票供应没有中断过)。

区分这两种邮件的方法就是看时候有邮资已付戳记。记得哪里看见过,这种戳记最早应该是在1896年冬季邮路开始使用的。

本人认为称作cash cover是不合理的。无论加盖邮资已付还是加贴邮票,支付邮费都是用cash的,邮政不赊账。不知道为何加盖邮资已付戳的邮件要称作cash cover。民国和共和国邮件中也有很多加盖邮资已付戳记的,没有看见大家称作cash cover。其实现在加盖邮政已付的叫cash cover更加合理。因为现在很多的封上的邮票其实是打折买来的。
方庆华
-----
所贴物品都可以考虑出售
-----
原住地:上海 中国
临时地址: 伊萨卡 纽约州 美国
会员号码1055

TOP

本帖最后由 parisiica 于 2011-1-19 05:14 编辑
Angleterr=英格蘭
edwardtin 发表于 2011-1-19 02:09



    法语 Angleterre = 英格兰
田先生谈到的是1897年改元换两时期特殊政策,但思茅经蒙自、法属印度支那至英国伦敦封是1901年,过度期早该结束
我个人认为,寄信人自行贴法属印度支那邮票,到中国邮局交寄或直接投入邮筒
塞納河畔

TOP

一头雾水,是不是简单事情复杂化了
王 骏

TOP

本帖最后由 清邮路 于 2011-1-19 03:21 编辑
Angleterr=英格蘭
edwardtin 发表于 2011-1-19 02:09



  ???
王 骏

TOP

不懂!
只是衣樣畫芦蘆,找谷哥翻譯。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田斑竹是各种语言通吃。厉害呀
方庆华
-----
所贴物品都可以考虑出售
-----
原住地:上海 中国
临时地址: 伊萨卡 纽约州 美国
会员号码1055

TOP

是说那枚封吗?左上角写的什么?
清邮路 发表于 2011-1-19 01:47

Angleterr=英格蘭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若果有張老的戳書,不妨看看“郵資已付”戳的使用成因。
另外,附圖供大家參考。

paid.jpg (90.55 KB)

paid.jpg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邮资已付,和一楼的封完全没有关系呢。
方庆华
-----
所贴物品都可以考虑出售
-----
原住地:上海 中国
临时地址: 伊萨卡 纽约州 美国
会员号码1055

TOP

應該不是...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蓋“郵資已付”戳
edwardtin 发表于 2011-1-19 01:47



    是这个吗?

059.jpg (111.19 KB)

059.jpg

王 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