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凯伯封?

对莫斯封大家都很熟悉了,但德国同时代的另一位集邮家凯伯(蒲尔)Arnold Keppel却很神秘,关于他的报道很少,只知道此人也喜欢制作集邮品,而且来过中国,而莫斯从未到过中国,莫斯封流传到今天有上千封,但凯伯封才发现不过十几封,所以凯伯封远比莫斯封珍贵。几年前偶然买到一个客邮封,1898年由殖民地青岛邮寄广州德国领事馆,后来发现和《中国珍稀邮票》(刘肇宁)一书中的凯伯封字迹非常相似,但我的封书写潦草,仔细分辨收件人是 Herrn konsul Ar 。KXeppl. 其中Herrn 是先生,konsul 是领事的意思,Ar.可理解为Aronld的简写, 但keppel 的K与E明显多1个字母,所以不敢确定,发上来请大家研究,如能证明是凯伯封,则可揭开许多迷团。
T7DtKLEo.jpg

刘肇宁教授《中国珍惜邮票》一书中的凯伯封
qL9MUJ5T.jpg

TOP

过来学习一下,但老刘的文章只能参考,不能全信。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假設是這位Keppel,風青先生可以說來聽聽?讓大家學習學習。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我到没有什么研究,现转一片刘教授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凯伯(Herrn Arnold Keppel),也有人译为浦尔。是一位居住在德国西北部汉堡地方的集邮家。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他热衷于收集从中国寄给他的实寄封,与莫斯(J.Maus)先生是同一个时期的德国集邮家。从现存为数很少的几个“凯伯封”来看,他可能还来过中国,至少到过广州,这是与莫斯封的收信人不同之处。
  目前,凯伯封存世不过10个左右,任何一位集邮家都不可能全部收集到,或见到全部原件,只能从有关的集邮书刊、邮品拍卖目录等书籍中零星见到,注意将其收集影印件是惟一的方法,加以辨认、分析和研究。
  一、1901年10月7日自福建厦门寄出。
  封底贴红印花小贰分、万寿加小字1/2分、万寿加小字1分、万寿加小字2分、万寿加小字4分、万寿加小字1角及万寿加大字短距1/2分邮票各一枚,用“厦门AMOY 01 OCT 17”字样小圆邮戳盖销。
  封面贴香港邮票2先时与12先时各一枚,用厦门I.P.O.小戳将其与信封连接。到香港后,用香港1901年10月12日邮戳盖销。
  这个信封尺寸为11×9.4(厘米),是香港邮局印制的邮资信封,封上邮资为4先时。挂号编号为812。
  寄信人在封背上下两端各以英文和德文书写:“此处贴有邮票7枚”字样,防止邮寄途中被人揭取。
  封背上所贴大清邮票,面值为20分,恰符当时国际挂号邮资。
  值得注意的是:红印花小贰分邮票是枚“破版”变体,细看“洋银”二字部分漏盖。
  二十世纪20至30年代,这件凯伯封属于当时中国华邮大王周今觉(1878~1949安徽至德人),他在那时主编  《邮典》邮刊,在第一卷第4期上发表过一篇题为“I.P.O.戳与八卦戳之研究”的大作,其中对这个封写道:“最为有趣之信封,乃由厦门寄往汉堡者,华邮七枚,贴在反面,客邮四枚贴在上面,为使两面皆可看之故,特裁开摄影,其日期为1901年”。
  红印花小贰分邮票的破版变异,是加盖字“暂作洋银贰分”六个字中,“洋”、“银”、“分”三个字均不完整,成为局部漏盖的印刷变体邮票。
  德国汉堡到达戳日期1901年11月9日。
  从厦门到汉堡,历时33天。
  来源:《红印花邮票》上编第260页。

  二、1902年6月24日自上海寄出。
  封面上方贴小龙加小字1分、2分、5分;小龙加大字1分、2分、5分;万寿加大字长距2分;万寿改版加大字2分等邮票各一枚,均用“上海SHANGHAI 02 JUN 24”小圆邮戳盖销。
  封面中央盖有上海法国客邮邮戳,日期为1902年6月24日。挂号编号为K117。
  德国汉堡到达戳日期1902年7月31日。
  来源:2001年上海拍卖行全国邮展拍品目录158号拍品,估价75000~85000元,未拍出。

  三、1902年7月14日自上海寄出。
  封面右上角贴万寿加小字3角邮票一枚,用“上海SHANGHAI 02 JUL 14”邮戳盖销。
  封面正中间盖上海法国客邮邮戳02年7月14日。由于那时中国与法国已签定协定,自1902年2月3日不必再加贴客邮邮票,因此只盖法国客邮邮戳。挂号编号402。
  德国到达戳日期1902年8月19日。
  来源:《中国邮戳史》第八册183页。

  四、1902年7月14日 自上海寄出。
  封面上方贴万寿加小字1/2分、4分、5分邮票各一枚;万寿加大字短距1/2、4分、5分邮票各一枚;万寿加大字长距1分邮票一枚,共计邮资20分,恰符国际挂号邮费。各票均用中英文对照“上海02、7、14”邮戳盖销。
  封面上盖有上海法国客邮邮戳,日期为1902年7月14日。挂号编号为401。
  德国汉堡到达邮戳日期1902年9月10日。
  来源:2002年台北远东邮票交易公司春季拍卖目录,编号1331,底价45000台币,约合11250元人民币。

五、1902年7月23日自上海寄出。
  封面右上方贴万寿加大字长距2分、8分及10分邮票各一枚,用“上海SHANGHAI 02 JUL 23”小圆邮戳盖销。
  邮票下方盖有上海法国客邮邮戳,日期为1902年7月25日。挂号编号为913。
  德国到达戳日期1902年9月8日。
  来源:《中国邮戳史》第二册386页。

  六、1902年7月28日自上海寄出。
  封面右上方贴万寿加大字长距2分、万寿加大字短距8分和10分邮票各一枚,用“上海SHANGHAI 02 JUL 28”邮戳盖销。
  封面左边盖上海法国客邮邮戳,日期为1902年7月28日。挂号编号为1190。
  德国汉堡到达戳日期1902年8月11日。
  这封信在途时间只有15天,可疑!
  来源:《邮史研究》第22期。

  七、1902年8月11日自上海寄出。
  封面右上方贴红印花大壹元邮票一枚,用“上海SHANGHAI 02 AUG 11”小圆邮戳盖销。
  封面中间上方盖上海法国客邮邮戳02年8月11日。挂号编号1849。
  德国汉堡到达戳日期1902年9月15日。
  来源:《红印花邮票》上编266页。

  八、1902年8月29日自上海寄出。
  封面右上方贴万寿加大字长距3角邮票一枚,用“上海SHANGHAI 02 AUS 29”小圆邮戳盖销。
  其旁边盖有上海法国客邮邮戳,日期为02年8月29日。挂号编号2888。
  德国汉堡到达戳日期1902年10月4日。
  来源:《邮史研究》第22期。

  九、1902年9月25日自上海寄出。
  封面右上方贴红印花大壹元邮票一枚,用“上海SHANGHAI 02 SEP 25”小圆邮戳盖销。
  邮票旁边盖有上海法国客邮邮戳,日期为1902年9月25日。挂号编号4386。
  途经意大利拿坡里时,加盖1902年10月30日邮戳。
  德国汉堡到达戳日期1902年11月2日。
  来源:《红印花邮票》上编267页。

  十、1902年11月13日自上海寄出。
  封面右上方贴红印花当壹分、大字贰分及小字贰分邮票四方连各一件,用“上海SHANGHAI 02 NOV 13”小圆邮戳盖销。
  值得注意的是:当壹分四方连邮票右下角一枚为短距3mm异体(第25号);小字贰分四方连邮票右上角一枚为逗点变异(第5号);小字贰分四方连右下角为倒S漏点的大变异(第15号)。
  封面右边盖有上海法国客邮邮戳,日期为1902年11月13日。挂号编号7037。
  德国汉堡到达戳日期1902年12月15日。
  来源:上海拍卖行2001秋季邮品拍卖会拍目第163号拍品,估价10万~15万元,未拍出。

  十一、1902年11月21日自上海寄出。
  封面右上方贴万寿加大字长距3角邮票各一枚,用“上海SHANGHAI 02 NOV 21”小圆邮戳盖销。
  左边盖有上海法国客邮邮戳,日期为02年11月21日。挂号编号7727。
  德国汉堡到达戳日期1902年12月26日。
  来源:《邮史研究》第22期。

  十二、1902年11月21日自上海寄出。
  封面右上角贴万寿加大字短距1角横双连一件,其中一枚为倒盖票,用“上海SHANGHAI 02 NOV 21”小圆戳盖销。
  封面左边盖有上海法国客邮邮戳,日期为1902年11月21日。挂号编号为7725。
  万寿9分银加盖大字短距1角倒盖邮票是“万寿八倒”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加盖数量推测有两个全张,共4个格,即100枚,可能还有数张尚未发现。
  这种倒盖邮票只见有三个实寄封,其中有一个是“莫斯封”,这件又是“凯伯封”。
  来源:《施塔拍目》中第536号拍品。

  十三、1898年5月12日 广州寄出。
  1991年《施塔拍目》中,编号397号拍品是一个从广州郊区黄埔寄广州德国领事馆的凯伯封,收信人是凯伯。
  这个封说明那时凯伯先生在广州,他是路过广州,还是在广州德国领事馆任职,则待考。
  这个凯伯封,在封面右上角贴日本版蟠龙图4分邮票一枚,用八卦邮戳盖销。拍目上只有封面,没有封背,无法见到到达邮戳,不知是哪一年投送的。
  据前人考据,八卦邮戳起用于1897年2月2日,广州八卦邮戳所见到者多为1897年下半年使用。《中国邮戳史》一书中,盖有广州寄梧州的封是1897年;黄埔寄福州的封是1898年。《清代邮戳志》(孙君毅著)写道:“1898年以后八卦邮戳即不常用。”
  值得注意的是从封面笔迹来看,这个封同其他凯伯封是不相同的,推测这个封是一个人寄出的,而其他凯伯封估计是凯伯先生自己寄出的。如果那时凯伯先生在广州,今后则有可能发现从广州寄往德国的凯伯封。
  这个凯伯封的时间应在1897至1898年之间。
  从凯伯封的投递,可以推测1897或1898年,凯伯在广州,后来去了厦门,最后落脚于上海。

  十四、1898年 广东黄埔寄出。
  在2001年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邮品钱币拍目中,第2290号拍品:
  “1898年广东黄埔寄广州封,贴石印蟠龙邮票4分一枚,销黄埔八卦邮戳,及Imperial Post Office Whampoa’黄埔帝国邮政局戳,信封保存良好,销黄埔帝国邮政局戳实寄封,罕见。估价11000~12000元”

  “凯伯封”存世统计表
  寄出地点〓寄出时期〓到达地点
  厦门〓1901年10月7日〓汉堡
  上海〓1902年6月24日〓汉堡
  上海〓1902年7月14日〓汉堡
  上海〓1902年7月14日〓汉堡
  上海〓1902年7月23日〓汉堡
  上海〓1902年7月28日〓汉堡
  上海〓1902年8月11日〓汉堡
  上海〓1902年8月29日〓汉堡
  上海〓1902年9月25日〓汉堡
  上海〓1902年11月13日〓汉堡
  上海〓1902年11月21日〓汉堡
  上海〓1902年11月21日〓汉堡
  黄埔〓1898年5月12日〓广州
  黄埔〓1898年某月某日〓广州

  参考资料:
  1、《红印花邮票》上编
  2、《中国邮戳史》
  3、《施塔拍目》
  4、《邮史研究》
  5、2001年《嘉德春季拍目》

TOP

根据刘的研究,1898年,他在广州,而且有一封是寄到广州领事馆,这1封也是寄到广州领事馆

TOP

晚上外出,回后再和大家研究

TOP

好的,学习了。类似的文章好象我们刊上也登过。
刘的文章有些错得很离谱,所以,他写的文章我都不敢很肯定。所以从来不引用,特别是没有收集和研究的那些范围,怕误导自己和其他人。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感谢风兄发帖支持。学习中。
AR看上去有点像DR,A字圆体字写法弧形圈好像在左下角。英文不好,只是猜测。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TOP

看起来是 Dr. Kurppe

TOP

我可确定那是DR 不是AR。如能上传较清晰的图像, 田兄和我可代为辨别最后一字是KEPPEL ?

中国邮史研究会第170号会员- 侯鸿洲联系地址 : Block 112, Bedok Reservoir Road, #06-266, Singapore 470112. 博客:華洋郵務, http://blog.sina.com.cn/imperialphilatelic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jojo在2008-7-19 20:31:03的发言:

看起来是 Dr. Kurppe

应该是这个。或者是DR。 KUNPPE,R可能性更大,等风兄来看过实物或者大图可以辨别清楚。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石叻侯在2008-7-19 20:48:06的发言:

我可确定那是DR 不是AR。如能上传较清晰的图像, 田兄和我可代为辨别最后一字是KEPPEL ?

我觉得是DR,具体等风兄回来看看大点的图

黄炜 中国邮史会员  13622834388
邮交天下,诚信至上,友谊第一,心怡永在Q:14349877  hw24@21cn.com
淘宝店:
http://stampshow.taobao.com 全新改版,欢迎光临

TOP

这张应该清晰些.

cd5E7hMs.jpg


TOP

欣赏了,风青兄也是很有趣。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又仔细研究了一下, 觉得AR.kuXppl,或Dr.KnXppl,的可能大些,最后一个字母应该是L,可参考前面的consul的L 写法,中间那个像a又像e,而且不是一笔写完而是描了一下。至于kepple,少了个最后字母 e,应该是信写到尽头,没地写了。

TOP

继续来关心和学习一下,因个人是外语白痴,只有看的份。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忘了上背图了,背面无文字, 只有一个戳,不太清楚,仔细分辨应该是HONGKONG MR。17/18,说明此信是由青岛-香港(海路)-广州(陆路),一个国内封通过2个客邮局递送, 不知这样的例子是否多见?

V7pmdMJQ.jpg

TOP

风青先生,这样的例子应该很少见.如果是1898年3月那么德胶州租界还未成立,徳远东主要航线是上海到天津,沿途停靠青岛,但,是1900年开始营运.以后肯定有人会去查当时有没有青岛到香港的航线.但如香港陆路去广州,应加贴大清邮票吧,可能还有中转戳.当然也可能未实寄.此人不一定是凯伯.

TOP

实际1898年1月德国就成立了战地邮局,开始收发邮件,但估计这个时间还没有邮船,也许是军舰带的信,此信符合德国海外邮资,又是挂号信,是明确无误的实寄封,应会寄到的。至于为何未加大清邮票?因为邮路相反, 从广州出口才须加大清邮票,进口则不必。所以此信经香港中转,但从香港到广州由谁投递不清楚,但1898年广州并没有德国客邮局,有大清邮局,有法局,英局,记不清,所以此信必是其中一家投递, 希望了解广州邮史的高人能指点。此信正面有一戳,应是落地戳,实在看不清,但是外文,不是汉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