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好帖要时常看
王 骏

TOP

進來頂!學習中~
Mr.chung-pen chuang
500,1Sec, Chung Yang Road, 435 Wu Chi District,Tai Chung City,Taiwan, ROC
主集海峽兩岸郵資研究,火車郵戳,雙文戳,義務役兵免付郵資,附加費及機銷宣傳戳,郵資已付等戳
電話:0919-662677

TOP

不知算不算国际回片?
德國- 香港.jpg

夏威夷-上海.jpg

德國-香港.jpg
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 会长纪觉英    ying747@126.com           通信地址:香港英皇道邮局35203邮政信箱  中国手机 13902776710                                       香港手机 9480 3420

TOP

回复 43# keihk


    非常感謝提供圖片。

第一枚﹐肯定不算。
這是後來因去片不夠使用﹐而將庫存的回片拿出﹐將回片英文REPLY字樣劃銷﹐當作去片使用的。
從郵寄時間上也能看出﹐為劃銷之後使用例。
當然﹐也很少見。雖然不是國際回片例﹐但還很不錯。

第二枚﹐也不能算。
個人覺得其實這枚更加不錯。但按照定義﹐寄商埠了﹐而非香港本地﹐因此不能作為國際回片。
但是﹐這可以作為商埠使用例。還是非常珍罕的﹗﹗﹗
收信人為廈門海關官員﹐這也是有據可查的。

第三枚﹐從格式上看﹐肯定是國際回片了﹗
此片很早以前曾經見過圖片。
曾就此與英國專門收藏維多利亞殖民地片的郵友探討﹐還有點印象。

他當時有個疑問﹐個人引述如下﹕
德國漢諾威戳的時間。
有興趣的郵友可以任意在EBAY或其他拍賣網站上搜索一下Hannover加1897﹐在搜索結果中﹐可以發現郵戳中間欄目中﹐從左至右第三個應該是年份﹐即97。
即便是恰好字釘錯置﹐但兩個都錯﹐而且完全沒有聯繫的19﹐不知何意。
(注明﹕個人對德國郵戳沒有任何概念﹐這個說法聊備一格﹐希望紀先生或者有知道的方家指教)

我個人對此當時則有另外一個可能性的解釋﹕
片上看有1897年新加坡中轉戳。
我們當時均無此片背面資料。不知道背面是否有香港落地戳﹖
如果有﹐則這個研究點就不成問題了。
如果沒有﹐那麼就存在另外一個可能性。
即﹕此片是1897年以完整雙片的形式(即去片和回片連在一起)從香港寄德國﹐而且是在船上寄出。
因此新加坡的戳﹐即1897年11月實際上是去片的落地戳﹐蓋在回片之上。
新加坡戳因為在船上使用﹐從而作為寄歐洲的落地戳﹐這在之前是有一些先例的。
之後﹐時隔多年﹐德國寄信人將此片拿出﹐於1919年寄回香港。
這樣就可以解釋德國戳時間﹐以及新加坡戳的問題了。

當然﹐我和英國佬的說法都是推測。如果有背圖﹐可能能更好研究解釋這一問題。

再次感謝紀先生的貼圖。

TOP

回复  keihk


    時隔多年﹐德國寄信人將此片拿出﹐於1919年寄回香港。zhanbo 发表于 2012-3-16 10:22



第三枚同意zhanbo先生的推测
我首先看到图片也这样认为
当然如果背面有落地戳就更能证实了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香港的双片,在商埠合法使用双片寄外国,然后在外国再用回片寄商埠,这回片(去及回片都要经香港的),说这种片不能算国际回片,这说法我倒是第一次听到,很觉新奇!香港发行的邮票邮政用品可用各商埠使用,可理解成英国把这些商埠都看成与香港同性的地方,在商埠寄出的双片不是国际回片,那叫什么?
第一件不是划线片,划线片都在只香港本地售卖的,不能在外国使用。这是寄件人担心德国邮政不接受香港邮资在德国使用,寄件人提醒德国邮政注意放行的提醒标示。香港的划线都用墨笔复盖,也没有划底边的。
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 会长纪觉英    ying747@126.com           通信地址:香港英皇道邮局35203邮政信箱  中国手机 13902776710                                       香港手机 9480 3420

TOP

回复 45# TK


   
在沒有背圖的前提下﹐嚴重同意陳兄

TOP

回复 46# keihk


    我來這樣舉一個相似的例子吧﹕
德國發行的雙片﹐如果有人將回片從德國以外的地方寄到當時的德佔山東﹐而不是從國外寄到德國本土。
這種片自然不能算德國回片的國際使用例﹐而只能算德國海外殖民地使用例子。
其他國家也是這個道理。

這問題的關鍵在於﹐發行雙片的不是商埠﹐而是香港本地的郵政。
而回片的國際回寄例必須是寄回發行地﹐而非所謂的香港的商埠。

如果從英國政府的角度看﹐自然商埠與香港通性。
但是﹐關鍵在於發行此片的機構並非英國政府﹐而是其殖民下的香港。
因此﹐從香港郵政的角度看﹐回片回寄是不包括商埠的。

也就是我此前提出過的﹐判斷國際回片回寄的其中一個標準是﹕一定是寄回此片的郵政發行地﹐而非他處。

第二﹐劃線片在國外使用是有例子的。
至於墨筆問題﹐所有劃線均為當時工作人員手工進行﹐不可能那麼精準。
但注意到﹐此線是與REPLY幾乎等長的。如果解釋為不是劃線﹐未免太過巧合了。
我還見到過﹐劃線在ADDRESS那行﹐而沒有劃在REPLY那行的例子。
另外﹐也出現過劃線完全在REPLY之下﹐幾乎沒有挨著REPLY的例子。而此片底邊與REPLY是重合的。

TOP

第一件不是划线片,划线片都在只香港本地售卖的,不能在外国使用。keihk 发表于 2012-3-16 16:13



纪先生:
这句话我不明白,“划线片都在只香港本地售卖”的意思是划线片仅在香港出售,而其它片可在各商埠买得到?
虽然划线双片仅在香港出售,但有没有禁止将双片寄到国外,再将回片从国外寄回的规定?
还是划线双片分开后将回片划线才出售?
我对香港邮政用品一点也没研究,因此是提出疑问,了解了解!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划线片是没有以双片形式出现的,邮局把双片撕分开成单片,把原回片划掉REPLY后当正常单片出售。在商埠可买到香港邮票和明信片。
中国香港特区邮学会 会长纪觉英    ying747@126.com           通信地址:香港英皇道邮局35203邮政信箱  中国手机 13902776710                                       香港手机 9480 3420

TOP

華郵網的影響果然很大。
前一段時間﹐多家海外郵商都在四處詢問是否有香港維多利亞時期國際回片回寄例。
可惜大都無功而返。
不過﹐前幾日﹐一家美國郵商最新發現一枚﹐剛剛結標。
此枚為德國回寄香港﹐有德國戳和新加坡中轉戳。可惜沒有香港落地戳。
此片個人認為應該是標準的國際回片回寄例。
只不過白璧微瑕。
首先﹐沒有落地戳。
其次﹐新加坡中轉戳上﹐最為關鍵的年份有些模糊。個人認為應該是95﹐因為5字隱約可辨。
因此﹐此片相對於本貼開始介紹的那枚﹐還是開始那枚更加出色﹐郵路更加完整且有落地戳。
但無論如何﹐此枚為新發現的回片回寄例﹐仍然是彌足珍貴。
買家應該是相熟的一位郵友﹐恭喜揀漏成功

TOP

網上近期出現一組香港郵資片。
一共4件﹐如不仔細看﹐還可能以為僅為一件。
表面看﹐4件均為商埠與香港之間郵寄。
版式上沒有特別﹐屬於最為普通的郵資片。
剛剛卻以人民幣5000多元價格成交。
在我看來﹐其實這價格只是為了買其中的一件。
為1888年海口寄出郵資片。
屬於少見商埠寄出例﹐故飆至高價。

TOP

有眼光的不少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可能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海口片上﹐以致幾乎同時截標的另外一件香港郵資片被人揀漏。
此片1899年香港寄漢堡﹐後被退回。
有退回戳與德國退回簽條﹐也有退回香港後之落地戳。
郵政用品中﹐退回例極少見。
與欠資﹑掛號等相似﹐在任何郵政用品的品種上都是珍罕例。

TOP

这倒是实话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花了几个小时欣赏了香港陈先生的维多利亚片集,好几件已经超过了韦伯的纪录。
好东西确实不少,花了不少心血
王 骏

TOP

本帖最后由 清邮路 于 2012-4-25 07:17 编辑

回复 48# zhanbo
這問題的關鍵在於﹐發行雙片的不是商埠﹐而是香港本地的郵政。
而回片的國際回寄例必須是寄回發行地﹐而非所謂的香港的商埠。

如果從英國政府的角度看﹐自然商埠與香港通性。
但是﹐關鍵在於發行此片的機構並非英國政府﹐而是其殖民下的香港。
因此﹐從香港郵政的角度看﹐回片回寄是不包括商埠的。

也就是我此前提出過的﹐判斷國際回片回寄的其中一個標準是﹕一定是寄回此片的郵政發行地﹐而非他處。


以上论点我认为值得探讨,香港在当时也是被置于英国商埠地位,早期也被作为英国邮政作为其在华的邮政总代理。(当然这里单指在华)
早期商埠邮件是转交给香港邮局处理,直到1866年左右,各地商埠邮政代办才有自己本身的原戳和椭圆形杀手戳。}这个转抄自杨目
各个商埠间的互寄或寄海外,都是通过英国邮政系统(BPO),所以英国在华商埠在这个邮政系统地位来说是相同的。
而香港邮资片明显区别于中国清代商埠邮资片。香港当时并非邮政主体单位,主体单位应当是大英邮政。
基于以上,我认为纪先生所贴的第二枚回片应当视为有效的回片实寄。
王 骏

TOP

多探讨是好事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回复 56# 清邮路


    韋伯的書雖然是經典﹐但畢竟過了幾十年。
但從郵政用品角度來看﹐書中大部分郵政用品的最早和最晚紀錄現在都已經被打破了。
當然﹐這並不能動搖韋伯此書的經典地位。

TOP

回复 57# 清邮路

繼續探討。

首先﹐我們要討論是只是香港郵政用品﹐而不是香港郵史。
香港郵資片1880年才出現﹐此時各地商埠均已各成系統。王兄也已經提及。

其次﹐香港確實是郵政用品的發行主體。這在認定郵政用品的類別時非常關鍵。
當時大英帝國在各個具有發行主體的殖民地均以殖民地為主體發行該地區的郵政用品(例如海峽)﹐而發行主體並不相同﹐並不是是大英帝國本身﹐因為其本身也發行有郵政用品。因此這些發行主體需要區分開。

第三﹐在此﹐香港郵資片不是與中國商埠片來區分﹐可以與之相對應的是香港中期發行的加蓋有CHINA字樣﹐特別供在中國內地使用的香港郵資片。
因此﹐寄商埠的回片國際回寄如果要作為有效例﹐只能是加蓋有CHINA字樣的回片進行回寄方可。

第四﹐正如我之前舉例﹐香港的這個例子因為容易被殖民地混淆﹐所以可能有些同好不好判斷。可相比較德國的例子。
德國發行的雙片﹐沒有加蓋中國﹐其回片如果不是寄回德國本土﹐而是寄至青島﹐是不能作為回片國際回寄例的。

第五﹐另外一個可以很好來說明的例子就是﹕
當時所謂的香港商埠其實是不止包括中國內地幾個城市的﹐還包括了其他國家的城市。
如果寄商埠算回寄的話﹐就會出現寄他國的回片也可以作為國際回寄例了。
也就是說﹐香港商埠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不可能拆分。

綜上所述﹐香港郵政用品的回片國際回寄例﹐只能是寄回香港本地﹐而不能包括其他商埠。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