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45# TK


   
在沒有背圖的前提下﹐嚴重同意陳兄

TOP

回复 46# keihk


    我來這樣舉一個相似的例子吧﹕
德國發行的雙片﹐如果有人將回片從德國以外的地方寄到當時的德佔山東﹐而不是從國外寄到德國本土。
這種片自然不能算德國回片的國際使用例﹐而只能算德國海外殖民地使用例子。
其他國家也是這個道理。

這問題的關鍵在於﹐發行雙片的不是商埠﹐而是香港本地的郵政。
而回片的國際回寄例必須是寄回發行地﹐而非所謂的香港的商埠。

如果從英國政府的角度看﹐自然商埠與香港通性。
但是﹐關鍵在於發行此片的機構並非英國政府﹐而是其殖民下的香港。
因此﹐從香港郵政的角度看﹐回片回寄是不包括商埠的。

也就是我此前提出過的﹐判斷國際回片回寄的其中一個標準是﹕一定是寄回此片的郵政發行地﹐而非他處。

第二﹐劃線片在國外使用是有例子的。
至於墨筆問題﹐所有劃線均為當時工作人員手工進行﹐不可能那麼精準。
但注意到﹐此線是與REPLY幾乎等長的。如果解釋為不是劃線﹐未免太過巧合了。
我還見到過﹐劃線在ADDRESS那行﹐而沒有劃在REPLY那行的例子。
另外﹐也出現過劃線完全在REPLY之下﹐幾乎沒有挨著REPLY的例子。而此片底邊與REPLY是重合的。

TOP

華郵網的影響果然很大。
前一段時間﹐多家海外郵商都在四處詢問是否有香港維多利亞時期國際回片回寄例。
可惜大都無功而返。
不過﹐前幾日﹐一家美國郵商最新發現一枚﹐剛剛結標。
此枚為德國回寄香港﹐有德國戳和新加坡中轉戳。可惜沒有香港落地戳。
此片個人認為應該是標準的國際回片回寄例。
只不過白璧微瑕。
首先﹐沒有落地戳。
其次﹐新加坡中轉戳上﹐最為關鍵的年份有些模糊。個人認為應該是95﹐因為5字隱約可辨。
因此﹐此片相對於本貼開始介紹的那枚﹐還是開始那枚更加出色﹐郵路更加完整且有落地戳。
但無論如何﹐此枚為新發現的回片回寄例﹐仍然是彌足珍貴。
買家應該是相熟的一位郵友﹐恭喜揀漏成功

TOP

網上近期出現一組香港郵資片。
一共4件﹐如不仔細看﹐還可能以為僅為一件。
表面看﹐4件均為商埠與香港之間郵寄。
版式上沒有特別﹐屬於最為普通的郵資片。
剛剛卻以人民幣5000多元價格成交。
在我看來﹐其實這價格只是為了買其中的一件。
為1888年海口寄出郵資片。
屬於少見商埠寄出例﹐故飆至高價。

TOP

可能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海口片上﹐以致幾乎同時截標的另外一件香港郵資片被人揀漏。
此片1899年香港寄漢堡﹐後被退回。
有退回戳與德國退回簽條﹐也有退回香港後之落地戳。
郵政用品中﹐退回例極少見。
與欠資﹑掛號等相似﹐在任何郵政用品的品種上都是珍罕例。

TOP

回复 56# 清邮路


    韋伯的書雖然是經典﹐但畢竟過了幾十年。
但從郵政用品角度來看﹐書中大部分郵政用品的最早和最晚紀錄現在都已經被打破了。
當然﹐這並不能動搖韋伯此書的經典地位。

TOP

回复 57# 清邮路

繼續探討。

首先﹐我們要討論是只是香港郵政用品﹐而不是香港郵史。
香港郵資片1880年才出現﹐此時各地商埠均已各成系統。王兄也已經提及。

其次﹐香港確實是郵政用品的發行主體。這在認定郵政用品的類別時非常關鍵。
當時大英帝國在各個具有發行主體的殖民地均以殖民地為主體發行該地區的郵政用品(例如海峽)﹐而發行主體並不相同﹐並不是是大英帝國本身﹐因為其本身也發行有郵政用品。因此這些發行主體需要區分開。

第三﹐在此﹐香港郵資片不是與中國商埠片來區分﹐可以與之相對應的是香港中期發行的加蓋有CHINA字樣﹐特別供在中國內地使用的香港郵資片。
因此﹐寄商埠的回片國際回寄如果要作為有效例﹐只能是加蓋有CHINA字樣的回片進行回寄方可。

第四﹐正如我之前舉例﹐香港的這個例子因為容易被殖民地混淆﹐所以可能有些同好不好判斷。可相比較德國的例子。
德國發行的雙片﹐沒有加蓋中國﹐其回片如果不是寄回德國本土﹐而是寄至青島﹐是不能作為回片國際回寄例的。

第五﹐另外一個可以很好來說明的例子就是﹕
當時所謂的香港商埠其實是不止包括中國內地幾個城市的﹐還包括了其他國家的城市。
如果寄商埠算回寄的話﹐就會出現寄他國的回片也可以作為國際回寄例了。
也就是說﹐香港商埠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不可能拆分。

綜上所述﹐香港郵政用品的回片國際回寄例﹐只能是寄回香港本地﹐而不能包括其他商埠。

TOP

已經有了幾本﹐諸如《香港郵政史》﹐不過個人認為都沒有超越韋伯。但也都不錯。
另外﹐外國人特別是英人對香港郵政用品研究頗深﹐也有很多文章發表。其中有些在郵政用品研究上甚至要遠遠高於韋伯。
另外﹐香港郵政用品的目錄也有多本﹐可以互相參照。因為韋伯60年代出的﹐而之後的部分珍品並未收入。

TOP

回复 64# 清邮路


    王兄客氣了﹐一起探討﹐共同進步

TOP

回复 67# 小北


    恩﹐戳記清晰﹐郵路完整。
但版式上沒有特別。

TOP

不知是否方便貼出背圖﹐這類郵政用品的珍罕往往反映在背面﹕-)

TOP

回复 69# 清邮路


    按照目前大多數西方(主要在英國)的香港郵政用品藏家的觀點﹐香港郵政用品實寄例是分做香港寄出寄入﹑商埠寄出寄入和1917年加蓋CHINA後的中國內地使用。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分類是很合理的。
王兄的此例﹐即香港發行的雙片﹐從商埠寄海外﹐然後未分開又回寄回商埠﹐這個例子應該屬於上述第二種﹐即香港商埠使用例。
我知道有藏家單獨收藏這個類別。
不過﹐像我此前提出過的﹐這個類別是不僅僅限於目前中國內地的商埠城市的﹐也包括目前地理上的一些外國城市﹐他們當時也屬於香港的商埠範圍。

TOP

回复 73# 清邮路


    不是。
如果存在您說的這種片﹐即從商埠寄外國然後再回寄回商埠﹐當然是很不錯很珍罕的。

不過個人認為處理上﹐是將其分類在雙片商埠使用部分﹐而不是重點放在回片國際回寄部分。
也就是說﹐如果是組集﹐那麼在郵資片的雙片這個大類之下﹐可以細分為幾個單元。
其中國際回片回寄是一個﹐您舉例的這種商埠雙片來回寄是另外一個。

換句話說﹐兩者都屬於香港郵資片的郵政使用這個大類﹐但是分別屬於不同的小單元。
這個可以用來說明香港郵資片在商埠的使用﹐而且應該是很出色很珍貴的例子。
但是﹐不能用這個例子來說明郵資片的正常回片國際回寄使用。

TOP

谢谢贴图。
这件是正常版式。
此版1903年发行,韦伯记录最早使用日为1903年9月,但现在出现最早使用日为6月。
此版最晚使用日期,韦伯记录为1904年3月,但近年来出现最晚日期到1907年4月。

TOP

陳兄正解
此片先寄上海,再寄日本,最後改至墨西哥。
仍然屬於香港郵資片在商埠的使用例。
不能算是國際回片回寄。
由此也可見,國際回片回寄是多么珍罕。
不過,從郵資片角度看,此片郵路清晰,也非常不錯了。

TOP

回复 83# hart


    謝謝上圖。

郵資片較為常見。

郵資封中,伊莉莎白40分郵資封中最為珍罕的,也可以說是香港郵資封中最為珍罕的,是背79元賠償款的郵資封,公開記錄僅2枚,英國郵政用品大家,也是此珍品的發現者目前有1枚。

你所上第一圖,則為49元,較為普通。

第二枚伊莉莎白郵資封,看不清郵戳日期,不知是否為1955年?此封郵資符志是否30分,我是指背後的藍色符志裏面的郵資,而不是賠償款。
如果確為30分,就比較不錯。雖然還說不上珍罕,但可以說比較少見。因30分符志使用時間較短。

TOP

回复 86# hart


    恭喜。如此確實不錯。

TOP

回复 87# 孙可欣


    沒錯。大部份都還較為便宜。不過遇到罕品,一樣是價格驚人,一點不遜色大清或民國的頂級珍品。
近日個人就有幸見證近年來最昂貴的香港郵政用品的最高紀錄誕生。
價格遠遠超過前幾年那枚曼谷戳的維多利亞女皇郵資片。

TOP

回复 90# hart


    这个时期的邮资片收藏的人少,且版式上没有特别珍罕的。只是邮路和邮资上才有珍品。所以价位较低。个人觉得这枚属于普通品。

TOP

小图看,觉得上海戳没问题,就是用多了,倒是会有这现象。
此片较普通。版式也没什么。有个小亮点,就是改寄了一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