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上海吴淞邮政历史

 

     

      上海开埠后,吴淞就成为进出口货物的中转地,清末民初有“水陆码头”之誉。清光绪年已有电报、电话、邮政开办,全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淞沪铁路,以吴淞镇、炮台湾为终点。民国16年就有城淞杨长途汽车线开办。

 

      民国初年,对内陆各乡镇运输以水运为主,有通往罗店、杨行、刘行、嘉定的客运班船5艘,通往罗店、月浦的货运航船2艘,往来淞沪间的签部1艘,沿黄浦江有摆渡船6艘,蕴藻浜、泗塘河为通往内地的主要航道。20年代发展陆上运输后,水运稍逊。抗日战争期间和战后,道路先修,公交客运停办,去市中心区依赖铁路运输,与附近各乡镇往来,主要靠自行车负载,交通一度处于极不方便状态。

 

      1949年解放后交通状况逐年改善,1949年7月辟市区公交线51路,1954年4月辟52路,沟通淞沪。1959年7月辟53路、8月辟95路,贯通区境和西部至市区的交通线路。1961年10月辟松嘉线,开通去西北各乡镇的客运。1975年12月开通201路市区高峰线,可直达市中心。并先后辟通302、312路等夜宵线。1978年后,吴淞区作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北翼,适应各项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较快迁移来区,先后开通了90、203、226路市区公交线和宝月、彭盛、彭果等郊区公交线,形成四通八达全天候的陆上交通网络。水上交通有通往长兴、横沙、崇明和对江浦东的渡船,并先后在1958~1966年改为轮渡。80年代沿黄浦江的张华浜、军工路两座码头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集装箱装卸港区,全市80%以上对外贸易的进出口货物均在此集散。蕴藻浜更成为上海通向江浙各地的黄金水道之一,邮电通信发达,吴淞名副其实地成为上海的水上北大门。1987年区境内有交通运输企业44家,职工10470人,总产值13400万元,利润1712万元。其中公路货运业25家,职工8588人,总产值5270万元,利润1430万元,运输装卸业19家,职工1882人,总产值8130万元,利润282万元。有邮电支局5处,电话区局1个、下辖分局3个。

 

      吴淞邮政开办较早,在国内开办邮政之初就设有邮电专局,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业务中断,战争对邮政业务的发展也造成极大影响。解放后随经济建设的发展,邮路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和业务量不断扩大。1987年境内有属上海市邮政局市北区局的邮电支局2处,属宝山县邮电局管辖的邮电支局3处。

 

 

 

何剑均 402号
微信号:hjj123123999

[em57]   一点爱好,收集了些上海邮政历史的小资料,供各位同好。请麦会多多指点。
何剑均 402号
微信号:hjj123123999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