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朱天文 于 2014-6-25 16:00 编辑





这应该是下格大小字并用的邮戳
下格左侧应该是“阜宁”  根本不是“代三”
朱天文
收集集邮人士名片,寄品请惠寄一枚,拜谢!
中国邮史研究会765号会员 18761216009
支付宝:swztw@126.com
中国古典文学   集邮文献

TOP

1918年,南通实业家张謇委托束曰璐、邵志忠到东部沿海垦荒植棉,以“含资垦植、施德于民”之意,取名“合德垦植公司”,投资75万元,垦地3.5万亩。1921年,束曰璐又投资6万元,在合德公司西北垦地3000亩。1925年,经两家公司商定,以“合股投资、兴办农业”之意、改公司驻地为“合兴镇”。此时,合兴镇初步形成集镇雏形。到1928年,合兴镇已发展成为棉花丰盛产区,年产皮棉五至八万担。并迅速成为棉花的集散地。南至大中集,北到东坎镇、所产棉花,都集中到合兴镇来销售外运,就连南通、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纱厂,也都来此设点购棉。南通大高陆彦桥所开花行收花量十多万担,并用蒸汽机带动十多部“小铰子”自己轧花加工,他常用五六十部“六合车子”到盐城钱庄去付洋钱,每次都由阜宁县保安大队长朱宝元派几十名士兵武装护送。本地的大小绅商,也大多吃棉花饭。有的为客买卖,收取佣金;有的自己收购,用内河民船运往南通,或用海船运至青岛再换大轮船运至上海。  随着棉业的兴旺,手工业、商业等也迅速发展起来。1929年,合德公司和当地士绅联合起来,扩街市、办工商,于是糟坊、磨坊、酱坊、油坊、染坊等手工业作坊应运而生。  为了存放和收购棉花,国议员陈伯盟的五弟陈如璜于1930年建起了“建德仓(铅皮苫的大仓库),并将“小庙口”出海口处初步建成商业码头的雏形,时有码头和货栈、茶房、旅社等房屋80余间。陈如璜与合兴镇镇长庄绍棠、江苏省农民银行合兴办事处业务员兼主任赵松楼计议,利用射阳港可以通航大轮船的有利条件,采取租用外商轮船的办法,直接与上海贸易,运出棉花,购进“五洋”杂货,再批发出去。陈如璜于1937年“八一三”之前,从上海合众公司租来了“姆佑号”、“开林号”大轮船,停靠在“小庙口”,用小驳船驳运货物。陈如璜还派专人驻沪办理售棉、购货事宜;在合兴镇,他委托侄儿陈靖平负责收购棉花。这样,上海———合兴镇的航线开通了。继合众公司之后,“怡和”、“中意”、“永利”、“华纶”、“阜城”、“达太行”、“同兴”、“苏北联运”等公司的“哈发”、“永贞”、“开利马日”、“楚大”、“老开林”、“新开林”、“大昌”、“义达华”、“利生”、“新生”、“海达”等大轮船也来往于上海与合兴镇之间。苏北联运公司海达快轮的航线,还超出了上海———合兴镇的范围,将许多物资转运到安徽、徐海、长江口等地。此时,合兴镇已成为事实上的“贯通苏北运输之总枢纽”。除了陆惠记有了这条运输船外,朱涤非、陈光寒也各有两条大轮船。运输的共有13条大轮船,这些大轮船分属于英、荷、挪威等外国航运公司。小洋河里驳运货物的船只一条挨一条。因货物多、船运慢,就动员启海人用六合车推,日夜不停。繁华的合兴镇,白天人山人海,夜晚灯火通明。富商巨贾都视合兴镇为淘金之所,灯红酒绿,烟馆、赌场、妓院与日俱增。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连云港、青岛等城市时局混乱,未及数日,日寇封锁长江,京沪、徐淮交通受阻。其时,合兴镇率得偏安。所以,上海、崇明、福州、新浦、青岛、泰州、兴化、淮安、靖江等地大商经海道运输蜂拥而至、抢做生意。“小庙口”货物堆放如山,合兴镇市面日益繁荣,时有“苏北小上海”之称
朱天文
收集集邮人士名片,寄品请惠寄一枚,拜谢!
中国邮史研究会765号会员 18761216009
支付宝:swztw@126.com
中国古典文学   集邮文献

TOP

1918年,南通实业家张謇委托束曰璐、邵志忠到东部沿海垦荒植棉,以“含资垦植、施德于民”之意,取名“合德垦植公司”,投资75万元,垦地3.5万亩。1921年,束曰璐又投资6万元,在合德公司西北垦地3000亩。1925年,经两家公司商定,以“合股投资、兴办农业”之意、改公司驻地为“合兴镇”。此时,合兴镇初步形成集镇雏形。到1928年,合兴镇已发展成为棉花丰盛产区,年产皮棉五至八万担。并迅速成为棉花的集散地。南至大中集,北到东坎镇、所产棉花,都集中到合兴镇来销售外运,就连南通、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纱厂,也都来此设点购棉。南通大高陆彦桥所开花行收花量十多万担,并用蒸汽机带动十多部“小铰子”自己轧花加工,他常用五六十部“六合车子”到盐城钱庄去付洋钱,每次都由阜宁县保安大队长朱宝元派几十名士兵武装护送。本地的大小绅商,也大多吃棉花饭。有的为客买卖,收取佣金;有的自己收购,用内河民船运往南通,或用海船运至青岛再换大轮船运至上海。  随着棉业的兴旺,手工业、商业等也迅速发展起来。1929年,合德公司和当地士绅联合起来,扩街市、办工商,于是糟坊、磨坊、酱坊、油坊、染坊等手工业作坊应运而生。  为了存放和收购棉花,国议员陈伯盟的五弟陈如璜于1930年建起了“建德仓(铅皮苫的大仓库),并将“小庙口”出海口处初步建成商业码头的雏形,时有码头和货栈、茶房、旅社等房屋80余间。陈如璜与合兴镇镇长庄绍棠、江苏省农民银行合兴办事处业务员兼主任赵松楼计议,利用射阳港可以通航大轮船的有利条件,采取租用外商轮船的办法,直接与上海贸易,运出棉花,购进“五洋”杂货,再批发出去。陈如璜于1937年“八一三”之前,从上海合众公司租来了“姆佑号”、“开林号”大轮船,停靠在“小庙口”,用小驳船驳运货物。陈如璜还派专人驻沪办理售棉、购货事宜;在合兴镇,他委托侄儿陈靖平负责收购棉花。这样,上海———合兴镇的航线开通了。继合众公司之后,“怡和”、“中意”、“永利”、“华纶”、“阜城”、“达太行”、“同兴”、“苏北联运”等公司的“哈发”、“永贞”、“开利马日”、“楚大”、“老开林”、“新开林”、“大昌”、“义达华”、“利生”、“新生”、“海达”等大轮船也来往于上海与合兴镇之间。苏北联运公司海达快轮的航线,还超出了上海———合兴镇的范围,将许多物资转运到安徽、徐海、长江口等地。此时,合兴镇已成为事实上的“贯通苏北运输之总枢纽”。除了陆惠记有了这条运输船外,朱涤非、陈光寒也各有两条大轮船。运输的共有13条大轮船,这些大轮船分属于英、荷、挪威等外国航运公司。小洋河里驳运货物的船只一条挨一条。因货物多、船运慢,就动员启海人用六合车推,日夜不停。繁华的合兴镇,白天人山人海,夜晚灯火通明。富商巨贾都视合兴镇为淘金之所,灯红酒绿,烟馆、赌场、妓院与日俱增。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连云港、青岛等城市时局混乱,未及数日,日寇封锁长江,京沪、徐淮交通受阻。其时,合兴镇率得偏安。所以,上海、崇明、福州、新浦、青岛、泰州、兴化、淮安、靖江等地大商经海道运输蜂拥而至、抢做生意。“小庙口”货物堆放如山,合兴镇市面日益繁荣,时有“苏北小上海”之称
朱天文
收集集邮人士名片,寄品请惠寄一枚,拜谢!
中国邮史研究会765号会员 18761216009
支付宝:swztw@126.com
中国古典文学   集邮文献

TOP

是苏北阜宁合兴镇,不是苏南张家港合兴镇
朱天文
收集集邮人士名片,寄品请惠寄一枚,拜谢!
中国邮史研究会765号会员 18761216009
支付宝:swztw@126.com
中国古典文学   集邮文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