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0345

雲南及甘肅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     --    夏大緯


                     前幾年在各大拍賣目錄上均可見以雲南地區為主的「請購國內滙票單」拍賣(圖1),且以幾拾張為1單位來銷售,似乎代表其原始流出的數量相當多,而之前該類郵品甚少見流出到郵市中,偶有出現也數量不多,對郵友來說倒是頗值得高興之事,除可較便宜購進之外,也可多一種郵品可供選擇及收藏,但唯一美中不足之處乃是未見其真正本尊——《金圓滙票》的本身,也有隨同一併流出並拍賣?此點倒是頗為可惜及遺憾,無法讓郵人能夠多擁有及一睹其盧山真面目,該「請購國內滙票單」單據,僅為申請滙款所填寫的原始相關副屬郵品,並非真正滙票的本身,跟正式滙票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差異,但在無漁蝦也好的情況之下,也算聊勝於無暫時先行代替了。


大陸地區幅員廣大,對一些較偏遠地區來說,由於當地人口的比例、百姓生活的水平、經濟貿易的需求等,相信都不能夠跟很多大城市比較,而對滙票的使用及需求相信也較少,尤其是使用數量上,城鄉之間一定也有者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原始的使用數量上就要較大城市少很多,事隔幾拾年後會流出到郵市,相信就還要更少,且期間還歴經天災人禍、戰争動亂、庫存銷毀等各種因素,至今還倖存著相信就更為稀少了,民國中期所使用的滙票,約在23年前開始陸續流出到郵市中,當時夾雜在各種滙票之中,曾見有少數偏遠地區滙出的滙票也在其內,一般郵友較不注意很容易都忽略了,多年來個人都密切注意並收集,事後似乎也未再聞有相關滙票流出,如有也僅是當時流傳出來的滙票,事後一再轉手換人收集而己,目前要找尋相關郵品並不容易,可見其不論在先天上或後天上的數量,都有一定的收集困難度。


正式的金圓滙票根據集郵界52∕53期郵刊,內楊浩先生所發表的“談「金圓滙票及金圓定額滙票」使用日期”郵文,並附圖舉例「金圓國內滙票存據」3張,分別為1﹑銷昆明(雲南府)1948、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2﹑銷雲南中灘37、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3﹑銷曲靖37、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由此3張可資証明雲南地區確是於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正式金圓滙票,但其他各省是否均同時使用?還是使用先後不一並未統一?目前所知由民國37年11月1日至38年1月份,此段時期所使用的正式金圓滙票存世所見並不多,尤其是37年11月至12月份使用者更是罕少(此指『金圓滙票』本身,而『金圓國內滙票存據』部份則有發現使用並存世),是雖有使用但在兌付後存檔銷毀因此未見存世?或是並未銷毀但也並未流出到郵市中?還是其他各省並未统一在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正式金圓滙票?而是還在繼續使用國幣滙票加蓋改作金圓滙票,直到38年1月份才開始陸續改用正式金圓滙票?因此所見正式金圓滙票存世實物,由民國38年1月份開始有見使用,且大多集中在38年2月至4月份最為常見,此點頗為怪異及難以解答?


另集郵界52∕53期郵刊中,黄敦先生也在第24頁提供刊載一件「郵政儲金滙業局訓令」,其事由內容為「關於使用金圓面額定額滙票及滙兌印紙事項」,內規定金圓面額定額滙票及滙兌印紙於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該訓令雖提及「金圓面額定額滙票」,但並未提及「金圓滙票」,且兩者之間不論是印製及使用並不相同,因此個人認為並不代表正式的「金圓滙票」,確是規定統一於民國37、11、1日開始正式使用,且所見當時至少江西及廣東地區於民國38年2月至4月份時,除正式金圓滙票之外也還在使用國幣滙票加蓋改作金圓滙票,似否因此也可証明正式的金圓滙票,並未於民國37、11、1日起在全國統一使用?此點還待更多的資料及實物來証明此段郵史,期盼郵友們共同來解答這個疑惑。


但不論何種原因雲南地區確是在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正式金圓滙票,但目前除出現37、11、1日使用的「金圓國內滙票存據」外,則未見出現真正『金圓滙票』的本身,目前所見流傳於世的還是以使用在民國38年3月及4月間者為主,且因雲南地區其地處偏遠、金圓幣值使用短暫、大多存檔銷毀等原因,其流出及存世的數量並不多,且當時有一部份或大部份,均為當地各地區之間互相通滙,真正滙款至其他省份者,相形之下則更為少見,頗值得介紹及珍藏。


A、雲南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


(圖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P」,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元2張,銷昆明38、4、22日戳滙貴州湄潭38、4、29日兌付戳,滙費為3300元。


(圖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U」,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元4張,銷昆明38、4、14日戳滙黔西38、4、25日兌付戳,滙費為6400元。


(圖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3U」,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元1張、壹仟元8張、伍佰元1張、伍拾元30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24張),(圖2至圖4)同樣均為滙款貳萬元,但其貼票的面值及張數均不同,尤其是該張滙票分別貼用4種不同面值共40張滙兌印紙,更是獨特,另該張滙票銷昆明38、4、19日戳滙貴州赤水38、5、2日兌付戳,滙費為8300元,另由(圖2至圖4)也可得知昆明使用IP、3U兩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滙票,且同為滙款貳萬元,但滙費金額確均不同,可再深入探討研究。


(圖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N」,滙款壹萬伍仟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元、伍仟元各1張,銷昆明景星街38、4、11日戳滙貴州赤水38、4、22日兌付戳,滙費為3000元。


(圖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壹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20張(正面貼16張、背面貼4張),銷保山38、4、7日戳滙貴州婺川38、5、6日兌付戳,滙費為1400元。


(圖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N」,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元2張,銷開遠38、4、6日戳滙貴州印江38、4、20日兌付戳,滙費為5000元。


(圖8)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元4張,銷曲靖38、4、5日戳滙貴定38、4、16日兌付戳,滙費為5000元,所銷曲靖戳稍不清楚,但特別的是銷戳顏色為藍色相當獨特。


(圖9)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元3張、伍佰元10張(正面貼3張、背面貼7張),銷蒙自38、4、4日戳滙貴州赤水38、4、18日兌付戳,滙費為700元。


(圖10)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40張(正面貼12張、背面貼28張),銷箇舊38、4、1日戳滙黔西38、4、18日兌付戳,滙費為5000元。


(圖11)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P」,滙款壹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20張(正面貼12張、背面貼8張),銷宣威38、3、24日戳滙貴州貞豐38、4、16日兌付戳,滙費為2500元。


(圖1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元4張,銷霑益38、4、11日戳滙畢節38、4、27日兌付戳,滙費為2400元。


(圖1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G」,滙款陸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12張,銷下關38、4、4日戳滙貴州舊州38、4、26日兌付戳,滙費為1500元。


(圖1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N」,滙款叁仟陸佰元貼滙兌印紙壹佰元36張(正面貼16張、背面貼20張),銷雲南永平1949、3、28日戳滙畢節38、4、21日兌付戳,滙費因所寫字跡甚草無法確定。


(圖1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N」,滙款伍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10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4張),銷雲南雲南驛38、3、28日戳滙遵義38、4、19日兌付戳,滙費為1250元,該張滙票另銷蓋有框『抽查訖』戳,証明經過郵政單位作業稽查,此類銷蓋有『抽查訖』字樣的滙票,所見存世數量也並不多。


由上項的介紹也可綜合得知下列數點:

1、
雲南地區目前得知共使用NO、IG、IN、IP、3U等,5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金圓滙票,是否還有其他不同英文字軌編號金圓滙票也有使用,還待郵友們介紹及報導。

2、
雲南地區所使用的金圓滙票由上項介紹可得知,其滙款金額均在貳萬元以下,是巧合還是滙款局或某段日期,對每張滙票有滙款金額的限制不得超過貳萬元?是否有超過貳萬元的滙款金額者?此點也還待追踪報導。

3、
目前個人收藏的雲南地區金圓滙票,其使用日期最早為38、3、24日、最晚為38、4、22日,是否有早於或晚於此日期者,還盼郵友公諸報導。

4、
由上項的介紹也可得知,其「滙費」有很大的差異不同,如同樣均為滙款貳萬元但滙費從700元、2400元、3300元、5000元、6400元、8300元均有,此點應是牽涉到滙款郵政局所的等級、滙往地區的不同而滙費不同?還待郵滙局相關資料來佐証。

5、
除上項己介紹的雲南地區金圓滙票外,應還有其他不同地名所使用的金圓滙票存世,也盼郵友們公諸報導。


除雲南地區外甘肅地區同樣屬於偏遠地區,經過追踪統計及搜尋多年,發現其存世的滙票郵品並不多,多年來同樣被人所忽視,且其數量要較雲南地區還要稀少,此點恐是許多郵人並不知道的事實,而滙票的使用雖涵蓋全大陸地區,但並非每地方的滙票均有流傳在外並存世,雖「俯拾之間均可得,機緣巧合憑眼光」,看似單純的滙票每張差異並不大,但能否畫龍點睛則全靠個人經驗及獨到的眼光,才能體會出其與眾不同之處吧!


B、甘肅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


(圖1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滙款柒萬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元7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1張),銷蘭州38、4、28日戳滙畢節38、5、11日兌付戳,滙費為19000元。


(圖1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R」,滙款叁仟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6張,銷蘭州38、3、3日戳滙大定38、3、19日兌付戳,滙費為800元。


(圖18)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O」,滙款伍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元8張、壹仟元10張(貼背面),銷蘭州中山路支局38、4、19日戳滙貴陽38、4、29日兌付戳,滙費為13500元。


(圖19)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X」,滙款貳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佰元40張(正面貼16張、背面貼24張),銷甘肅酒泉38、4、13日戳滙貴陽38、5、2日兌付戳,滙費為6400元。


由上項的介紹也可綜合得知下列數點:

1、
甘肅地區目前得知共使用NO、IX、2O、2R等,4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金圓滙票,是否還有其他不同英文字軌金圓滙票也有使用,還待郵友們介紹及報導。

2、
甘肅地區所使用的金圓滙票由上項介紹可得知,其滙款金額由叁仟元到柒萬元均有,跟雲南地區的滙款金額均在貳萬元以下較為不同,是否甘肅地區每張滙票滙款金額並無限制?兩地區之間為何有此差異?還待追踪報導。

3、
目前個人收藏的甘肅地區金圓滙票,其使用日期最早為38、3、3日、最晚為38、4、28日,跟雲南地區所使用的金圓滙票大致相同,均集中在38年3月及4月份,是否有早於或晚於此日期者,還盼郵友公諸報導。

4、
由上項的介紹也可得知,其「滙費」的滙率大致均在27﹪到32﹪左右,此是巧合還是特例?而雲南地區低者由3.5﹪到16.5﹪均有、高者由25﹪到41.5﹪均有,此兩地區的滙率似乎明顯要較其他地區為高,是否因地處偏遠滙款不易,因此滙費較為高昂?還待相關資料來佐証。

5、
除上項己介紹的甘肅地區金圓滙票之外,應還有其他不同地名所使用的金圓滙票存世,也盼郵友們公諸報導。


雲南及甘肅地區滙出的金圓滙票,經由上項的介紹,相信郵友都能了解其較獨特及較稀少的原因,由其原始產生的數量就要低、滙款滙率的高昂、使用後庫存銷毁、歲月及天災人禍的洗禮等因素,都扼殺及阻止了此兩地區滙票的流傳並存世,而僥倖能夠留存的滙票,才能提供我們研究及探討的空間,由於數量上的稀少無法能夠有效的大量统計及分析,是否會以偏概全,還待更多的資料及實物來佐証,個人僅是拋磚引玉做個開場,還盼郵友們能夠共同來剖析及解答。



参考資料﹕楊浩先生“談「金圓滙票及金圓定額滙票」使用日期”郵文


黃敦先生「也談“金圓滙票”使用日期」郵文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寶島郵訊第289期內(2009年12月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5-28 12:42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84

                                        緣起緣落郵情了、聚散離合本無常~談台灣早期郵政匯票      --    夏大緯



    從前年年底至今(2000年)相繼有郵人黃志毅先生、郵商方水源先生去逝,令人相當婉惜及悲傷,在郵友收集的過程中相信都有跟數位,甚至多位郵人及郵商交往過的經驗,經由他們的幫忙及協助,才能使自己的郵集更上一層樓,這也代表著郵壇的一種良性傳承及延續,許多郵品也經由郵人、郵商而一直流傳於後世,因此與郵友、郵商間的互動,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多年前個人熱中收集台灣郵品時,曾跟方水源先生保持多年購郵習慣,期間他提供許多台灣各類郵品給我,目前還有甚多郵品還珍藏在我的郵集之中,賭物思人相信經由他手售出的許多郵品及郵集,都得以持續再流傳於後世,也可謂精神不死、造福後世郵人吧!

而黃志毅先生則因多年前郵友聚會而熟識,進而多次至其家中拜訪,承蒙其熱誠接待並先後觀賞到其珍藏的多項郵集,使我從中受益匪淺,當時因個人正熱中收集匯票,黃先生也慷慨把其珍藏的數張台灣早期匯票割愛與我,使我郵集頓時增色不少,後該數張匯票曾珍藏在我郵集之內多年,由於該類完整台灣匯票,早期甚少流出到郵市,如有也是已兌訖過的不完整單聯式匯票,未兌訖的完整二聯、三聯式匯票,只有當年老集郵家們親自購買後未兌領而留存,也因此才替我們留存下少數此類匯票,否則我們也無法能夠珍藏,沒有這些有遠見的早期郵人,本著「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觀念,才能夠源遠流長傳承下去,除國人外個人的藏品之中,也見有外國人士署名的匯票,可見外國人士對我國早期匯票也情有獨鐘,幫我們保留下不少「冷門郵品」,至今才見在郵市中流傳下去,確是對我們的郵壇有很大的貢獻。

匯票的收集個人在國內可能屬先頭部隊起步甚早,但因當時的企圖心大、收藏範圍沒有限制,有匯票就收集不論時期及種類,因此最後可謂什麼種類都有,但卻大多不專精,近幾年來已逐步縮小範圍,並把非主集的匯票逐步轉讓給同好繼續發揚光大,剛開始轉讓時許多匯票都未預留影本及發表相關資料,事後覺得甚為可惜,後不論是否轉讓有時間就影印一些留存做為資料及紀念,並希望能逐步發表個人心得資料,以免時間久了、郵品均轉手卻還未發表郵文相當可惜,且事過境遷個人如興趣轉移,可能就不發表相關郵文了,因此目前雖大多已轉讓出去,但後期轉手前所留存的影本,個人覺得足夠發表郵文,除可替自己留存資料做為紀念外,也可證明個人曾是此類匯票的第二代、第三代擁有者,也可讓接棒郵友得知其身世源流,並替郵壇留下一些台灣匯票資料給有興趣的郵友參考,證明「吾道不孤、接棒有人」,相信不久匯票的收集,將會逐漸受到郵人的重視及歡迎。

(圖1)為二聯式匯票,由屏東匯款台北大道出版社,匯款金額為壹拾伍元,匯票上分貼二種不同面值,共壹拾伍元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45年9月9日屏東(匯)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

(圖2)為二聯式匯票,由黃志毅先生自行向郵局申請開發匯給自己,匯款金額為捌元伍角,匯票上分貼四種不同面值,共捌元伍角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49年3月7日國民大會臨時郵局台北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該匯票版式跟(圖1)有甚大差異不同,最顯著處即邊框完全不同。

(圖3)為49年5月1日版、數量伍拾萬張三聯式匯票,匯基隆孫會文先生,匯款金額為伍元,匯票上分貼三種不同面值,共伍元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0年2月15日春節服務台北臨時郵局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

(圖4)同(圖3)版為三聯式匯票,由黃志毅先生自行向郵局申請開發匯給自己,匯款金額為壹元,但該匯票的匯費卻要壹元伍角,高過匯款金額相當有趣,匯票上僅貼一張壹元面值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0年2月27日春節服務台北臨時郵局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

(圖5)同(圖3)版為三聯式匯票,匯基隆孫會文先生,匯票金額為伍元,匯票上分貼三種不同面值,共伍元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0年3月1日第三臨時郵局(儲匯)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該張匯票所銷臨局(儲匯)戳相當少見。

(圖6)同(圖3)版為三聯式匯票,匯基隆孫會文先生,匯款金額為伍元,匯票上分貼三種不同面值,共伍元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0年3月8日第三臨時郵局(儲匯)帳務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該張匯票所銷臨局(儲匯)且帳務戳更是少見及難得。

(圖7)為54年2月版、數量壹佰萬張三聯式匯票,匯台北「William J.Marsh」先生,匯款金額為伍拾捌元陸角,匯票上分貼六種不同面值,共伍拾捌元陸角的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4年11月24日台北十四支戳,由於事後該匯票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得以保持完整性,該張匯票匯款金額在當時來說較大,該郵友可能得知此種匯票即將功成身退不再使用,因此不計代價花較高昂金錢留存,且匯款金額故意為畸零數有元有角,得以分貼六種不同面值寶塔圖匯兌印紙極為難得,此張匯票可能為該類匯票最後使用的版式,由於一般大郵局早已開始試用撕裁示匯票,只剩少數小支局還在使用此類匯票,且多數郵友可能並不知道或不收集,並不知道此類匯票即將停用,因此末期使用的該類匯票其存世數量相信相當罕少。

(圖8)同(圖7)版為三聯式匯票,匯台北同一人,匯款金額為壹拾捌元陸角,匯票上分貼六種不同面值,共壹拾捌元陸角的古錢圖、寶塔圖匯兌印紙,銷54年11月24日台北十四支戳,由於事後該匯票同樣並未向郵局兌訖,因此還保持完整三聯式相當難得,該張匯票上所貼拾元面值匯兌印紙為「古錢圖」,「古錢圖」匯兌印紙的印製,是要取代使用多年的「寶塔圖」匯兌印紙,「古錢圖」匯兌印紙正式使用為54年4月1日,當時共印製壹角至伍仟元等十三種面值,但並未同時推出使用,最初使用者僅面值壹佰元一種,其餘面值等「寶塔圖」匯兌印紙用完才陸續推出使用,但當時郵局也已積極推廣改良式「撕裁示數式」匯票(不用再加貼匯兌印紙)多年,到55年8月16日起,郵局全面停止開發印紙式匯票,「匯兌印紙」可謂正式宣告壽終正寢,「古錢圖」匯兌印紙由54年4月1日開始使用,到55年8月16日停止使用,前後不過一年多時間而已相當短暫,且十三種面值中真正推出使用的,可能僅有幾種面值,其餘面值還未來得及使用即宣告停用了,最後該批古錢圖「匯兌印紙」大部份均被銷毀,因此留存於世並真正使用後存世相信不多,且「古錢圖」匯兌印紙最後使用的一年多時間,由於當時郵局正大力推廣新式「撕裁示」匯票,較老式「印紙式」省時、省力方便許多,因此此段時間會使用「印紙式」匯票者相信不多,且使用後還有留存,並保持完整三聯式更是難上加難,恐怕只有真正的有心人,才得以替我們保留下這些珍貴郵史資產。

本次介紹主要是以完整二、三聯式匯票為主,原因是完整的二、三聯式匯票,較使用過已兌訖的單聯式匯票存世數量要少很多,此點是指匯票本身而言(已兌訖的單聯式匯票其中也有許多罕少之品),且本次乃介紹匯票本身,並未談及所貼「匯兌印紙」方面的探討,如再深入郵友可發現「匯兌印紙」因加蓋改值多次,其中一些票品頗為罕少,如有使用在匯票上者更是不多見,有心的郵友大多「沙裏淘金」不動聲色挑選,今後如有機會再逐步介紹給郵友,由上項介紹可以得知40年代留存的完整二、三聯式匯票,均大多為公司行號或商業行為往來後,因故未兌領而留存,是真正名符其實的「自然郵品」,原因是當時集「匯票」者風氣不盛,甚少人會特別刻意去購買留存,且40年代百姓普遍窮困、幣值甚大,一般人是不會只買而不去兌領,保持完整匯票留存的,到50年代則因集郵風氣已開、人民生活較富裕,集郵前輩已有刻意保存完整匯票者或受國外郵友所託代購完整匯票留存(真正國人收集匯票者還是屈指可數,國外郵友愛好收集此類郵品人士甚多,且國外集郵風氣較我國早許多,不論何種原因均替我國郵壇保存下一些此類早期冷門郵品,個人所收藏此類完整二、三聯式匯票或單聯式匯票,大多均由國外陸續購回可茲證明),50年代匯票雖有「集郵品」的性質,但不經由「集郵品」性質購買是無法獲得的,且因已屆臨末代身份改由撕裁示匯票接替,因此雖集郵風氣已起步,但因使用期限已屆尾聲,其存世數量雖較40年代為多,但至今看來還是屈指可數的。

匯票雖屬「片封簡」項目之一,但一般郵人可能並不清楚而影響其收集意願,其存世數量並不多也不完整,原因很簡單因其原屬郵局內部互相往來使用,理應使用後存檔期滿銷毀並不外流,目前流傳在外的均為異常狀況下流出,因此流出的數量相信不會多,但也形成並非每種匯票均有流傳於後世,造成收集上的困難,對完整性來說可能是很大的挑戰,也可能是無法完成的目標,只能以目前存世的郵品來蒐集有多少收集多少,但優點則是目前屬「冷門郵品」,因此價位不高,但已有郵友注意到並開始收集,且其「人有它亦有、雖冷會開花」,不論從匯票上郵戳的欣賞、特殊專屬郵戳、特殊郵資(加貼郵票方式)及匯費計算方式與高低不同、匯票的種類、水印、版式不同、匯票的使用地區、匯票當時使用的幣值名稱等均可多方面來探討,有其當時歷史、郵史的百姓需求及當時的金融變化,可見證歷史及郵史的結合,其豐富內涵並不輸各種片封簡的研究,頗值得郵友深入去探討及研究。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0.12.10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55期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83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金圓滙票花樣多    --    夏大緯


                多年前開始著手收集大清明信片時,事前即慎重考慮並分析過,在當時如要收集一部大清票品封集,少者花費千萬多者數仟萬才能有份量及稱得上屬於金牌郵集,但大清明信片在當時可說無人專集且價格便宜,只須花費百萬至數佰萬即可雄霸一方並同樣可獲金牌殊榮,在經濟效益、潛藏價值、開創性等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及投資,因而毅然全心放手收集,事隔至今當年的「冷門郵品-大清明信片」,鯉躍龍門成為當紅的炸子雞,己非吳下阿蒙當年的便宜貨了,目前不花費千萬至數仟萬,是無法組成一部金牌郵集的,數年前個人即己觀察到大清明信片的漲價己是必然的趨勢,並開始著手轉移目標搜尋下一個值得收藏及投資的郵品,後發現「民國滙票」同樣有著當初「大清明信片」的相同背景及價格,至於似否會像「大清明信片」一樣,在事隔多年後會同樣來個價格大翻身?台灣近數年來最流行的一句口號「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深深打動大多數的人心,至於是否會美夢成真?相信是見仁見智没有標準的答案,而郵品的收集是要實物在手,可能只要花少許的金錢確能有一個較易實現的夢,較為具體及真實不會抽象和捉摸不到,而且可讓未來的時間來証明它!


金圓滙票是民國滙票中價格最便宜、數量最多的郵品,雖然便宜但該滙票上的滙兌印紙、郵戳、滙費高低、各項加蓋戳記、水印等,可做進一步的多樣性、同中求異的探討及研究,如:
匯票水印

金圓匯票印製時紙張水印分為中華郵政伍元、拾元二種,一般所見同一字軌編號的匯票所用都是相同一種水印,偶有二種水印同時印製,但分發使用到匯出局則不同,極少數意外同一字軌編號、同一匯出局使用,卻有二種不同水印存在,是否為印製中缺紙誤用了不同水印的紙張?詳細情況不得而知,但相信此種情況並不會多,個人收集有(圖1)編號“2F 015880”者為伍元水印,編號“2F 015890”者為拾元水印,同為2F字軌編號,且同為貴陽郵局使用匯出,且張號兩者之間只相差10號,可謂巧中巧、趣中趣的。

金圓匯票紙張水印印刷正常者為由上至下順序排列,偶有例外發生則見有顛倒水印(原水印紙張顛倒印刷形成),反水印(原水印紙張反面印刷形成)(圖2),此二種情況乃是印刷時原水印紙張錯誤放置位置形成並不多見,郵友要詳加留意才能有所發現。

    對滙票收集有興趣的郵友,可參考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滙票、電報、儲金簿」一書,內有郵文共17篇(其中包涵民國及台灣滙票郵文共12篇)。


該篇郵文原發表於1991年12月新加坡菜市集郵會第6期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7

談民國郵政滙票的特殊滙率      --      夏大緯


                 民國時期因當時對郵政滙票的使用管制嚴格,除非開立滙票後不去兌付或有其他原因,一般均是在兌付後由郵局收回存檔,保存至規定年限後銷毁,一般郵人根本無缘一見最後完整廬山真面目,更不要說收藏或研究發表為郵文了,也因此在民國時期可謂罕少見到有關「滙票」的郵文,如此長期下來郵人不得不被迫放棄收藏相關的郵品(其實真正想要收藏也求購無門相當困難),直到20多年前各地區民國時期郵政滙票,開始分批陸續流入郵市中,因為有略微較多的數量及種類可供選擇,才算真正開啟讓郵人有機會能一睹其廬山真面目,並以相當便宜的價格吸引郵人開始收集及研究滙票(更早之前在郵市中也偶而可見滙票出售,但數量均不多一次只有1、2張,且種類也僅固定那1、2種而己,另當時也因量少而價格甚高,反而是滙兌印紙較為多見,除整組外也見零星數量個别出售),雖然如此但因之前長期來對滙票的認識陌生,還是大大影響一般郵人對滙票有收藏的興趣,其實滙票的收集及可供研究發表為文的地方,範圍很廣泛且具有多樣性可謂不勝枚舉,只是多年來郵人較少去注意及願意去研究它而以,只要有人多去研究並多發表為文介紹,相信即可改觀一般郵人對「滙票」的重新認識並開始重視它,滙票如同一塊荒蕪多年且未曾開墾過的處女地,雖然剛開始開墾非常辛苦,但滿園之中都充滿著未知的驚喜及寶藏等待著我們去挖掘,而最後開墾完後的豐收,則將是我們努力後的辛苦回報,收集滙票的過程就是如此,處處都有玄機在、意外之中有驚喜,許多還未公佈及待發現的地方,等待著我們去發掘並介紹它。


滙票的收集如同實寄封,同樣可從郵票、郵戳、郵資、郵史、郵路等5方面去收集並研究,現就以「郵資」方面來說,實寄封的收集及探討大致是以郵資的不同變化來區分,而滙票則可分為3部份來談:


1滙票雖没有正規郵資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像在滙票上加貼郵票當做航空、退回或掛號快遞郵資,採用航空或掛號快遞方式寄送,其航空或掛號快遞郵資隨著郵資調整而變動不同,此類滙票上所貼郵資同樣可以做郵資方面的探討,個人曾在1998年8月30日出版的「郵史研究」第15期內,寫過一篇「滙票百年~談滙票上使用的郵票」及2001年4月29日出版的「集郵彙報」90年版內,寫過一篇「國幣(航空、退回)郵政滙票」,有興趣的郵友可直接参考。


2每張滙票的滙率計算方式,由於寄兌局的不同、時間的不同,而有多種不同計算滙率方式,大致從1%到15%均有,而滙率的不同則如同實寄封上的郵資不同,甚至較「郵資」更為複雜及特殊,此點也是滙票特殊與衆不同之處,還待我們更加深入探討及研究。


3除上項所談的正常滙率計算方式之外,另見有滙票上其滙費處註明為「免費」、「員工贍費」、「印花稅款」等特殊情況,其滙費均屬優待或免費情況,此類較特殊的案例大致可從滙票上追查出線索並得到印証,此點實寄封上則較困難見到實例,這就是收集滙票的特殊利多,及其與衆不同之處。


(圖1)為30年10月11日版國幣滙票,銷35年10月4日郵政儲金滙業局開封分局戳,滙安陽(彰德)35年10月28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


(圖2)為36年9月20日版國幣滙票,銷37年3月16日宜興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年3月21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六折收費」。


(圖3)為金圓滙票銷38年2月12日黃平戳,滙東川沙坪壩38年2月18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員工贍費」。


(圖4)為金圓滙票銷38年2月18日貴州貴筑戳,滙清鎮38年2月21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旁另註明「員工郭家煃贍家費」。


(圖5)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8日江西宜春戳,滙湖南洞口38年3月X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60元」,但另有紅色加蓋「浙贛路員工贍家准核對折收費」。


(圖6)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18日貴州貴筑戳,滙清鎮38年3月22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印花稅款」。


(圖7)為金圓滙票銷38年2月17日獨山戳,滙貴州都勻38年2月22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費」。


(圖8)為金圓滙票銷38年4月12日貴州晴隆戳,滙清鎮38年4月16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


(圖9)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24日浦口戳,滙仁懷38年4月26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


(圖10)為金圓滙票銷38年4月4日貴陽儲滙分局戳,滙獨山38年4月9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


(圖11)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30日郵政儲金滙業局南京分局戳,滙荔波38年4月21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免」。


(圖12)為金圓滙票銷38年4月30日貴州貴筑戳,滙貴州三橋38年5月1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O」。


(圖13)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30日天柱戳,滙銅仁38年4月9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O」。


(圖14)為金圓滙票銷38年4月12日上海戳,滙貴州安龍38年4月25日兌付戳,滙費處空白未填。


(圖15)為金圓滙票銷38年4月12日江蘇武進戳,滙獨山38年4月28日兌付戳,滙費處空白未填。


(圖16)為金圓滙票銷38年2月7日貴定戳,滙貴州長沙場38年2月24日兌付戳,滙費處空白未填。


(圖17)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22日江西吉水戳,滙湖南耒陽38年3月30日兌付戳,滙費處空白未填。


(圖18)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2日南京(滙六)戳,滙沿河38年4月28日兌付戳,滙費處空白未填。


(圖19)為金圓滙票銷38年3月30日郵政儲金滙業局南京分局戳,滙德江38年4月16日兌付戳,滙費處註明為「O」。


(圖20)為35年12月26日版國幣滙票加蓋改為銀圓滙票,銷38年7月18日貴州鰼水戳滙貴陽,滙費處註明為「貳角」下另註明「減收」。


(圖21)為36年9月20日版國幣滙票加蓋改為銀圓滙票,銷38年11月22日重慶戳滙石柱,滙費處註明為「O」。


(圖22)為金圓滙票加蓋改為銀圓滙票,銷38年4月27日上海儲滙分局、林森中路營業組戳滙昆明,滙費處註明為「空軍總部財務處委託、屬員膳家滙款滙費免」。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除小部份滙費處註明為「減收」、「六折收費」、「浙贛路員工贍家准核對折收費」外,其餘大多數滙費處均註明為「免」、「免費」、「O」或「空白未填」,而這些滙費為「免費」的原因,除小部份另有註明如﹕「員工贍費」、「員工郭家煃贍家費」、「印花稅款」、「空軍總部財務處委託、屬員膳家滙款滙費免」,其餘則並未註明「免費」的原因,相當可惜影響進一步的追踪探討,或是在滙票的另一聯或另二聯處有註明免費的原因?還待郵友們共同來追踪報導,但由上介紹可得知從國幣、金圓、到銀圓滙票,其滙費都有打折或免費的情況,且使用的地區分佈範圍很廣,也証明各地郵局大都知道或曾收到公文,這些公文相信應該在檔案中曾有記載,各地郵局因此可以按照規定打折或免費,並非胡亂無根據的實施,此類特殊的滙費與一般正常的滙率不同,僅佔全體滙票中的極小部份,其產生的原因也有其特殊背景,值得我們去搜尋相關資料來佐証,但由此也可証明滙票收集處處都有玄機在,平凡之中也可搜尋出其特殊之處,只是一般郵友並未特别注意及重視而以,除此之外還有甚多可資介紹及發掘的地方等待著我們,個人將陸續一一為文介紹,有興趣的郵友不妨早一步行動,否則一旦公開報導,其身價恐怕會大幅上漲,而且要買也不容易了,收集並不一定要一窩蜂或盲目的追隨流行,只有在大家都不注意、也不收集的情況之下,才能真正買到價廉物美、物超所值的好東西,然後經過不斷的粹鍊發覺出其真正內在價值,最後自然會綻放出閃亮的光輝。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5.8.20日出版的今日郵政第572期。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6

談民國匯票上使用的郵戳      --    夏大緯


    匯票的收集長期以來都未受到郵友的重視,原因之一跟郵人不了解匯票有很大的關係,僅從名稱來看就認定它不過是一張匯錢的紙而已,有什麼好珍惜及收集的,其實如果告訴他人家有的收藏特色它都有,而且還要更加特殊,相信郵友聽了都會大吃一驚不能相信,然而只要拿出證據說明清楚,相信除可證明匯票確是有著特殊與豐富的內涵,並可因此吸引一些新郵友們開始收藏,只要收藏的郵友逐漸增加,一傳十、十傳百、眾人拾柴火更旺,如此就可徹底改變大家對匯票的觀感及想法,並創造出新的收藏潮流趨勢。

除「郵票」收藏之外,拿最受人喜愛及重視的「實寄封」來說,只要是收集實寄封的郵友相信都知道(尤其是要參加郵展競賽者),是以實寄封上所貼的郵票、銷戳、郵資、郵史、郵路等五項來探討及研究,並也以此五項來決定該封的珍罕及價格高低,這也是為什麼收藏實寄封吸引人及其特殊之處,並因此深獲大批收藏者的喜愛,其實只要拿前面所說的「郵票、銷戳、郵資、郵史、郵路」此五項,來對照並逐一檢視、分析匯票,相信郵友們即可得知我所言不虛,確是「人有它有」且毫不遜色,現今就先以匯票上所銷的郵戳來談起,郵戳的種類花樣繁多,也是眾多郵友重視及收藏的項目之一,而除一般普通郵戳在匯票上同樣可見之外,一些較少見的郵戳如軍郵、郵亭、行動郵局戳等,在匯票之上一樣也可看得見它們的存在,此外有些郵戳如匯六、南昌分局贛州辦事處等戳,這類有關儲匯方面的郵戳,其主要用途即是使用在有關儲匯業務方面,尤其是各類相關儲匯業務的郵政單據上為主,一般實寄封上應該絕少使用到該類郵戳,反而只有在匯票上去找尋機會較大,這就是收集匯票之外還有額外特殊郵戳的另類收獲。

(圖1)為金圓匯票銷38年3月26日湖南文明舖(代一)戳,匯貴州安順38年4月13日(13的3字倒植)兌付戳。

(圖2)為36年9月20日版國幣匯票,銷37年5月17日上海(卅亭)戳,匯南昌背有南昌37年5月20日兌付戳。

(圖3)為金圓匯票銷38年3月19日南昌(亭二)戳,匯湖南湘潭38年3月31日兌付戳。

(圖4)為36年9月20日版國幣匯票加蓋改為金圓券匯票,銷37年10月15日江西雩都(M行動郵局)戳,匯南昌背有南昌37年10月20日兌付戳。

(圖5)為金圓匯票銷38年3月30日江西雩都(M行動郵局)戳,匯湖南耒陽38年4月8日兌付戳。

(圖6)為金圓匯票銷38年4月14日貴陽儲匯分局中英文戳,匯鑪山38年4月25日兌付戳。

(圖7)為江西國幣匯票加蓋改為金圓匯票,銷38年4月16日九江戳,匯重慶38年4月25日全英文兌付戳。

(圖8)為35年12月26日版國幣匯票加蓋改為銀圓匯票,銷38年9月1日貴州鎮遠戳,匯重慶背有重慶38年9月10日全英文兌付戳。

上項(圖1至圖5)所介紹的郵戳,屬於郵戳中較特殊少見的一類,也是許多郵友喜愛及收集的目標,除在一般實寄片封上有使用之外,同樣在匯票之上也可發現它們的存在,而(圖6)所介紹的貴陽儲匯分局中英文戳及(圖7、圖8)所介紹的重慶儲匯分局全英文戳,不論是在一般實寄片封上或匯票之上,都較難看見它們的蹤影,屬於較少見的特殊郵戳。

(圖9)為36年9月20日版國幣匯票,銷37年5月1日南京(匯六)戳,匯南昌背有南昌37年5月5日兌付戳。

(圖10)為金圓匯票銷38年3月2日南京(匯六)戳,匯沿河38年4月28日兌付戳。

(圖11)為29年11月8日版國幣匯票,銷35年7月17日郵政儲金匯業局西安分局戳,匯南昌背有南昌35年8月24日兌付戳。

(圖12)為30年10月11日版國幣匯票,銷35年10月4日郵政儲金匯業局開封分局戳,匯安陽(彰德)35年10月28日兌付戳。

(圖13)為較少見二聯式金圓匯票,銷38年4月4日貴陽儲匯分局戳,匯遵義但並未去兌付。

(圖14)為金圓匯票銷38年3月30郵政儲金匯業局南京分局戳,匯貴州羅甸38年4月19日兌付戳。

(圖15)為30年10月11日版國幣匯票加蓋改為金圓券匯票,銷37年8月23日郵政儲金匯業局南昌分局、贛州辦事處戳,匯南昌背有南昌37年8月28日兌付戳,該匯票所銷37年8月23日戳,距離37年8月19日起國幣三百萬元折合金圓券壹元,日期只有短短四天相當接近,見證了國幣改為金圓券初期使用的情況。

(圖16)為金圓匯票銷38年4月1日上海戳,匯寧波38年4月4日杭州郵政匯業分局、甯波辦事處兌付戳。

(圖17)為金圓匯票銷38年4月19日郵政儲金匯業局南京分局、蘇州辦事處戳,匯貴州都勻38年4月28日兌付戳。

(圖18)為35年12月26日版國幣匯票加蓋改為銀圓匯票,銷38年8月29日貴陽戳,匯重慶背有38年9月5日重慶儲匯分局、林森路辦事處兌付戳。

上項(圖9、10)所介紹的(匯六)郵戳及(圖11至圖14)所介紹的郵政儲金匯業局各分局戳,均屬於在儲匯業務方面使用居多,而在一般實寄片封上應甚少使用,反而是在儲匯業務使用的各類單據上(像匯票)較易見到,(圖15至圖18)所介紹的各郵政匯業分局辦事處戳,不論是在一般實寄片封上或匯票之上,都較難看見它們的蹤影,屬於較少見的特殊儲匯郵戳。

最後要介紹的一枚郵戳則更為特殊,做為本文的結尾,近日翻查資料偶閱「集郵道」第三輯第214次,何輝慶先生所發表的「郵政匯票上較晚使用之民國日戳」郵文,談及一張國幣匯票(圖19),上銷郵政儲金匯業局、鄭州辦事處、民國35年10月14日戳,並言及:「以往發現三格式郵政日戳中加上(民國)二字者,普通日戳出現在民國初年,紀念特戳發現最晚是民國34年,而此枚(民國35年)的郵政儲匯日戳,可算是三格式(民國)年號戳記中之較晚者!」,個人因收集匯票的關係,對匯票本身及所銷郵戳均同樣重視,在購買匯票時都特別注意,多年前由國外買進一批匯票,事後整理時意外的在其中發現一張類似匯票可茲佐證,並證實確有此種郵戳存在,事後雖經多年努力收求也僅買到那一張而已,可見其珍罕及稀少性,唯個人所藏銷戳日期為38年,較之何文內介紹的35年,日期又延後三年,可再次改寫此段郵史記載。

(圖20)為金圓匯票銷郵政儲金匯業局、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民國」38年4月2日戳,匯鄞縣有郵政儲金匯業分局、甯波辦事處、38年4月4日兌付戳。

該匯票所銷「民國」38年4月2日戳,是否為「民國」戳最晚日期?還待郵友共同來發掘及介紹,唯兩張匯票均有類似共同之處,即所銷郵戳均為「郵政儲金匯業局××辦事處」銷蓋後存世,並非一般普通郵政日戳或大郵局銷蓋後存世,是否僅是此種小「××辦事處」偶然或某種情況之下特例產生,僅為權宜之計下的產物,且僅少數幾個辦事處有此變通措施,否則使用日久,雖辦事處每日營業額可能較低,但應還是會有一些郵品流傳於後世,不會像目前所見銷「民國」郵戳者是如此稀少,此點頗費人猜疑,是否其他辦事處也有銷此種「民國」郵戳存世?且35年10月14日鄭州辦事處及38年4月2日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曾使用過「民國」郵戳外,此二處辦事處是否另有銷「民國」郵戳,其他日期的匯票存世?這些疑問都還待更多實物郵品出現後,到時或許可解此謎。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5.7.5日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一書内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5

                                          談正式印製及使用的「金圓滙票」(上) ---    夏大緯


               民國中期滙票的流出到郵市,至今大約己有23年時間之久,當初流出的數量最多者當屬「金圓滙票」為第一,因此多年來「金圓滙票」給人的印像即是數量多、價格低、花樣少、無人集的感覺,但事隔多年似乎未再聞有民國中期滙票大量流出(如有相信也是少數且數量不多的單獨個案),而目前所見還在郵市中流通者,相信也僅是原當初流傳出來的滙票,在當初被人收藏後現在再轉手賣出換人收集而己,應並非是新發現的新郵品,且由當初的流出至今前後己歴經23年的時間,當初流出的各種民國中期滙票歷經這麼久遠的時間,早已轉手、分散、收藏在各郵友手中,不可能擱置23年之久等到現在才出售,多年來也確是因為收集人少、資料缺乏、郵品分散各地等因素,很少人會發表研究相關民國中期滙票的郵文,更使得此段時期的滙票資訊如同沙漠一般相當貧瘠,雖然如此但事隔至今收集人口的陸續增加、相關研究會的成立、檔案資料的陸續出現等,己逐漸改變了許多客觀及主觀的因素,個人近年來重新檢視舊藏及閱讀近期相關滙票郵文並再深入研究探討,也意外發現早期個人所寫的許多相關郵文,目前己可再更新及補充許多新資料,並且越探討越發現民國中期滙票,還有甚多取之不盡待探討及研究的題材等著我們去解答,如同一個多年深藏露的無價寶庫,重見天日己放在我們眼前等著去打開,個人將陸續為文發表外,也期盼能有更多郵友參與探討及共同來解答。


國民政府於民國37年8月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為本位幣,並規定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國幣)以300萬圓、關金劵以15萬圓、東北流通劵以30萬圓折合金圓券壹圓,限於民國37年11月20日以前兌換,在金圓幣值剛頒布實施的初期,因屬緊急臨時變動實施,相關正式滙票印製不及無法立即配合使用,乃是把當時正在使用中的國幣滙票,臨時加蓋改值成為金圓滙票來變通使用,直至正式的「金圓滙票」真正印製完成後才陸續更換使用,而正式的「金圓滙票」因屬一種全新的種類滙票,不論是幣值或其滙款及兌付的方式,都跟國幣滙票有所區別不同,因此在印製方面時間可能較久,正式的「金圓滙票」根據集郵界52∕53期郵刊,內楊浩先生所發表的“談「金圓滙票及金圓定額滙票」使用日期”郵文,並附圖舉例「金圓國內滙票存據」3張,分別為1﹑銷昆明(雲南府)1948、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2﹑銷雲南中灘37、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3﹑銷曲靖37、11、1日戳滙雲南祿豐37、11、10日兌付戳,由此3張可資証明雲南地區確是於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正式「金圓滙票」,但其他各省是否均同時使用?還是使用先後不一並未統一?目前所知由民國37年11月1日至38年1月份,此段時期所使用的正式「金圓滙票」存世所見並不多,尤其是37年11月至12月份使用者更是罕少(此指「金圓滙票」本身,而「金圓國內滙票存據」部份則有發現使用並存世),是雖有使用但在兌付後存檔銷毀因此未見存世?或是並未銷毀但也並未流出到郵市中?還是其他各省並未统一在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正式「金圓滙票」?而是還在繼續使用國幣滙票加蓋改作金圓滙票,直到38年1月份才開始陸續改用正式「金圓滙票」?因此所見正式「金圓滙票」存世實物,由民國38年1月份開始有見使用,且大多集中在38年2月至4月份最為常見,此點頗為怪異及難以解答?

另集郵界52∕53期郵刊中,黄敦先生也在第24頁提供刊載一件「郵政儲金滙業局訓令」,其事由內容為「關於使用金圓面額定額滙票及滙兌印紙事項」,內規定金圓面額定額滙票及滙兌印紙於民國37、11、1日開始使用,該訓令雖提及「金圓面額定額滙票」,但並未提及「金圓滙票」,且兩者之間不論是印製及使用並不相同,因此個人認為並不代表正式的「金圓滙票」,確是規定统一於民國37、11、1日開始正式使用,且所見當時至少江西及廣東地區於民國38年2月至4月份時,除正式「金圓滙票」之外也還在使用國幣滙票加蓋改作金圓滙票,似否因此也可証明正式的「金圓滙票」,並未於民國37、11、1日起在全國統一使用?此點還待更多的資料及實物來証明此段郵史,期盼郵友們共同來解答這個疑惑。


不論何種原因在真像還未完全清楚前,由目前的滙票實物來探討,如同前文所言目前所見正式的「金圓滙票」其使用時間,大多均集中在38年2月至4月間為主,38年1月之前使用的案例其存世數量並不多,頗值得介紹及珍藏。


(圖1)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肆拾元貼滙兌印紙拾圓2張、伍圓4張,銷貴州貴陽(一代)37、12、27日戳滙貴州安順38、2、23日兌付戳,滙費為貳圓捌角,在37年11月及12月份使用的「金圓滙票」,雖應該有使用但不知是何原因存世數量却甚少見到,該張滙票為湖南黃敦先生所提供,是否有早於此日期的「金圓滙票」使用存世?還待郵友們公諸報導。


(圖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壹拾伍元貼滙兌印紙伍元3張,銷貴州錦屏38、1、3日戳滙榕江,不知是何原因?或受款人未領取而退回原滙款局?銷原滙款局錦屏38、2、24日兌付戳,滙費為1. 5元。


(圖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廣豐38、1、5日戳滙威甯38、2、21日兌付戳,滙費為9. 4元。


(圖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柒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4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8張),銷貴州黎平38、1、6日戳滙都勻,不知是何原因?或受款人未領取而退回原滙款局?銷原滙款局黎平38、2、24日兌付戳,滙費為66. 5元。


(圖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J」,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臺灣臺中(滙)38、1、10日戳滙興義38、3、4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375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J」,滙款壹拾玖圓貼滙兌印紙拾圓、伍圓各1張、貳圓2張,銷臺灣臺中(滙)38、1、11日戳滙興義38、3、4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65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C」,滙款壹佰圓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貴定38、1、17日戳滙水東38、2、22日兌付戳,滙費為12. 4元。


(圖8)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貳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3張、拾圓5張(正面貼3張、背面貼2張),銷貴州玉屏38、1、17日戳滙慈利38、3、9日兌付戳,滙費為6元。


(圖9)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C」,滙款貳佰元貼滙兌印紙壹佰圓2張,銷貴陽38、1、18日戳滙貴州遵義38、1、26日兌付戳,滙費為12元。


(圖10)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壹佰捌拾肆元捌角,貼滙兌印紙伍拾圓3張、貳拾圓、拾圓各1張、貳圓2張、伍角、貳角、壹角各1張,銷貴陽儲滙分局38、1、18日戳滙三都38、2、22日兌付戳,滙費為15.2元,該張滙票分別貼7張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貳圓、伍角、貳角、壹角存在相當少見。


(圖11)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貴州黎平38、1、20日戳滙龍潭38、2、21日兌付戳,滙費為14.8元。


(圖1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壹佰貳拾圓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貳拾圓1張,銷貴州安順38、1、20日戳滙高陂38、3、4日兌付戳,滙費為9元。


(圖1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C」,滙款伍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0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4張),銷畢節38、1、22日戳滙茅台38、2、25日兌付戳,滙費為47.5元。


(圖1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伍拾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銷遂川38、1、25日戳滙郎岱38、2、18日兌付戳,滙費為6元。


(圖1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壹拾捌元陸角叁分,貼滙兌印紙拾圓、伍圓、貳圓、壹圓、伍角、壹角、貳分、壹分各1張,銷貴陽儲滙分局38、1、26日戳滙麻江38、4、11日兌付戳,滙費為1元,該張滙票分別貼8張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伍圓、貳圓、壹圓、伍角、壹角及少見的貳分、壹分存在相當難得易。


(圖1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O.C」,滙款伍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0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4張),銷江口38、1、27日戳滙清鎮38、2、23日兌付戳,滙費為30元。


(圖1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D」,滙款貳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4張,銷江西宜春38、1、27日戳滙貴州安順38、2、17日兌付戳,滙費為24元。


(圖18)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G」,滙款肆拾元貼滙兌印紙伍圓8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2張),銷貴州畢節撒拉溪38、1、30日戳滙貴州乾河龍場38、2、19日兌付戳,滙費為2. 8元。


上項的介紹均為「金圓滙票」在38年1月底之前所使用的案例,而金圓幣值由37、8、19日頒布開始正式實施,初期甚獲民衆支持,但後因戰亂及淪陷地區的逐漸擴大,到37、11、11日經行政院通過,修正金圓劵發行辧法,貶值五倍,因此在正式的「金圓滙票」印製完成並使用時,其滙款金額因貶值五倍的關係,會低於金圓壹佰圓以下者的機率甚低,所謂「物以稀為貴」此類滙款金額低於金圓壹佰圓以下的「金圓滙票」,也因其特殊的形成條件,在追求與衆不同的特殊郵品時,此類滙款屬於「低額」的滙票應算是不錯的選擇。


(圖19)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貳角貼滙兌印紙壹角2張,銷貴州黎平38、2、2日戳滙廣州郵政管理局包裹組38、3、4日兌付戳,滙費為0. 1元,此為目前所見最低金圓滙款金額的金圓滙票。


(圖20)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C」,滙款貳拾圓貼滙兌印紙貳拾圓1張,銷大定38、2、16日戳滙畢節38、2、19日兌付戳,滙費為5元。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4

談正式印製及使用的「金圓滙票」(下)   ---    夏大緯


      (圖21)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G」,滙款伍拾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銷貴州高坪38、2、24日戳滙四川隆昌38、3、4日兌付戳,滙費為8元。


(圖2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N0.C」,滙款伍拾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銷貴州老洞口38、2、10日戳滙廣州38、3、2日兌付戳,滙費為7元。


(圖2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N」,滙款柒拾陸元貼滙兌印紙拾圓7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1張)、伍圓、壹圓各1張,銷石阡38、3、1日戳滙廣州38、3、15日兌付戳,滙費為16元。


(圖2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捌拾肆圓陸角貼滙兌印紙伍拾圓、貳拾圓、拾圓各1張、貳圓2張、伍角、壹角各1張,銷貴陽儲滙分局38、2、17日戳滙貴州劍河38、5、7日兌付戳,滙費為5. 7元,該張滙票分別貼6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貳圓、伍角、壹角存在較為少見。


(圖2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捌拾肆圓陸角貼滙兌印紙伍拾圓、貳拾圓、拾圓各1張、貳圓2張、伍角、壹角各1張,銷貴陽儲滙分局38、2、17日戳滙貴州紫雲38、3、14日兌付戳,滙費為5. 7元,該張滙票分別貼6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貳圓、伍角、壹角存在較為少見,另該張滙票跟(圖2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僅相差4號,且滙款金額相同、貼票相同、滙費相同、同一天滙出,僅滙往地點不同而己,在寫本篇郵文之前請湖南黄敦先生提供相關郵品附圖,才意外得知我們兩人分別收藏的其實是一對難得的姊妹郵品。


(圖2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A」,滙款玖拾圓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拾圓4張,銷三都38、2、28日戳滙重慶38、3、22日兌付戳,滙費為12元。


(圖2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I」,滙款玖拾貳圓肆角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貳拾圓2張、貳圓1張、貳角2張,銷貴陽儲滙分局38、1、18日戳滙貴州玉屏38、4、20日兌付戳,滙費為7. 6元,該張滙票分別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貳圓、貳角較為少見。


(圖28)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A」,滙款玖拾捌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1張、拾圓4張、伍圓1張、壹圓3張,銷三都38、2、24日戳滙獨山38、3、3日兌付戳,滙費為10元,該張滙票分別貼4種不同面值滙兌印紙,且包涵有低面額伍圓、壹圓較為少見。


(圖29)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A」,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壹佰圓1張,銷黔西38、2、25日戳滙畢節38、2、28日兌付戳,滙費為5元。


(圖30)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貴州安順38、2、11日滙湖南華容(城內)38、4、9日兌付戳,滙費為15. 2元。


(圖31)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B」,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拾圓10張(正面貼8張、背面貼2張),銷貴州廣順38、2、24日滙廣州38、3、8日兌付戳,滙費為壹拾肆元。


(圖32)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J」,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臺灣士林(儲滙)38、2、8日戳滙貴州赤水38、2、26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126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33)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T」,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臺灣臺南(滙)38、2、11日戳滙修文38、2、22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108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34)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IM」,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貳拾圓5張,銷臺灣鳳山(儲滙)38、2、1日戳滙修文38、2、22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169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35)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T」,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拾圓10張(正面貼6張、背面貼4張),銷臺灣鳳山(儲滙)38、2、8日戳滙修文38、2、22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其滙費為臺幣91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圖36)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T」,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貳拾圓5張,銷臺灣鳳山(儲滙)38、2、10日戳滙修文38、2、22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116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另由(圖34、35、36)可得知,臺灣鳳山郵局至少有使用2種不同(IM、2T)英文字軌編號滙票,且雖同是滙款至修文、滙款金額同樣為金圓壹佰元,但滙費確均不同,是滙款日期的差異不同而形成?或是其他什麽原因?還待更進一步追踪探討。


(圖37)滙票英文字軌編號為「2P」,滙款壹佰元貼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銷臺灣屏東(滙)38、2、3日戳滙貴州遵義38、2、28日兌付戳,因該張滙票為「臺滙」滙票,其滙費為臺幣1380元並非是金圓幣值。


上項(圖19至37)所介紹的,均為「金圓滙票」其滙款金額在金圓壹佰圓以下者,除此之外(圖1、2、3、5、6、7、11、14、15、18)等項,其滙款金額也均在金圓壹佰圓以下,如此似乎也可証明正式的「金圓滙票」在初期剛開始使用時,有小部份的滙款金額其實並不高,後期則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等關係,滙款金額也由小逐漸越來越大,低額滙款己符合需要(對經濟效益來說也划不來),因此更難看得見它的使用,可說是僅曇花一現的存在於金圓幣值使用初期,隨後的金圓幣值持續貶值並由銀圓幣值來代替,金圓滙票則己成為昨日黄花,過往煙雲逝者不可追,低額滙款的「金圓滙票」除見証了一段貨幣的興衰及貶值的過程,也因而意外的在郵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本篇郵文的撰寫除參考個人的藏品之外,也得到湖南黄敦先生的大力支持提供甚多其郵品附圖,才得以較多數量及較詳細的舉例介紹,相信經由綜合各郵友的收藏,才能更正確、更詳細的介紹給郵友們參考,除再次感謝黄敦先生的支持外,也期盼會有更多的郵友能夠加入探討及提供更多郵品資料,如此才能解答民國中期滙票的許多未解之謎。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2006.4.18日出版的中國集郵學報第1卷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3

                               臺、台」之差價也差~台灣早期「臺幣」匯票       --      夏大緯


    台灣早期飛雁郵票名震中外,不論其身價及加蓋種類的變化,堪為台灣郵壇早期名票的代表,尤以其加蓋「臺幣」兩字延伸出的千變萬化,更是吸引郵人的關愛及重視,先後見有俞兆年先生、沈嘉濟先生、張愷升先生等多位郵友為文介紹或專著出版,收集此類郵票的郵友大多已耳熟能詳,有圖及文可資參考,可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造福後輩郵人,也唯有如此雙管齊下─郵文、郵識並進,才能延續且維持收藏熱度於不墜。

台灣匯票於光復初期至55年間,使用匯票時要貼用匯兌印紙,至民國55年8月16日起全面停用,改用「撕裁示」匯票不再加貼匯兌印紙,之前所貼用的匯兌印紙,均為延用大陸時期的寶塔圖匯兌印紙,再行加蓋、改值成臺幣來使用(後期曾使用甚短時間古錢圖匯兌印紙),多年來加蓋、改值情況種類花樣繁多,由於匯票純為郵局跟郵局間內部往來單據,兌訖後存檔一段時間再銷毀,此段時期使用的匯兌印紙並未對郵人公開販售,且印製、使用等相關公文也因此並未公佈,郵人如要收集只能申請開發匯票後,不去兌領才得以留存已銷戳的完整匯票,新票幾乎是不可能流出到郵市,早期郵政人員監督把關甚嚴,甚少見變異、檔案等外流情況,僅見60年代時曾在郵市中,出現一批大多銷53年戳已兌訖的台灣匯票(據聞一說是在運往廢紙廠處理途中被掉包,另一說則是送到廢紙廠後先丟棄在水池中浸泡,由於數量甚多,上層部份並未浸泡到水,待運送人員及監督人員離去後,有心人士撈取上層未浸濕部份拿到郵市出售,何者為對?還待知曉當年實情者為文,此段大事相信當年也轟動郵壇及震驚郵政總局,事後據說有調查及懲處相關失職人員),由於貨源敏感,此批匯票單據部份在流出時,已先行被清洗成舊票面目出現(或因部份有浸水潮濕,不得不清洗成舊票),且在清洗時發現部份未蓋銷到郵戳的匯兌印紙,清洗下來後形成事後無膠新票出現的由來,此類匯票除大多為53年間使用者外,相信也包含了一些較早期使用的匯票或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加蓋匯兌印紙晚期使用者,此類郵品當時可能因國人收集匯票者不多、價格較高國人無法接受、貨源非正常管道流出,在國內出售可能較不方便、郵商為求配套種類及花樣多,好向外國郵人賣得好價錢等因素,當時大多均被整批直接賣到國外去,真正留存在國內藏家手中者反而不多,個人在收集過程中,除從台灣老收藏家、郵商手中買進外,發現所購均較普通且大多千篇一律,集中在53年間屬後期郵品,真正好東西且早期匯票卻甚難一見,在國內收求多年都未有所獲,反而由國外陸續購回一些罕少匯票,可茲證明當年確是有甚多好郵品均外流到國外藏家手中去了,事隔多年再流出由個人購入,不諦是替我們保留下不少當時珍貴郵史資產。

目前郵市中所見台灣匯票,均以銷53年戳已兌領匯票為主,所貼匯兌印紙均為正式加蓋改值成各種新台幣面值為主,(圖1)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改值臺幣拾圓、伍拾圓、壹佰圓各一枚,銷53年10月16日古坑(儲匯)戳匯台北53年10月19日兌訖,另其間摻雜部份手蓋簡寫「台幣」匯票存世,(圖2)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叁佰元手蓋簡寫「台幣」一枚,銷53年10月13日甲仙戳匯木柵53年10月15日(儲匯)戳兌訖,此類匯票距離55年8月16日全面停用已屬末期使用身份,因為郵政總局在民國49年5月即開始試用「撕裁示」匯票,此種匯票不再需要黏貼匯兌印紙,初期僅以臺北局及各一等郵局為試辦範圍,其他各局仍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到50年6月26日,「撕裁示」匯票推廣使用到各二等郵局,因試用良好至51年2月19日起,正式在臺灣二等以上各級郵局辦理,只剩三、四等郵局、支局、郵亭及郵政代辦所仍用老式印紙式匯票,老式印紙式匯票至此已明顯開始走下坡,且每況愈下幾乎無容身之地,不料到53年2月發生偽造和冒領撕裁示匯票弊案,並於2月25日通令各局暫停開發撕裁式匯票,後因該案偵破,乃於5月5日恢復二等以上郵局開發撕裁式匯票,老式印紙式匯票仍限三等以下郵局使用,(圖1、2)匯票可能即在此特殊情況之下,得以重新翻身再次重出江湖一段時間,且因緊急情況之下恢復代打身份,重新在各郵局大量曝光使用,匆忙之中各局恢復使用,除須準備空白匯票待用之外,還需準備各種面值匯兌印紙用來貼用,在此匆忙情況之下,各局一定先將自己庫存的各類空白匯票、各種匯兌印紙,不論版式、種類都先緊急上場使用在說並不會有所限制,因此在此段時間重新大量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時,其中會夾雜少數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在53年重新使用的特例存在,如不是臨時停用撕裁示匯票,這些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可能已面臨庫存或待銷毀身份,不太可能再拿出重新使用,卻因臨時危機又重新恢復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才得以匆忙代打(或混亂中誤用)而重出江湖,此類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因之前已使用多年至53年時相信A、原本即已所剩無幾數量不多,B、已不合時宜,C、已被新版式匯票、匯兌印紙所取代等因素,原本應不會再拿出使用,此次危機緊急代打使用時,相信因上項三點因素使用數量也不會多,且匯票原本屬郵局內部往來單據,事後銷毀並不會外流,且撕裁示匯票停用三個月後又恢復使用,只剩少數小局繼續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對於匯票及匯兌印紙的需求不再迫切及需要大量,因此事後此類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可能即不再使用(一是已在代打時用完、一是危機初期總局對支局的供應可能來不及,但一段時間後即可恢復供應正規版式匯票、匯兌印紙,可不再使用不合時宜的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後到55年8月16日即全面停用老式印紙式匯票了,經過此層層關卡相信在53年重新大量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時,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雖有使用,但數量相信不會多,事後未想到60年代時匯票外流事件,此批53年間使用的匯票得以流傳於郵市,其中也包含了這些極少數,經過上項層層關卡還有使用的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在內,此類早期版式匯票、早期匯兌印紙原本應使用於40年至50年代間為主,但因此段時間的匯票並未外流出,一般郵友要想收集難如登天,但未想到卻因53年匯票盜領事件而被重新拿出使用,再又碰到60年代匯票外流事件而流出到郵市,如此陰錯陽差郵友才有機會一睹其廬山真面目,否則只能望票興嘆無緣擁有的,這回馬一鎗相信即是其退隱前的特殊贈禮,豐富了台灣匯票的種類及花樣,錦上添花的在最後一刻,留下這些特殊郵品可供郵人珍藏,但這已是此類匯票垂死之前的掙扎,雖死但卻意外留下豐富的郵史遺產。

國內外專研此匯兌印紙者,早期僅見俞根乾先生1972年所編「標準中國郵票目錄」內,附有「匯兌印紙、印花稅票」及嚴啟文先生所編「中國印花稅票圖案舉隅」一書內有附錄一些,此外還見有國外陳姓郵友大量收購台灣匯兌印紙廣告,後據聞並出版專著,此為個人所知大致情況,歸納上述情況得知台灣光復後,35年至40年間所用匯兌印紙,因實物及資料不足,無法得知真實情況暫不介紹之外,大致40年開始延用寶塔圖匯兌印紙加蓋正寫「臺幣」兩字後使用,此大致又可分成三類:

A、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臺幣」兩字之間距離為寬距。

B、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臺幣」兩字之間距離為窄距。

C、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

(圖3)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叁佰元手蓋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一枚,銷53年11月28日鹿谷戳匯台北11月30日兌訖。

(圖4)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佰元手蓋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一枚,銷53年10月12日天祥戳匯台北七支10月15日兌訖。

(圖5)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壹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一枚,銷53年9月25日竹南中港(代)戳匯卓蘭9月26日兌訖。

(圖6)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叁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一枚,銷53年10月9日車城戳匯永和10月18日兌訖。

(圖7)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一枚,銷53年10月17日北門(儲匯)戳匯員林10月18日兌訖。

(圖3至7)匯票所使用時間均為53年5月之後,此時只剩三等以下郵局才使用老式印紙式匯票,而這些三等以下郵局所使用的匯兌印紙,可能因53年2月匯票盜領案時,匆忙由上級處領取到此類正寫「臺幣」由右至左橫蓋匯兌印紙,或因以往早期請領到此類匯兌印紙,因小局使用量不大,一直未使用完因此持續使用直到用完為止,且54年4月1日起郵政當局又推出新版「古錢圖」匯兌印紙,打算在各種舊版寶塔圖匯兌印紙用完後陸續取代使用,因此如有此類老版匯兌印紙,在不浪費及物盡其用情況之下,積極優先消耗此類老版匯兌印紙,相信即是在此種情況之下,少數郵局還有此類老版匯兌印紙者,在53年5月之後還繼續貼用,直到55年8月16日全面停用老式印紙式匯票為止,但相信在53年5月之後,還繼續貼用此類老式匯兌印紙的郵局,相信應已寥寥無幾沒有幾家了。

(圖8)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叁佰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貳枚,銷53年10月9日台北三十支戳匯台中10月12日兌訖。

(圖9)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佰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銷53年3月6日關山戳匯竹東3月9日兌訖。

(圖10)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壹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銷53年2月28日關山戳匯通霄3月2日(儲匯)戳兌訖。

(圖11)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叁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改值台幣壹仟元貳枚,銷53年10月5日竹北戳匯新竹10月6日兌訖。

(圖12)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銷53年4月23日高雄十九支戳匯台北,不知何故另手寫「退回」二字,退回高雄銷53年4月27日高雄十九支戳兌訖。

(圖13)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銷53年4月25日屏東戳匯北斗4月27日兌訖。

(圖14)為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銷53年10月6日北門(儲匯)戳匯員林10月7日兌訖。

(圖12至14)此三張匯票均分別貼有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仟元手蓋正寫「臺幣」由上至下直蓋一枚,看起來此三枚匯兌印紙不論面值、手蓋方式均相同,但詳細審視可發現此三枚匯兌印紙,各自手蓋的「臺幣」兩字,不論「臺」或「幣」字都有顯著不同,可證明為不同字模手蓋,而成為三種不同版式,由此可見其多元及複雜性,還待郵人深入研究及發表。

上項只是個人大致分類,如要詳分可能因多次先後加蓋不同或加蓋字模有不同等,可再詳分為A、加蓋「臺幣」兩字有大、小字不同,B、加蓋「臺幣」的「臺」字有不同約三種,C、加蓋「臺幣」兩字的顏色有黑或紫藍色等不同,D、加蓋「臺幣」兩字的字體有楷體、宋體等不同,此外還有E、錯異變體(移位、複蓋、倒蓋等),此為個人綜合各目錄、拍目等大致所見,個人收集並不多,且許多郵品僅見影本是否「保真」或有人為摻假入內(因早期匯兌印紙資料、郵文甚少,是否有人從中摻假、灌水滿足外國郵人所需,因當時無資料佐證可謂真假難分,事隔多年還待重新釐清),目前還待郵友發掘實物證明才為真,現流傳於郵市中的台灣匯票,所見加蓋正寫「臺幣」匯兌印紙者,數量、種類均不多,且以清洗下的舊票為主,完整單據者則更少見,因此還待郵友耐心的考證並多加介紹,目前國內有數位藏家進軍此領域,並聽聞查閱到相關檔案資料甚多,還盼發表為文,可佐證及證實此段時間,先後發行、使用過什麼種類匯兌印紙,及每種匯兌印紙的發行日期、面值、數量等資料,目前這些珍貴資料可謂均呈「空白」狀態,還盼有心人士光大此匯票領域,將是郵壇之福。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1.1.14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58期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72

滙票拍賣漸走紅~談金圓匯票與臺匯     --     夏大緯


近期在國際的大型拍賣會上,陸續出現多張「大清滙銀執據」拍賣,由市場的需求及郵品的成交,可反應出那些郵品是當紅或者價格有否攀升,由拍賣的訊息也可觀察目前及下一波熱門郵品會是那些?今後價格走勢會是如何?由「大清滙銀執據」的龍頭身份,目前己帶動其後輩「民國滙票」,逐漸開始受到重視,在拍賣會上也受到郵友的關注及成交,由此種情況來看「民國滙票」的遠景,充滿著一片光明等待郵友們去開創。

郵政匯票的使用地區,就銷戳地名來看,目前流出者,都是以貴州地區向各地區匯出,或外地匯入貴州地區為主,其他地區的郵政匯票出現的數量,目前還算稀少。目前流出的郵政匯票種類有國幣、金圓、銀圓等多種面值,其中以金圓匯票數量最多,據聞前後各種匯票大約共流出壹萬張左右,香港地區郵商為中間供應商,應該大約知道流出的詳細數量,但由於牽涉到市場價格問題,在匯票還未全部售清前都不願透露,以免影響以後的售價,但事隔多年相信流出的匯票差不多已告一個段落,香港郵商匯票存貨經過這幾年也應大致消化完畢,應該可以公佈流出的詳細數量,此點盼望港台兩地的郵友能共同合作,早日調查出結果。

⊙金圓匯票的補充說明──

(1)金圓匯票的印刷使用,個人推測係由郵政總局統一印製後,撥交各地郵局使用,每張匯票上端有兩個英文字軌編號,後為阿拉伯數字(一般皆為六位數字,少數為五位數字),同一英文字軌編號匯票有時發交數地區共同使用,也有一地區使用數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匯票,並沒有固定某一英文字軌編號只使用某一地區,但不排除某幾個英文字軌編號匯票,只使用在某幾個地區,並非每一種英文字軌編號匯票,全國每一地區都有使用。

個人收集有30組不同英文字軌編號(附圖1),相信還有多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存世。且除貴州地區之外,全國各地區應該還有使用其他多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存世,但因匯票未曾流出,因此無法獲知英文字軌編號,盼望各地郵友核對自己珍藏,如有不同英文字軌編號,敬請提供資料,以便追蹤統計。

(2)金圓匯票收集的方式,除匯票本身之外,由於一張匯票上通常大多銷有兩個不同的郵戳存在(一為發匯局日戳、一為兌付局日戳),因此也可附帶收集到許多大小城鎮不同地名郵戳。

(3)金圓匯票上銷蓋的郵戳型式種類甚多,由於當時郵戳的型式種類並未統一,因此有著各種大小不同、型式不一的郵戳存在,如以郵戳的種類來分類,更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且其中的郵政儲金戳、儲匯分局戳,在一般片封上都甚少發現銷蓋,似乎僅是使用於匯兌有關的單據上,這也算是收集金圓匯票外的另一大收穫,可謂一舉數得。

(4)金圓匯票上所貼匯兌印紙的面值,也有多種不同,如以面值不同來收集,也是一種收集範圍。

(5)個人收集的金圓匯票發匯日期,均為民國38年2、3、4月份,在拍賣目錄及郵刊上發現有早於及晚於此三個月日期的匯票,至於使用金圓匯票最早及最晚的銷戳日期,目前還不得而知,盼望收集此項資料的郵友能為文報導。

⊙金圓匯票臺匯的補充說明──

(1)金圓匯票臺匯跟金圓匯票不同之處,在於英文字軌編號前都加蓋有「臺滙」兩字藍色印章(附圖2),個人收集的金圓匯票臺匯英文字軌編號只有六種,相信應該還有多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存在,另臺灣一地就使用多種不同英文字軌編號匯票,且英文字軌編號並未和上述金圓匯票英文字軌編號有所重覆使用,個人推論此幾種英文字軌編號匯票僅在臺灣地區使用。

(2)金圓匯票臺匯開發時匯票金額為金圓,並粘貼金圓匯兌印紙,根據「中華郵政史臺灣編」記載,37年8月20日中央改革幣制,以金圓為本位幣,23日行政院規定,舊臺幣1,835元兌換金圓壹元。後因金圓不停貶值,自37年8月23日至38年5月27日間,舊臺幣和金圓券的兌換率,曾經調整64次,由當初之1,835比1,到38年5月27日調整為1比2,000,由此可見金圓券變動的次數相當頻繁,且貶值速度之快,舊臺幣跟金圓券的兌換隨時調整,因此匯款時均按收匯日之臺灣銀行牌價,比率折合收取臺幣,匯費則為舊臺幣金額並非金圓,匯費亦均按臺銀公布徵收。

(3)金圓匯票臺匯其匯費處,有些匯票上並未註明是臺幣,一般人不注意會誤以為是金圓數目,部份匯票其匯費處則註明有臺幣字樣,註明的方式有(a)手寫「TW」二字做為註明(附圖3),(b)用圖章加蓋台幣、TW$等字樣做為註明(附圖4)。

匯票的收集方式有著多樣性,且因人、因物而有所不同,個人收集的方式比較喜歡鑽牛角尖自得其樂,較偏重於匯票的版式、水印、郵戳的探討,並與以詳分不同,這也許跟早期收集郵票,喜歡詳分版式、變異等,有異曲同工之處吧。

郵品收集是永無止境的,尤其是提筆為文時,總覺得自己的郵品欠缺甚多,資料收集不足,下筆時頓覺沉重許多,總希望能夠十全十美,非常詳盡的介紹給大家,對匯票的歷史、匯費等考證,因個人收藏的資料有限,且此類資料難尋,加上擁有此類的郵品並不齊全,完全根據個人藏品,提出一點心得報告。其中錯誤、遺漏之處在所難免,盼能提供給有志收集此類郵品的初集者一個參考,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激起國內同好們共同探討研究,並祈指正。



欲看全文者請看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一書。


該篇原刊登於1989.6.30日出版的集郵彙報78年版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52

特殊及具郵史意義的「金圓加蓋」滙票(下)  ---    夏大緯


        (圖21)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字樣、左下紅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5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2張、伍佰萬圓1張,共計4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4500萬圓折合為金圓15圓正確無誤,銷浙江卅七年十月廿三日衢縣戳滙南昌。


(圖2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中下紅色大字斜排加蓋(折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5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1張、貳佰萬圓2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1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500萬圓折合為金圓5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廿五日義烏戳滙南昌。


(圖23)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字樣、中右下黑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5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3張,共計1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500萬圓折合為金圓5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X月X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六日兌付戳。


(圖2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劵)字樣、左上紅色小字直排加蓋(如兌付局無金圓劵可折付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3張、貳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1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0萬圓折合為金圓6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三日浮梁戳滙南昌。


(圖25)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字樣、右下紅色大字直排有括符加蓋(折合法幣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6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3張、貳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1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0萬圓折合為金圓6圓正確無誤,銷南京(滙六)1948年8月28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卅一日兌付戳。


(圖26)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


)字樣、
中下紅色小字橫排有框加蓋(折法幣$
)字樣、左上黑色中字直排2行有框加蓋(如兌付局無金圓劵可折付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0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0張、貳佰萬圓5張(貼背面),共計6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000萬圓折合為金圓20圓正確無誤,銷江西卅七年十月廿五日甯都(戊一)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廿八日兌付戳。


(圖27)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字樣、中左藍色中字直排有框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7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0張、壹佰萬圓1張(貼背面),共計51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100萬圓折合為金圓17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一日龍游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四日兌付戳。


(圖2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中字加蓋(金圓


)字樣、
左併排藍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7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0張、壹佰萬圓1張(貼背面),共計51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100萬圓折合為金圓17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三十日漢口(十四)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三日兌付戳。


(圖29)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大字加蓋(金圓


分整
)字樣、
左下藍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3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浙江卅七年九月十七日杭州(辛)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二十日兌付戳。


(圖30)為35.12.26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左上黑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3張,共計6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000萬圓折合為金圓20圓正確無誤,銷福建卅七年十月十八日光澤戳滙南昌。


(圖31)為29.11.8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小字併排2行加蓋(折合金圓)字樣、中下紅色中字直排2行加蓋(如兌付局無金圓劵可折付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6張,共計6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000萬圓折合為金圓2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二日宜豐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四日兌付戳。


(圖3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劵)字樣、右下紅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0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2張(背面貼3張),共計6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000萬圓折合為金圓2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九日上饒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十五日兌付戳。


(圖33)為30.10.11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左下紅色小字橫排加蓋(折合法幣數)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3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19張(背面貼9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3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900萬圓折合為金圓13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滙業局南昌分局卅七年八月廿三日贛州辦事處(1)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廿八日兌付戳。


(圖3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中字加蓋(金元劵)字樣、中左藍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
元正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15張(背面貼6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江蘇卅七年九月三日河X戳滙天津,背有天津1948年9月8日兌付戳。


(圖35)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大字加蓋(金圓劵


)字樣、
中左藍色小字直排加蓋(金圓劵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66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5張,共計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00萬圓折合為金圓1.66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廿七日淮安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二日兌付戳。


(圖36)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中字加蓋(金圓劵


)字樣、
左併排藍色中字直排加蓋(折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67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4張,共計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800萬圓折合為金圓2.67圓正確無誤,銷江蘇卅七年九月十一日江都(揚州)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十五日兌付戳。


(圖37)為35.12.26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大字有框加蓋(金圓劵)字樣、右下藍色大字直排有框加蓋(伸合國幣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6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1948年9月6日曲江戳,經湖南長沙卅七年九月十日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十四日兌付戳。


(圖3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中字加蓋(折合法幣)字樣、右下黑色大字直排加蓋(金圓劵)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3張,共計3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十七日廣昌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廿一日兌付戳。


(圖39)為29.11.8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小字併排2行加蓋(金圓劵)字樣、中下紅色小字直排加蓋(如兌付局無金圓劵可折付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6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二日上高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五日兌付戳。


(圖40)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紅色中字併排2行加蓋(金圓劵)字樣、中下紅色中字併排2行加蓋(折合法幣
萬元
)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6.67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0張,共計5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6.67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上饒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六日兌付戳。


經由上項的介紹可綜合得知﹕

1、該類被用來加蓋金圓的「國幣」滙票,其原本的版式種類即甚多(在滙票的左下角處,均有印刷註明年月日及印刷數量),後繼續被加蓋改值成金圓來使用,如要詳分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版式國幣滙票,被加蓋改值成金圓滙票來使用,也是甚為豐富及極好的收集題材。

2、該類滙票使用時幣值雖己更改為「金圓」,但加貼使用的還是加蓋改值的「國幣」滙兌印紙,再折算成金圓,此過渡初期的臨時應變措施,有其獨特及無法替代性,且該類「國幣」滙兌印紙的面值、種類、版式等,如要詳分及探討其使用情況,同樣是一個很好的題材。

3、加蓋在該類滙票上的戳記,由上項介紹可得知不論是簡單的2字「金圓」加蓋或較複雜的「折合法幣
萬元」,該類加蓋戳記的文字變化有多種不同、直排橫排斜排有多種不同、加蓋顏色有多種不同、加蓋字體大小有多種不同、無框有框的不同、有括符無括符的不同等,可謂包羅萬像、五花八門,也是此次介紹的重點,比前2項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不言而諭同樣是極佳收藏的對像。

4、經由上項加蓋戳記或滙兌印紙的折算,可印証國幣(法幣)300萬圓折算金圓1圓,此段幣值變更、折合交換金額的過程,經由上項滙票完全充份印証及呈現出當時的情況,這也是其珍貴及特殊郵史價值之處。


滙票的收集及研究可謂多元性的,可從版式、滙兌印紙、幣值不同、加蓋等來著手,而最重要的是它與百姓互動的關係,由古至今是密不可分習習相關的,但現今的滙票早己不再加貼滙兌印紙,而該類加貼滙兌印紙的滙票,確是歴史及郵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且不論是從往日情懷的懷舊心態去收集、或從逐漸消逝的歷史角度去收集(逐漸被銀行電滙所取代)、可研究的題材甚多目前還較少人注意到此領域而收集、或從投資的角度來收集(在目前大清票、片、封大漲之際,民國郵品尤其是滙票更是突顯出其價廉物美),相信滙票都是值得研究及收集的對像,尤其是我國自1898年開始使用滙票,至今早己超過百年的歷史,更是一般人所不知及忽略的,百年來的傳承及歷史變遷,均可經由各時期滙票逐一驗証及呈現,此點特色是很多郵品所無法比擬及超越的,郵人經常強調郵史即歷史、郵史可驗証歷史,個人更認為滙票即郵史、歷史的一部份、滙票可更貼切的驗証郵史、歷史。


                                      2007.8.12日完稿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7.9.21日成功郵刊–96年全國郵展特刊內

發表於 2009/10/28 10:32 PM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5-28 12:59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51

特殊及具郵史意義的「金圓加蓋」滙票(上)  --  夏大緯


個人在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twhsia/發表一篇「金圓幣值使用初期的低額滙票」郵文,發表後陸續接獲眼尖的郵友提出,該類滙票上加蓋的戳記頗為特殊及具郵史意義,其實該篇郵文的主題是在探討「金圓幣值使用初期,金圓滙票滙款金額較低者」,主角並非是其上加蓋的戳記,但陰錯陽差的確歪打正著,引發了郵友對該類加蓋戳記的興趣,雖然這並非我的原意,但只要能對滙票的推廣、收集有助益及加分作用,個人都願意全力配合,因此再提出一篇專門針對該類加蓋戳記,所做的介紹來做為對郵友的回應,並請郵友多關注及支持滙票的發展。


確實在國民政府於民國37年8月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為本位幣,並規定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國幣)以300萬圓、關金劵以15萬圓、東北流通劵以30萬圓折合金圓劵1圓,限於民國37年11月20日以前兌換,在金圓幣值剛頒布的初期,因緊急變動印製不及,初期滙票的使用乃是將當時使用的國幣滙票加蓋改值成金圓滙票來使用,才會產生該類加蓋戳記的存世,且在正式金圓滙票印製完成並推出使用後而功成身退,相信由於時間上的匆促且為臨時應變措施,無法統一規範相同及固定的模式,也因而形成五花八門各種不同的加蓋、不同的字體、不同的顏色等,該類加蓋戳記除在當時那段時期使用在滙票上之外,其他會使用到該類加蓋戳記的機率相信微乎其微,因此這也可說是該類滙票獨一無二的「專利使用」,同時經由該類加蓋戳記也印証了當時幣值改變措施,具有双重的特殊身份,在事隔60年之久的時間,確是值得介紹給郵友並珍藏它。


(圖1)為29.4.1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中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9張、壹佰萬圓3張(背面貼2張),共計4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4800萬圓折合為金圓16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漢口(九)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三日兌付戳。


(圖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4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正確無誤,銷浙江杭州卅七年十月一日郵政儲金(十)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三日兌付戳。


(圖3)為25.7.6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2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6張共計6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000萬圓折合為金圓2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一日萍鄉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四日兌付戳。


(圖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綠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9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5張、壹仟萬圓1張、伍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2張,共計1億17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億1700萬圓折合為金圓39圓正確無誤,銷蕪湖37年11月8日戳滙臨川,後申請改滙南昌。


(圖5)為29.5.24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5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7張、壹仟萬圓1張,共計1億5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億5000萬圓折合為金圓5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卄三日澧縣戳滙南昌。


(圖6)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中字加蓋(金圓


)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55圓,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5張、壹仟萬圓4張、伍佰萬圓5張(背面貼4張),共計1億6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億6500萬圓折合為金圓55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卄六日樅陽鎮戳,背有懷寧(安慶)卅七年十月廿八日戳滙南昌。


(圖7)為29.4.1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有框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1張、伍佰萬圓4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廿五日長沙(三)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廿八日兌付戳。


(圖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1張、伍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3張,共計1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0萬圓折合為金圓6圓正確無誤,銷泰縣1948年9月25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三十日兌付戳。


(圖9)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有框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2張、伍拾萬圓1張、拾萬圓3張,共計108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080萬圓折合為金圓3.6圓正確無誤,銷江西卅七年十月廿五日峽江戳滙南昌。


(圖10)為27.9.3日版國幣滙票,藍色中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18張(背面貼9張),共計1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0萬圓折合為金圓6圓正確無誤,銷湖北卅七年十月廿三日五峯戳滙南昌。


(圖11)為30.4.22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4張、壹仟萬圓1張,共計9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0萬圓折合為金圓3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滙業局卅七年十月十二日成都分局(7)戳滙南昌。


(圖1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紫色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0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3張,共計3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000萬圓折合為金圓10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1948年10月25日南京(十四)戳滙南昌。


(圖13)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1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8張(背面貼8張)、貳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93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300萬圓折合為金圓31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七日南城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九日兌付戳。


(圖1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中字加蓋(金圓劵

)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肆角,貼加蓋改值國
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1張、伍萬圓4張,共計12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20萬圓折合為金圓肆角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四日鷹潭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五日兌付戳。


(圖15)為29.4.1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併排2行中字加蓋(金圓)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35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25張(背面貼12.5張),共計1億2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億2500萬圓是不夠的少貼了2億8000萬圓,該局人員恐怕誤認為法幣1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因此只貼1億2500萬圓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此種錯誤情況極為少見,銷湖北卅七年十一月廿二日竹谿戳滙南昌。


(圖16)為26.7.2日版國幣滙票,紅色併排2行大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3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19張(背面貼9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3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900萬圓折合為金圓13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一日豐城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四日兌付戳。


(圖17)為25.7.6日版國幣滙票,黑色併排2行小字加蓋(金圓劵)字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7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仟萬圓2張、壹仟萬圓1張、伍拾萬圓2張,共計51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100萬圓折合為金圓17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廿五日玉山戳滙南昌。


(圖1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大字加蓋(金元)字樣、左旁黑色大字加蓋(折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1.5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4張、伍拾萬圓1張,共計45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450萬圓折合為金圓1.5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玉山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卅一日兌付戳。


(圖19)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下右紅色中字橫排加蓋(折合國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0.6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拾萬圓3張、壹拾萬圓3張,共計18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萬圓折合為金圓0.6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八日永安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五日兌付戳。


(圖20)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大字加蓋(金圓)字樣、左上紅色大字直排加蓋(合法幣)來使用,滙款金額為金圓3圓,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9張,共計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正確無誤,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二日滸xx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六日兌付戳。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50

再談滙票上的「民國」郵戳   ---   夏大緯


                 在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書內,其中一篇郵文「談民國滙票上使用的郵戳」,內介紹了一張金圓滙票銷郵政儲金滙業局、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民國」38年4月2日戳,滙鄞縣有郵政儲金滙業分局甯波辦事處、38年4月4日兌付戳(圖1),特殊之處即是所銷郵戳在年份之前另嵌有「民國」兩字相當罕見難得(圖2A),該篇郵文完稿交付打印後不久,收到蟠龍拍賣目錄第30期(2005、4、24日截標),其中第2347項郵品為38年4月22日江蘇常熟寄上海北站查驗單(圖3),內容為江蘇常熟郵局於38年4月22日滙上海北站的「3W40673」號滙票,其滙款金額為壹仟肆佰萬元,請查明所貼滙兌印紙是否相符,如果多貼煩將滙票驗退,上海北站局收到後謂該滙票並未多貼,並銷有郵政儲金滙業局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民國」38年4月30日戳(圖2B),但常熟郵局在38年6月6日再提出要求原票驗明並銷戳,上海北站分局收到後則註明本局並未兌付驗開滙票轉儲滙局滙票處理處,最後在右下角處見有一長方型公文處理(或結案)、第1275號1949年7月18日章,上項僅為查閱影本所見,部份文字因有折疊及未見正面附圖而未能一窺全貌,但經由(圖3)郵品的出現,還是証明了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在38年4月份確是有使用過嵌「民國」字樣的郵戳,且(圖3)的使用日期較(圖1)還要晚28天,再次改寫「民國」郵戳最晚使用的例証,是否還會出現「民國」郵戳更晚使用日期,還待郵友追踪報導。



目前經由實物証明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在38年4月2日及38年4月30日這兩天,其使用的郵戳嵌有「民國」兩字存世,且再詳細比對可發現(圖2A及圖2B)的郵戳,除日期相差28天之外也有甚多同之處:

1、郵戳直徑大小及戳內文字大小似乎並不相同。

2、郵戳上欄(圖2A)僅由右至左排列「郵政儲金滙業局」字樣,而(圖2B)除排列「郵政儲金滙業局」之外,另在其下由右至左排列「上海分局」字樣。

    3、郵戳中欄(圖2A)由左至右排列「民國38年4月2日」,而(圖2B)則為由右至左排列「民國38年4月30日」,兩者順序完全相反。

    4、郵戳下欄(圖2A)則分成上下二行排列、由右至左分別為「上海分局
北站辦事處」 ,而(圖2B)僅由右至左排列「北站辦事處」一行文字而以。


由上項介紹的4點同似乎可証明,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可能有2個郵戳在同時使用,且因使用人員同或習慣同,而排列組合郵戳字模的方式也因此不同,或是因先後使用日期的不同、而形成的差異也有可能,還待更多的實物出現才能加以探討及佐証。


另(圖1)的使用在38年4月2日由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滙出,38年4月4日甯波辦事處兌付,此段時間局勢已開始明顯動盪不安,江蘇部份地區且在38年4月21日開始陸續解放,似否也因此促使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在郵戳年份日期之前嵌上「民國」兩字以示區別?此算題外之話是否可能不得而知,但是上海縣在38年5月15日解放、寧波在38年5月24日解放、上海市在38年5月27日解放則是事實,(圖1)的使用算是解放前一個多月的使用案例,而(圖3)江蘇常熟在38年4月22日寄出查驗單時,該地區還未解放,但事隔3天38年4月25日則己解放,到38年6月6日江蘇常熟再次提出驗明時,不論江蘇常熟或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都己解放了,而(圖3)的使用由未解放使用到己解放,不論是否解放郵政作業都還是儘量維持運作及暢通並未受影響,可見當時郵政人員的辛苦付出及堅守崗位的精神,由上項郵品可謂顯露無遺值得我們尊敬。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6.4.22日出版的95年版集郵彙報內。


<附錄>


4月底郵友聚會時,唐存政先生轉交上海劉廣實先生寄來的信,信中提及他看見上面這篇郵文,並表示他及郵友同樣收藏有相同滙票,後去信連絡取得相關附圖,(圖4)為金圓滙票編號「2W  038510」,銷郵政儲金滙業局、「民國」卅八年四月十四日、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戳,滙寧波有郵政儲金滙業局、卅八年四月十六日、寗波辦事處兌付戳,該張滙票為劉廣實先生所收藏。


(圖5)為金圓滙票編號「2W  038633」,銷郵政儲金滙業局、「民國」卅八年四月廿五日、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戳,滙杭州有浙江杭州卅八年四月廿六日兌付戳,該張滙票為周昇淵先生所收藏。


經由上項2張滙票的出現,再次証實及重新改寫「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確是有使用「民國」郵戳,且由目前所知存世郵品,暫時可得知由38.4.2日至38.4.30日,這段期間均有使用「民國」郵戳,且經由上項2張滙票的出現,可再重新探討檢視相關各事項﹕

    1、目前己知有3張金圓滙票銷「民國」郵戳存世,由開發使用日期先後順序來看,依序為38.4.2日、38.4.14日、38.4.25日。

    2、所使用的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均相同為「2W」,「2W」後的數字號碼依序為038155、038510、038633,此數字號碼雖依序由小到大使用,但間隔的數字甚大,除非該「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滙票業務繁忙,每日均會開發使用多張滙票,不然雖依序由小到大使用,但可能會有「跳號」的情況發生,即有些號碼没有使用直接跳越過,是否如此再有相同新的滙票出現,也許可以解答此謎題。

3、
此3張滙票所銷「民國」郵戳均同(圖2A),即其郵戳中欄年月日均由左至右排列,且郵戳大小、戳內文字、黑色油墨銷蓋均大致相同。

4、
(圖3)查驗單所銷的「民國」戳,日期最晚為38.4.30日,且郵戳中欄年月日排列順序,跟上項相反為由右至左排列,該戳可能為「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所使用的第2個郵戳,也可能為38年4月底使用時改變所產生的差異,同樣期盼再有新的相關郵品出現,也許就可解答。

在第一次發表銷「民國」戳的滙票時,當時所見僅個人收藏的這一張,並不知道還有郵友也有收藏,再考慮良久並一再用放大鏡檢查郵戳,最後確定應該不會是假的,另憑藉的是該張滙票在印像中大約是在15年前左右,當時曾多次分批由英美等國購進數個滙票小郵集,後在重新整理時意外發現,一來購入的年代甚早,且當時滙票是很冷門的郵品,應還不會有做假的情況,二來非單獨購買而是混雜在同類滙票中一批買入,賣方也未強調該批中有那張較特殊,售價也比照一般行情且較低些,由此2點個人也認為應該不會有假這才公佈,但還是怕自己會看走眼了,直到拍賣目錄上出現查驗單也銷有該戳,這才真正放心,現在新出現的2張滙票,更加証實確是有使用及存世,滙票的收集及研究待考証之處頗多,由於許多滙票郵品並未出現或存世,使得考証上極為困難,只能憑藉著存世郵品的出現才能証實,但如此則可能在未出現相同郵品前,因無法証實而遭到否定或對其身份的真實性而存疑,相信由於現在資訊的傳達極為快速及無遠弗屆,如同本文報導銷「民國」戳的金圓滙票一樣,在事隔一段時間後出現同樣2張,化解了郵友對此張滙票的存疑,相信在更多人關心及收集滙票的情況下,應該還會陸續發掘出更多新的郵品及事証,如此將可以重新評斷對某些滙票的存疑。

                                    2007.8.12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9

真假「臺幣」滙票之謎?   ---    夏大緯


『台灣早期「臺幣」匯票』一文,原先最早發表於2001.1.14日東方郵報第58期內,後收錄於個人2005.7.5日出版的第一本「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滙票、電報、儲金簿)」書內,在個人於2007.4.26日成立部落格後,於2007.5.3日上傳刊登在部落格之上,2007.5.9日美國「revenue」前輩在我的部落格留言板內留言,談及「此文只顯示出圖2及圖5,根据此二件圖示我個人的看法是此兩件單据上的滙兌印紙均是偽造的是來欺騙三四十多年前收集此票的幾個人包括我本人在内也收到過這類東西(1980年後這種單据混在普通便宜真品單据中又出現過)FUERST專集拍賣時更出現大量可疑的台灣單据及大陸銀圓單据,我嘗(曾)經提出質疑但是拍賣公司說有人買就表示没有問題,有一些東西就是這樣流回台灣的,雖然我不清楚你這二件單据的來源!!!你只要仔細檢視圖2圖5就可看出原來加蓋的字被洗掉再換蓋不同的「臺」字!!!請注意這僅是我個人幾十來(年)的經驗意見,你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其它沒有圖的,我無法判斷。」,個人下班回家後看到此則留言,匆忙之間找尋相關資料後,當晚即先行在部落格回覆如下「感謝指教,其餘圖放在部落格相簿中,可放大來看但似乎看不出被洗掉再換的痕跡,原件我放在銀行保險箱中,抽空我會拿出原件詳細檢查,如你所說看有無洗過的痕跡或看郵戳是蓋在字的上面或下面即可判定真假,今晚下班回家我特別翻尋資料多時,找到2件郵局檔案應該可証明「臺幣」確是有發行,「臺、台」之分是郵人分的,對郵局來說只是前後加蓋不同而己,將整理資料後連同你的問題一併提出探討到底是真是假。」,回覆後至今未見「revenue」前輩對此再有任何回應,其實在當日個人回覆的說明中,答案己非常明顯,該篇郵文中的附圖,郵友在部落格相簿中可放大來檢視,可發現加蓋「臺幣」兩字處,並沒有出現如同他所說被洗掉再換蓋的任何痕跡,証明該批郵品全數均是如假包換的「真品」並非「假的偽蓋」,但「revenue」前輩言之鑿鑿且有收集幾十年的經驗,所言恐並非「空穴來風」可能確是有買到他所言的「假的偽蓋」,且個人也在回覆中提及將寫一篇後續郵文提出探討,因此在2007.6.5日E–mail一封信給『Revenue前輩﹕您好!您在我的部落格留言板中,提及您有原加蓋字洗掉再換蓋「臺幣」字樣的滙票,可否提供給我影本,以便我寫「真假滙票」郵文時,能夠提出証據及考証說明,是否可以盼告知?麻煩您了,謝謝!祝
郵祺
夏大緯敬上  2007.6.5日』,請其提供所言的「假的偽蓋」郵品,好方便探討及介紹給郵友參考,但至今同樣也未見回覆,未免郵友以訛傳訛受其誤導真的以為該批滙票是「假的」,特此寫此篇郵文以正視聽並歸還其無姑受累的「清白名譽」。


該類台幣滙票最早出現於台北郵市時,個人當時因並未主集滙票,只是附帶好玩即曾買進少量收藏,當時早期台灣郵人對此類郵品收集者並不多,最主要還是供應歐美集郵人士,事隔多年後個人開始熱中收集滙票時,國內反而不容易買到如有也是少量,反而在歐美尤其是美國、英國兩地,個人曾多次由郵人、郵商、拍賣中買進不少,可說對整個過程非常了解,在台北市剛出現該批滙票後不久,確是有傳出台北某郵商做假的「加蓋」滙票,賣給外國人士以換取較高額代價,並還出版相關台幣滙兌印紙目錄,但其做假大多是以「倒蓋、複蓋」等變體及特殊花樣為主,因變體等較受外國人士重視且價格較高的關係,當時對該類滙票的流出也有2種不同說法,1、為在運送至紙廠銷毀途中被掉包或偷出,因數量多、或因不懂其價值把其當成舊票來處理、或考慮風險且寄運至國外較方便及省錢,把其中大部份都撕成帶紙舊票模樣而留存,僅小部份保持完整滙票型式而留存,2、在運送到紙廠後丟棄在水池中浸泡,在監管人員離開(或趁其不在場時),有心人士撿取上層部份,未泡到水的部份保持完整面貌,泡水的部份則僅撕下帶滙兌印紙部份後流出到郵市,此是當時流傳的情況,事後據聞郵局得知後也有懲處相關失職人員,並嚴加控管事後未聞再有相同案件發生及相關郵品再次流出。


亞太拍賣目錄第12期(2006.2.19日截標),該期內共有4844至4848項等5項台幣滙票拍賣,每項內容又大約各自包括18張至32張滙票左右,在網站上每項僅能看到部份附圖或因重疊未能盡窺全貌,至現場看實物,意外發現其中2項各自夾雜1張「臺幣」加蓋滙票在內,個人5項都予以數倍價格投標,事後截標就是該2項未得標,拿得標品時跟老闆閒談,說以為未到現場看者可能都未發現該2項其中夾雜有一張好郵品,該2項應可輕鬆投標入袋,確没有想到還是有人注意到且發現並投標標走,老闆這才告知其中一項得標者來拿郵品時,也高興的提及他得標的此項其中有一張好郵品,且表示因為看過我書中的介紹這才投標,可見該郵友識貨也算花落有心人,後事隔一周至圓環六大拍賣處看郵品並與在座郵友聊天,問及近日有無買到什麽好郵品,其中一位談及在亞太標到一項滙票,我立即追問是否台幣滙票?並問為何投標?意外得知另一項即為該郵友買去,他說他投標是因為該項滙票其中有多張銷代辦所戳,他因集代辦所戳而投標,並不知道該項滙票其中還有玄機在,並追問我有何玄機,我這才告知他意外獲得一件好郵品,也算陰錯陽差有特殊郵緣。


蟠龍拍賣目錄第36期(2007.6.24日截標),內第4361項為台幣滙兌印紙舊票24張(圖1),其中掺雜有「臺幣」加蓋滙兌印紙舊票3張,經由上項2家拍賣目錄可得知「臺幣」加蓋的滙兑印紙,還是有存在於舊票或完整滙票之上,只是因為相當罕見,一般郵友可能沒有特別注意或未曾看過,但並不代表罕見就是「假的」,且加蓋為「臺幣」的滙兌印紙,其實並非是特别罕少的郵品,還有多種更罕見的郵品,郵友可能不但没看過連聽都沒聽過,由於資料缺乏在真像沒有獲得公開及明確証據証明其身世前,只得暫時不公開介紹,但也有幾種己大致獲得証實,只因存世實在太罕或還未見到實物存世,因此還無法公佈周知,由拍賣可能還無法百分之百說服郵友或更具權威性的來証明該「臺幣」加蓋是「真的」,個人再提出相關郵政檔案資料來佐証,庫存台灣時期郵政檔案資料甚為完整且博雜,個人之前在專案核准搜尋片封簡資料時,曾意外看見幾份有關滙票的公文檔案,當時曾特别複印留存雖然並不完整,且相信僅為相關檔案的百分之一或更少但還是彌足珍貴,現重新找出翻閱在其中發現有2份公文檔案,剛好可對本文提出佐証,現介紹如下﹕


(圖2.3.4)臺灣郵政管理局
呈郵政總局文,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六月十日發,事由「國幣滙兌印紙加印台幣字樣工竣並開始使用報請鑒備」,內容為「1、奉右令准以庫存五種高額面值國幣滙兌印紙三百四十萬枚委由中央印製廠加印台幣字樣行使,己全部印竣,計印成﹕

五十元印紙   1148900枚
價值新台幣    57445000元

一百元印紙   1498200枚
價值新台幣   149820000元

三百元印紙    298000枚
價值新台幣    89400000元

五百元印紙    241600枚
價值新台幣   120800000元

一千元印紙    199400枚
價值新台幣   199400000元


以上共值新台幣616865000元,又印壞廢紙13900枚計值新台幣5635000元,均如數分别登列本年第二季收退
鈞局新台幣及國幣滙兌印紙賑(國幣印紙計三四O萬枚總值計國幣622500000元按此數目繳退鈞局)。

  2、印壞作廢之印紙13900枚,己照往例派本局會計科長焦席僎會同出納科長陳蘭拯負責點驗清楚於本月四日全數焚燬(附呈清單一份)。

  3、該項印紙加印費計新台幣8900元,己全數付清,並己自本月一日起開始使用。

  4、隨呈樣票每種十枚,計共五十枚並台E字第三四號合同副本一份敬祈

核備。


台灣郵政管理局局長傅德衛(印章)
」。



由上項公文内容可得知﹕


A、面值越高者加蓋數量越少(圖2),一千元面值者只加蓋不到20萬張。


B、此次加蓋的5種(50元、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高額面值滙兑印紙,己自42.6.1日即開始使用(圖3)。


C、由(圖4)台灣郵政管理局銷燬加字廢票清單,可發現其內「加印字樣」處註明為「臺幣」,証明該批滙票加蓋字樣均為「臺幣」,加蓋「臺幣」字樣的滙兌印紙及滙票確是有發行及使用。


(圖5.6.7.8)臺灣郵政管理局
呈郵政總局文,中華民國四三年五月五日發文,事由「現行滙兌印紙因加蓋字樣參差不齊易滋誤貼擬請新印一套完整美觀之印紙請核示」,內容為﹕

「1、查現用台幣滙兌印紙計有十三種,其中高額五種面值如五十元、一百元、三百元、五百元、一千元等,係利用庫存同面值之國幣滙兌印紙加蓋「台幣」二字行使,而低額八種如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廿元等,因庫存同值之國幣印紙己全數加字用罄(請參閱附件甲),曾呈准暫以較高額國幣印紙如三千元、五千元、一萬元、二萬元等加字改值權行貼用,致參差不齊,難求劃一完整(請參閱附件乙)。

  2、邇來各屬局溢貼或誤貼印紙情事日見增多,揆其原因不外加字改值低額印紙色澤類似,高額面值字體渺‥‥‧‥‥‥‥(因官印遮蓋無法得知),難免錯誤,影響工作效率甚鉅。

  3、兹為避免上述情弊同時使滙款人對其所滙之款數一目瞭然計,擬印製每種各以不同顯明色澤完整美觀之台幣印紙貼用,謹草繪新版圖案一幀(附件丙)呈核(如蒙核准須交專家重繪以資適合平版雕刻),擬印製十三種面值共一千萬枚,(附呈籌印印紙清單附件丁)備供三年之需,並將舊版印紙一律收回作廢。

  4、為補救目前困難計,擬將現用最易混淆之二角、二元、廿元三種面值台幣印紙,停發各局,儘量貼用一角、一元、十元印紙代替之,俾錯誤情事,得以減少。

  5、以上各節是否可行,敬祈
核示祗遵。


台灣郵政管理局局長傅德衛
在假


加派郵務長盧太育
代(印章)
」。




   由上項公文内容可得知﹕


A、由(圖8)附件(乙)可看到當時所使用的台幣滙兌印紙13種原貌,其中低面額8種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廿元等,因庫存同值之國幣印紙己全數加字用罄(請參閱圖7附件甲),曾呈准暫以較高額國幣印紙如三千元、五千元、一萬元、二萬元等,加蓋改值成「改作台幣
」字樣後權行貼用(圖5),在43年4月底時庫存數量各有不同,並另註明己無庫存可再改印,而高面額5種五十元、一百元、三百元、五百元、一千元等,則為利用庫存同面值之國幣滙兌印紙加蓋「臺幣」二字來使用,除在43年4月底時庫存數量還各有不同外,並另註明還各有不同庫存(指未加蓋者)可供加蓋,在(圖7)附件(甲)中同樣也有註明,(圖7)附件(甲)中另還註明一分、二分、五分、三千元、五千元、一萬元、二萬元等,7種滙兌印紙也還各有不同庫存可供加蓋。


B、由(圖6)公文內容也得知,曾擬印製新版滙兌印紙13種面值,共一千萬枚備供三年之需,並將舊版印紙一律收回作廢,此案在當時可能因節約而擱置暫時並未實施,事隔多年後約在民國54年雖確實重新印製新版滙兑印紙,但那時已逐漸推廣改用新式撕裁示滙票(即不再加貼滙兌印紙),新印的滙兌印紙己無用武之地派不上用場了。


C、由(圖6)公文內容也可得知,擬將當時最易混淆之二角、二元、廿元三種面值台幣印紙,停發各局,儘量貼用一角、一元、十元印紙代替,以便減少錯誤發生,此點則不知是否確有實施還待考証,但由(圖8)的庫存數量,其中二角、廿元的庫存數量均不夠一年的使用量,尤其是二角特别不夠,此點似否也是改以其他三種面值印紙來代替的原因之一吧?


D、由(圖7)清單中可得知,還有12種滙兌印紙還有甚多庫存可供加蓋或加字改值,因此(圖6)公文中所提擬印製新版滙兑印紙,可能也因受此影響才未實施?但也因有此12種滙兌印紙的存在,提供了之後改版加蓋其他各種面值種類滙兌印紙的來源。


另由於(圖8)的13種滙兌印紙原貌曝光,意外得知﹕


A、低面額加蓋8種,其中有數種面額在之前台北郵商目錄中、拍賣目錄中,均未曾見記載及介紹過。


B、高面額加蓋5種的曝光,也因此可得知(圖2.3.4)公文中,所提及的加蓋就是(圖8)中的此5種,且此5種加蓋在(圖2)公文中是以「台幣」字樣來形容,但在(圖4)清單中才得知真正加印字樣為「臺幣」,但未見附圖無法得知原貌,直到(圖8)才算真正看到加蓋「臺幣」字樣後的原貌,因此在此段時間中公文如用加蓋「台幣」字樣的字眼,可能在真正加蓋時確是「臺幣」兩字,唯有借助公文後的附件才能真相大白,如無附件或附圖可佐証就很難斷定是那一種加蓋了。


C、高面額加蓋5種由(圖8)附圖來看應為機蓋,字體相當特殊好認,在之前台北郵商目錄中未見記載,在美國「MICHAEL  ROGERS,INC‧」1994年第29、30期2次拍賣目錄中,此2期內有較多台幣滙兌印紙及滙票拍賣,也未見到加蓋此種「臺幣」字體的滙兌印紙拍賣,可見台幣滙兌印紙的神秘且種類繁多,並非未見過的郵品即是「假的」,在未來希望能夠早日把郵政檔案中有關滙票的部份公開,可能將有更多爆炸性、想像不到的,各種不同種類及加蓋的台幣滙兌印紙確是有發行及使用的。


該類加蓋「臺幣」字樣的滙兌印紙,加蓋時間應大致都在40年代初期左右,而當時使用的滙兌印紙及滙票,甚少流出到郵市中,目前所見大多是當時意外流出,銷民國53年戳的滙兌印紙及滙票為主,在民國53年還有使用該類加蓋「臺幣」字樣的滙兌印紙及滙票,機率相信應該微乎其微,當時可能僅是少數郵局因庫存還未用完,或之前向上級請領滙兌印紙因缺貨而被重新分發出來使用而存世,但此種特例的情況應該相當少見,在流出後還保持完整滙票型式者當然就更罕見了。


本次翻查早期個人搜尋片封簡資料時,所留存的複印郵局檔案資料,其中意外的發現當時看見並留存的少數滙票資料,雖然並不完整僅是檔案中的極少數公文資料,但還是發現其中有2件公文在此次發揮了最大佐証功能,另有幾件之後的公文也透漏出一些玄機,在早期加蓋時似乎較為慎重,大多採正式加字機蓋方式來加蓋,反而是中後期為節省經費及節約,改以橡皮戳手蓋「臺幣」、「台幣」字樣來使用,將等資料收集更完整後再公佈。


                                   2007.10.9日完稿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2007.10.31日及2007.11.14日出版的

東方郵報第234、第235期内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8

(續談)真假「臺幣」滙票之謎?   ---     夏大緯


(真假「臺幣」滙票之謎?)一文匆匆完稿後立即寄出發表,事後重看發覺全文均是以「公文檔案」為主要依據,雖然最後總算有一票圖算是提出了重要物証,但感覺上還是美中不足缺少了一些真正實際使用的實物,來驗証才更完美,尤其是有實物才能更加確認是真有使用,並非「試印」或「未及使用」的疑惑,由於台灣早期滙票(含各種加蓋滙兌印紙)在使用後,都收回存檔並銷毁,之前並未外流出到郵市中,除非是早期郵友申請滙款後,但並未去兌付而留存,或極少數例外公司行號、個人,因各種原因而未去兌領者則不在此限,但年代時間越早由於當時的物價低廉,一般郵友的收入也不高,所見存世留存的郵品就是有留存,因並不去兌領等同自願放棄,其滙款的金額大多均不高,少有滙款高額而不去兌領的情況,因此相對的郵友很難正確得知或查証,倒底在早期那個年代先後到底使用過多少種加蓋滙兌印紙及滙票版式,因此也容易讓郵友產生誤會或懷疑其中的真真假假,經由前一篇郵文的介紹,除証明「臺幣」加蓋確是有發行及使用之外,也意外得知「臺幣」加蓋,除較為人所熟知的「手蓋」臺幣字樣外,竟然還有「機蓋」臺幣字樣的使用(機蓋目前存世所知有幾種,但此種機蓋字體較特殊似乎還是首次見到),這似乎在之前目錄中、拍賣中,均未曾見記載及介紹的,由此也可見早期臺灣滙票所使用的滙兌印紙,還不知道有多少種類還未曝光,乃是我們所不知及了解的,這些都等待著我們去解答及驗明正身,在真相還未完全明朗確定之前,郵友不宜輕易給其冠上「偽品」的頭銜,將使辛苦多年推動滙票收集的工作,在一瞬間面臨瓦解的情況,即使提出証據恢復其「清白名譽」,但再要恢復其原先在郵友心目中的印像,勢必要再更加倍的辛苦付出才能扭轉,此點相信都不是郵人所樂於見到的,基於愛護滙票的心態,歡迎郵友隨時提出指証,但務必拿出「証據」,請勿再口說無憑。


(真假「臺幣」滙票之謎?)郵文寫完後,利用閒餘時間翻閱一些早期拍賣目錄,希望能找出符合當時那個年代所使用的滙票實物,如此才能更加驗証其真實性,總算不負苦心人,在「MICHAEL  ROGERS,INC‧」拍賣目錄,第30期(1994.9.10日截標)內第259項郵品(圖1),為44.4.1日版滙票、印製1百萬張,滙款貳拾元,貼寶塔圖加蓋改值拾圓、伍圓、貳圓各1張,壹圓、伍角(應該背面還有加貼1張)各2張,銷台灣四五年十二月廿六日台北(滙)戳,由於没有去兌領因此還完整保持3聯式滙票原貌相當難得,該滙票應為老集郵家「吳桂年」先生自做才得以留存,貳拾元在當時來說也算一筆小金額,會捨得不去兌領才得以為我們保留下此珍貴郵品及郵史資料,該張滙票除使用的年代較早(民國45年),反映出在當時的使用實物驗証外,滙票上所貼的伍圓、貳圓、壹圓、伍角等4種面值滙兑印紙,即是前文中所提及的「低額8種加蓋」中的4種,也驗証及反映出該公文中所述各種加蓋,在當時確是有推出使用,只是因滙款金額没有超過五十元以上,才没有加貼機蓋「臺幣」的高額滙兑印紙,也讓我們無緣見到此高額滙票實物(可能也有存世,只是珍藏在郵友手中並未注意到),但希望總是存在的,相信經由此事受到郵友的注意,只要收集滙票的郵友增加、撰寫滙票郵文的增加、郵展中滙票郵集的增加等,自然會有好郵品一一浮現出來、也會有人主動及積極的去挖掘各項郵史資料,期盼更多郵友加入收集行列,豐富及神秘的郵品、郵史,等待者我們去破解及擁有。


                                      2007.11.18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5-29 10:59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4

二O年代‧「銀圓」版式滙票     ---      夏大緯


              大清1897年至民國24年之前,當時郵局所使用的郵資幣值名稱均為「銀圓」,直至民國24.11.4日施行「法幣」政策(又稱國幣)才見改變,但郵資之修正須經立法程序歷時甚久,因此郵資幣值的真正改變常較政府公佈新幣值之日期為遲,但要使用的相關文件、單據、用品等確是無法等待的,且印製更改為正式及正確的名稱也需要時間,因此在要實施的初期可能大多採取臨時加蓋的方式,待正式印製完成正確名稱後才能接替,如此都會產生一段延遲交替時期,郵政當局所使用的郵政滙票,在政府公告實施「法幣」政策時,在之前郵政滙票上所印的幣值名稱均為「銀圓」字樣,但大約在政府公告「法幣」政策後不久,於民國24年12月起改為「國幣」字樣,初期應是以加蓋方式來應急使用,是否如此因未見相關實物存世而暫時存疑?真正有實物証明者則見25.7.6日版滙票,確是己更改為「國幣」字樣(將在下文中介紹),可見確是慎重且配合政府政策而實施,此段郵史經由滙票可得到確証。


「法幣」名稱持續由民國24年底用到民國37年底,時間上雖然可說並不短,但此段時期所使用的「國幣」滙票流存於郵市中者數量確是相當罕少,較之金圓、銀圓滙票的數量要少上甚多,且此段時期存世的「國幣」滙票,也大多為37年底改值「金圓」幣值後使用者為主,其次是銷35至37年郵戳,在「國幣」後期使用者,此段時期存世者己是相當難得並不多,而在民國35年之前使用的「國幣」滙票,存世所見更是少之又少,原因即在於民國24年底至34年底之間,時間雖長達10年之久,但期間包涵有抗日戰爭8年在內,抗日戰爭期間各項物質運補不易、後期紙張價格更是高漲,此8年時間歷經戰爭、遷都、紙張缺乏等多重因素,因此此段時期的「國幣」滙票,可能並未存世或存檔後都銷毁,甚少流出到郵市中,幾乎形成「真空」的狀態,而郵政自古即有節儉的美德從不浪費,尤其是在抗戰期間物質來源不易,更是盡量節約物盡其用,而滙票的使用有其必要性無法不用或可替代性,在要節約及紙張缺乏的情況之下,此段時期所使用的滙票,只要還有庫存不論任何版式都拿出來使用,並未加以限制,形成該段時期的滙票版式特別豐富,此點可從後期「國幣」滙票實物中得到証實,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有如此豐富的「版式」可以收集,和得知早期滙票曾印製及使用過那些「版式」滙票。


在民國24年底之前真正在那時候使用過的「銀圓」滙票(不含小款滙票),如同前文所言存世所見極為罕少,唯有在後期「國幣」滙票使用時,還被重新拿出使用才得以存世,雖然己並非真正符合其原本當時的使用,而是在事隔多年後再拿出使用,但在無真正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只得先行將就「無魚蝦也好」,在未來如果出現真正符合此時期的「銀圓」滙票後再行取代。


(圖1)為23.11.24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15萬張,在「銀圓」處加蓋紅色「國幣」字樣,由巴縣(重慶)廿六年六月一日滙出,滙成都北較場拾伍圓,背面有成都廿六年六月七日兌訖戳,滙票正面另蓋有紅色「兑訖」及黑色「飛滙」戳,另滙票正中原貼滙兌印紙處用紅筆書寫「本滙票上所貼印紙經前成都北較場支局長陳漢卿舞弊揭用合特註明(見本地巡員鄭廷傑卄六年七月三日呈)」字樣,另銷蓋綠色楕圓型官戳及英文簽名(因顏色甚淡且為綠色跟底紋相同無法詳細判讀,應是郵局內部用戳)及成都(十)廿六年六月三十日戳。


(圖2)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在「銀圓」處加蓋紅色「國幣」字樣,由貴州畢節廿六年五月卅一日滙出,滙成都貳拾圓,背面有成都(庚)廿六年六月十一日及成都(十)廿六年六月十五日兑訖戳,滙票正面另蓋有紅色「兌訖」戳,另滙票正中原貼滙兌印紙處僅剩寶塔圖滙兌印紙廿圓下半張(上半張被偷竊揭用),另用紅筆書寫「本滙票上所貼半幅印紙經前成都北較場支局長陳漢卿舞弊揭用合特註明(見本地巡員鄭廷傑二十六年七月三日呈)」字樣,另銷蓋綠色楕圓型官戳及英文簽名,及成都(十)廿六年六月三十日戳。


(圖3)為25.7.6日版「國幣」滙票、印製數量12萬張,由什邡縣26.6.10日滙出,滙成都十支局拾圓,背面有成都(十)廿六年六月十七日兌訖戳,滙票正面另蓋有紅色「兌訖」及藍色「區內」戳,另滙票正中原貼滙兌印紙處用紅筆書寫「本滙票上所貼印紙經前成都北較場支局長陳漢卿舞弊揭用合特註明(見本地巡員鄭廷傑卄六年七月三日呈)」字樣,另銷蓋綠色楕圓型官戳及英文簽名,及成都(十)廿六年六月三十日戳。


該3張滙票為多年前購自台北郵商,當時告知由檔案中流出共9張,原本個人要全數購買,該郵商說他的客户中另有2位郵友也收集滙票,希望能分2張給這2位郵友,如此大家都能收集不要全部集中在一人手中並不好,個人贊同獨樂不如衆樂,僅購回7張自藏,後有郵友求購陸續賣出2張目前僅存5張,事隔多年未再見類似相關滙票流出,應大致塵埃落定可能存世僅此9張吧?該9張滙票由個人曾自藏的7張滙票來看,當時各地使用的滙票版式並非完全相同,至少有使用3種不同版式﹕


A、23.11.24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15萬張(圖1)


B、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圖2)


C、25.7.6日版「國幣」滙票、印製數量12萬張(圖3)


(圖1、2)前2種版式滙票其原本使用時幣值名稱為「銀圓」,後因民國24.11.4日施行「法幣」政策,約於民國24年12月起在使用時,於「銀圓」處加蓋「國幣」字樣後使用,由此2張滙票証實上項所述,初期採取臨時加蓋方式來使用,事隔半年多到25.7.6日版式滙票(圖3)正式推出使用時,其原本印製幣值名稱處己由「銀圓」改為「國幣」了,經由此3張滙票確實印証了24.11.4日滙票政策實施前後的幣值改變,和郵政作業的全力支持配合。


另由此3張滙票也延伸出可探討之處頗多,如﹕


A、此3種版式滙票的印製數量其實並不多,且由印製日期來看大約是每隔10個月即印製一種新版式來使用,尤其是第2種24.9.16日版(圖2)才印製3萬張,數量可說是極低,且湊巧為「銀圓」幣值所印製的最後一個版式,有其郵史代表性,只因郵政當局極欲印製發行符合「法幣」政策的新版式滙票,在該滙票才推出使用不久,即另行印製25.7.6日版「國幣」滙票取而代之,因此在當時使用的該版式滙票反而存世不多,後到抗日戰爭後期因紙張來源不易及缺乏,才再被拿出來替代使用才再見其踪影,使用在國幣滙票後期、金圓滙票初期,此點可從存世實物得到証實,且後期使用的存世數量,反而要較其當時初使用的數量為多,此種特例情況相信也是少有的。


B、由上項介紹可得知在民國24年底至34年底之間所使用的國幣滙票存世甚為罕少,此3張滙票的使用在民國26年,算是「國幣」滙票較早期的使用案例,原本就已相當難得且還是「舞弊」案主角留存的特殊身份,更是罕上加罕了,可能也因其代表著「証據」的身份,因而才被留存在檔案中,否則可能早在使用及保管時效過後就銷毁了,也因而意外的留存下此難得的國幣滙票實物。


C、此3張滙票分别在26.5.31日至26.6.10日期間,由不同地方滙成都北較場(十支局),並分别於26.6.7日至26.6.17日期間兌訖,當時的郵政滙兌制度是滙款時,在滙票上黏貼等值滙款金額的滙兌印紙,並把滙票從中對剖剪成2張,1張交由滙款人用掛號寄給收款人,另1張由發滙局寄交兌款局,收款人收到此張滙票後,持此張滙票連同信封至兌款局兌付,兌款局把2張滙票拼湊黏貼成完整1張,並檢查核對各項確定無誤後付款,付款後應按規定把貼在滙票上的滙兌印紙銷戳註銷代表兌訖完成,而上項3張滙票確並未貫徹執行,顯示似乎早有預謀在先僅在滙票背面銷蓋兑付戳而己,事後即被該支局長舞弊揭下盜用(應是揭下貼在滙款至其他局的滙票之上使用,如此即可貍猫換太子公然掉換民衆要滙款的金額,把此金額中飽私囊放入自己口袋了),至6月底結帳時(每個支局每月底都要向直屬郵局做統計報表及帳目記載備查),僅在原滙票黏貼滙兌印紙處下方銷蓋26.6.30日戳代表兑訖完成,此點完全違反其原先作業規定,因此至26.7.3日很快的就被巡查員發現呈報,也許就因為如此在後期使用的滙票作業方式,才改變為在開發滙票時就先行把滙兑印紙銷戳註銷了,此為防患於未然?似否如此不得而知,但滙票的作業方式牽扯到金錢,小心防患採取多重措施並屢加改進是必要的,如此才能保障用郵民衆的權益和郵政信譽。


(圖4)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未加蓋「國幣」字樣,滙款貳仟圓貼滙兑印紙壹仟圓2張,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月七日塘江墟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五年十月廿一日兑付戳。


(圖5)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未加蓋「國幣」字樣,滙款一千八百圓貼滙兑印紙壹仟圓、伍佰圓、叁佰圓各1張,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一月八日南城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五年十一月十日兑付戳。


(圖6)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未加蓋「國幣」字樣,滙款三百萬圓貼滙兑印紙暫作壹佰萬圓3張,銷樟樹卅七年七月七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廿六日兌付戳。


(圖7)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未加蓋「國幣」字樣,滙款肆仟萬圓貼滙兌印紙暫作貳佰萬圓20張(背面貼10張),銷江西37.7.18日安義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二十日兌付戳。


(圖4至圖7)此4張滙票,即是因抗日戰爭後期紙張來源不易,雖其原本滙票上所印製的幣值名稱為「銀圓」並不符合,但還是由庫房中重新拿出繼續使用,且該版式滙票為「銀圓」幣值所印製的最後一個版式滙票,數量也可說是最少僅印製3萬張,只因前文曾提及(郵政當局極欲印製發行符合「法幣」政策的新版式滙票,在該滙票才推出使用不久,即另行印製25.7.6日版「國幣」滙票取而帶之,因此在當時使用的該版式滙票反而存世不多,後到抗日戰爭後期因紙張來源不易及缺乏,才再被拿出來替代使用再見其踪影,使用在國幣滙票後期、金圓滙票初期,此點可從存世實物得到証實,且後期使用的存世數量,反而要較其當時初使用的數量為多,此種特例情況相信也是少有的),此點由(圖4至圖7)確是得到証實,(圖4、5)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的民國35年使用,當時「國幣」金額還算穩定由滙款金額即可得知一二,至(圖6、7)在民國37年使用時,「國幣」金額己明顯澎漲變大但却相形貶值,滙兑印紙金額不敷使用由不加蓋變成加蓋方式來使用,此「國幣」後期滙票的使用,經由滙票也呈現出2階段的不同變化頗耐人尋味。


(圖8)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紅色加蓋「金圓劵」字樣,滙款一三圓三角三分(折合法幣四千萬元),貼滙兌印紙暫作伍佰萬圓8張,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卅一日上饒戳,滙南昌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九日兌付戳。


(圖9)為24.9.16日版「銀圓」滙票、印製數量3萬張,原印製「銀圓」字樣處黑色加蓋「金圓劵」字樣,滙款叁仟圓貼滙兑印紙伍佰圓6張,銷卅八年三月五日九江戳滙岳陽,背有湖南卅八年三月十八日岳陽兑付戳。


(圖8、9)此2張滙票的使用,因37.8.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為本位幣,並規定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以三百萬圓、關金劵以15萬圓、東北流通劵以30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限於民國37.11.20日以前兌換,因此該2張滙票在使用時己是「金圓」幣值,但在民國37、38年金圓時期,滙票使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37.8.19日變更為「金圓」初期,延用之前「國幣」模式,滙兌印紙橫貼在滙票中間、滙兌印紙加蓋改作國幣面值、滙票從中對剖使用等,至37年底正式金圓滙票印製完成推出使用時,未使用正式金圓滙票者,雖仍繼續使用之前的舊版式滙票代替金圓滙票如(圖9),但使用方式己更改為滙兑印紙直貼在滙票中間、滙兌印紙金額等同金圓面值不再加蓋、滙票中間不再對剖使用等,此時期滙票也呈現出2種不同的風貌,有其完全不同的差異性存在。


二O年代「銀圓」版式滙票,原應在銀圓幣值的末期使用,但確機緣巧合在銀圓幣值結束後,還重新披掛上陣繼續使用,期間且適逢戰爭、幣值再次改變等,都並未影響其繼續使用的情況,意外的跨越及存世於幾種不同性質的滙票之中,而該類續用的「銀圓」版式滙票,其中較常見的一種,其原本即為「銀圓」幣值所印製的最後一個版式,有其特殊意義存在,但更特殊的是該版式滙票只印製3萬張數量相當少,確還能橫跨數種不同幣值滙票繼續使用,此種特例的發生相信只能以奇蹟來形容吧。


                                    2007.10.1日完稿


該篇全文刊登於2007年12月出版的中國郵刊第83期内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5-29 11:02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3

匯票百年~談匯票的收集   ---    夏大緯


     今年(1998年)適逢我國匯票使用百年大慶之日,相信一般郵友均未特別注意及此,連個人也忽略忘記它已屆滿百年,算算個人雖收集匯票資歷大約已有十多年,但其中數年形同停頓,其餘時間也斷斷續續,且並未積極去大肆收求,僅憑個人機緣遇見即購並未強求,但在收集過程中;也因緣際會曾多次從郵商、郵友手中,購進甚多大大小小不同匯票郵集,除第一張「匯銀執據」,因當初原本未曾想過要組成一部匯票郵集而未曾購入外,其餘我國中後期各類匯票大致都具備一些,已勉強可組成一部我國中期匯票郵集了,據個人所知在國內專攻收集匯票者,多年來也僅只有數人而已,且其中一人還屬近年來才加入的後起之秀,不論是收集匯票的人口或匯票本身,都算是集郵圈中極弱勢團體,此點相當可惜,還盼有心人士加入收集,並發揚光大這已屆滿百年大慶的老古董。

我國匯票的正式使用始於1898年1月,百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生活的改變而變化頗大,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匯票都有著甚多郵史、資料可資探討及研究,但惜匯票實物卻並不多見,且有許多年代匯票實物,有斷層現象出現並未存世,主要是匯票本身屬郵局跟郵局間內部作業單據,使用後大多由兌付郵局收回存檔銷毀,僅有極少數匯票逃過重重劫難流傳於郵友手中,因此並非每類匯票均有實物流傳於後世,此點增加收集的困難及完整性,實乃美中不足之處,但也因此更增匯票的可貴之處,收藏百年來的匯票不諦是保存見證了,我國百年來的經濟起伏、社會縮影,從中可見我國幣值的先後改變及劇烈震盪、匯費的高低牽涉到跟銀行間的競爭等,均足以反映出當時社會的脈動及跟百姓生活習習相關密不可分,從古至今百年來都在使用匯票,也證明其確是有其必要性且歷久而不衰。

匯票的收集雖看似單調貌不驚人,但其內涵卻並不輸於片封簡的收藏,「人有它有」且豪不遜色,僅以目前國內郵友收藏人口排第二名的實寄封(第一名當屬郵票)來說,收藏實寄封的郵友一定會從封上所貼郵票、銷戳、郵資、郵史、郵路等五項去探討及研究,且由此五項來決定該封的價格高低,此五項也是收藏實寄封最吸引人及特殊之處,而收藏匯票同樣具有此五項功能,現證明及概略介紹如下:

1郵票─實寄封上所貼的是郵票,而匯票在民國14年7月1日前,代表匯款金額所貼的也是郵票,民國14年7月1日起則實施「匯兌印紙」制度,改貼專門印製的「匯兌印紙」郵票,(圖1)為國內小款匯票,上貼「寶塔圖匯兌印紙」貳圓票二枚,於民國20年6月22日直隸蘆溝橋匯北平20年6月24日兌付,此類「匯兌印紙」郵票有多種面值不同,且因多次印刷前後印製廠的不同而版式不同,且隨著幣值的改變又有國幣、金圓、銀圓等各種加蓋改值情況,(圖2)為金圓國內匯票,上貼寶塔圖匯兌印紙伍佰圓加蓋改作壹拾萬圓票20枚,於民國38年6月16日貴陽三支局匯合江38年6月29日兌付,此類加蓋種類繁多,並不輸於一般正規郵票的變化。

2郵戳─此項是郵友們關心也最重視的,除一般實寄封上所見普通日戳,在匯票上也都見存在外,一些較少見的郵戳如軍郵、郵亭、行動郵局戳等,在匯票之上一樣看得見它們存在,(圖3)為國幣匯票銷民國37年7月27日「四二七臨時郵局」戳匯南昌,(圖4)為國幣匯票銷民國37年5月17日「上海三十亭」戳匯南昌,(圖5)為金圓匯票銷民國38年3月30日「江西雩都M」(M代表行動郵局)戳匯湖南來陽,除此之外有些郵戳如匯六、南昌分局贛州辦事處戳等,(圖6)為國幣匯票銷民國37年5月1日「南京匯六」戳匯南昌,(圖7)為金圓匯票銷民國37年8月23日「郵政儲金匯業局南昌分局贛州辦事處」戳匯南昌,這類郵戳其主要用途即是用在有關儲匯業務方面,一般實寄封上相信反而甚少見到使用,唯有求諸於匯票的收集才能有所獲,此乃收集匯票的額外收獲。




3郵資─實寄封探討的是郵資變化,而匯票雖沒有郵資但也有例外,像在匯票上加貼郵票當做航空郵資,採用航空方式寄遞,其航空郵資隨著郵資調整而變動不同,(圖8)為國幣匯票加貼郵資柒仟元(航空郵資)銷37年4月15日安徽阜陽戳匯南昌,或用掛號快遞方式寄送,(圖9)為銀元匯票加貼航空單位票2枚折合郵資銀元20分(掛號快遞郵資),銷38年9月9日湄潭戳匯貴陽,此類匯票上所貼郵資同樣可以做郵資方面的探討,且匯票的匯率計算方式,由於寄兌局的不同、時間的不同,而有多種不同計算匯率方式,此點乃是匯票特殊與眾不同之處,頗值得我們探討及研究,此外像(圖10)金圓匯票由黃平38年2月12日匯東川沙坪壩,其匯費處註明為「員工贍費」,(圖11)為金圓匯票由貴州貴筑38年3月18日匯清鎮,其匯費處註明為「印花稅款」,這類特情況其匯費均屬優待或免費,此類特殊案例可從匯票上追查出線索並得到印證,此點也是實寄封上較少見到的實例。



4郵史─百年來有關匯票的郵史值得研究之處頗多,如早期匯票上的幣值為銀圓(圖1匯票上即印有「銀圓」字樣),自民國24年11月4日施行「法幣」政策,郵政匯票所印之「銀圓」幣值於民國24年12月起改為「國幣」字樣,到37年8月19日起國幣又改為「金圓券」,國幣三佰萬元折合金圓券壹元,(圖12)為37年8月25日咸寧匯南昌金圓壹拾元,旁手寫註明折合法幣叁仟萬元,上項的每一段幣值變更都代表著一段匯票郵史,且從(圖1)的匯款金額銀圓貳元,到(圖13)的請購國內匯票單上註明匯款金額為國幣壹億元,其後(圖14)的金圓匯票其匯款金額為金圓肆角,藉由此三張匯款金額,也可得知當時的社會變動起伏,尤其凸顯出我國中後期的幣值貶落,往往一日數變令人心驚,也是我們該引以為鑑的。


5郵路─匯票的寄遞由於需要另行封發寄遞,經由一些「專屬信封」如(圖15)為「小款匯票信封」貼票壹角,銷20年1月11日河北臨洛關寄北平,(圖16)為「代辦所匯票信封」貼票壹萬伍仟元,銷37年6月21日浙江錫堂寄上海,或加蓋特別「匯」字戳記的一般普通封如(圖17)為山東濟甯掛號寄上海封,封上銷有「匯」字戳記,此類「匯票信封」的延伸同樣可做郵路方面的探討。


由上項五點總括來說,匯票的收集可謂「利多」之處頗多,除此之外它的最大優點個人認為則有:

1便宜價格低,由於收集人少價格多年來持平並沒有上漲,因此可增值的空間頗大,且收集匯票的花費不大,一般郵友都能負擔,並不需要投資太多金額即可成集,此乃其吸引人之處。

2匯票乃是片封簡項目中的一環,而片封簡目前已屬新興熱門收集,不論收集人口、價格都已成長不少,如要再加入勢必需要一番競爭不可,而匯票的收集則屬處女地還待開發,相對的在競爭對手、價格方面則可享受到優惠。

3百年來的匯票郵史、其間變化頗大也因此內容豐富,且自古到今都還持續不斷使用,跟百姓之間的生活也習習相關,歷經社會變動、幣值改變而屹立不搖,從歷史價值角度來看也值得予以收藏,或以懷舊情懷來看待均可。

4匯票可從各角度下手去收集並不限定如何收集,可以以年代、幣值、某種匯票等方式來收集,也可搭配傳統、郵史、專題類等郵集來收集,如(圖18)金圓匯票由上高匯湖南鳳凰,匯票上的「鳳凰」戳相信鳥類專題郵友一定會非常喜愛它。

5另外在匯票上還見有一些戳記如「付訖」戳、「××郵局兌訖」戳、「飛匯」戳等在片封之上甚少見到,而匯票之上則甚為普遍,如對此類戳記有興趣的郵友,則唯有求諸於匯票才能有所獲。

上項均是收集匯票的優點之處,雖有如此多優點,但不可否認缺點也是有的,但個人認為其並非真正的缺點,相反來看也是其優點,且是其獨特與眾不同之處:

1並非每種匯票均有流傳於郵市之中,需要耐心等待也可能並未存世,因匯票均屬庫存銷毀品並不一定會有存世,因此益增收集的挑戰性,且相對證明某些匯票存世數量並不多。

2有關匯票的郵文、資料較少,無法享受前人的成果,需要自己去摸索及研究,此點相對也給收集者很大空間去發揮及研究。

3匯票貌不驚人、形式千篇一律沒有太大變化,無法吸引太多關愛的眼神,但相信深入了解會發現其值得珍藏的特殊內涵。

拉拉雜雜的介紹了個人對匯票收集的看法,不論匯票是否值得收集,此點見仁見智並沒有一定的答案,只是在這忙碌的社會中,有一項任何收集的嗜好,至少可以調劑些緊張的生活,及降低心靈上的空虛,讓你的生活更充實及忙碌,因此如何選擇一個真心喜歡的收集目標,才是收藏的原動力,倒不用一昧迎合潮流,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只有自己喜歡才最重要,什麼郵品均可創造出自己的風格及途徑的。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1998.6.30日出版的中華郵聯會刊第2期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2

雲南銀圓滙票檔案     ---    夏大緯


                 銀圓滙票眾所周知的是以貴州地區流出的為最多,其餘僅少數地區有流出一些,還有甚多地區均未聞有銀圓滙票流出,可見銀圓滙票的流傳頗為不易,而相關公文檔案之前所見有公佈者也是罕少,均証明收集銀圓滙票的不易及要考証其郵史的困難性。


                之前閱讀「集郵界」第52/53期,內有楊浩先生所寫「塵封半世紀無人知訊聞問的雲南銀元滙票」一文,談及1949.12.9日昆明淪陷(解放),因此雲南地區可算是在極晚期還在使用銀圓滙票的地方,楊浩先生並收集有17張雲南銀元滙票核對據聯,雖然並非是銀圓滙票的正聯(但不知正聯是否存在及有否流出到郵市中均還待考証),並不完整但已相當難能可貴了,由該文也對雲南銀元滙票有了初步的了解,其餘部份則待更多實物或公文檔案來驗証了。


近期整理相關資料,找出塵封多時未及碰觸的公文檔案影本,正巧其內就有2份相關雲南銀圓滙票檔案,特公諸同好共享之,其一為「雲南郵政管理局呈文
出字第一一三九
中華民國卅八年六月卄二日發
收文者
郵政儲金滙業局
鈔送
郵政總局
事由
本局自行加印半開銀幣滙兌印紙并按面額收取半開呈請核備
相關文件
本局本年五月卄八日儲字第1126號呈文
一、本局為適應本區金融情形擬舉辦區內「滇鑄半開銀幣滙兌」業經右呈呈報在卷。二、本局己自本年五月卄日起陸續將庫存金圓印紙自行加印改值為半開銀幣滙兌印紙十二種以應急需。三、上述滙兌印紙計分橡皮戳加蓋及由本局庶務組以鉛字加印二種以及昆明儲滙分局橡皮戳加蓋一種兹將詳情臚列於后(從略見附圖)。四、本局及儲滙局橡皮戳加蓋者係直書半開銀幣四字字体較大、鉛字加印者字体較小係橫書半開銀幣四字式樣如后、敬祈核備。加蓋式樣圖二種(從略見附圖)雲南郵政管理局局長沈松舟(圖1、2、3)」,後又見相關公文內容為「雲南郵政管理局呈文
出字第一一七七
中華民國卅八年十一月二日發
收文者
郵政儲金滙業局
鈔送
郵政總局
事由
本局自行加印「銀元」滙兌印紙呈祈核備
相關文件  1.鈞局本年五月二日第一九四八號電令2.鈞局本年八月十三日第一二/一八八三號代電
一、本局為發展滙業,以裕收入起見,自本年十月一日起開辦銀元滙兌,並將庫存一百元以下各種金元滙兌印紙按照原面值加蓋「銀元」字樣作銀元滙兌印紙貼用。二、上述加蓋「銀元」字樣之滙兌印紙,計分橡皮戳加蓋及鉛字加印兩種,兹將詳情臚列於后,敬祈
核備。兩種加蓋詳情(從略見附圖)。三、本局此次加印之「銀元」滙兌印紙其中尚有印壞不堪應用者,計廿元者五O枚、伍拾元者五O枚,應否由本局予以銷燬併祈
核示。雲南郵政管理局局長沈松舟(圖4、5、6)」。






由(圖1、2、3)公文中可得知,雲南在卅八年五月卄日起即陸續將庫存金圓印紙加印改值為半開銀幣滙兌印紙十二種,並大約於六月底即先行開辦區內銀圓滙兌業務,該段時期使用的銀圓滙兌印紙其加蓋方式,有橡皮戳加蓋1種、鉛字加印1種共2種,橡皮戳加蓋者係直書半開銀幣四字字体較大,鉛字加印者字体較小係橫書半開銀幣四字,兩者加蓋式樣請見(圖3)內附圖,而加蓋的滙兌印紙十二種,則分别為壹分鉛字加印10000枚、貳分鉛字加印10000枚、伍分鉛字加印10000枚、壹角橡皮戳加蓋3000枚及鉛字加印7000枚共10000枚、弍角鉛字加印10000枚、伍角鉛字加印5000枚、壹元橡皮戳加蓋8000枚及鉛字加印42000枚共50000枚、弍元橡皮戳加蓋5000枚及鉛字加印45000枚共50000枚、伍元橡皮戳加蓋20000枚及鉛字加印130000枚共150000枚、拾元橡皮戳加蓋5000枚及鉛字加印195000枚共200000枚,卄元橡皮戳加蓋10000枚及鉛字加印290000枚共300000枚、伍拾元橡皮戳加蓋11000枚及鉛字加印289000枚共300000枚(其中伍元及卄元2種、橡皮戳加蓋者為昆明儲滙分局所加蓋但撥發該局使用、詳情請見圖2及3)。


後由(圖4、5、6)公文中可得知,雲南在卅八年十月一日起開辦銀元滙兌,並將庫存一百元以下各種金元滙兌印紙按照原面值加蓋「銀元」字樣作銀元滙兌印紙貼用,其加蓋「銀元」字樣之滙兌印紙,計分橡皮戳加蓋及鉛字加印兩種,其加蓋詳情分别為一分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10000枚共11000枚、二分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10000枚共11000枚、五分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10000枚共11000枚、一角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10000枚共11000枚、二角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10000枚共11000枚、五角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9000枚共10000枚、一元橡皮戳加蓋3000枚及鉛字加印70000枚共73000枚、二元橡皮戳加蓋2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2000枚、五元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1000枚、十元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1000枚、卄元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1000枚、伍拾元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1000枚、一百元橡皮戳加蓋1000枚及鉛字加印50000枚共51000枚(詳情請見圖4、5、6)。


由上項2件公文檔案,可得知銀元滙票先後在雲南地區使用的日期、加蓋種類、加蓋的式樣、各種滙兌印紙加蓋的數量等,資料可謂非常的詳細及珍貴,提供及解答了雲南銀圓滙票的郵史,且由公文檔案也可發現初期加蓋為「半開銀幣」四字,至後期僅為簡單的「銀元」兩字,另初期的加蓋數量較多、後期加蓋的數量則少甚多,但基本上由此數字也可整體得知,其加蓋數量跟國幣、金圓滙票相比可謂差距頗大,因此為何銀圓滙票的存世數量如此稀少及珍貴,經由該2件公文檔案的出現,也形同提出了相關佐証。


參考資料﹕「集郵界」第52/53期內楊浩先生所寫「塵封半世紀無人知訊聞問的雲南銀元滙票」一文


                                    2008.2.20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2008.3.5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243期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1

機蓋「臺幣」滙票   ---    夏大緯


    2007.10.31日及2007.11.14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234期、第235期内,個人寫了一篇(真假「臺幣」滙票之謎?),該文主要內容介紹了2份公文檔案,由公文檔案可得知,高面額5種滙兌印紙(五十元、一百元、三百元、五百元、一千元)等,是利用庫存同面值之國幣滙兌印紙加蓋「臺幣」二字後使用,且由附圖來看應為機蓋,字體相當特殊好認,並己自民國42年6月1日即開始使用,個人並未收集到此種加蓋滙票因此無法附圖,但由公文檔案可證明該種滙兌印紙確是有使用,只是因早期使用管制嚴格可能並未流出於郵市而己,2008.4.2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245期內,王滄湖先生發表了一篇「臺幣滙兌印紙的新發現」一文,並附有2張彩圖,文中即提到個人之前在東方郵報所做的介紹,其收藏中正好有類似滙票,其中一張滙票上所貼的滙兌印紙,正是公文上所介紹的機蓋「臺幣」字樣,因此為文公布並証明該項加蓋確實是有存在,閱此文後透過東方郵報孫台生先生,請其代為詢問王先生可否把彩圖讓我使用,後孫先生來電告知王先生同意並把彩圖寄給我,在此特別感謝王滄湖先生所提供的彩圖。


(圖1)為双聯式國內滙票,加貼機蓋「臺幣」字樣的伍拾圓、壹佰圓滙兌印紙各1張,銷台灣四五年二月十五日和美(儲滙)戳滙當地,因未兌領而留存。


(圖2)為國內定額滙票臺佰伍拾圓,銷台灣四五年三月十六日和美(儲滙)戳滙當地,因未兌領而留存。


(圖1及2)滙票均滙給同一人,日期相差一個月時間,均因當事人未去兌領而意外留存至今,當時的150元金額也不算小,不知因何緣故而未去兌領,但却意外留存下了實物印証了此段公文記載。


(圖1及2)此2圖未訂閱東方郵報者及海外郵友恐均無緣看到,且跟個人之前所寫郵文相關,因此才徵得王先生同意在此再次介紹給郵友,經由王先生的彩圖也終於証明了機蓋「臺幣」滙票,確是有使用並有實物存世了。


                           2008.8.2日完稿


感謝王滄湖先生提供滙票彩圖


参考資料﹕2007.10.31日及2007.11.14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234期、第235期

          2008.4.2日出版的東方郵報第245期,王滄湖先生的「臺幣滙兌印紙的新發現」一文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40

金、銀圓二聯式滙票   ---    夏大緯


               二聯式滙票的產生除滙款人申請滙款後,未去兌付而留存外,也有因各種不同原因而無法兌付而留存者,不論屬於何種情況其產生的機率都不大,因此其存世數量跟正常滙票相比,更是可謂微乎其微,在大清滙銀執據目前倍受重視及價格也屢創新高的情況之下,此類較特殊的民國二聯式滙票,顯而易見今後將格外受到重視及珍藏。


如同之上所言民國時期的各類滙票,有著蓄勢待發的架勢及機會,只欠缺臨門一脚,讓更多人認識及了解滙票的重點及珍貴之處,進而開始收集滙票並参展,如此才能擴大並在郵壇佔有一席之地,而要做到上項目標,需要郵友大家努力推廣及多寫滙票郵文,才能把訴求經由郵文的介紹,讓更多人了解及認識滙票。


(圖1)為二聯式金圓滙票,滙款金圓柒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貳圓3張、壹圓1張,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一月十一日疏附戳滙廣州,兌款人為關肇龢先生,該張滙票一是申請滙款後,並未真正寄出而留存,一是收到後並未去兌付而留存,二種方式均有可能,關肇龢先生為台北老集郵家,在中國集郵協會會所未拆除改建前,假日經常看見他坐在會所內,跟人交換國內外舊票,持續未曾中斷多年,老一輩集郵人相信對他都不陌生,睹物思人確是令人懷念的郵壇前輩,該件滙票除兑款人即為郵壇前輩外,另有相當重要的2點可能一般郵人並未特別注意到,1、是其滙出局由銷戳可以得知,是由新疆疏附滙出,新疆地區的滙票,由於地處偏遠地區且會使用滙票者不多,因此不論是使用及存世數量都相當罕少,因此越加珍貴,2、是正式金圓滙票的印製完成及使用,雖有此一說是在民國37.11.1日開始推出使用,但可能並非全國統一同時推出使用,時間上可能有先有後,另目前所見使用的正式金圓滙票,且外流出到郵市中的以貴州地區為主,其他地區數量不一,但唯一相同之處則大多是在38年2月–4月中使用居多,38年之前使用並存世的數量相當罕少,而該張滙票使用日期為37.11.11日,可能是目前暫時所知存世最早的正式金圓滙票實物。


(圖2)為二聯式金圓滙票,滙款金圓叁佰零伍圓,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拾圓6張、伍圓1張(貼背面),銷XX卅八年一月卄五日江門埠戳滙南京(郵戳較不清楚),該張滙票即是金圓滙票在38年使用的範例。


(圖3)為二聯式金圓滙票,滙款金圓壹萬貳仟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仟圓2張、壹仟圓2張,銷貴陽卅八年四月四日儲滙分局戳滙遵義。


(圖4)為二聯式金圓滙票,滙款金圓念萬元(貳拾萬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貳萬圓10張(背面貼4張),銷上海卅八年四月廿二日戳滙南京,(圖2及圖4)均滙南京,南京是我祖藉,家父也在家鄉購置房舍偶而去住住,我也陪伴父親去過2次及参加旅遊途經南京3次,每次都發現南京在蛻變之中,越來越現代化,另由(圖1至圖4)的滙款金額也可發現,隨著滙款日期的往後,其金額也越來越高,由(圖1至圖4)的滙票也可發現及証明,金圓幣值的快速貶值越來越不值錢,因此滙款金額也越來越大,(圖4)的滙款日期在38.4.22日,也是上海地區金圓幣值滙票末期使用的範例,在38.4.27日上海地區即開始使用銀圓幣值的滙票了,由下列(圖5)滙票即可証明,上海地區使用銀圓幣值滙票的日期甚早,各地區接到公文開辦銀圓滙票通知後,由於名地區加蓋銀圓滙票完成的時間不一,因此正式開始使用銀圓滙票的日期也先後不一。


(圖5)為二聯式銀圓滙票,滙款銀圓式拾玖元,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貳萬元紅色加蓋「金圓」字樣、再黑色加蓋「銀圓伍圓」字樣共5張及寶塔圖滙兌印紙貳萬元黑色加蓋「金圓」字樣、再黑色加蓋「銀圓貳圓」2張,銷上海儲滙分局卅八年四月廿七日林森中路營業組戳滙昆明,該張滙票的使用日期,正是銀圓幣值開始使用的首日,極為湊巧難能可貴,且由所貼的滙兌印紙也可發現,由初次的「金圓」加蓋後,再直接2次加蓋「銀圓」字樣後使用,完全反應及映証了金圓更換為銀圓的幣值改變。


二聯式滙票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留存於世者原本就不多,而如(圖1)新疆地區外流於世的滙票原本就極少見,二聯式滙票不但證明了在新疆地區同樣也有使用金圓滙票外,也由於其使用正式金圓滙票的日期甚早,可能為目前暫時所知存世最早的正式金圓滙票實物,也由此可見不論是否偏遠地區、使用者多寡,郵政當局一適同仁没有差異,在正式金圓滙票印製好後,同樣有分配到各地區,不論當初留存者是無心或有意,却意外的保留下此珍貴郵史,另(圖5)則為銀圓幣值開始使用的首日,該滙票其滙費處由左至右黑色加蓋「空軍總部財務處委託、屬員膳家滙款滙費免」字樣,除證明其滙費為免費外,也可得知原本是公家滙款並非是集郵品,只是其滙款日期適逢銀圓幣值首日使用,又不知是何原因未滙出或未兌付而意外留存,同樣的替滙票郵史保留及見証了一段歴史、幣值的改變,在幣值大幅變動且更換的時刻,除見證了一段歴史、郵史的改變,更因為其特殊的身份往往是收集者的最愛。


                                2008.1.28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2008年7月出版的「藝林郵文滙集」一書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24

金圓幣值使用初期的低額滙票    ---     夏大緯


                集郵人士不論是收集何種郵品,相信對攸關其收集範圍的相關數字,都會非常敏感及關切,如郵票面值的最低及最高、郵資的最低及最高、使用年份的最早及最晚等,這些均跟數字有著莫大的關係與關連性,收集滙票也是如此,同樣可從中挖掘出相關的題材,雖然在價值上可能並非是最珍貴的郵品,但基本上屬於此範圍的題材,在數量上應算是較稀少及珍貴的,且較特殊與獨樹一格與眾不同,如要收集及找尋此方面郵品也並不容易並非唾手可得,有其一定的收集難度,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一書內,刊載有一篇(民國郵政滙票使用的滙兌印紙)郵文,即為介紹在滙票上貼用較少見的低面值1、2、5分或1、2、5角滙兌印紙的使用案例,乃是強調該類滙兌印紙的面值屬於『最低』這個範圍之內,而本次要介紹的主題乃是探討金圓幣值使用初期,其滙款金額屬於『最低』這個範圍者,跟前篇郵文雖大致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是探討最低但却另有差別,一是探討貼在滙票上的滙兌印紙最低面值、一是探討滙票滙款的金額最低,都有其領域的代表性。


國民政府於民國37年8月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為本位幣,並規定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國幣)以300萬圓、關金劵以15萬圓、東北流通劵以30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限於民國37年11月20日以前兌換,在金圓幣值剛頒布的初期,因緊急變動印製不及,初期滙票的使用乃是將當時使用的國幣滙票加蓋改值成金圓滙票來使用,而真正正式的金圓滙票到民國37年11月1日才印製完成並開始使用,但各地區使用的時間也先後不一並未統一,此時也因外在環境、客觀條件、機緣巧合等多重因素,但最重要的是隨後不久金圓幣值開始貶值且日益迅速及惡化,因此在金圓幣值使用初期的滙票,其滙款金額在金圓5元以下者並不多見屬於低額滙票的範圍,超過金額5元以上者則開始增多,而金額在500元到5萬元間者則屬於較常見的滙款金額,到金圓使用後期随者幣值的貶值、物價的飛漲,滙款金額也隨之水漲船高,滙款金額由幾拾萬元至幾仟萬元都不稀奇,相較之下可見低額滙票有其時代的背景及代表性,也見証當年通貨膨漲、物價飛漲、幣值貶值的情況,同時也反映在滙票的滙款金額之上,並非只有片封簡、實寄封的郵資变化,才能反應當時幣值的貶值情況,而同樣在滙票方面可更直接、更真實的立即反應及顯示出,只是一般郵友較不了解及注意到滙票的多元性及真正價值,它也有許多地方可資取代及加強許多郵品的缺陷及不足之處。


(圖1)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加蓋改為(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鷹潭37、10、4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5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肆角(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1張、伍萬圓4張共計12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20萬圓折合為金圓4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永安37、10、8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15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六角(下端另有紅色加蓋“折合國幣”字樣並註明為18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拾萬圓3張、壹拾萬圓3張共計18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80萬圓折合為金圓6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3)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加蓋改為(折合法幣)字樣來使用,銷廣昌37、9、17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21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法幣叁佰萬圓(下端另有黑色加蓋“金圓券”字樣並註明為一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3張共計3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3分(另註明為法幣9萬圓也正確無誤)。


(圖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廣豐37、9、13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16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拾萬圖6張共計3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3分。


(圖5)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手寫黑色(金元券)字樣來使用,銷江西進賢37、8、29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2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貳角(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壹佰萬圓、伍拾萬圓、拾萬圓各1張共計36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360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2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4角。


(圖6)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加蓋改為(金元)字樣來使用,銷玉山37、8、28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8、31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伍角(左側另有黑色加蓋“折合法幣”字樣並註明為45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4張、伍拾萬圓1張共計45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450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5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2分。


(圖7)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紫色加蓋改為(金圓券O元O角O分)字樣來使用,銷淮安37、9、27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2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陸角陸分(下端另括弧手寫註明為50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5張共計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00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6角6分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一角四分。


(圖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加蓋改為(金圓O圓O角O分、折合法幣OO萬圓)字樣來使用,銷漢口37、8、25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8、31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七角折合法幣五百壹拾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張、拾萬圓1張共計51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10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7角正確無誤),滙費在其請購國內滙票單(圖8A)右上角處則註明為金圓5分,另註明為法幣15萬圓也正確無誤。


(圖9)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黑色加蓋改為(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廣昌37、10、26日戳滙南昌,滙款金額為金圓壹圓玖角伍分(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張、伍萬圓前面貼9張、後面貼8張共17張、共計585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585萬圓折合為金圓1圓9角5分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10)為25、7、6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萬年37、10、7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9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貳圓貳角(左側另手寫註明為折合法幣66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3張、伍拾萬圓1張、拾萬圓1張共計66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660萬圓折合為金圓2圓2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7分。


(圖11)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萬安37、10、13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18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貳圓肆角(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5張、拾萬圓2張共計72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720萬圓折合為金圓2圓4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12)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藍色加蓋改為(金圓券O元O角O分、折合法幣OO)字樣來使用,銷江蘇江都(揚州)37、9、11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15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二圓六角七分、折合法幣八百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4張共計8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800萬圓折合為金圓2圓6角7分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9分。


(圖13)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滸XX(地名不清楚)37、10、12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16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三圓(左側另有紅色加蓋“合法幣”字樣並註明為九百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9張共計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2角4分。


(圖14)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浙江杭州37、10、1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10、3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三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貳佰萬圓4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15)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漢口37、9、23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29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叁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1張、壹佰萬圓4張共計9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9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16)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新喻37、9、2日戳滙南昌,背有南昌37、9、7日兌付戳,滙款金額為金圓叁圓叁角叁分(左下角另有紅色加蓋“折合國幣”字樣並註明為100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10張共計10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00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3角3分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分。


(圖17)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有邊框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江西峽江37、10、25日戳滙南昌,滙款金額為金圓叁圓六角(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2張、伍拾萬圓1張、拾萬圓3張共計108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080萬圓折合為金圓3圓6角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6分。


(圖18)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徐州37、9、12日戳滙南昌,並為求迅速寄達還另行加貼拾萬圓國內航空郵資寄遞(37、8、9日起國內航空郵資調整為95000元,該張滙票所加貼的航空郵資溢付5000元),滙款金額為金圓四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伍佰萬圓2張、伍拾萬圓4張共計12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200萬圓折合為金圓4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3角6分。


(圖19)為無版式、無底紋國幣滙票(一般國幣滙票在其正面均印刷有淺綠色小字排列“中華郵政”字樣底紋,而該張滙票正面並未印有此文字底紋),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券)字樣來使用,銷威甯37、9、2日戳滙南昌,滙款金額為金圓伍圓(下端另手寫註明為國幣1500萬圓字樣,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佰萬圓前面貼10張、背面貼5張共15張、共計1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500萬圓折合為金圓5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5角,另下端手寫註明為國幣150萬圓也正確無誤。


(圖20)為36、9、20日版國幣滙票,紅色加蓋改為(金圓)字樣來使用,銷義烏37、10、25日戳滙南昌,滙款金額為金圓五圓(下端另有紅色加蓋“折合法幣”字樣並註明為1500萬圓,滙票上貼加蓋改值國幣滙兌印紙壹仟萬圓1張、貳佰萬圓2張、壹佰萬圓1張共計1500萬圓,依照法幣300萬圓折合金圓為1圓,1500萬圓折合為金圓5圓正確無誤),滙費則註明為金圓1角5分。


上項所介紹的金圓幣值使用初期的低額滙票,除其滙款金額屬於『最低』這個範圍之內外,其實深究起來它還有甚多特殊及獨特之處,更可再深入的探討及研究,如:

1、
金圓幣值初期使用時,均將當時使用的國幣滙票臨時緊急加蓋改為金圓滙票來使用,而此類國幣滙票在其左下角處均有註明年月日版式及數量,其版式種類如詳分則有多種,增加不少收集的趣味及難度。

2、
當時加蓋改為金圓滙票來使用時,相信由於時間緊迫及準備不及,所加蓋的戳記其文字、顏色、大小、種類等均並未统一,可謂種類花樣繁多相當特殊有其考証價值,且由其也見証了當年一段幣值名稱改變、折合交換金額的過程,此段歴史、郵史的變遷,在一般郵品上是很難能夠見到及呈現的,但滙票却忠實的記載及表現出此段過程,收集滙票不諦是收集擁有了一段歴史及郵史。

3、
當時雖己更改為金圓幣值,但滙票上所貼用的滙兌印紙却還是折換後的國幣幣值,此點乃是當時環境不得以之下的臨時變通措施,但也因此形成其與眾不同的特色,且此類加蓋改值的國幣滙兌印紙,如詳分面值、種類、版式等也有甚多不同,是可再探討的另項題材。

民國中期滙票的出現,流傳至今約有25年時間之久,歷經郵文資訊的不足、價格數量的波動、收集來源的不易等困境,目前經由許多郵文的介紹、目錄的出版、郵展的展示、專門的研究會等多種原因,已逐漸受到郵友的重視及收集,任何郵品都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等待及歴經千錘百鍊的考驗才能出人頭地,這些條件對滙票來說它都具備了,蓄勢待發只等這一天的到來。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中國郵刊第85期(2009.3.20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