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0048   


欠資片封上郵政戳記花樣多    --   夏大緯


                   多年來各家郵刊上陸續有人介紹過各種欠資戳記,從古至今、從戳到封,可謂琳琅滿目,近年郵展中也見有人以郵集方式參展,可謂「初生之犢不怕虎」,勇氣及精神可嘉,曾有郵友道「欠資」戳記集不甚集、花樣繁多、無法求全,是無法參展的,此話說對也對、說錯也錯,可謂從何種角度去看、去收集,如果僅以欠資戳記來收集,全省各局都有欠資戳且每幾年隨著郵資調整又有所改變,確是五花八門、求全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以某年版欠資票為主題做專集、某年郵資調整後形成的欠資做為專集、某地區某局從古至今的欠資戳專集、從古至今歴年郵資調整及郵資轉變所形成的欠資專集、國外寄台欠資專集等都可形成一個有系統的專集。


一般所見欠資封大多分為﹕


A、未加貼欠資票者–即信封上有銷蓋欠資戳記,但未加貼欠資票,原因可能有下列因素﹕

1、某年郵資調整,初調整之際有幾個月為宣導期,並不加貼欠資票。

2、大公司、行號整批罰交欠資費,個別信封上不再加貼欠資票。

3、有謂在目前來說,在每封上加貼欠資票並登門收取欠資費,人力評估、經濟效益都划不來成本太高,因此大多採取不罰。


B、加貼欠資票者–即信封上有銷蓋欠資戳記、並加貼欠資票者,此為標準型式,一般較早期所見大多屬此種,另有所見如窗口招領再退回(圖1)、加貼「退還欠資郵件清單」條(圖2)、明片加貼欠資票(圖3)、國外寄台補貼台灣欠資票(圖4)、銷蓋一些它種戳記者等,這些就都較為少見。




欠資的形成原因很多,詳分起來頗為有趣,也可做為郵集主題訴求,一般所見大致可分為﹕

    A、漏貼郵票而欠資–大致有下列二種情況﹕

1、先天漏貼、寄件人遺忘而形成。

2、事後脫落、在運輸過程中掉落而形成。

    B、有貼郵票而欠資–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幾種﹕

1、誤銷–郵票貼在背面没有看見、大宗函件總繳未發現等。

2、貼用本國印花稅票、紅十字郵票、防癆郵票、廢止停用郵票、剪貼郵票彩圖貼用、片封簡符誌剪下使用失效等。

3、貼用外國郵票。

4、郵資不足–大多數是信件當作印刷品交寄、超重、平信郵資當限時寄等。

5、郵資調整後形成的欠資–初期大多不罰。

6、雖符合郵資但郵票污損或己廢止不用、或貼用已銷戳的舊票等。


欠資封上貼用的欠資票銷戳情況,所見也有二種﹕

  1、銷日戳在欠資票上代表欠資票已使用。

  2、欠資票上銷波浪戳、註銷(直式、分有框及無框、外框為圓型)、此票註銷(有框、分直式及橫式2種)、作廢(直式有框)、此票作廢(分直式有無框2種、橫式有無框2種)、郵票作廢(直式無框)戳等(圖5),此類戳記種類也很多,有顏色不同、有框無框之分、字體大小不一等,詳分可謂花樣繁多。


欠資封上所見銷蓋「欠資」戳種類很多,在此不再詳述,請閱78年版「集郵彙報」可資参考,另「退回」戳(手型、方型2種),在此也不詳述請参考82年版「集郵彙報」。


除上項戳記之外,所見另有多種戳記銷蓋在欠資封上,依性質分類大致可分為﹕

  1、欠資的原因有戳記顯示註明者(圖6)。

  2、因欠資而收件人拒收、或退回給寄件人而寄件人拒收、寄件人補費後再寄等,相關戳記有多種(圖7)。

  3、退回寄件人、退回郵局等較特殊戳記(不包括手型、方型傳統退回戳),也有多種不同(圖8)。

  4、郵局公告、招領等相關戳記多種(圖9)。


欠資封上的郵政戳記花樣繁多,上項介紹僅為個人收藏中所

見,只能代表其戳記的一部份,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遺漏之處,可參考其餘郵刊所述以補不足,上項許多戳記也隨著年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此戳記更是豐富,收集起來更趣味盎然,由於時間、局部影印不易也不清楚,因此本文大部份附圖都是個人手繪並非原圖,會有一些差異之處,但保証都是臨摹自真品並非憑空揑造,謹此註明並向讀者致歉。



附記﹕近日翻查一些郵政資料,意外找到此篇寫好而未刊登的舊稿,該篇舊稿大約是在15年前所寫,當時曾投交某郵刊,後因主編告知「手繪圖部份,希望能用實物影印剪下組成,比較有根据」,因當時工作繁忙匆忙間手繪圖文均很草字很醜及不美觀,主編恐不好意思說字太醜了啦!(開玩笑!當時主編看見勿見怪哦!),另印像中手繪圖部份,是由當時個人所藏欠資片封300多封中找出的不同戳記,此不同戳記手繪詳分即有104種,如能全數影印再剪下確是甚為理想,但在當時要拿如此多封去影印,不論時間或金錢都須花費不少,因而做罷放在一旁未再送出、改寫其他郵文交稿,如此一放就15年時間,現在家中雖有印表機可影印及掃描,但如何只影印及掃描個别郵戳部份個人並不會,如全封彩色影印後再剪下,除影印時間同樣要甚久外,彩色油墨的消耗及價格太貴還是划不來,因此最後折中採取電腦打字方式,再自行加框剪裁黏貼,文字大小跟原尺寸會有差異、字體也有不同之外,但保証均是按圖所打均有所本,此資料應該相當難得可供郵友参考,另為彌補此缺失無法一次把104種原圖呈現,近日開始整理相關欠資郵品,將逐步分項、分種類等一一介紹,如此郵友還是可陸續看見各種不同欠資戳記。


                                     2009.12.10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983

亂貼實寄欠資封     --   夏大緯


              欠資封近幾年來在國內郵壇有較多人收集及参展,在集郵網站上也曾見討論過一陣子,在集郵網站上探討的大多屬近期欠資郵品,較早期(指最少20年前或30年前、甚至更早)的欠資郵品則較少人介紹或探討,近期欠資郵品由於大多帶有「人為」的因素在其內,此點較會引起郵人的非議,原因是近20年來大多數的郵局對欠資郵品,都採取不罰的作業方式有關,最多也只是在片封上銷蓋一個欠資戳而己,會真正貼欠資票、並上門追討欠資金額者,恐萬封之中有一封都不太可能,即然「自然」方式不可能產生,郵友自備或自貼欠資票後(也有郵局本身自行有欠資票,需當場購買並貼用),自行赴郵局請求處理欠資郵品,也算是不得不變通而產生的方式,但如一昧強調欠資票的貼用、金額、法規等,個人覺得就太鑽牛角尖了,真要嚴格說起來不論自認如何標準都不合乎規定。

如同前言近20年郵局本身就己放棄收取欠資費了,會有欠資郵品的出現即大多屬「人為」因素(目前唯一正規且還在貼欠資票者、也是欠資票最大消耗所在,大約只剩大宗郵件退回,需要使用補收郵資證明單或收取欠資郵件資費證明單了),另欠資票早期只在發行首日對外販售,之外是不能對外販售的,而近期郵局人員很多搞不清楚,把欠資票當「集郵品」出售,早期欠資票的貼用是郵局人員按照規定,在郵局內貼在欠資郵品上然後向收信人收費,不是郵人自備或自貼後請求郵局處理的,另就是有收欠資費,近期也大多採取使用「補收郵資證明單或收取欠資郵件資費證明單」方式,不會一件一件的把欠資票貼在片封上並銷戳的,只有早期才會如此一件一件的貼用處理(如大批也會採用「補收郵資證明單或收取欠資郵件資費證明單」方式),上項只是試舉幾例証明,近期的欠資郵品如一定要說合乎規定是不可能的,個人並非反對近期欠資郵品,不論早中近期欠資郵品個人都收藏頗豐、也不排斥,但見有些郵友一昧強調規定,不要說規定並不是每個局都遵守,每個局處理欠資郵品的方式也不同、收取欠資費的金額也有不同,這都是存在也不奇怪的,因此没有一定統一及規定的模式。

早期欠資郵品大多屬「自然」方式產生,且產生的方式、原因、處理等更是五花八門,應較無上項爭議,近期個人分類整理後,將逐項一一介紹給郵友参考。

(圖1)為中式封貼安提瓜(瓜地馬拉)1c票,該票被用紅筆圈出,右銷台北子(二)T欠資戳,下銷台灣68.6.20日14時台北(子20)戳寄台北,背貼欠資票5元銷台灣台北68.6.21日10時七支(子2)戳,該件收信人註明為王淑斐同學,應是學生亂貼或故意寄去害她罰錢。
      

(圖2)為中式封貼馬爾地夫1L票,該票未銷戳、下銷T欠資戳、右銷台灣75.2.5日12時新店(辛)戳寄台北,該件收信人註明為高啟峯同學,應是學生亂貼或故意寄去害他罰錢,但該件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並未收取欠資費。
      

(圖3)為中式封貼一枚雜誌上剪下的不知名外國彩色舊票畫片,該畫片被用藍筆圈出,右銷T欠資戳、左銷台灣69.4.23日10時林口(辛)戳寄台北,該封寄台視電視公司,電視台經常會收到一些精神狀況不穩定的人來信,尤其是寄給當紅明星、歌星者居多,電視台往往趁這些人來公司排戲、上節目時,轉交所收到的信件,事後在排演間、化桩室等,經常可看見折開看完後棄置的信件,其內容都是胡說八道一通,甚至同一人一次寄多封或一天一封,收信人一看就知道又是那個人,連看都不看就丟了,曾問過公司收發室人員,對於此類欠資郵件,送信到公司的郵局人員是如何處理,告知有時會一張單子一次總繳多少件欠資費,但有時則並未收取並無一定,後期則甚少有繳欠資費了。
      

(圖4)為中式封貼一枚雜誌上剪下的巴拉圭彩色舊票畫片,該畫片被用藍筆圈出、下銷T欠資戳寄台北,該封同(圖3)應是同一人寄台視電視公司。
      

(圖5)為中式封貼一枚雜誌上剪下的國際獅子會成立六十週年紀念2元票彩色畫片,該畫片被用藍筆圈出,下銷T欠資戳、右銷台灣69.4.20日10時林口(辛)戳寄台北,該封同(圖3)應是同一人寄台視電視公司。
      

(圖6)為中式封貼一枚雜誌上剪下的通信衛星地面電台開放紀念5元票彩色畫片,該畫片被用藍筆圈出,下銷T欠資戳、及台灣69.4.22日10時林口(辛)戳寄台北,該封同(圖3)應是同一人寄台視電視公司,(圖3至6)均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並未收取欠資費。
      

(圖7)為中式封貼美國1978年紅十字票,該票未銷戳、右銷台灣69.10.6日10時永和(辛1)戳、下銷T欠資戳寄台北,該封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並未收取欠資費。
      


(圖8)為中式封貼中華民國六十七年澄清湖風光紅十字票,該票未銷戳、上銷T欠資戳、下銷台灣66.12.8日20時台中(辛1)戳寄台中,背面貼欠資票2元銷台灣66.12.9日10時台中(子二)戳,欠資票上另蓋藍色長型有框「此票作廢」戳,該件收信人註明為華音同學,應是學生亂貼或故意寄去害她罰錢,但恐地址不對,只得招領可見正面另蓋有台中郵局招領枱、招領逾期、手型退回戳及長型有框「招領逾期退回」戳,後退回原寄人地址也不對,最後郵局只好把封上貼的欠資票蓋上「此票作廢」戳,自認倒霉不但收不到欠資費、還白白損失了2元欠資票。
   


(圖9)為中式封貼中華民國六十九年紅十字票,銷台灣嘉義68.11.26日16時觸口村(代)戳,中上另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台灣68.11.27日10時台北(子三)機戳到達,該封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並未收取欠資費,該封是寄台視五燈獎節目收,五燈獎節目在當年是一個長壽且很熱門的節目,在後期我也曾躭任過該節目一段時間導播工作,大多是在星期日早上10時排練、下午1時30分左右正式錄影,雖採取分段錄影、但比照現場播出模式,每一階段大約是20分到30分不等,因為是歌唱競賽錄製過程是不能NG重來的,需要全神貫注不能有差錯,大約是下午4時前錄完一集,休息半小時後,4時半左右開始排練第二集,排完吃便當休息一下,大約晚上7時半開始錄第二集、10時左右結束,每隔一周就要進棚錄影2集如此循環,當時我還同時躭任「我愛紅娘」等節目導播工作,「我愛紅娘」也是每隔一周就進棚錄影2集,但時間大多固定在星期六,因為配合参加來賓、觀衆等,該2節目都是選在星期六、日錄影,因此有甚長一段時間每逢星期六、日都在工作,有甘有苦還好家中妻小都能體諒。
      


(圖10)中式封貼六十九年紅十字義賣紀念票,銷台灣70.4.1日12時三重機戳及台灣70.4.1日12時三重(辛)戳,下另銷T欠資戳寄台北,該封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並未收取欠資費。
      


(圖11)為中式封貼小朋友自繪航空紀念5元票,該票未銷戳、右銷T欠資戳及台灣67.6.1日8時台東(辛)戳寄台北,另蓋「欠資拒收、退回原寄局」戳,該封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因欠資拒收、退回原寄局,還好郵局並未貼欠資票,否則没有寄信地址無法退回,郵局又要自認倒霉了,另該封極為特殊可明顯得知是出自於小朋友手筆,還自繪紀念郵票來寄,並自稱為惡魔黨首領大頭目寄,收信人為科學小飛俠南宮博士收,當時該卡通節目科學小飛俠風靡一時可見一般,現今40歲以下的年青人大約都有看過該卡通節目,看見此封應會莞爾一笑特别親切吧!
      


                           2009.12.10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931

印花實寄欠資封   --   夏大緯


               印花稅票近幾年來,在游振傑先生、王人瑞先生等大力寫稿及推廣之下,在國內外己有越來越多的郵人收集、参展,相關專著也陸續出版,持續帶動收集熱潮並維持不墜,一項郵品的熱門與否,決定於收集者的多寡,收集者多自然謂為風潮,但另一重要指標即是買氣,如心動而未付諸行動,只差臨門一脚同樣徒勞無功,兩者如何相輔相成,乃是有無人率先持續發表相關郵文推廣,繼之有人響應加入及回應,如此逐步擴散至多人撰寫即算成功,否則一人在台上唱獨脚戲、曲高和寡,時間久了也難免心恢意懶不再繼續,國內寫郵文的作者大多均是老面孔,但國內收藏頗豐的藏家甚多、確大多惜字如金,吝於分享收藏心得及研究成果,如此如何傳及推廣收集?甚至有些還喜歡在台下批評、品頭論足、雞蛋裏挑骨頭,如此何不自己站上台,也寫一些提供給郵友参考?個人什麽都喜歡集、也喜歡隨興亂寫,連印花郵文涉獵不多也勇於發表,主要是凑熱鬧回應希望郵壇能熱鬧一些,如同一本理想郵刊其內應有各式各樣的內容涵蓋各個領域,且從深奧的古典郵學到近期郵文都有,如此郵友可各取所需欣賞自已的範圍,欣賞完自己範圍應會順便瀏覽一些其他郵文,久而久之如對一些其他郵文產生興趣,自然會引起附帶收集其他郵品的念頭,或更上一層樓由近期郵品往前推進至早期郵品,這都是出版郵刊、撰寫郵文,可帶動、提倡各項郵品收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有些人不寫是躭心郵品不足,或怕如有錯誤會引起郵人的指正,要做到百分之百完美、毫無錯誤及不需再補充才寫,此點相信每位撰稿者在寫每一篇郵文時也希望如此,但此是理想郵海無涯、郵品的收集没有盡頭,如總是限於郵品不足、了解不足、不傳之秘等衆多因素,瞻前顧後就永遠無法踏出第一步寫一篇郵文了,只要肯寫踏出了第一步,自然會逐步由淺至深而持續下去,像個人在衆多印花大師、前輩面前班門弄斧,承蒙他們不嫌棄往往還得到游振傑先生的電話鼓勵及王人瑞先生的郵文回應等,如此互動個人從中學習、吸收了更多相關郵識,更加喜歡研究、隨興亂寫印花郵文,可見某一項郵品的熱門與否,跟主要推廣者的胸襟有無包容、寬大等應也有很大的關係,希望郵友都能動起筆來發表心得、研究成果,如此郵壇才能更加活潑熱鬧。


「印花稅票」與「郵票」對集郵者來說,大致均知道兩者在使用上的差異,而對一般民衆來說只是一個混合代表名詞–「郵票」,偶而在寄信時以為可互相通用、或誤貼了印花稅票、或是手中無郵票順手貼上了印花稅票等(故意用印花稅票來實寄的案例不是没有,但比例很低,且由實物可大致觀查出是否出自於自然或是人為的加工),而形成了印花稅票被用來實寄的案例,此種案例大致從有印花稅票開始至今大多均有存在,收集印花稅票者大多也有附帶收集一些,現提供幾件相關郵品給郵友参考。


(圖1)為中式封貼西湖圖印花稅票1元,銷台灣71.12.29日17時台北(子10)戳寄台北,當時國內信函郵資為2元,不知是因郵資不足或是誤貼印花稅票的關係,旁另銷T欠資戳,背有台灣71.12.30日10時台北(7)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到達。


(圖2)為中式封貼西湖圖印花稅票1元,銷台灣75.5.29日20時桃園(辛3)機戳寄台北,當時國內信函郵資為2元,不知是因郵資不足或是誤貼印花稅票的關係,旁另銷T欠資戳。


(圖3)為中式封貼西湖圖印花稅票1元,該印花稅票四周被用藍筆圈成一圈没有蓋戳,另在旁邊銷蓋T欠資戳及台灣75.7.16日17時羅東(辛)戳,當時國內信函郵資為2元,雖然郵資不足、但因印花稅票被特别圈選出來,可明顯得知該封是因貼印花稅票而被罰欠資。


(圖4)為75年6月版竹圖1元明信片,旁另加貼金門母忘在莒風景圖20元印花稅票,銷台灣台南76.8.26日10時二十三支(辛)戳寄台北,當時76.8.10日剛調整國內明信片郵資,由1元調整為1.5元,該片只需再加貼0.5元郵資即可,確加貼20元印花稅票郵資溢貼甚多,寄片人可謂犧牲頗大,另不知是否是郵資調整初期、有一段寬限時間,該片並未加蓋欠資戳。


(圖5)為中式封貼西湖圖印花稅票1元3枚,該印花稅票3枚並未銷戳,另在右邊銷T欠資戳及在下邊銷台灣76.10.7日14時中和(辛)戳,當時76.8.10日剛調整國內信函郵資,由2元調整為3元,該封所貼郵資3元雖然正確,但因是印花稅票還是被銷欠資戳。


(圖6)為中式封貼左營春秋閣圖印花稅票3元,銷台灣77.9.6日14時永和(辛2)機戳寄台北,當時國內信函郵資為3元算是符合,但因所貼是印花稅票還是被銷欠資戳。


上項6件郵品均屬自然郵品,應均是誤認為印花稅票可通用或誤貼而造成,而經由不同郵局,可得知各局的處理方式、銷戳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5件都有銷欠資戳、1件可能是屬郵資調整寬限初期而未銷欠資戳,此點郵局算是有嚴加把關表現甚佳,但各局銷戳方式有些並不符合標準,另雖然其中5件都有銷欠資戳,但其實都没有真正執行收取欠資費,可見郵局多年前早就大致停止收取欠資費了,有些局就是有收也只收取不足或應貼之郵資,而對欠資費中所包含的「手續費」,雖然有些局有收、也有局不收的,此點原本即頗為爭議及不合理的,此是題外之話今後有機會再談。


                              2009.12.7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哈~~~ 夏老師辛苦了,真不好意思讓您幫忙發文!我也剛從倫敦郵展回來,這幾天布約翰的拍賣目錄剛 ...
布约翰拍卖 发表于 2015-5-20 10:46


您辛苦了,又忙拍賣、又目錄,還要貼郵文,感謝!我今晚也由北京、上海返回家中了,
家中告知今日下午也收到您寄來的拍賣目錄,感謝!
明或後日會儘量抽空也幫忙貼一些,
如此您可先忙拍賣之事,有空再貼文即可的,感謝!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清一次片的固定破版
夏大緯


清一次片的版式及變異,除在郵展参展的郵集中可見陳列及敍述之外,一般郵刊之上則甚少見介紹,明信片的版式及變異,是在近5至10年才算真正受到重視,且是因参展時需突顯出有「研究」及強調有「與衆不同」之處而逐漸受到重視,而清一次片由郵資符誌、文字、邊框等,都因當時印製的技術,出現斷框、斷線、文字粗細等各種不同情況,有些郵友認為此並非版式、也非變異不用分類,雖然如此参展者、會分類的郵友,還是按照各自的需求及興趣喜好仍然分類,近5年個人已幾乎不再碰觸大清明信片,多年前個人即發現清一次片右下角「太極」圖有破版的情況,但因己甚少再寫大清片郵文而未介紹,近日整理大清片發現還保留數片,特此撰寫此文留下一個記錄好提供給郵友参考。


通常對明片版式的界訂,即是在「固定」的地方,出現斷框、斷線、文字粗細等各種不同情況,且至少有相同2片以上存世可証明,如此就較無爭議應可算是版式的一種,清一次片右下角「太極」圖破版,即是「固定」在相同位置出現,個人收藏即有2片以上,另有數片則己售出,該固定破版雖不多但應還有一些數量,郵友注意觀察應還是可發現的。


(圖1)為清一次新片、(圖2)為該新片右下角「太極」圖正常没有破版。

圖1.jpg
2015-5-22 10:08

圖2.jpg
2015-5-22 10:08


(圖3)為清一次片銷北京郵政局、1901.4.2日楕圓戳,(圖4)為該片右下角「太極」圖,出現破版情況。

圖3.jpg
2015-5-22 10:08

圖4.JPG
2015-5-22 10:08


(圖5)為清一次片銷北京郵政局、1901.4.3日楕圓戳,(圖6)為該片右下角「太極」圖,出現跟(圖4)相同破版情況。

圖5.jpg
2015-5-22 10:08

圖6.JPG
2015-5-22 10:08


(圖7)為清一次新片、(圖8)為該新片右下角「太極」圖,出現更大及清楚的破版情況。

圖7.jpg
2015-5-22 10:08

圖8.JPG
2015-5-22 10:08


(圖9)為清一次片加貼蟠龍票半分2枚、壹分、貳分、肆分、伍分各1枚,銷北京郵政局、1901.1.11日楕圓戳,(圖10)為該片右下角「太極」圖,出現跟(圖8)相同更大及清楚的破版情況。

圖9.jpg
2015-5-22 10:08

圖10.JPG
2015-5-22 10:08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清一次片右下角「太極」圖破版,除為固定的位置之外,且破版情況還有較小、較大2種不同,僅提供郵友参考。


                                   2011.9.2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國郵史記」第四輯內(2011.10.10日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本帖最后由 夏大緯1 于 2015-5-22 10:18 编辑

清二次片多點版式夏大緯


多年前個人所寫「談賠錢的大清二次明信片」一文中,即提及清二次單片的版式中,其中有一種版式為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N」字左下方有多一點(圖1),該版式乃是源自参考日本水原明窗先生,在1992年9月發行的「華郵集錦第7集–清末‧民初の切手と郵便(上)」一書內的介紹,該版式頗特殊個人早期收集大清片多年,僅只找到2張實寄片,似乎存世數量並不多,個人的2張實寄片其中1張己售出,另1張則為銷上海書信館1907.2.19日戳寄當地(圖2),(圖3)為該片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放大圖。

圖1.JPG
2015-5-22 10:14

圖2.jpg
2015-5-22 10:14

圖3.JPG
2015-5-22 10:14


該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版式,除多一「點」為其特殊之處外,另郵友可能較不清楚的則還有數處可介紹如下﹕


A、為明片左下角中文說明的第二行,「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寄」字,其中間橫線在中間位置處,斷成二段未連接成一橫線(圖4),此為固定的版式,似乎每一張清二次單片都是如此没有例外,如有未斷者反而可能是特殊版式了,此也是相當特殊的案例。

圖4.JPG
2015-5-22 10:14


B、為明片左下角太極圖邊框、在上左方處斷框(圖5),此為固定的版式一種,但並非每一張清二次單片都有如此情況,該左下角太極圖邊框斷框,正好也存在於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版式片之上,形成該版式片的另一項特徵。

圖5.JPG
2015-5-22 10:14


C、為明片右上角太極圖、上右方外邊框斷框(圖6),此也是固定的版式一種,但並非每一張清二次單片都有如此情況,該右上角邊框斷框則不敢確定,是否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版式片之上也有存在,個人的(圖2)多一點片是有斷框(圖6)的存在,其他的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版式片,由個人所收集到的影本來看,則似乎未見(圖6)斷框的存在,由於影本的清晰度會有誤差不能真正確定,有該多一點版式片的郵友不妨比對一下是否如此?如也同樣存在則又是識别多一點版式片的另一項特徵,如没有存在則代表該多一點版式片,除多一點為其版式一種外,如詳分則可能還有右上角太極圖、上右方外邊框有無斷框2種不同情況存在了。

圖6.JPG
2015-5-22 10:14


D、為明片右邊邊框中段處、最明顯的是多一白圓點(圖7),白圓點的上方則邊框往下凹陷、形成一個小缺口,此缺口較不明顯,並非每張清二次單片均有,而多一白圓點則為固定的版式一種,但也並非每一張清二次單片都有如此情況,該多一白圓點版式,正好也存在於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版式片之上,形成該版式片的另一項特徵,如此即可得知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版式片,除多一「點」可資識别外,另同時有左下角太極圖邊框、在上左方處斷框(圖5),右邊邊框中段處、多一白圓點(圖7),此2處特徵存在可幫助識别。

圖7.JPG
2015-5-22 10:14


介紹完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版式片的特徵之外,該版式片同時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親戚~廣告樣片,即清二次新單片在右下方處有英國華德路公司印記(圖8),該片首次出現在日本水原明窗先生「華郵集錦第7集–清末‧民初の切手と郵便(上)」一書內,由其黑白影本放大一些來看,可發現該廣告樣片同樣是用在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版式片之上,且該片同樣在左下角太極圖邊框、在上左方處斷框,右邊邊框中段處、多一白圓點,此2處特徵也均相同。

圖8.JPG
2015-5-22 10:14


原本以為(圖8)的廣告樣片為唯一孤品,事隔多年後「INTERASIA  AUCTIONS  LIMITET」公司2010.7.31日至8.1日的拍賣目錄內,出現第二張廣告樣片即為目錄內第891項郵品(圖9),該片拍賣沽價訂為港幣5000–6000元,後成交價含15%佣金為港幣34萬5仟元(約合台幣135萬元),為北京郵友拍獲,後郵友提供該片較清楚圖檔,由(圖10)可得知該廣告樣片,同樣是印在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版式片之上,且該片同樣在左下角太極圖邊框、在上左方處斷框,右邊邊框中段處、多一白圓點,此2處特徵也均相同,另郵友還特别提供該片的背面圖做為参考。

圖9.jpg
2015-5-22 10:14

圖10.JPG
2015-5-22 10:14


相信郵友包括個人也相當好奇,該片正面右下角的「英國華德路公司印記」是如何印上去的?還是加蓋上去的?此點也牽涉到今後可做為辨偽的方式之一,而(圖8)片所見為黑白圖、也未見背面圖,無從得知是用那一種方式,且由影本也無法真正準確判别是用何種方式,而由(圖11)的背面圖可發現,該片背面左下方劃圓圈處,只隱約可看見有一個圓形框,(圖12)為背面有印記處放大圖,幾乎看不出有什麽痕跡,由此看來其正面右下角的「英國華德路公司印記」,應好像是用印的方式印上去的,如是用刻好的「英國華德路公司印記」,用加蓋方式蓋上,其明片背面應會有較清楚的印記出現,但該片背面並没有出現較清楚的印記,另當然也有3種例外可能並非如此,一是清二次片的紙張較厚,如非相當重的力量背面也不會出現印記,二是刻製「英國華德路公司印記」的戳記是何種材質?是鋼製、或較軟材質?如是較軟材質背面會出現印記的可能也不高,三是加蓋方式也可分機器加蓋、手工加蓋2種不同,如是用手工加蓋用力較輕,其背面也不可能出現印記的,雖有彩色影本但必竟不是實物,在此也希望對印刷、機器加蓋有研究的郵友,一併來探討及解答到底何者才為正確。

圖11.JPG
2015-5-22 10:15

圖12.JPG
2015-5-22 10:15


之後不久郵友又提供在網路上出現的第三張廣告樣片,所附圖檔較小、也較不清晰,個人放大一些後檢視(圖13),其同樣是印在郵資符誌內「N」字、左下方多一點版式片之上,且該片同樣在左下角太極圖邊框、在上左方處斷框,右邊邊框中段處、多一白圓點,此2處特徵也均相同,只是郵資符誌左上方稍有破損有一小缺口,由其各項特徵都相同的情況來看應無問題?郵友同樣也提供了該片的背面圖檔,該背面圖檔同樣較小、也較不清晰,個人放大一些後檢視(圖14),該片背面左下方劃圓圈處,可較清楚看見有一個圓形印記,甚至一些文字都隱約可見,(圖15)為背面有印記處放大圖,可隱約看見圓形印記及一些文字,如此該「英國華德路公司印記」,好像應是用加蓋方式蓋上去的,且是用機器加蓋其壓(重)力較大才能透印到背面?而並非是印上去的?

圖13.JPG
2015-5-22 10:15

圖14.JPG
2015-5-22 10:15

圖15.JPG
2015-5-22 10:15


由第三張廣告樣片的出現,雖同樣具有各項特徵頗為湊巧,此也是識别該廣告樣片的先決條件之一,但由背面圖來看,則其正面的「英國華德路公司印記」,則似乎出現2種不同產生方式,一種為印上去的、一種為機器加蓋上去的2種不同,那到底該廣告樣片,其真正是用何種方式才產生的?是2種方式都有併存使用(或因時間先後而有不同方式產生)?還是只有使用其中一種方式產生?如2種方式均有使用並存世,則用上項介紹的特徵來識别即可區分真偽,但如僅以其中一種方式來產生,則其中一種即有可能為偽,而何者為偽就是關鍵及郵友最關心的,此也悠關到台幣百萬元以上的價格,相信郵友都會非常慎重及想知道正確答案,由於上項所看到的背面圖,因非實物、或紙張厚薄有不同、印刷或加蓋力量有不同等造成的差異,可能無法真正代表及說明真實情況,唯有收集到最早出現的第一張,日本(圖8)片的背面或許可解開此謎題,另英國華德路公司在早期也有代印其他國家的明信片,在其代印其他國家的明片之上,應可能同樣也有此「英國華德路公司印記」的存在,如此参考該類明片的背面也是不得以的選擇之一,期盼郵友共同一併來探討及解答到底何者才為正確。



参考資料﹕個人所寫「談賠錢的大清二次明信片」一文


日本水原明窗先生「華郵集錦第7集–清末‧民初

の切手と郵便(上)」一書


「INTERASIA  AUCTIONS LIMITET」公司

2010.7.31日至8.1日的拍賣目錄


                           2011.9.23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江西集郵總第81期內(2011.12.31日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本帖最后由 夏大緯1 于 2015-5-22 10:42 编辑

百萬的財富與郵識~

談清三次單片的特殊版式
夏大緯

本篇郵文個人曾首次嘗試刊登於拍賣目錄上,並立即挑戰測試拍賣市場的認同及接受度,隨後該郵文中的部份明片(可發現越是高價位的明片,反而越受拍賣市場的歡迎及認同),於該次拍賣中創下超過百萬元的成交價格及記錄,雖然對某些古典票、封來說,百萬元並不算什麼,但對「明片」來說,能有10萬元以上身價者己算是高檔貨了(目前己越來越多明片價格突破此金額,可見明片的身價及魅力直線上漲中),其實稀少明片的行情原本即没有一定的公定價格存在(此點跟之前可能没有出現在拍賣中、私下買賣成交價格没有記錄、也有在不同時間拍賣但前後價格差距甚大均有發生過),該次拍賣也可說是首次有多張清三次特殊版式明片拍賣及成交,也算是締造了一項郵史記錄存世。


一般正常版式清三次新片,目前一張身價大約在1萬元左右,但特殊版式新片的價格則大約有10萬到20萬元左右身價不同,是正常版式新片的10倍到20倍之多,是否有此身價經由該次拍賣也驗証出市場接受及同意了此價格,也算是給該類稀少「明片」公告了一個正式及初步的市場身價,另不論是拍賣或郵文,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個人並非一昧要強調其身價,而是經由其百萬元的身價,也可反應出該篇郵文也等同擁有「百萬元的郵識」,要先擁有百萬元的郵識才能擁有百萬的財富,如同看跑江湖賣藝者,戲法雖然巧妙但如果說穿了就不那麼神秘及偉大了,重點即是是否能夠得知其中關鍵之所在?而個人該篇郵文即是要傳達此畫龍點睛關鍵精華處在何處,擁有此關鍵的郵識不啻擁有百萬的財富。

蟠龍拍賣目錄前一期(第25期)拍賣剛結束,即獲知該次拍賣中的3項清三次單片特殊版式,11345號118.5mm、短距2.5mm以台幣拾萬壹仟貳佰元售出21346號119mm、短距3mm以台幣拾叁萬伍仟叁佰元售出31350號115.5mm最短框距實寄片以台幣拾叁萬伍仟叁佰元售出(上項成交價格均含10%佣金在內),唯一漏網之漁的1347號117.5mm、短距2.5mm實寄片,則因掉票影響未受郵友重視而未拍出,成交的3項特殊版式片,其中二項新片的成交價格,幾乎都較拍賣底價高出一倍,可見競爭的激烈及獲得國內外郵友的認同搶標,而創下新的正式成交記錄,相信令許多郵友大感意外及吃驚,個人訝異之外也頗高興,雖然多年來個人不論私下或郵文中,都曾為我國早期許多特殊明信片的身價叫屈,但情勢比人強同樣身為罕封的身價,往往因收集郵友較多、郵文介紹多、知名度較高等因素,不爭的事實許多罕封確是要比特殊明片的身價,要貴上十倍甚至百倍之多,此點還待收集明片的郵友多寫郵文介紹、多大力推廣收集人士、多參展曝光打知名度等方式,相信可扭轉此情勢。

個人近二年由於興趣的轉移,對有關明片郵文、郵品都較少關注,且約於3年前開始出售明片複品及次要郵品,後因市場對大清片的需求高,而不知不覺的配合需求,而較大量的售出各種特殊新舊大清片,甚至包涵許多大小郵集,如:清一、二次手繪新片,清一、二次總包發售片,清二次單雙片詳分版式,清四次加蓋中華民國單雙片詳分版式等郵品都陸續拍賣售出,直至此次才猛然警覺,二年來的大清片持續熱銷,可謂已默默沈積其漲勢且有其脈絡可尋,尤其近二、三年來國內外大藏家如日本水原明窗先生、英國普萊斯德先生、基隆郵友等,多位明片大藏家的郵集都已經由直接轉讓或公開拍賣方式,而重新洗牌被人接手收集,可見郵市對明片的需求及接受能力很強,一部明片郵集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但拆售卻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近二、三年主要適逢新舊世代交替,老藏家郵集陸續讓出,但並非年年都有大藏家明片郵集流出,此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相信經過這二、三年的拍賣、轉讓,該流出的明片郵集大都已出現了,今後市場貨源將相對降低不少,而接棒人手明顯日益增多,特殊明片的身價在上列因素的影響,配合其趨勢上漲是理所當然之事,明片收集者也算苦盡甘來有著逐漸出頭天的感覺,但今後再要購買特殊明片可能需要多花些錢才能買進了,但另方面來說對已擁有者則會高興,早買不但少支付金額50%,甚至5倍之多,且無形之中其明片郵集的身價,也瞬間跟著水漲船高暴增不少,此點也算對明片有先見收藏及擁護者獻上的無形賀禮。

近日回頭重新檢視自己的明片郵集,感觸特別深刻如同前文所言,發現許多特殊明片都在不知不覺之中一點一滴售出,尤其以大清片部份來說最為明顯,僅以清三次特殊版式單片來說,個人所藏之前只要出品拍賣幾乎都售出,目前僅剩還未拿出付拍者而已,多年前為收集清三次單片的版式不同,曾持繼多年透過各種拍賣、郵友盲目購進大量新片再分版式,但效果並不明顯,往往所購均是普通版式,且版式種類幾乎都相同,反而是透過國外明片專家請其代尋及購買特殊版式明片,雖然如此購買價格較高,反而略有所獲,曾陸續購進一些特殊版式新舊片,如此點滴收集才略有所成,部份曾發表為文留有記錄,但近二年則因較少涉獵明片、郵文也懶惰少提筆,許多明片還來不及發表已送出拍賣,並未留下記錄及資料頗為可惜,且多年前個人所為文的資料,因當時並未特別注意測量工具且大致簡單測量,加上直接參考採用前人已發表的舊資料,雖發現有小部份錯誤並更正,後約在3年前曾再重測一次,發現部份資料還是有錯誤,僅在自己郵集中更正並未為文公佈,近日重新整理郵集並做最後一次精細檢測,動用多支各種大小尺比較,最後採用一支最貴的日本尺全部重新檢測,又發現有極小部份的差異,為更正之前自己的錯誤,除為文記錄之外,也希望能避免錯誤的資料,今後不再被人繼續引用。

  
        
   
   
   


清三次單片的版式主要是以A、B兩項來區分為主(圖1),個人曾在停刊的大明報(郵史郵事話片封)專欄中,為文發表有關清三次單雙片郵文14篇,刊載日期在1995年9月22日至1995年11月10日期間,其中有3篇即是探討清三次單片版式,內中除提及以A、B兩項為主之外,還可以有C、D兩項(圖1)及郵資符誌、各處邊框的固定斷框、斷線等不同(圖2)可為輔,因為當時個人已發現各版式單片,大致在1郵資符誌內的中英文字體變化不同、郵資符誌內的斷框、斷線變化不同;2明片四周各處邊框的固定斷框、斷線變化不同;3郵資符誌下方的「郵政明信片」五字,其「郵」字第一筆尾端處有粗、細不同(圖3)等此3處地方均包涵有變化,即大致某版式片有123項中的某一項、某二項或三項均有變化為其特徵,如同某版式片其四周邊框特徵如下(圖4),而(圖3)的「郵」字第一筆尾端處有粗、細不同,郵友如細心比較可發現,「郵」字第一筆尾端處細者,大致均發生在特殊版式明片上,只有極少數在普通版式明片上發現,此點頗為奇特也為版式變化添上異趣,因此個人極力主張除以A、B兩項來區分版式之外,另以(圖2)、(圖3)等方式來輔佐,可更加確定各版清三次

  
        
   
   
   


片的版式,就如同大龍票每張郵票均有其固定版模特徵一樣,個人雖大力推廣此方式,但由於此涉及需精細的繪製文字、邊框的特徵不同,除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眼力外,也需要有大量實物比對後才能進行,因此個人在大明報郵文中也僅能舉例示範,而無法把每一種版式的特徵、斷框、斷線等不同一一繪製公佈,此艱巨龐大工程還盼後續郵友能夠接棒完成,那才真正造福郵壇功德一椿。

清3次單片版式001.jpg
2015-5-22 10:32

清3次單片版式002.jpg
2015-5-22 10:32

清3次單片版式003.jpg
2015-5-22 10:32

清3次單片版式004.jpg
2015-5-22 10:32

清三次單片分版以往A項部份以每0.5mm做為分界,如:118mm、118.5mm、119mm是以三段方式,每段0.5mm方式來區分,如有少許差異也以四拾五入方式自由心證歸類,現今重新檢測自集各版清三次單片,發現A項部份在115.5mm至120.5mm之間,有些明片的距離並非正好可以用每0.5mm做為分界,而確是停留在0.25mm或0.75mm處,此點雖可能牽涉到跟紙張的漲縮或其他原因而產生的誤差,以往個人也自由心證把其自動歸類為前一版式或後一版式,但現今版式分類越來越精細,且其特徵如果確有不同及明顯,郵友不妨可重新考慮把其也歸類為一種單獨版式,如果覺得分類太細了,則可能更需要以其某處固定斷框、斷線等不同模式,來加強輔佐及區分其所屬較偏向於那一個版式,如此相信可以更加確定其真正屬於何種版式,尤其是實寄片往往因加貼的郵票、郵戳等遮蓋掉許多版式特徵,無法像新片般明顯易見,更是需要經由各種方式來輔佐,才能確定其真正本尊身份。

清三次單片普通版式(或稱正常版式)係指A項以111.5mm至120.5mm來區分,其中以115.5mm為最短框距,也是數量相當罕少的一種版式,黃元明先生在中華集郵會2001年度郵學演講集(第10輯)內,撰文介紹「大清三次單片版式研析」,其中也談及「115.5mm目前存世僅發現兩件相當少見」,並附圖介紹存世的二件明片影本,個人也曾多年珍藏一張115.5mm片,即是蟠龍拍賣前一期(25期)中第1350號(該期目錄封面的那一張),已在上期拍賣中拍出,此為未曾記錄在內的第3片,該115.5mm片確是數量罕少,但相信應不止此3片存世,還待郵友為文去努力發覺與介紹,除115.5mm片外個人覺得另有二種普通版式片也頗少見,還待有興趣的郵友自己去發覺。

另清三次單片普通版式的認定,以A項從115.5mm至120.5mm每0.5mm做為一個區別版式,其B項則均為4mm長度,但如同前文所提及似乎並非如此也有例外情況,現僅就手邊現有郵品發現,提供下列補充做為郵友參考:

◎A項為117.75mm者(其界乎117.5mm至118mm間),且似乎有二種版式存在,1為四週邊框箭頭所指處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圖5),2為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斷框(圖6內放大圖箭頭所指處),另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有6處斷框情形發生,且其中有3處斷框情形跟1版式不同。


清3次單片版式005.jpg
2015-5-22 10:32

清3次單片版式006.jpg
2015-5-22 10:32

◎A項為118mm者,似乎有3種版式存在,1為左上角太極圖內框邊框斷框為其特徵,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6處斷框情形發生(圖7),2為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斷框(參考圖6內放大圖箭頭所指處)、郵資符誌內ct處有圓點未連接C字(圖8內放大圖箭頭所指處)、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3為郵資符誌內ct處無圓點(圖9),四週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3處斷框情形發生,此3種版式雖有共同的斷框處,但也有斷框處位置並不同,可謂雖大同卻有差異,因此個人大膽假設其有3種版式變化。

清3次單片版式007.jpg
2015-5-22 10:32

清3次單片版式008.jpg
2015-5-22 10:32

清3次單片版式009.jpg
2015-5-22 10:32

◎A項為118.25mm者(其界乎118mm至118.5mm間)且似乎有二種版式存在。1郵資符誌內CHIINESE的「C」字其左側連接邊框為其特徵(118mm版式者並沒有此種情況),另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圖10),2同樣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C」字其左側連接邊框,但另外CHINESE的「S」下方斷框為其特徵(圖11),且郵資符誌下方的「郵政明信片」五字,其「明」字漏印破版,不過此漏印破版情況應為例外並非常例,另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

清3次單片版式010.jpg
2015-5-22 10:32

清3次單片版式011.jpg
2015-5-22 10:36

此二種版式個人除有新片可為證之外,在實寄片中也有發現,現介紹如下:

(圖12)為銷河南戊申三月初一干支戳,經河南周家口戊申三月初三干支戳,寄北京有1908年4月6日二種到達戳(一為年份用8代表、一為年份用08代表),該片其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C」字,其左側連接邊框為其特徵屬於1版式,其特徵並未被郵戳遮蓋因此相當明顯。

清3次單片版式012.jpg
2015-5-22 10:36

(圖13)為銷常德戳不清,背面銷有湖南辰州丁未臘月6日雙圈干支過路戳,寄湖南沅州丁未臘月12日雙圈干支戳到達(片中折),該片其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斷框為其特徵屬於2版式,其特徵並未被郵戳遮蓋因此相當明顯。

清3次單片版式013.jpg
2015-5-22 10:36

(圖14)為加貼蟠龍貳分票貳枚銷江西南昌府丁未10月12日雙圈干支戳,經九江1907年11月20日,上海1907年11月23日及法國上海1907年11月28日客郵戳,寄德國1907年12月20日到達,該片除為首年實寄片外,其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同樣也斷框屬於2版式,雖然該片有加貼郵票、銷蓋郵戳,湊巧其特徵處並未被遮蓋。

清3次單片版式014.jpg
2015-5-22 10:36

◎A項為119.25mm、119.5mm、119.75mm、120mm者此4種版式,個人均有新舊片,但卻頗難分辨出不同,因其均有共同斷框、斷線情況存在,還待再深入探討。

清三次單片除普通版式(或稱正常版式)外,另有非常罕少的特殊版式存在,此是指B項框距低於4mm以下者來區分(普通版式均為4mm),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介紹有12種特殊版式片,個人補充及更正部份如下:

◎A項為117mm、B項為2mm(圖15),銷天津1907年12月11日戳寄當地(片微中折),該片除為首年實寄片外,另背面印刷廣告文字也為廣告片,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記載中誤為117.5mm、2mm並附圖為圖14,其實應為117mm、2mm,該片除郵資符誌內CINESE的「NE」兩字間上方斷線外、左下角邊框箭頭處也有斷框情形。

清3次單片版式015.jpg
2015-5-22 10:36

◎A項為117mm、B項為2.5mm(圖16),銷山東博山戊申4月13日干支戳寄濟南府,片上另用紅色筆書寫「原寄信人取回博局上」字樣,該片背面書寫有通訊文字並非空白,應為寄信人投寄後因故再向原寄郵局索回,而博山郵局為求慎重特用紅色筆書寫註明再交還,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未見記載及介紹,該片除郵資符誌內IMPERIAL的「PE」兩字間上方斷線外,另左上角、左中邊框箭頭處有二處斷框情形。

清3次單片版式016.jpg
2015-5-22 10:36

◎A項為117mm、B項為2.75mm(圖17),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記載中誤為117.5mm、2.5mm並附圖為圖15,其實應為117mm、2.75mm,該片為有名的清字第三筆連接邊框、郵字破版片,最早韓目把該片內框距離誤載為120mm,後個人曾為文更正為117.5mm、2.5mm,約3年前重測發現應為117mm、2.75mm才對但並未再為文公佈,因此錯誤資料才會繼續被引用,多年前個人曾先後由美國胡漢樞先生、張愷升先生處分別購進二張新片,其中一張已於蟠龍拍賣第22期中列明為第1563號,並在該次拍賣中拍出,目前個人所知該片已知有6片存世,除郵、清兩字破版特徵之外,另其右上角及右下角如意花飾(箭頭處)印刷不清破版及右下角有三段邊框花紋(箭頭處)有多處斷框情況發生,此種情況在所知存世的6片中,個人有其中4片影本資料均是如此,相信此特徵也能加強佐證其身份,另之前在徵尋擁有此片郵友的過程中還曾發生一段小插曲,香港黃玉培先生(後移民加拿大郵集己賣出),曾寄給我其收藏的明片郵集影本,我在觀賞時發現其中一張即是此版式片,後去信告知他高興萬分,他說該片購於美國「MICHAEL  ROGERS,INC‧」第17期拍賣目錄,其中第371項即為此片,當時該拍賣目錄並不知道此片珍罕定價相當便宜,黄先生購入後也一直未曾發覺,直到我提醒此片特殊,黄先生可謂意外獲得珍品一件,此種情況可能還會發生,只看郵友是否先具備了關鍵性的郵識,即可在遇見機會時不會平白錯過,該片拍賣成交價格含10%佣金為22萬元

清3次單片版式017.jpg
2015-5-22 10:36

◎A項為117.5mm、B項為2.5mm(圖18),該片右側斜形微黃,另該片郵、清兩字並未破版,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未見正確記載(其誤為郵、清破版片),該片郵資符誌內POST的「T」字直線部份斷線,另特別版式片從(圖15)開始,除上項介紹的各項特徵之外,其實另有二處共同特徵,一為郵資符誌內IMPERIAL的「M」字上開口寬朝外、下開口窄朝內,POST的「O」字上端不連框、「T」字右側不連框,而普通版式片確不同(圖19為郵資符誌放大圖、右為特殊版式、左為普通版式),一為郵資符誌下方的「郵政明信片」五字,其「郵」字第一筆尾端處細(圖3為郵字放大圖、右為細、左為粗),此二處特徵也可佐證其為特殊版式身份,並非一定需要依靠固定斷框、斷線來區分,但個人認為多幾種方式來辨別版式可更為正確。

清3次單片版式018.jpg
2015-5-22 10:36

清3次單片版式019.jpg
2015-5-22 10:36

文長,未完部份移下一欄

清3次單片版式020.jpg
清3次單片版式021.jpg
清3次單片版式022.jpg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A項為117.5mm、B項為2.75mm(圖20),銷青島1907年德國客郵戳寄德國,除為首年實寄片外,但可惜的是所加貼的郵票被撕掉,但還是可證明及研究此種版式確是存在,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未見記載,該片同樣擁有(圖19)右邊特殊版式的特徵(但唯一不同的是其POST的「T」字右側有連接邊框)、其「郵」字第一筆尾端處同樣為細,另其左下角太極圖外框箭頭處斷框。

清3次單片版式020.jpg
2015-5-22 10:45

◎A項為118.5mm、B項為3mm(圖21),銷江蘇上海丁未冬月23日干支戳,經上海1907年12月27日中英文小圓戳(其年份處用21戳號代替)、宜昌丁未臘月5日干支戳,寄四川重慶丁未臘月16日干支戳到達,該片除為首年實寄片外,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也未見記載。

清3次單片版式021.jpg
2015-5-22 10:45

◎A項為119mm、B項為2.5mm(圖22),銷南京丁未10月22日干支戳寄巢縣,背有安徽巢縣丁未10月25日到達干支戳,該片除為首年實寄片外,且為寄蕪湖郵局轉寄巢縣臥牛山上面交美國牧師收的中文實寄片,片背用毛筆書寫為教徒寄片告知牧師,其妻於本月20日晚兩點鐘生下一男孩,母子均安,相當有意義及人情味,也證明外國牧師在大清末年就已深入各鄉間、山上傳教,並在許多地方擁有信徒,該片雖郵資符誌處被郵戳遮蓋,但大致都還看得出來,跟(圖19)右邊介紹的特殊版式片特徵吻合,且其「郵政明信片」的「郵」字也很明顯第一筆尾端處細,且「郵政明信片」五字下方的「此面只寫收信人姓名住址」的「只」字,也跟一般普通版式片較不同,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也有介紹一張實寄片。

清3次單片版式022.jpg
2015-5-22 10:45

近日個人利用所剩清三次單片重新最後再次檢測,除發現部份版式確是有誤差,加上先前已發現但並未公佈的資料,做了上述的一番整理及介紹,除更正自己的錯誤之外,也盼以往的錯誤資料不再被繼續引用,另由於此次為文時間相當匆促,且非常可惜的是早期個人大致擁有相當完整的清三次片郵集,但並未精細測量,且依照以往傳統記載方式,用每0.5mm方式來做區分版式,後因興趣轉移更是未多加關注及保留清三次片,經由3年來的持續賣出清三次片,近日重新整理需要大量郵品交叉比對時,才發現許多版式新舊片已在不知不覺中售出,且大多並未保留下資料及影本甚為可惜,使得個人本次考據之時覺得留下許多遺憾,但想再不為文介紹,自己恐會更加遺憾,除為自己曾擁有清三次片郵集留下紀念及郵文資料之外,也希望經由本文的介紹,不論是否有誤或遺漏提出一些個人淺見,而讓對清三次單片版式有興趣的郵友,可大家一起來考證是否正確或錯誤。

最後另有二點補充說明,一為因清三次片的印刷為綠色,且將近百年前的印刷,不論文字、線條均並未能夠非常精細,因此不論是黑白或彩色影印,都無法百分之百的表達出其原貌,尤其是個人所介紹的文字變化、斷框、斷線等,只有真正看實物才能比對,影印往往細微的特徵無法突顯,且尺寸如果低至0.25mm之差,更是只有依據實物才能正確,因此只有真正擁有清三次片者,才能體會及深入研究其變化無窮,二為多年前為文時即曾懷疑並想提出的,經由此次重測更加發現不論是四周邊框、郵資符誌、郵資符誌下方文字等,此3部份都均各有其特徵不同,或共同或不同的變化組合配對成各種版式片,因此個人大膽假設,當時清三次單片的印製,其母模即可能是分由四周邊框、郵資符誌、郵資符誌下方文字等,此3部份組合完成,而在翻鑄子模時也是經由此3部份重組翻鑄,翻鑄過程時遇有損壞、替換等情況,再臨時抽補其中一部份重組翻鑄補不足,因此造成某些版式數量罕少或因而產生所謂的特殊版式片,此點疑惑及大膽假設還待郵友們共同來解答。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2003.12.9日截標的蟠龍拍賣目錄第26期內。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本帖最后由 夏大緯1 于 2015-5-22 11:00 编辑

清三次1907年片的補充    夏大緯

中華郵聯會刊第4期內,黃元明先生所寫「大清三次片的首年(1907)使用例」一文,內發表28張清三次首年(1907年)片的相關資料,綜合包涵了多位收藏家的藏品在內,可謂相當難能可貴,其中也涵蓋一張個人收藏的明片在內,由於個人明片從未參展過正式郵展競賽(只義務非競賽展出過二次),所寫相關明片郵文中也僅曝光過少數自藏明片,因此郵品、資料等均無外流,以致他人無法引用相關資料,現響應黃元明先生的郵文,並共襄盛舉補充部份資料外,並冀望能拋磚引玉獲得更多迴響,國內收藏明片人士可謂臥虎藏龍,佼佼者甚多且大多隱身於幕後,值此集郵界低潮時刻,除相互摩擦可激盪出火花外,重新塑造集郵的樂趣、益智、儲蓄外,也盼共同努力提昇我國明片在郵壇中的地位及維持不墜的身價。

收藏我國早期明片者,相信對清一次首年(1897年)片均耳熟能詳,在1993年個人統計清一次首年(1897年)片資料,發表於新加坡「醉郵學刊第一期」時,當時已知有42張清一次1897年片,至今陸續每年均有新增加,但至今還未見到達百張之數,且其中至少有12張為銷戳片,個人推測其全部存世數量約在100至200張之間,而清三次首年(1907年)片距離清一次首年(1897年)片已事隔10年時間,10年間使用明片人口的增加且普及化,所見清三次1907年片已多為實寄片,銷戳片反而少見可茲証明,因此個人推測清三次首年(1907年)片,其全部存世數量約為清一次首年(1897年)片的2至3倍不為過,即應有200至300張存世數量為合理推測,雖存世數量較之清一次首年(1897年)片為多,但兩者有極大差異不同之處,清一次首年(1897年)片貴在郵戳証明清一次片在1897年使用的情況,且在1897年首年使用的數量稀少,且其中至少有12張為銷戳片並非實寄,而清三次首年(1907年)片雖存世數量,可能較之清一次首年(1897年)片高出2至3倍之多,但因清三次片的本身稀少性,其發行數量可能僅為清一次片的1/4或1/6而已,形成其身價高知名度,因此清三次首年(1907年)片,跟清一次首年(1897年)片的身價可謂不相上下甚至超過,「當然清一次首年(1897年)片如果因銷戳珍罕或貼較罕少之票,其價格因此跳出正常(1897年)片價格者則另當別論」,此乃兩者的最大差異不同之處,兩者均值得在郵壇中予以記載及介紹。

個人因收集明片過程起步較早,早年明片物美價廉選擇機會也較多,對於悠關明片郵史部份的相關明片,更是多加注意刻意收集,因此持續多年來可謂稍有所獲,現謹記載個人所藏清三次首年(1907年)片資料如下:

(圖1)為清三次雙片的正片,框距為118.5mm,加貼蟠龍一分、二分票各一枚,銷重慶1907年10月8日漢英小圓戳,經上海10月26日漢英小圓戳及同日上海法國客郵戳,寄德國柏林1907年11月21日到達,該片收錄於黃元明先生郵文內的(圖3)片。

清3次1907年片001.jpg
2015-5-22 10:53

(圖2)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8mm,銷上海書信館1907年11月6日雙圈戳寄當地,背面印刷廣告文字。

清3次1907年片002.jpg
2015-5-22 10:53

(圖3)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9mm,加貼蟠龍半分票6枚(背後貼2枚),銷上海1907年11月8日漢英小圓戳及同日上海德國客郵戳寄瑞士。

清3次1907年片003.jpg
2015-5-22 10:53

(圖4)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9.5mm,銷上海書信館1907年11月12日雙圈戳寄當地,背面印刷廣告文字。

清3次1907年片004.jpg
2015-5-22 10:53

(圖5)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8mm,加貼蟠龍票肆分一枚,銷北海1907年11月13日漢英小圓戳,經香港11月18日寄英國,背面手繪風景彩圖。

清3次1907年片005.jpg
2015-5-22 10:53

(圖6)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8mm,加貼蟠龍一分、二分票各一枚,銷北海1907年11月13日漢英小圓戳,經香港11月18日寄英國,背面手繪兒童玩耍彩圖。

清3次1907年片006.jpg
2015-5-22 10:53

(圖7)為清三次雙片的正片,框距為117mm,銷上海書信館1907年11月16日雙圈戳寄當地,背面印刷廣告文字。

清3次1907年片007.jpg
2015-5-22 10:53

(圖8)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8mm,加貼蟠龍二分票2枚,銷江西南昌府丁未10月12日(1907年11月17日)雙圈干支戳,經九江11月20日、上海11月23日漢英小圓戳及法國上海1907年11月28日客郵戳,寄德國柏林1907年12月20日到達。

清3次1907年片008.jpg
2015-5-22 10:53

(圖9)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8mm,郵資符誌至頂框間距離為2.5mm(一般為4mm),加貼蟠龍一分、二分票各一枚,銷牛莊1907年11月18日漢英小圓戳,寄俄國因俄國為凱撒曆,換算陽曆時在1900年之後要再加13天,因此所銷俄國郵戳1907年11月24日,換算陽曆則為1907年12月7日到達。

清3次1907年片009.jpg
2015-5-22 10:53

(圖10)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9mm,銷上海書信館1907年11月19日雙圈戳寄當地,背面印刷廣告文字。

清3次1907年片010.jpg
2015-5-22 10:53

(圖11)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5.5mm,加貼蟠龍一分、二分票各一枚,銷北京丁未10月18日(1907年11月23日)單圈干支戳,經塘沽11月24日、上海11月29日漢英小圓戳(該戳其年份位置處所嵌數字18並非年份而是戳號)及德國上海1907年11月30日客郵戳,寄荷蘭1908年1月1日到達。

清3次1907年片011.jpg
2015-5-22 10:55

(圖12)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9mm、郵資符誌至頂框間距離為2.5mm,銷南京丁未10月22日(1907年11月27日)漢英腰框式干支戳,寄安徽巢縣背有丁未11月15日(1907年12月19日)漢英腰框式干支戳到達。

清3次1907年片012.jpg
2015-5-22 10:55

(圖13)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8mm,銷上海書信館1907年12月4日雙圈戳寄當地,背面印刷廣告文字。

清3次1907年片013.jpg
2015-5-22 10:55

(圖14)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9.5mm,銷汕頭1907年12月9日漢英小圓戳寄當地。

清3次1907年片014.jpg
2015-5-22 10:55

(圖15)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7mm、郵資符誌至頂框間距離為2mm,銷天津1907年12月11日漢英小圓戳寄當地,背面印刷廣告文字。

清3次1907年片015.jpg
2015-5-22 10:56

(圖16)為清三次雙片框距為116mm,銷上海書信館1907年12月13日雙圈戳寄當地,背面印刷廣告文字回片未使用。

清3次1907年片016a.jpg
2015-5-22 10:58

(圖17)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8mm,加貼蟠龍一分、二分票各一枚,銷宜昌1907年12月21日漢英小圓戳(一般郵戳均用二位數表示年份,少數用一位數表示年份,宜昌即為其中之一,其1907年只用7字代表),經漢口12月25日漢英小圓戳(該戳為斷框戳,漢口斷框戳有數種型式不同),寄蘇格蘭1908年1月21日到達。

清3次1907年片017.jpg
2015-5-22 10:56

(圖18)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8mm,銷陝西西安丁未冬月22日(1907年12月26日)雙圈干支戳,經漢口1908年1月4日漢英小圓戳(該漢口斷框戳跟圖17斷框戳即明顯不同),寄上海有上海1908年1月7日漢英小圓戳(該戳年份位置處所嵌數字22為戳號並非年份)及同日上海書信館戳到達。

清3次1907年片018.jpg
2015-5-22 10:56

(圖19)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8.5mm、郵資符誌至頂框間距離為3mm,銷江蘇上海丁未冬月23日(1907年12月27日)單圈干支戳及上海1907年12月27日漢英小圓戳(該戳年份位置處所嵌數字21為戳號並非年份),經宜昌丁未臘月5日(1908年1月8日)雙圈干支戳,寄四川重慶丁未臘月16日(1908年1月19日)單圈干支戳到達。

清3次1907年片019.jpg
2015-5-22 10:56

(圖20)為清三次單片框距為119.5mm,銷天津1907年12月28日漢英小圓戳,寄北京同日漢英小圓戳到達。

清3次1907年片020.jpg
2015-5-22 10:56

(圖21)為清三次雙片的回片框距為116mm,銷北海1907年12月31日漢英小圓戳寄當地,背面手繪海邊情侶彩圖。

清3次1907年片021.jpg
2015-5-22 10:56

此為個人所藏21張清三次首年(1907年)片的簡介,綜合黃元明先生郵文內所介紹的28張,扣除重覆個人所藏1張之外,已知有48張完整資料存世,現再綜合48張資料可得知:110月使用者共計為10張、11月使用者共計為17張、12月使用者共計為21張,2寄國內使用者共計為21張、寄國外使用者共計為27張,由上項統計數字可以大致推算出,在1907年10月份剛開始使用清三次片時,可能知曉者不多或有些郵局來不及供應出售,因此至今確是使用及存世者不多,往後即逐步成長增加,而寄國內或寄國外使用的比例兩者雖大致相差不多,但因清三次片的推出最主要乃是針對國內使用為主(依據萬國郵盟規定,國內明片使用刷色為綠色,清一、二次片均為紅色,清三次片乃是針對此改變而特別發行),但當時大清郵政並未另外發行國際片,因此一片國內、國際兩者通用,且由上項統計數字可看出寄國外的使用數量還是較高於國內使用,且國內使用的21張中約有9張為廣告片(背面印刷有廣告宣傳文字可茲証明),比例已約佔存世21張的一半,另外其餘12張也大多為在華各國洋人相互通訊連絡之用,可見寄國內、寄國外使用的清三次片,最主要還是在華各國洋人使用為主,國人真正使用清三次片者可謂甚少,相信乃是國人對「明信片」的使用並不習慣及接受,直至民國之後才逐漸普及並被國人真正接受,而清三次片機緣巧合躬逢改變,且因先天發行數量的罕少、後天的使用時間短暫(清四次片約在1908年4月即推出使用,明顯意圖取代清三次片),清三次片在前有清一、二次片的繼續使用、後有清四次片緊追在後的發行,前後夾擊中逆勢生存,形成其量少、獨特、價昂等多重特性,有其歷史、郵史的特殊價值可資記載。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2001.12.20日出版的今日郵政第528期內。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清三次片的「事」字
夏大緯


清三次片以其明片的本身價值來說(不涉及郵戳、郵資等方面),國人自印、顏色改變、版式複雜、稀少性、知名度等,造就其當之無愧為清片龍頭的身份,而隨著版式的受重視,近幾年在郵展上可看見参展郵集,對清三次片的版式都詳加註解並說明,而清三次片也確是可讓郵友充份發揮收集及研究的功能,除己知及公佈周知的許多版式之外,應還有未發掘、未所知的版式等著郵友去探索,因此目前郵友朝向發掘出更細微、更新的版式,此也是好事一件,代表著其受人重視的程度,才會一直推陳出新找出更細微、更新的版式。


個人近幾年己幾乎不再寫清片郵文,清三次片大多也都售出了,近期在搜尋資料時重新閱讀了一些有關清片的郵文,参觀郵展時對清三次片也特别注意及記載一些事宜,發現之前郵友所寫的郵文,及参展郵集中對一些清三次片版式,感覺有些地方可再補充,雖然個人目前手中所剩清三次片己不多,已無法像之前可大量實物参考及比較,可能會有疏漏及不足之處,但優點則是目前的掃描器可高倍放大細微之處,較之前的影印放大更清晰,可更清楚及得知版式的差異及不同之處,現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及補充介紹如下﹕


(圖1、2、3)一般所知清三次片目前版式分類,除以內框距離的差距來分之外,再就是以郵資符誌內「壹分」的「分」字,其第一、三筆劃是否相連或不相連,及英文「CHINESE  IMPERIAL  POST」的「O」字,其上方有無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或無小黑點不相連來分,其次就是明片下方第二行文字「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其第五橫劃(第六筆)是較長還是較短來分,個人本次主要探討的則是118mm至118.25mm左右此種明片版式,並不包括其餘不同mm版式在內特此先行說明,該種明片版式個人認為還可注意的,則是郵資符誌內英文「CHINESE IMPERIAL POST」,中「CHINESE」的「S」左下尾端有無缺口或跟上端連不連接,「IMPERIAL」的「A」右脚下端有無跟邊框連接或不連接,(圖1、2、3)為119.75mm版式片,僅為示範及區别版式不同之處,(圖2)為該郵資符誌放大圖,可看出「分」字其第一、三筆不相連,「O」字上方有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CHINESE」的「S」左下尾端有缺口、並未跟上端連接,「IMPERIAL」的「A」右脚下端没有跟邊框連接,(圖3)則為「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放大圖,可看出其第五橫劃(第六筆)是屬於較長版式。

圖1.JPG
2015-5-22 11:04

圖2.JPG
2015-5-22 11:04

圖3.JPG
2015-5-22 11:04


(圖4、5、6)為118mm版式片,(圖5)為該郵資符誌放大圖,可看出「分」字其第一、三筆不相連,「O」字上方有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CHINESE」的「S」左下尾端有缺口、並未跟上端連接,但其下邊框則斷線破版極為清楚,「IMPERIAL」的「A」右脚下端没有跟邊框連接,(圖6)為「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放大圖,可看出其第五橫劃(第六筆)原本應屬於較長版式,但由放大圖可看出第五橫劃尾端有中斷破版情況,形成介乎於長、短兩者之間的第三種型式了,由此看來118mm版式片的「事」字,其第五橫劃(第六筆)應可再詳分為較長、中斷破版、較短等3種。

圖4.JPG
2015-5-22 11:04

圖5.JPG
2015-5-22 11:04

圖6.JPG
2015-5-22 11:04


(圖7、8、9)為118.25mm版式片,加貼蟠龍票貳分2枚,銷江西南昌府丁未十月十二日干支戳,經九江1907.11.20日戳、上海1907.11.23日戳及法國上海1907.11.28日客郵戳,寄德國1907.12.20日戳到達,該片也是首年實寄片,(圖8)為該郵資符誌放大圖,可看出「分」字其第一、三筆不相連,「O」字上方有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其餘特徵因郵戳的關係不是很清楚就不在此探討,(圖9)為「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放大圖,可看出其第五橫劃(第六筆)同樣尾端有中斷破版情況,介乎於長、短兩者之間的第三種型式。

圖7.JPG
2015-5-22 11:04

圖8.JPG
2015-5-22 11:04

圖9.JPG
2015-5-22 11:04


(圖10、11、12)為118mm版式片,銷江蘇蘇州己酉正月廿八日干支戳,寄上海己酉正月廿九日干支戳到達,為毛筆書寫的中文實寄片,(圖11)為該郵資符誌放大圖,可看出「分」字其第一、三筆不相連,「O」字上方有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其餘特徵因郵戳的關係不是很清楚就不在此探討,(圖12)為「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放大圖,可看出其第五橫劃(第六筆)同樣尾端有中斷破版情況,介乎於長、短兩者之間的第三種型式。

圖10.JPG
2015-5-22 11:04

圖11.JPG
2015-5-22 11:04

圖12.JPG
2015-5-22 11:04


(圖13、14、15)為118mm版式片,銷上海書信館1907.12.4日戳寄當地,該片也是首年實寄片,(圖14)為該郵資符誌放大圖,可看出「分」字其第一、三筆不相連,其餘特徵因郵戳的關係不是很清楚就不在此探討,(圖15)為「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放大圖,可看出其第五橫劃(第六筆)同樣尾端有中斷破版情況,但己幾乎快看不太出來有中斷破版的情況了,就暫算是介乎於長、短兩者之間的第三種型式。

圖13.JPG
2015-5-22 11:06

圖14.JPG
2015-5-22 11:06

圖15.JPG
2015-5-22 11:06


(圖16、17、18)為118.25mm版式片,銷山東泗水丁未臘月二十日干支戳戳,經二處戳不太清楚,寄青島1908.1.28日德國客郵戳到達,(圖17)為該郵資符誌放大圖,可看出「分」字其第一、三筆不相連,「O」字上方有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其餘特徵因郵戳的關係不是很清楚就不在此探討,(圖18)為「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放大圖,可看出其第五橫劃(第六筆)同樣尾端有中斷破版情況,但己幾乎快看不太出來有中斷破版的情況了,就暫算是介乎於長、短兩者之間的第三種型式。

圖16.JPG
2015-5-22 11:06

圖17.JPG
2015-5-22 11:06

圖18.JPG
2015-5-22 11:06


(圖19、20、21)為118mm版式片,(圖20)為該郵資符誌放大圖,可看出「分」字其第一、三筆不相連,「O」字上方有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CHINESE」的「S」左下尾端則跟上端相連没有缺口,「IMPERIAL」的「A」右脚下端跟邊框連接,後2項跟上項明片有所不同,(圖21)則為「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放大圖,可看出其第五橫劃(第六筆)己是屬於較短版式了。

圖19.JPG
2015-5-22 11:06

圖20.JPG
2015-5-22 11:06

圖21.JPG
2015-5-22 11:06


(圖22、23、24)同為118mm版式片,(圖23)為該郵資符誌放大圖,可看出「分」字其第一、三筆不相連,「O」字上方有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CHINESE」的「S」左下尾端有缺口、並未跟上端連接,「IMPERIAL」的「A」右脚下端没有跟邊框連接,後2項跟上項明片也有所不同,(圖24)則為「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放大圖,可看出其第五橫劃(第六筆)己是屬於較短版式了。

圖22.JPG
2015-5-22 11:06

圖23.JPG
2015-5-22 11:06

圖24.JPG
2015-5-22 11:06


(圖25、26、27)同為118mm版式片,銷上海書信館1907.11.6日戳寄當地,該片也是首年實寄片,(圖26)為該郵資符誌放大圖,可看出「分」字其第一、三筆不相連,「O」字上方有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CHINESE」的「S」左下尾端有缺口、並未跟上端連接,其餘特徵因郵戳的關係不是很清楚就不在此探討,(圖27)則為「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放大圖,可看出其第五橫劃(第六筆)己是屬於較短版式了。

圖25.JPG
2015-5-22 11:08

圖26.JPG
2015-5-22 11:08

圖27.JPG
2015-5-22 11:08


(圖28、29、30)為118.25mm版式片,加貼蟠龍票肆分1枚銷北海1908.3.14日戳,寄德國1908.4.17日戳到達,(圖29)為該郵資符誌放大圖,可看出「O」字上方有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其餘特徵因郵戳的關係不是很清楚就不在此探討,(圖30)則為「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放大圖,可看出其第五橫劃(第六筆)己是屬於較短版式了。

圖28.JPG
2015-5-22 11:08

圖29.JPG
2015-5-22 11:08

圖30.JPG
2015-5-22 11:08


上項介紹是以清三次片118mm至118.25mm左右,此種明片版式做為本文主要探討目標,同為118mm至118.25mm左右明片,除郵資符誌內「壹分」的「分」字,其第一、三筆劃不相連,及英文「CHINESE  IMPERIAL POST」的「O」字,其上方有一小黑點跟邊框相連之外,其次就是郵資符誌下方第二行文字「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其第五橫劃(第六筆)是較長還是較短來分之外,由上項介紹則還可得知,就是郵資符誌內英文「CHINESE  IMPERIAL  POST」,中「CHINESE」的「S」左下尾端有無缺口或跟上端連不連接,「IMPERIAL」的「A」右脚下端有無跟邊框連接或不連接也有所不同,而明片郵資符誌下方第二行文字「後面須寫寄信人各種事由」的「事」字,其第五橫劃(第六筆)除較長、較短之外,發現有第五橫劃尾端有中斷破版情況,形成介乎於長、短兩者之間的第三種型式,如此118mm至118.25mm左右版式片的「事」字,其第五橫劃(第六筆)應可再詳分為較長、中斷破版、較短等3種不同,特此一併提供給郵友参考。



参考資料﹕中國郵刊81期內陳友安先生所寫「大清三次單、

雙片分型之另類探索」


中國郵資符誌明信片(1897~1949)


                               2011.12.8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大陸集郵博覽總第286期內(2012年4月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78年兩岸首次直接通郵~掛號封
夏大緯


集兩岸郵史郵品者,相信都會收集民國781989年).6.10日,台灣郵政總局採取便民簡化措施,開放此日可以直接貼台灣郵票、直接寄往大陸的首日實寄封,該日同時也開辦「掛號信件」,何輝慶編著的「海峽兩岸通郵史(18752008)」內說明﹕「但此批約五百件之掛號封,因承接信件之國泰航空公司突然告知無法運送(註﹕主要是掛號信件涉及事後查詢及補償問題,當時雙邊之郵政單位或委託機構尚未簽署相關協定),致郵總於六月十四日宣布停辦寄大陸掛號信,只接受航平信件,於是這批在台灣已完成交寄手續之掛號信,由郵局以退資方式處理,所以民國七十八年六月十日,台灣寄大陸之掛號信,應算是兩岸通信史上之未完成封,亦有其歷史價值。」。


另在華郵網上鄧青先生,提出根據「新光郵鈔」第265期(民國78年7月號),內P.25頁徐祖欽先生所寫的「報紙郵文選粹」,提及「中國時報」六月十四日報導,郵政總局副局長夏荷生接受訪問時說,民眾近幾天寄的六百五十封掛號信,郵局將予退回,如此該資料應較正確,可更正為650封,感謝鄧青先生提供資料。


(圖1)為大眾集郵雜誌社的大眾巡迴郵展封,貼33元郵資銷台灣、78.6.1021時、甲29、台北戳航空掛號寄廣東東莞。

圖1.jpg
2015-5-22 11:11



參考資料﹕何輝慶編著的「海峽兩岸通郵史(18752008)」


「新光郵鈔」第265期(民國78年7月號)


                         2015.5.4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877

民國七十六年八月郵資調整後各地欠資戳實錄(上)  --  夏大緯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876

民國七十六年八月郵資調整後各地欠資戳實錄(下)  --    夏大緯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78年版集郵彙報內(1989.6.30日出版)



附記﹕該篇郵文緣起於個人在「新光郵鈔」第247期(民國77年1月出版)至第253期(民國77年7月出版)內,連續寫了7篇「簡介郵資調整後的各地欠資戳(一)至(七)」一文,當時文內的附圖均為個人手繪並非實物,大小也並非原尺寸,後「集郵彙報」即將首度問世,鍾火盛先生覺得上項郵文如綜合成一篇,並附上欠資戳原寸實錄,將是一篇很好的郵史記錄,因此一直鼓勵並協助,才得以完成此300多個不同欠資戳的實錄,也算是對該段郵史留下了一個記錄,78年版集郵彙報是第一本集郵彙報,當時只印刷1000本,目前己不容易找,要配齊全套集郵彙報也大多只缺這一本,因此很多郵友恐都未看過此篇郵文,特此影印掃描提供給郵友参考


而會收集此批300多個不同欠資戳,其實背後也有個極為曲折及有趣的故事,如今再回想22年前當年的情景,才發覺當時確是年少瘋狂有著一股儍勁,才得以留存此批欠資戳的,民國76.8.10日郵資調漲後不久,有一日奉派至「強棒出擊」做現場導播工作,當時「强棒出擊」是一個非常熱門的節目,晚間6時30分至7時現場播出(該節目前後長達10年播出,播出時間略有不同,部份內容則是播出前或播出後,預先錄製並剪輯好後,再穿插於現場節目中播出),發現在現場堆放大批全省各地寄來的明信片等待抽獎,原來當時節目中有跟某家報社合作舉辦「強棒美女」選拔,每周、每月、最後總結束都有大小不等多次抽獎,當時因為節目紅、用明片抽獎是熱門潮流,除全省觀衆外、参加競賽的美女,更是大力發動親朋好友用明片投票,每周收到的明片在現場堆得像一座小山,發現在這些明片上有些蓋有欠資戳,引起個人的好奇及興趣,詢問工作人員得知在每次抽完獎後,因數量太多且每星期都會收到新的一批明信片,因此在抽完獎後等節目錄完,就交由場棚打掃的清潔工運去公司的垃圾場丟棄。


聽完工作人員如此說,就非常高興的說抽完的明片不要丟棄我需要,在節目錄完後也跟清潔工講,該批明片等下我會分批拿走先暫移放一旁,通常節目錄完、再等工作人員撤走,大致已接近午夜12時了,我再把汽車開到靠近該攝影棚的一樓大門處,該節目大致固定在左側大樓6樓第2攝影棚播出,由於每次明片甚多、且還需由6樓拿到一樓大門外,我就去借推車來搬,如此來回多次每次都把汽車前座、後座、行李箱都塞得滿滿的,當時我開的是福特1600cc跑天下轎車,車輛空間算是滿大的,有時還裝不下就把剩餘的先找地方暫放改日再搬,第一次要把明片拿出公司,經過一樓大廳告知公司警衛並給他看及檢查,說我集郵要把這些抽完的明片運回家,有些警衛也知道我集郵,但一定想不到我連這個也要,笑著問我說這些明片有什麽用?這麽多也要?我告知因為太多了,只能先拿回家等有空再慢慢看及找我需要的,現在是不值錢没人要,但20年後就不一定了,講完看見警衛臉上的笑容更燦爛,只差没有大聲笑出而己,看我進進出出的在搬,還是好意的問我需不需要幫忙,事後再見我多次搬運就見怪不怪了。


後雖未再派去強棒出擊工作,但都會打聽何時會抽獎,會抽獎的當天就去交待抽完我要,如當天没工作休息,算好時間再從家中開車專程去公司拿,直到該節目抽獎結束才停止,而當時我住的舊家為公寓4樓没有電梯,每次開車到家後如運氣好可停近一些,運氣不好就會停遠一些,還好當時汽車較少,大多可停在住家樓下附近,然後我再一趟一趟的往4樓搬,幸好當時年青不覺得累及辛苦,回到家中距離最近及空間最大的地方就是客廳,於是把沙發前面的茶几移開,就直接把大批明片倒在客廳中央,當時由於工作忙、搬回家中的明片數量、速度,較我挑選的數量、速度快太多,没有幾次客廳堆的明片不是一座小山、而是一座大山,堆的幾乎連大門都快要打不開,期間印像中似乎有2位朋友到家中小坐、看了也嚇一跳,太太後來再也忍耐不住,發出最後通牒不准再拿明片回家,家中客廳的明片也限定最短期限,只能留小部份其他盡快處理掉,於是匆忙在最短時間,大致很快的挑一些欠資戳、代辦所戳、小部份較特殊地名手蓋戳等保留,其餘全數分裝10多個、一人高的尼龍大型袋移放在陽台,等樓下有叫賣收廢紙者經過請他上來搬,該批數量無從估計没有一百萬張、也有五拾萬張,搬完收廢紙者好像給了我60元還是80元己不記得,只要搬走我也鬆了一口氣、多少錢並未計較,事後多年未再見該批明片有出現在郵市中,當時應是直接送到紙廠做成紙漿了,如此在當年用來投票使用的多種版式明信片,經過這次的大銷毁,目前可能有些版式的明片其實存世並不多,只是郵友還未發覺及注意到而己,後事隔多年又再遇到郵資漲價,因為電視公司己甚少再辦抽獎活動,有抽獎活動参加的人也很少,看見抽獎明片只能心動、確再也不行動把明片搬回家了。


時光飛逝重提當年之事似乎猶在眼前,確不知不覺己事隔22年之久,己超過當時個人所說「20年之後就不一定了」,目前該類自然實寄欠資片,雖然價格不是很高,但要找也不是那麽容易,如要找到300多個不同欠資戳更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時機巧合金錢價值在其次,當初留存的欠資片,見証了一段郵資調整後的郵史記錄,才得以完整並原寸的提供給郵友参考,其郵史價值己超越其金錢價值了。


後鍾火盛先生用此300多個欠資戳,加上個人提供事後新購的一些欠資戳、其他郵友提供的欠資戳等郵品,在台南成功郵刊第1507期內(民國83.8.15日出版),開始發表「台灣郵區欠資戳分類實錄」一文,前後共寫了39篇,外加一篇前言共計40篇,最後一篇刊在成功郵刊第1552期內(民國87.5.15日出版),該39篇郵文把欠資戳從新分類~如變異、帶地名、有無框、幾格式、有無帶元字、違規使用等,分析研究得更為徹底,有興趣的郵友可自行参考,個人把此40篇郵文加上個人此篇,影印綜合裝訂成一册,確是可成一本專著了,可見欠資戳的五花八門、內涵豐富,有著極大的探討及研究空間。


                                 2009.12.3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577

另類檢查戳   --   夏大緯


               早期收集台灣各類實寄封時,碰見一些奇怪不知名或未見記載的各種戳記,有些並非是正規的郵戳,而是各種不同型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等戳記,但只要碰到都不排斥先購買再說,回家後就先擱置在一旁,事後如再遇見類似戳記並購入,就歸類之前的一併放在一起,如此多年來雖然有些戳記極為少見,事後並未再遇見或偶而才會遇見,如此月積年累有些戳記,還是不知不覺的小有成果累積了一些,一段時間後拿出研究並請教對郵戳專精的郵友,有些獲得了解答、有些則至今還未有確定的答案,但隨著資訊的發達、檔案的流出或解密,還是有機會水落石出的一天,近日經由拍賣曝光的檔案郵品,終於解惑了個人之前認定是檢查戳的郵品,也經由此檔案資料,証實其確屬檢查戳的身份。


               台灣檢查戳多年來一直是郵友研究、收集的熱門郵品,不但是因其使用的時間長、種類多之外,由於檢查屬秘密不公開的作業,被檢查過的信件所留存下的蛛絲馬跡,相信也是盡量保持與一般信件同樣,盡量讓人感覺不出曾被檢查過的痕跡,因此大多是在郵戳的字軌處,來區别是否經過檢查,如此較不易讓人發覺及注意到郵檢的存在,此是正規及被郵友普遍認知了解的,但是否也會有例外及使用不同正規郵戳之外的型態存在?此點則似乎未見有郵文談及過?但由於被檢查的(或寄出的)人、地址、機關等,可能較為敏感或特殊的關係,或是檢查單位的不同等,方式可能也會有變通不同之處,因而使用的戳記,可能也會產生差異不同之處,因此個人一直不排斥,且認為有些戳記就是屬於檢查戳或是檢查戳的分身,但一直無法找到証據來証實,只能把相關郵品暫時擱置在一旁,等待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遠東2009年秋季拍賣目錄(2009.10.28日截標),該期目錄內第2787項至2792項,此6項郵品的出現,除証實之前所知的郵檢戳,如恒春(辛4)、潮州(辛4)的存在外,第2790項至第2792項郵品的出現,則証實除正規郵檢戳之外,也有其他型式的郵檢戳存在,可謂改寫、創新了郵檢的另一頁,第2790項郵品的說明為「屏東潮州掛號、限時掛號函件提檢單,此為當年警總特檢處檢查黨政軍重要人物特殊郵檢戳數字戳碼,本檢查表數量只有二張,此為研究末期郵檢最佳佐證資料(圖1)」,感謝遠東郵票公司同意提供此提檢單,由(圖1)可得知該單身份屬於「密」,該單使用日期由其上記載,可得知是在民國69.12.12日,事隔將近30年時間才得以解密而流出,當時提檢的是掛號信、收件人為總統府蔣經國總統,該單左上角「提檢時專用郵戳」處,並非像第2787項、2788項、2789項,銷蓋的是恒春(辛4)、潮州(辛4)等正規郵檢戳,而是略正方型、上下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略窄頂端為圓弧型、下格較寬,上格內從左至右為28數字、下格內從左至右為08數字)。

此特殊「2格式數字郵檢戳」,是否如上述所言為「當年警總特檢處檢查黨政軍重要人物」才使用?第2791項郵品為寄總統府嚴家淦總統封,銷民國66.1.4日台北辛28郵檢戳及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8、下格為17),第2792項郵品為寄東海大學梅可望校長封,銷1987.10.10日台北酉27郵檢戳及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2個(分别為上格為20、下格為03及上格為20、下格為30),由(圖1)及上述2件郵品的收件人,分别為蔣經國總統、嚴家淦總統、梅可望校長來看,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確是頗符合上項所言,為「當年警總特檢處檢查黨政軍重要人物」所使用,是否如此可再待討論及更多實物証實,但經由(圖1)的檔案及實物,可証明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確是存在及有使用,如此郵檢戳除正規的字軌郵檢戳之外,今後還可加入此另類的「2格式數字郵檢戳」了。

前言中曾提及,個人早期即喜歡收集一些奇怪未見經傳及記載的戳記,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最早就是先在寄美國在台協會的實寄封上發現,當時即覺得事有蹊蹺,直覺上即認為其應屬檢查戳的身份,後特别注意找尋此相關實物以便分析比對,至今一晃眼已有多年,總算獲得証實其真實身份,解開了多年身世之謎,現介紹個人多年來小有成果的收藏如下﹕

(圖2)為民國70版5元限時封加貼6元票(背另加票已撕毁),銷70.5.9日(日期不太清楚)18時台灣台南廿八支(甲)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信封正面右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2),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己略做修改,改成上下2格大致己同寬了,不像(圖1)的上窄下寬相當突兀不協調。

(圖3)為中式私封貼郵資14元,銷73.5.8日17時台灣木栅八支甲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73.5.9日(日期不太清楚)台灣台北X支戊到達戳,信封正面右上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2)。

(圖4)為72年版8元掛號封加貼郵票6元,銷73.5.8日9時(日期不清楚)台灣木栅一支(甲一)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日期不清楚到達戳,信封正面右上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2)。

(圖5)為82年11月版無面值中式郵局官封貼郵資24元,銷84.8.18日11時台南開(平)?一字不清楚甲戳,掛號寄台北市教育部郭為潘部長收,信封正面右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3),一般所知郵檢戳,根據鍾火盛先生編著的「台灣郵區之郵檢戳」,書內的記載為「郵檢戳使用日期,殊少超過民國七十七年底,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使台灣地區各局執行郵檢業務之郵檢員逐漸退出工作崗位,最遲至八十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全部結束」,該封的使用日期為84.8.18日已超過81.7.31日,可見還有可資探討之處。

(圖6)為中式私封貼郵資19元,銷84.9.19日11時文山木新甲1戳,掛號寄台北市教育部郭部長收,信封正面右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3),該封的使用日期為84.9.19日同樣已超過81.7.31日。

(圖7)為中式大型私封貼郵資劵25元,銷2002(民國91年).7.31日9時台北中崙甲6戳,掛號寄台北市財政部李庸三部長收,信封正面左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3),該封的使用日期為2002(民國91年).7.31日同樣已超過81.7.31日。

(圖8)為72年版8元掛號封加貼郵票9元,銷73.5.8日台灣台北四十六支戳,限時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73.5.8日17時台灣台北庚42到達戳,信封正面右中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4)。

(圖9)為西式私封貼郵資8元,銷73.5.7日9時台灣新營(甲二)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73.5.8日15時台灣台北七支戊戳到達,信封正面中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4)。

(圖10)為西式私封銷1986.4.8日哥斯達黎加戳,掛號寄哥斯大黎駐華大使館轉中哥文經協會,背另有1986.4.15日哥斯達黎加戳及1986.4.20日11時台北申33到達戳,信封正面右下處另有75.4.21日11時士林戊1到達戳,左中處另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6),背面另也有一不清楚可能也是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1、下格為26)。

(圖11)為72年版2元平信封加貼郵資6元,銷73.5.7日12時台灣台北六十九支甲1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不清楚到達戳,信封正面中間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7)。

(圖12)為70年版8元掛號封加貼郵資6元,銷73.5.8日18時(日期不清楚)台灣高雄十支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73.5.9日15時台灣台北七支戊戳到達,信封正面中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8)。

(圖13)為西式私封貼郵資5元,銷73.5.9日17時台灣高雄(庚1)機戳,限時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73.5.9日21時台灣台北(庚2)機戳到達,信封正面中上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8)。

(圖14)為美國22分郵簡,銷1980.9.21日美國檀香山戳,寄台北蔡維屏先生收,背有1980.9.25日16時台北酉28戳及69.9.27日16時台灣台北(7)機戳到達,郵簡正面右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8、下格為18),該件郵簡會銷2個郵檢戳初覺怪異,上網一查才知蔡維屏先生在1981.3.25日至1982.11.19日期間,曾躭任過駐美代表,收此信時其還未上任,當時似乎正躭任外交部北美司司長。

目前經由檔案資料及實物,証明2格式數字郵檢戳確是存在,但對其所知還是有許多不詳及待解之謎,其上下2格內的數字有何玄機?代表地區、郵局、郵檢人員的代號?還是另有其他的作用及解釋,目前由上項實物介紹,可得知已有多種組合不同,應還有其他不同組合的存在,還待郵友提出更多的實物,尤其是2格內的數字不同將是關鍵,有更多的實物比較分析才能得知其玄機,該2格式數字郵檢戳雖甚易仿造,但其使用的條件有一些限制,要想仿造容易但還需有相關內容郵品搭配才行,在郵文介紹之後該2格式數字郵檢戳,可能會引起郵人的注意及追踪,身價也可能從默默無名而大幅跳升,一段時間後如有利可圖就可能會有偽品出現,但如得知其使用的條件,就可避免一些錯誤的發生。



参考資料﹕遠東2009年秋季拍賣目錄(2009.10.28日截標)


鍾火盛先生編著的「台灣郵區之郵檢戳」


維基百科

感謝遠東郵票公司提供(圖1)郵品影本


                                     2009.10.27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287期內(2009.11.11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pbgid=87951&entryid=627632

滙票上的延時結帳戳    --    夏大緯


                用在跟錢有關的郵政單據等之上郵戳,其郵戳大多以乙、儲滙戳等為主,而該類戳另有一特殊之處,有所謂的延時結帳戳(正式名稱個人不知,還待專集台灣郵戳的郵友告知),即郵局營業人員每日有結帳時間,超過結帳時間但郵局窗口還在營業並未結束,在下午十六時或十七時之後(此應是使用年份不同而有差異、或郵局結帳時間有先後調整不同而產生差異等),算做第二天的帳目,而其使用的郵戳,就跟正常郵戳有所區别不同較為特殊~即在郵戳中格年月日的最右邊,嵌上「十六、或十七」的時刻(原本正常的時刻、均是在年月日的最左邊),此即是所謂的延時結帳戳。


在郵政國內滙票之上,即見有使用上項的延時結帳戳,現舉例介紹提供郵友参考﹕


       (圖1、2)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肆佰圓,銷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三日四月、埔里(儲滙)戳,滙基隆肆佰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四月廿八日、基隆(乙六)延時結帳戳,(圖2)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及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九日五月、基隆(乙六)兌款局戳。


(圖3、4)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陸佰圓,銷台灣內埔、五三年十月廿二日十時、豐田村(代)戳,,滙淡水陸佰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十月廿四時、淡水(乙)延時結帳戳,(圖4)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5、6)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佰圓,銷台灣內埔、五三年十月十四日十月、一支(乙)戳,滙桃園伍佰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十月十七時、桃園(乙四)延時結帳戳,(圖6)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7、8)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壹佰壹拾伍圓,銷台灣國姓、五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十五時、長流(代)戳,滙埔里壹佰壹拾伍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埔里(儲滙)延時結帳戳,(圖8)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9、10)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壹佰圓,銷台灣、五三年四月九日四月、八德(乙)戳,滙台南壹佰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五月廿二日、台南(乙四)延時結帳戳,(圖10)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11、12)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肆佰伍拾圓,銷台灣高雄、五三年四月十七日四月、五支(乙)戳,滙佳里肆佰伍拾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四月廿八日、佳里(乙)延時結帳戳,(圖12)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13、14)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陸佰圓,銷台灣玉井、五三年十月八日十一時、北寮(代)戳,滙岡山陸佰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十月九日、岡山(乙)延時結帳戳,(圖14)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15、16)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玖拾陸圓,銷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四月九日、高雄(乙)延時結帳戳,(圖16)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滙台北玖拾陸元,有台灣、五三年五月廿一日五月、台北(乙七)兌款局戳。


(圖17、18)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肆拾圓,銷台灣高雄、十七時五三年四月廿一日、一支(乙)延時結帳戳,(圖18)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滙台北肆拾元,有台灣台北、五三年四月廿九日五月、一亭(乙)兌款局戳。


(圖19、20)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肆仟圓,銷高雄、五三年四月廿一日四月、十二支(儲滙)戳,滙台東肆仟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四月廿九日、台東(乙一)延時結帳戳,(圖20)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2013.1.3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府城郵友會刊第74期冬季刊內(2013.3.17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7016

民國滙票上的龍戳    --   夏大緯


                今年是農曆的龍年,兩岸新出的生肖新年龍票一飛沖天,跌破大家的眼鏡價格節節高漲,相關「龍」的片封簡、戳等,都有人為文專門介紹,個人收集民國滙票相信較少人會注意到,在民國滙票之上也有相關的「龍」戳,因此也不免其俗也來介紹幾枚「龍」戳,提供給郵友欣賞及参考。


          (圖1、2)英文字軌編號為「IN」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拾圓10張(前面6張、後面4張)共伍佰元,銷郵政儲金、卅八年一月廿四日、龍里戳,滙湖南益陽有湖南、卅八年三月十九日、馬跡塘兌訖戳,龍里屬貴州郵區的二乙局,馬跡塘則屬湖南郵區的二乙局,最近郵局為益陽。


(圖3、4)英文字軌編號為「2A」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壹萬圓10張(前面6張、後面4張)共拾萬元,銷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廿三日、龍里戳,滙貴定有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三十日、貴定兌訖戳,貴定屬貴州郵區的二甲局。


(圖5)英文字軌編號為「2C」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仟圓4張共貳萬元,銷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廿六日、龍里戳,滙黄平有貴州、卅八年五月五日、黄平及郵政儲金、卅八年五月六日、黄平兌訖戳,黃平屬貴州郵區的二乙局,由上項3張滙票的介紹,則另可知道龍里局在當時使用,「IN」、「2A」、「2C」此3種英文字軌編號金圓滙票做為滙款。


(圖6、7)英文字軌編號為「II」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壹佰圓20張(前面12張、後面8張)共貳仟元,銷貴州、卅八年三月十一日、錦屏戳,滙龍潭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廿一日、龍潭兌訖戳,錦屏屬貴州郵區的三甲局,最近郵局為鎮遠,龍潭則有廣西郵區的龍潭代辦所、東川(四川)郵區的龍潭二乙局、臺灣郵區的龍潭特等局、江蘇郵區的龍潭三甲局、福建郵區的龍潭代辦所、湖南郵區的龍潭三乙局、廣東郵區則更高達4個龍潭代辦所(分别屬番禺、清遠、開平、順德此4地區局),可見龍潭此名受歡迎的程度,而該張滙票到底是滙往何處龍潭,郵局如何區别?在購買滙票時須填寫「請購國內滙票單」,在其上需填寫註明清楚「受款人姓名及詳細住址」,如此就清楚得知是滙往何處龍潭,就不會搞錯了。


(圖8)英文字軌編號為「II」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共壹佰元,銷貴州、卅八年一月二十日、黎平戳,滙龍潭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二月廿一日、龍潭兌訖戳,黎平屬貴州郵區的三乙局。


(圖9)英文字軌編號為「3I」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叁仟圓3張、壹仟圓1張共壹萬元,銷江蘇、卅八年四月九日、龍潭戳,滙桐梓有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十九日、桐梓兌訖戳,江蘇郵區的龍潭為三甲局,桐梓屬貴州郵區的二甲局。


由上項民國金圓滙票上有關「龍」戳的介紹,也可得知相關「龍」戳局的所屬郵區、為幾等局、如有相同局名如何區别等,也趁勢介紹及讓郵友更了解民國滙票,民國滙票同樣可收集郵戳、收集滙兌印紙、及探討滙費不同、為何在滙票上加貼郵票等,也是很豐富及頗值得探討研究的題材及郵品。



参考資料﹕民國三十六年印行「郵政局所彙編」


                         2012.6.14日完稿



該篇郵文己被中國郵史浙江分會預訂。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6970


高額滙票的防偽    --    夏大緯


               民國24.12.5日第300號通飭各儲滙分局、各郵區管理局及一等郵局實施高額滙票,將銀行所在地郵局之滙費降低以便加强競爭,其當地無銀行之郵局,則滙費照舊。當時普通滙票限額為2500元,實施高額滙票後,將往來管理局及一等局之高額滙票發滙額提升至1萬元,並規定凡滙款在1000元以上者(當時二、三等局之發滙限額為800元),均應用高額滙票,票上不貼滙兌印紙以簡化手續,其滙款數額係在空白滙票上填入,高額滙票須經二人簽字以加強控制,其中一人為經辦員,另一人暫定為一等局局長或郵區管理局會計長,所有空白滙票亦由一等局局長或會計長保管,於需用時發給之。


                 高額滙票的處理之後也有多次改進,民國25.1.18日郵政儲金滙業局第313號通飭,規定發往一等局之高額滙票核對據應由航空寄送,以便公衆能提前兑款,25.4.17日又以第330號通飭,規定滙票核對據未到時相關滙票准憑保兌付。至民國31.4.17日修正開發高額滙票辦法,要點如下(只刊登部份條文)﹕

  1.本滙票上應有發票員及主管員兩人之簽章,方為有效。

  2.本滙票應由滙款人自行封入信函內,並應將該信函作為掛號郵件寄遞,如本滙票係由航空滙寄者,則滙款應將其裝入信函,按航空郵件辦法寄交受款人。

  3.本滙票如照銀行支票辦法劃線者,僅能存入受款人在兌款局所立儲金帳內,或由銀行負責代收。

  5.本滙票自開發之日起六個月內為有效期間,倘因故未在有效期間內領款者,得聲請展期。

  6.本滙票逾有效期間未經受款人兑領者,即由原滙局通知滙款人領還滙款,如原收滙費超過百分之二,並將超過部份發還,滙款人不將滙款領還時,自開發之日起,滿三年後,本滙票即為無效。


民國32年間,高額滙票業務己推廣至二等乙級郵局均須辦理,以適應社會需要,又為防杜成弊,郵滙局32.12.9日渝滙字第87號通飭,規定高額滙票應由發票員及主管員(局長)兩人同在票上簽名並蓋章,不得僅蓋名章、或僅簽字。各高額滙票局互換「高額滙票主管人員簽章式樣單」(D–142X)時,亦應將主管人員之簽字及印章並列,以資核驗。


(圖1、2)為國幣高額滙票票根,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一月四日十一月、仙居(浙江)戳,滙福州國幣拾伍萬元,正面左下角處即有發票員及主管員兩人簽章,符合上項「本滙票上應有發票員及主管員兩人之簽章,方為有效。」的規定,另正面左上角有手寫「逾期退」字樣,背有郵政儲金、卅六年十月二日十月、仙居戳,由上項規定可得知「本滙票自開發之日起六個月內為有效期間,倘因故未在有效期間內領款者,得聲請展期。」,該滙票由35.11.4日開發後,超過6個月有效期,應是未領款也未聲請展期,因而退回仙居銷36.10.2日戳,而「滙款人不將滙款領還時,自開發之日起,滿三年後,本滙票即為無效。」,該滙票同樣在開發後即將屆滿3年時,在背面另銷郵政儲金、卅八年七月五日、仙居戳後應是退回存檔了,由該張滙票印証了上項各種規定,只是該張滙票由開發時還是使用「國幣」,之後確歴經幣值名稱改變、貨幣貶值等,3年時間幣值已由國幣–金圓–銀圓先後變換2次了,該張滙票的使用也算是生不逢時的最佳代表了。


民國36.6.1日台灣郵區開辦省內高額滙票業務,初指定台北等15局辦理,之後逐漸擴展至其他郵局,初期凡滙款數額在舊台幣25000元以上者均須用高額滙票開發,每張最高限額暫定為30萬元,滙費不論滙款多寡,每張收滙費30元,後辦理高額滙票業務由原訂之15處郵局,逐漸擴展至全區各局,滙兑功能也逐漸提高到分為新台幣5萬元和10萬元二級。


台灣光復後,陸續把當時在台灣使用的日本郵政制度、作業、單據等,逐漸更改、替換為大陸地區的郵政制度、作業、單據等,算是沿續之前在大陸地區使用的民國郵政制度,此種郵政制度也可謂是一脈相承,由大清一路傳承、修改演變而成,同樣高額滙票在台灣的使用也是如此,介紹如下﹕


(圖3、4)為郵政國內高額滙票樣張正、反面,正面左中處同樣印有「發票員、主管員(簽字及蓋章處)」,背面則印有「國內高額滙票簡則」共10項,其10項條文跟上項民國時期大致相同,由此也可得知是沿續之前為主、略加修改而已。


(圖5)為上項國內高額滙票的核對據(即是跟上項2張1組使用才算真正完整),其正面左中處同樣印有「發票員、主管員(簽字及蓋章處)」。


(圖6)為銷台灣、62.10.29日11月、三重(乙一)戳,滙溪州壹萬叁仟伍佰捌拾元,銷溪州62.10.30日兑訖,完整實用2張1組的國內高額滙票,其正面左中處同樣印有「發票員、主管員(簽字及蓋章處)」,並有2位人員分别簽名及蓋章。


由此可得知「發票員、主管員(簽字及蓋章)」,應算是高額滙票使用的最重要一項「防偽」措施,在上項民國32年時即有「又為防杜成弊,郵滙局32.12.9日渝滙字第87號通飭,規定高額滙票應由發票員及主管員(局長)兩人同在票上簽名並蓋章,不得僅蓋名章、或僅簽字。」的介紹,另該文中還提及「各高額滙票局互換「高額滙票主管人員簽章式樣單」(D–142X)時,亦應將主管人員之簽字及印章並列,以資核驗。」,由此可得知該單也是重要的防偽措施之一,此種式樣單應頗重要屬內部來往文件,應不會外流要想收集到並不容易,個人未收集到民國時期使用的該式樣單,現介紹2張在台灣使用的式樣單,可得知跟民國時期使用的也大致相同,現介紹如下﹕


(圖7、8)分别為三峽郵局銷台灣、62.4.2日4月、三峽(乙)戳,給台北21支及龍潭郵局的「高額滙票主管人員簽章式樣單」,其上蓋有各種官印、簽章等,並如上述所言「亦應將主管人員之簽字及印章並列,以資核驗。」,另該單最左處印有「本單應分別密寄各兌款局,以備驗對兌票,並將副本寄管理局滙兌科備查。」字樣,也可得知其所屬應為「密」的身份及其重要性。


而各高額滙票局互換「高額滙票主管人員簽章式樣單」,又是使用那一種單據?又互換多少家郵局?相信郵友也頗為好奇想知道,個人也收集到該清單可介紹給郵友参考﹕


(圖9、10、11)為三峽郵局寄發各局電報、高額滙票主管人員簽章式樣單清單,銷台灣、62.4.2日4月、三峽(乙)戳,其上清楚記載寄發給那些郵局。



由此得知另有不同寄發清單,由上項清單可得知寄發(互換)了多少家郵局,此互換清單應都是有滙高額滙票的郵局才有互換,因此隨着年代、時間等不同,會滙高額滙票的郵局有增減等不同,因而此種互換郵局的數量也會有不同的,經由上項的介紹,相信郵友對高額滙票的使用及防偽措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及認識。



参考資料﹕曹潛先生所著「郵政儲滙發展史」


                            2012.10.4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365、366期內(2012.11.7日及2012.11.21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575



厦門華僑銀行滙票   --   夏大緯


                因收集印花稅票而喜歡購買一些單據,前段時間去泉州、厦門,即在厦門舊貨商店中買到民國24、25年時,由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滙厦門華僑銀行的滙票,目前「僑批」信件甚受郵友的歡迎收集,並在許多郵刊上發表為文,而此類滙票應屬「僑滙」為主,對當時的國家財政、百姓都有很大的助益,也是很好的收集及研究對像,另每張滙票上還貼有印花稅票貳分一枚,因而由實物証明,可得知當時每張滙票須貼貳分印花稅票,收集印花稅票也可附帶收集到「厦門華僑銀行滙票」,此類古色古香别有風味的早期「厦門華僑銀行滙票」,也是一段歴史的見証。


                郵品的收集大多是一步一步由初開始到高,有些是先研究再收集,有些則是等郵品收集多了再研究,並無一定純看每人的做法,另收集的各個階層、各種郵品,都有不同的郵友存在及收集,如只提供高深的郵品做為介紹,相信會看及欣賞的只有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個人認為普及並多樣化,才能提供各種階層的郵友需求,因此同樣也可提供一些郵品,做為互相参考、欣賞也是不錯,由於許多郵品只是收集對此還未專研,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2.6.7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419

小切手改匯票   --    夏大緯


                因收集印花稅票而喜歡購買一些單據,之前即由購買的單據中找出民國36年時「小切手改匯票」,發現日據時期的臺灣商工銀行,在臺灣光復後除改名為「臺灣工商銀行」外,並在民國36年時把日據時期所使用的「小切手(即支票)」改為「匯票」來使用頗為特殊,另每張匯票上還貼有舊台幣國父像印花稅票壹圓一枚,因而由實物証明,可得知當時每張匯票須貼壹圓印花稅票,收集印花稅票也可附帶收集到「小切手改匯票」,此類古色古香别有風味的早期「小切手改匯票」,也是一段歴史的見証。


郵品的收集大多是一步一步由初開始到高,有些是先研究再收集,有些則是等郵品收集多了再研究,並無一定純看每人的做法,另收集的各個階層、各種郵品,都有不同的郵友存在及收集,如只提供高深的郵品做為介紹,相信會看及欣賞的只有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個人認為普及並多樣化,才能提供各種階層的郵友需求,因此同樣也可提供一些郵品,做為互相参考、欣賞也是不錯,由於許多郵品只是收集對此還未專研,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2.3.5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324



浙江地區國幣及改金圓滙票   --   夏大緯


              國幣滙票使用滙出及存世的郵品,似乎以江西地區使用滙出為主,其他地區如湖北、浙江、江蘇等地區則其次己較為少見,(並非該地區在民國時期,没有使用或甚少使用國幣滙票,而是凑巧該地區國幣滙票並未外流出、或國幣滙票使用後大多數都存檔或銷毁了並未外流,因而形成某些地區國幣滙票,存世所見罕少的原因即在於此),此種情況在金圓滙票同樣也有存在,現就浙江地區使用滙出的國幣及改金圓滙票,介紹如下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2)為左下角印製–200.000×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為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浙江、卅七年十月廿三日、衢縣戳,滙南昌十五元,【該滙票正面左中處,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四五00)萬元」字樣】,民國37年8月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為本位幣,並規定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以三百萬圓、關金劵以15萬圓、東北流通劵以30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限於民國37年11月20日以前兌換,因此如在民國37年8月19日之後使用的滙票,有些會另行加蓋上「金圓劵」等字樣,該滙票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仟萬圓2張、國幣暫作伍佰萬圓1張,共計為國幣肆仟伍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十五元無誤,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2)較為難得。


(圖3)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浙江、卅七年十月廿二日、蘭谿戳,滙南昌拾肆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4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2張,共計為國幣肆仟貳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肆元無誤。


(圖4、5)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紹興、卅七年十月三十日、SHAOHING戳,滙南昌拾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3張,共計為國幣叁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元無誤,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5)較為難得。


(圖6、7、8)為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六月五日、義烏戳,滙南昌陸佰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6張,共計為國幣陸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六月八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8)較為難得。



(圖9)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廿五日、義烏戳,滙南昌五元,【該滙票正面左下處,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1500万)」字樣】,該滙票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1張、國幣暫作貳佰萬圓2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為國幣壹仟伍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五元無誤。


(圖10、11)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一日、龍游戳,滙南昌壹拾柒元,【該滙票正面左中處,藍色有框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5100)萬元」字樣】,該滙票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10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為國幣伍仟壹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柒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四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2、13)為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五月三日、杭州(三)戳,滙南昌叁佰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3張,共計為國幣叁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五月七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4、15、16)為同上版式滙票,銷浙江、卅七年七月七日、杭州(辛)戳,滙南昌三百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1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為國幣叁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十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6)較為難得。



(圖17、18、19)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藍色「金圓


分整」字樣,銷浙江、卅七年九月十七日、杭州(辛)戳,滙南昌拾圓,【該滙票正面左中處,藍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3000万)」字樣】,該滙票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3張,共計為國幣叁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二十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9)較為難得。



(圖20、21)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浙江杭州、卅七年十月一日、郵政儲金(十)戳,滙南昌三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4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為國幣玖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三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三日、NANCHANG兌付戳。


                          2011.7.28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寶島郵訊第296期內(2011年12月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