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4327

寄件人拒收欠資封     --   夏大緯


                在個人之前所寫數篇相關欠資封郵文中,曾提到欠資封遇到收件人拒收、地址不詳或不對等情況時,欲退回給寄件人,但寄件人也拒收、或不承認等情況,郵局還是收不到欠資費等於白做工、還倒貼己貼好的欠資費,此類欠資封確是存在個人也有收藏,因此這次就來介紹此類欠資封。


         (圖1、2)為中式封未貼郵票,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印刷品為1元,銷台灣65.9.12日20時台中(辛2)戳、「T欠資戳」寄當地,背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5.9.14日9時台中(子一)戳後投交收信人,封面有14及15日2次投遞手寫註明「不在」字樣,後又手寫註明「拒收」並送交招領,後銷「招領逾期退回」戳及手型退回戳,並把正面「拒收」兩字劃銷、背面欠資票另銷「此票作廢」戳後退回寄件人,正面另銷蓋「65.9.20」字樣、及「寄件人拒收」字樣,可得知寄件人也拒收,最後應是成為死信處理了。
         
         


(圖3、4)為中式封未貼郵票,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印刷品為1元,銷台灣65.9.18日11時台中(辛2)戳(在右上角處被剪掉一半,但由背面郵戳可推算出來)、「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台灣65.9.19日10時台北(7)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到達,背另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台北65.9.20日10時七支(子2)戳後投交收信人,封面另手寫註明「不在招領」及「己發招領單」戳,後再銷「招領逾期退回」戳,並把背面欠資票銷蓋「郵票己作廢」戳後退回寄件人,正面另銷蓋「65.9.21」字樣、及「寄件人拒收」戳,可得知寄件人也拒收,背面另見有台中(子一)1976.10.2日9時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最後做為死信處理了。
            
            


(圖5、6)為中式封未貼郵票,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印刷品為1元,銷台灣65.10.9日19時後龍(辛)戳、「T欠資戳」寄通霄,背有台灣65.10.10日8時通霄(子)到達戳,正面右下角另加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5.10.10日10時通霄(甲)後投交收信人,另有台灣通霄65.10.12日16時白西(代甲)戳到達,後銷蓋手型退回戳、註明原址查無此人,並把欠資票銷蓋「此票作廢」戳後退回寄件人,背面另見有「65.10.13」字樣及台灣65.10.13日9時後龍(甲)到達戳,再投交寄件人,正面另見手寫註明「寄件拒收」字樣,可得知寄件人也拒收,最後做為死信處理了。
               
               


(圖7、8)為中式封未貼郵票,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印刷品為1元,銷台灣65.11.30日18時九如(辛)戳、「T欠資戳」寄高雄,背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5.12.1日10時高雄(子一)戳後投交收信人,後手寫註明「無此人12/2」字樣,另加蓋手型退回戳,並把背面的欠資票加蓋「此票作廢」戳後退回寄件人,背有台灣65.12.4日13時九如(辛)戳到達,另在正面右下角處加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5.12.5日9時九如(辛)戳後投交寄件人,後手寫註明「退回欠資拒收5/12」字樣、及手寫註明「招領5/12」字樣,其下另銷台灣65.12.5日12時九如(辛)戳,並把正面右下角處的欠資票加蓋「此票作廢」,最後做為死信處理了,該封極為特殊之處就是郵遞過程相當清楚,並且兩地均同時按照規定加貼使用了欠資票,但均無法投交或退回,最後欠資票均被作廢没有收到一毛錢,不但白做工還損失了8元欠資票,可算是經典的欠資封案例,相信也因而促始郵局重視欠資費的收取吃力不討好、成本不符經濟效益等,至今雖表面維持規定並未廢除欠資費的收取,但其實早己不再收取欠資費了。
               
                 


(圖9、10)為中式封未貼郵票,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印刷品為1元,銷台灣66.3.7日19時潭子(辛)戳、「T欠資戳」寄台中,背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6.3.8日9時台中(子二)戳後投交收信人,後手寫「不在9/3」字樣送交招領,另加蓋「招領逾期退回」戳、並把背面欠資票加蓋「此票作廢」戳,後在正面加蓋「66.3.11」章及手型退回戳,重新投交寄件人,有台中船井公司66.3.30日張季全小章及手寫註明「寄件人拒收」字樣,最後做為死信處理了。
               
                 


(圖11、12)為中式封貼1元郵票,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印刷品為1元,銷台灣66.6.1日19時基隆(辛1)戳、「T欠資戳」寄當地,正面有蓋益世廣播公司收發章及手寫註明「2/6拒收」字樣,另蓋收件人拒收退回戳,背貼欠資票伍角4枚,銷台灣66.6.4日12時基隆(子二)戳後投交寄信人,正面左下處手寫註明「拒收」及「退回拒收死信」字樣,基隆局把背面欠資票加蓋「此票註銷」戳,最後做為死信處理了。
               
                 


(圖13、14)為中式封貼1元郵票,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印刷品為1元,銷台灣66.7.23日11時頭份(辛)戳、「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台灣66.7.24日10時台北(子)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到達,正面有「欠資郵件拒收」戳及「退回原寄局、稽查、102」戳,背有台灣台北66.7.25日15時三十六支(子)戳退回,另有台灣66.7.26日8時頭份(辛)戳,及加貼欠資票2元1枚,銷台灣66.7.26日8時頭份(辛)戳後投交寄件人,正面有手寫註明「寄件人拒收」字樣,頭份局把背面欠資票加蓋「此票作廢」戳,最後做為死信處理了。
              
               


(圖15、16)為中式封銷1977.7.25日台南郵資機戳寄當地,正面有手寫註明「拒收27/7」字樣,另銷收件人拒收手型退回戳,背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6.7.27日10時台南(子1)戳後投交寄件人,正面有66.7.28日台南市稅捐稽征處收文章,及「寄件人拒收」戳退回,台南局把背面欠資票加蓋「註銷」戳,另在正面加蓋「無法退回」戳,最後做為死信處理了。
               
                 


(圖17、18)為中式封未貼郵票,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印刷品為1元,銷台灣66.12.21日20時台中(辛2)戳、「T欠資戳」寄當地,正面手寫註明「無此巷」,另加蓋手型退回戳退回,背加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6.12.25日10時台中(子二)戳後投交寄件人,正面左下角有「寄件人拒收」戳,台中局把背面欠資票加蓋「此票作廢」戳,最後做為死信處理了。
                 
                 


(圖19、20)為中式封未貼郵票,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印刷品為1元,銷台灣66.12.23日20時台中(辛2)戳、「T欠資戳」寄當地,正面手寫註明「無此号」,另加蓋手型退回戳退回,背加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6.12.25日10時台中(子二)戳後投交寄件人,正面左下角有「寄件人拒收」戳,台中局把背面欠資票加蓋「此票作廢」戳,最後做為死信處理了。
               
               


(圖21、22)為中式封貼1元郵票,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印刷品為1元,銷台灣66.12.24日17時台中(辛)百年郵展機宣戳寄當地,正面手寫註明「無此人」,另加蓋手型退回戳退回,背加貼欠資票2元1枚,銷台灣66.12.28日10時台中(子二)戳後投交寄件人,正面左下角有「寄件人拒收」戳,台中局把背面欠資票加蓋「此票作廢」戳,最後做為死信處理了。
               
               


由上項的介紹可得知「寄件人拒收」確是存在,且恐佔有相當多的比率,因此連郵局都準備好「寄件人拒收」戳可隨時銷蓋,也可見連寄件人都不願意多付担欠資費而拒收,影響所及收取欠資費成效不彰,而停收也是遲早之事,就不足以奇怪了。


                                       2010.2.4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高雄縣郵藝學會會刊第21期(2010年5月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3510

超重實寄欠資封   --   夏大緯


               手機、電腦、傳真機的普及大衆化,目前還會寄信的民衆有多少?尤其是一般平信,相信目前民衆都大多不會再寄了,會還在使用的恐只剩下寄廣告單、宣傳文件等,而民衆還會使用的應是掛號、快遞等,一些必須及無法取代的郵件,此外即是商家或公家機關,有其生意或業務上的需求而不得不使用,因此會產生自然欠資郵品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而在較早期會產生欠資的郵品中,可發現以超重而欠資的實寄封也並不多見,主要應是當時郵政人員檢查較嚴格才會產生,一般民衆對信件重量的限制,是以多少為一單位應並不是很清楚,再加上會超重的機率並不高(除非是熱戀中的情侶或是父母對在外兒女的家書較有可能),而民衆家中會有磅秤者應也不多,因此偶有超重才會產生超重欠資封。


            (圖1)為中式封貼世界反共聯盟成立紀念票1元,銷台灣五六年十月九日九時鳳山(辛二)戳寄花蓮,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1元郵資符合,但計費標準是每重20公克為1元,該封銷「T欠資」戳、下用紅筆註明為「23g」,超過3g因此欠資,背貼欠資票1元2枚,銷台灣五六年十月十日十八時花蓮(子)戳及花蓮不清楚到達戳。


(圖2)為中式封貼中山樓1元票,銷台灣五九年七月廿七日廿一時台北(辛二十三)戳寄台北,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1元郵資符合,但計費標準是每重20公克為1元,在郵票下另用紅筆寫「50g」字樣,下另銷蓋「超重」戳及「T欠資、4元」戳,超過30g因此欠資、且欠資費也因而加到4元,背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台北五九年七月廿八日十四時十二支(子)戳。


(圖3)為中式封貼中山樓1元票,銷屏東戳不清楚(由背面郵戳可得知是60年)寄台北,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1元郵資符合,但計費標準是每重20公克為1元,該封銷「T欠資」戳、內用紅筆註明為「34g」,下另銷蓋「過重」戳,超過14g因此欠資,背貼欠資票1元2枚,銷台灣60.9.21日17時台北(子五)戳,不知是何原因可能是欠資拒收,正面另有紅筆手寫「欠資、招領」字樣。


(圖4)為中式封貼九項建設2元票(剪去一半),銷北港(辛)戳不清楚(由背面郵戳可得知是65年)寄台北縣汐止,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郵資符合,但計費標準是每重20公克為2元,該封銷「T欠資、帶過重兩字」戳,背有台灣65.10.19日8時汐止(辛)到達戳,因地址不對銷方型「退回北港局、(四)查無此地址」戳退回北港,背有台灣65.10.20日10時北港(子)到達戳,並加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5.10.20日10時北港(戊)戳,重新寄出後正面紅筆註明「查無此号」字樣及紅筆註明「10月21日招領过期」字樣,由北港郵局銷「北港郵局、手型退回」戳退回汐止,並把背面欠資票加蓋「註銷」兩字作廢,退回汐止後同樣無法投交,最後用紅筆把「北港郵局、手型退回」戳劃銷,另紅筆註明「退無著枱、65.11.27日」字樣,前後歴時大約1個月時間,最後成為送不出去的死信。


(圖5)為為中式封貼九項建設2元票,銷台灣65.10.22日11時台北(辛43)戳寄彰化,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郵資符合,但計費標準是每重20公克為2元,該封原寄人在寄信時,在郵票右邊手寫「30g、印刷品」字樣,但郵局在右側加蓋「封固應作信函交寄」戳不與承認,另銷「T欠資、4元、台北辛」戳、紅筆寫「超重」字樣,到達彰化後在信封中下處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5.10.23日9時彰化(子)戳,後投遞2次有手寫「不在、10月23日」字樣及手寫「招領」字樣,後再加蓋「招領逾期退回寄件人」、「退回台北局、招領逾期未領」戳,並把欠資票加蓋「此票作廢」戳,然後銷台灣65.11.4日22時彰化(辛1)戳退回台北,到達台北後郵局在信封的右上角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台北65.11.7日12時三十六支(子)戳,再重新退回寄信人,但不知是什麽原因無法退回,再次手寫「招領」字樣,並把右上角欠資票蓋上「此票作廢」戳,招領期限到後蓋上「退回無著組」戳成為死信,整封信郵戳、郵路均可考,並均銷在信封正面較為難得,尤其兩地均貼欠資票但又作廢,忙了半天白作工還損失了8元欠資票。
            


(圖6)為中式封貼九項建設2元票,銷台灣66.2.5日9時大林(辛一)戳寄高雄,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郵資符合,但計費標準是每重20公克為2元,該封在中上處用紅筆寫「52g、8元」字樣、另銷「T欠資」戳,背貼欠資票1元、2元、5元各1枚,銷台灣65.2.6日10時高雄(子)戳,後2月7日及8日2次投遞,手寫註明「不在」、另手寫註明「招領」,後蓋「招領逾期退回原處」戳,封下中間有「66.2.9日」字樣,並把背面欠資票加蓋「此票作廢」字樣退回,後因寄信人没有寫地址,在信封正面左下加蓋「寄件人地址姓名欠詳無法查投」戳,最後應是送交無著組處理了。


(圖7)為中式封貼九項建設2元票,銷台灣66.5.4日15時北港(辛)戳寄斗六,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郵資符合,但計費標準是每重20公克為2元,該封在中上處銷「T欠資帶過重兩字」戳,背面下方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6.5.5日9時斗六(辛)戳,收件人拒收手寫「欠資拒收」字樣,郵局銷「欠資拒收退回」戳,並把背面欠資票加蓋「註銷」戳退回,背有台灣66.5.7日10時北港(子)到達戳,並在背面上方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6.5.7日10時北港(戊)戳,寄件人只寫姓名恐無法退回改為招領,有手寫「招領」字樣,後銷「招領逾期退回」戳,並把背面上方的欠資票加蓋「註銷」字樣作廢,最後手寫「退無著枱」字樣成為死信,同樣兩地均貼欠資票但又作廢,忙了半天白作工還損失了8元欠資票,(圖6及7)兩封歴經滄桑品相較差,原本想剔除在外不介紹,但原貌會如此差應跟其信內裝太重有關,(圖6)為52g超重甚多、(圖7)雖未註明重量,但寄件人在郵票下方手寫註明「稿紙在內」想必也不輕,信封下方還被郵局貼上一段「代封膠帶」保護,可見經過多次來回投遞、退回,造成信封破損、汚痕等算是一種忠實的呈現,另如(圖7)欠資票上所銷的圓型「註銷」戳、大型有框「註銷」戳,也極特殊少見正好同在一封上使用,為留存資料及提供給郵友参考,還是一併介紹了。


(圖8)為中式封貼莊敬自強1元票2枚,銷台灣66.5.13日20時鳳山(辛)戳寄高雄,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郵資符合,但計費標準是不逾20公克為2元(66.2.16日開始修正為不逾20公克),該封左上角藍筆書寫「25g」字樣,因此蓋上「T欠資」戳及「T欠資帶逾重兩字、4元」戳,到高雄後有「高雄縣政府行政室、66.5.14日」收文章,另銷「欠資拒收」戳退回鳳山,在封左上處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5.5.15日10時鳳山(子)戳,再重新寄回高雄(因欠資票没有被註銷或作廢字樣,應是補繳欠資費後就再寄出),到達高雄後不知何故收信人未收,銷「招領逾期退回、66.5.26日」字樣再退回了。
                     


(圖9)為中式封貼九項建設2元票,銷台灣66.6.7日21時台北(辛廿三)戳寄高雄,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郵資符合,但計費標準是不逾20公克為2元,該封在右上角處用紅筆書寫「24g、4元」字樣及「T欠資、台北辛」戳,其下另蓋「超重」戳,背面中間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6.6.8日22時高雄(子一)戳,後6月9日及10日2次投遞均手寫註明「不在」字樣,再手寫「退回未寫姓名無法收取、66.6.11日」字樣及手寫「招領」字樣,後加蓋「招領逾期退回原處」戳,並把背面欠資票加蓋「此票作廢」戳退回,背有台灣66.6.22日16時台北戳不太清楚,另在背面右上角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台北66.6.24日10時七十支(辛一)戳重新寄出,但因未寫寄信人姓名再次招領,招領到期後銷「招領逾期」不清楚戳及「無法退回」戳,把背面的欠資票銷蓋「此票作廢」戳後,最後應還是送交無着組去處理了,同樣兩地均貼欠資票但又作廢,忙了半天白作工還損失了8元欠資票。


(圖10)為中式封貼中國郵票發行百年紀念票2元,銷台灣67.3.8日18時台北(辛廿三)戳寄台北縣三重,當時信函國內郵資為2元郵資符合,但計費標準是不逾20公克為2元,該封銷「T欠資、台北辛」戳及「超重」戳,背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台北67.3.11日10時X支(子2)戳,因收件人拒收加蓋紅色「拒收」戳及「手型退回」戳,另把背面欠資票銷「郵票已作廢」戳後招領有手寫「招領」兩字,後加蓋「67.3.12日、己發招領單、招領逾期退回」戳,但不知是否退回原寄件人就無從查証了。


(圖11)為中式封貼松竹梅1元票2枚,銷台灣76.10.6日10時路竹(辛)機戳寄台北,當時信函國內郵資在76.8.10日剛由2元調漲為3元,因此郵資不足差1元,路竹郵局銷「T欠資、1.超重2.密封3.其他4.金額$」戳,T欠資戳內帶有「超重」字樣者,頗特殊少見因此一併介紹給郵友参考,該封雖蓋T欠資戳但並未貼欠資票,原因之一是剛調漲郵資有緩衝期,原因之二應也是最主要的,個人所見在民國76年之後,郵局己甚少再貼欠資票並補收欠資費了。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超重欠資封其補收欠資費,也只是按照其超過的單位郵資來計算,如原本20g郵資2元、超重不到一單位(20g),應該是郵資4元才對,欠資費就收4元,而超重超過二單位或更多,則欠資費也就按倍數來計算,此種計算方式相當合理,等於是寄信人如超重,其原本所貼的郵資就浪費了不算,其實也没浪費,郵局收信並處理超重問題,等同寄信人付了第一段寄出郵資,之後第二段需付正確郵資才能重新上路,因此第二段以欠資費來收取正確郵資而己,直到67.10.5日郵局才另有規定,除欠資金額之外、還需另外收取手續費3元,但如此一來除收信人常拒收外,連退回寄信人也有人拒收(個人收藏的實寄封中確是有存在,今後將陸續為文介紹),如此大費周章、兩面不討好、各項人事成本是否划得來等問題,在執行過程中相信郵局人員早就有深切的體認,到76.8.10日郵資再次調漲後,欠資手續費也由3元調整為4.5元,手續費越來越高只是表面,收不收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要收到需付出多少成本、精神、時間又是一回事,相信郵局也盤算過利弊得失,繼續維持表面假像規則照舊,但不會真正去執行並收費。


                                                    2009.12.18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寶島郵訊第290期(2010.3.31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0231

污損實寄欠資封   --   夏大緯


               目前會寄平信的人相信不多,甚至可說罕少,打電話、E–MAIL、MSN即可,還會去郵局寄的大致只剩掛號,公私兩方面都還有此需求暫時不會停止,連郵商都說目前收舊票收到的大都是掛號郵資,平信郵資反而是奇貨可居了,而寄掛號會欠資的機率照理是不太可能,因此近幾年會自然產生欠資郵品的機率相形就更低了,而較早期會欠資的原因種類很多,其中之一即是所貼的郵票汚損或黏貼己使用過的舊票而形成欠資,此次即介紹因此種情況而形成的欠資封。


             (圖1)為中式封貼九項建設2元票(髒污)郵資符合,該2元票被用藍筆圈起來,其下銷台灣66.3.29日20時桃園(辛1)戳,右上角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台灣66.3.30日8時台北(子)請用標準信封、請寫郵遞區號機宣戳到達,另加貼欠資票2元2枚,銷台灣66.3.30日16時台北(X不清楚)戳,因地址不對正面另寫有「試143巷」、「無此巷」及稽查等小戳,退回桃園背有台灣66.4.4日10時桃園(辛1)到達戳,因没有寫寄信地址最後應成為死信處理。


(圖2)為中式封貼九項建設2元票(己使用舊票)郵資符合,銷台灣66.12.31日16時北港(辛)戳,銷完後發現錯誤另用藍筆把2元票圈起來,另在右上再銷一個台灣66.12.31日16時北港(辛)戳,並在其下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面無到達戳也没貼欠資票,收信人為台灣電視公司的沛小嵐小姐,也就是電影「海角七號」中演男主角阿嘉媽媽的那一位,在當年她還是一位小演員並不有名,我當時被公司派去,執行幫「周日劇場」製作人發通告及管財務,因她相當敬業及配合,有機會都會經常安排她上該節目演出,一晃眼此己是30年前的事了。
  


(圖3)為西式封貼九項建設2元票(髒污且己使用過)郵資符合,另在其下銷台灣68.9.5日17時台北(子10)戳,右上銷台北子(二)T欠資戳寄台北,背面無到達戳也没貼欠資票。
  


(圖4)為中式封貼國旗2元票(髒污)郵資符合,銷台灣72.8.12日13時中壢(辛)戳,另在其上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台北(子)72.8.13日10時第七支機戳到達,該封是寄中國廣播公司「幸福家庭」節目收,該節目在播出前籌劃了三個月時間,期間並跟同事、朋友合夥,正式開了一間傳播公司,如此才能出面交涉開節目、拉廣告等事宜,當時年青有衝勁、勤動腦,由寫節目企劃書、到幫廣告商寫廣告稿,都是大家合作或各别分工同時進行,相當順利在民國70年(1981年)1月1日開始播出,由我們公司製作及承包全部廣告費用,後大約是2年多左右時間,因節目己上軌道大家都較不再管事,而我是最大股東無法不管,而拆夥改成自己全部獨資經營,並由太太來接手負責各項事情我從旁協助,該節目是一個相當長壽的節目,一直做到民國88年(1999年)9月底才結束。


(圖5)為中式封貼國旗1元票(破損)當印刷品交寄,但應為平信郵資差1元,在其下銷台灣72.10.21日17時台北(子10)戳,另在中上處銷台北子(一)T欠資戳寄台北,背面無到達戳也没貼欠資票。
  


(圖6)為中式封貼國旗2元票(己使用舊票)郵資符合,在其下銷台灣73.10.12日9時布袋(辛)戳,右上中間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台灣73.10.13日9時布袋(子)戳及台灣73.10.14日15時台北(子二)機戳到達。
  
   


(圖7)為中式封貼國旗5元票(髒污)當限時交寄,郵資超過2元,該5元票四周被用紅筆劃線未銷戳,在其下銷台灣73.10.20日15時木栅(庚)戳,右上中間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台灣73.10.20日17時台北(庚2)機戳到達。
   
   


(圖8)為中式封貼國旗2元票(微污)郵資符合,該2元票被用藍筆在四周圈起來,在右上處銷台灣74.5.30日20時彰化(辛1)戳,其下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面無到達戳也没貼欠資票。
   


(圖9)為中式封貼國旗2元票(己使用舊票)郵資符合,該2元票被用藍筆在四周圈起來,在其下銷台灣74.12.9日19時北斗(辛)戳,其上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面無到達戳也没貼欠資票。
   


(圖10)為中式封貼國旗1元票(汚損)當印刷品交寄,但應為平信郵資差1元,銷台灣75.3.12日20時高雄(辛)機戳,右上處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面無到達戳也没貼欠資票。
   


(圖11)為中式封貼國旗1元票2枚(票上有原子筆劃線)郵資符合,該2元票被用藍筆在四周圈起來,在其下銷台灣75.7.16日12時北投(辛)戳,右上中間銷北投T欠資戳寄新店,背有台灣75.7.17日10時新店(子)機戳到達。
   
   


(圖12)為中式封貼國旗1元票(汚損)當印刷品交寄,但應為平信郵資差1元,在其下銷台灣75.8.18日10時萬丹(辛)戳,右上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面無到達戳也没貼欠資票。
   


(圖13)為中式封貼國旗2元票(破損)郵資符合,該2元票被用藍筆在四周圈起來,右上銷台灣75.8.28日10時和美(辛)戳,其下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面無到達戳也没貼欠資票。
   


(圖14)為中式封貼國旗3元票(破損)郵資符合,76.8.10日平信郵資調漲為3元,右上銷台灣76.10.4日22時彰化(辛1)戳,其下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面無到達戳也没貼欠資票。
   


(圖15)為中式封貼國旗1.5元票(己使用舊票)當印刷品交寄,但應為平信郵資差1.5元,右上銷台灣78.1.16日10時溪州(辛)戳,其下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面無到達戳也没貼欠資票。
   


上項介紹的15封,只有(圖1)有貼欠資票,其他14封均没有貼,可見郵局對欠資郵件的欠資費處裡,採取不予計較的方式為主,最多為明確責任及代表有注意到欠資,銷蓋一個欠資戳就算了,此是一般作業常態,由上項介紹也可得知及証明。


                               2010.1.12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0048   


欠資片封上郵政戳記花樣多    --   夏大緯


                   多年來各家郵刊上陸續有人介紹過各種欠資戳記,從古至今、從戳到封,可謂琳琅滿目,近年郵展中也見有人以郵集方式參展,可謂「初生之犢不怕虎」,勇氣及精神可嘉,曾有郵友道「欠資」戳記集不甚集、花樣繁多、無法求全,是無法參展的,此話說對也對、說錯也錯,可謂從何種角度去看、去收集,如果僅以欠資戳記來收集,全省各局都有欠資戳且每幾年隨著郵資調整又有所改變,確是五花八門、求全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以某年版欠資票為主題做專集、某年郵資調整後形成的欠資做為專集、某地區某局從古至今的欠資戳專集、從古至今歴年郵資調整及郵資轉變所形成的欠資專集、國外寄台欠資專集等都可形成一個有系統的專集。


一般所見欠資封大多分為﹕


A、未加貼欠資票者–即信封上有銷蓋欠資戳記,但未加貼欠資票,原因可能有下列因素﹕

1、某年郵資調整,初調整之際有幾個月為宣導期,並不加貼欠資票。

2、大公司、行號整批罰交欠資費,個別信封上不再加貼欠資票。

3、有謂在目前來說,在每封上加貼欠資票並登門收取欠資費,人力評估、經濟效益都划不來成本太高,因此大多採取不罰。


B、加貼欠資票者–即信封上有銷蓋欠資戳記、並加貼欠資票者,此為標準型式,一般較早期所見大多屬此種,另有所見如窗口招領再退回(圖1)、加貼「退還欠資郵件清單」條(圖2)、明片加貼欠資票(圖3)、國外寄台補貼台灣欠資票(圖4)、銷蓋一些它種戳記者等,這些就都較為少見。




欠資的形成原因很多,詳分起來頗為有趣,也可做為郵集主題訴求,一般所見大致可分為﹕

    A、漏貼郵票而欠資–大致有下列二種情況﹕

1、先天漏貼、寄件人遺忘而形成。

2、事後脫落、在運輸過程中掉落而形成。

    B、有貼郵票而欠資–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幾種﹕

1、誤銷–郵票貼在背面没有看見、大宗函件總繳未發現等。

2、貼用本國印花稅票、紅十字郵票、防癆郵票、廢止停用郵票、剪貼郵票彩圖貼用、片封簡符誌剪下使用失效等。

3、貼用外國郵票。

4、郵資不足–大多數是信件當作印刷品交寄、超重、平信郵資當限時寄等。

5、郵資調整後形成的欠資–初期大多不罰。

6、雖符合郵資但郵票污損或己廢止不用、或貼用已銷戳的舊票等。


欠資封上貼用的欠資票銷戳情況,所見也有二種﹕

  1、銷日戳在欠資票上代表欠資票已使用。

  2、欠資票上銷波浪戳、註銷(直式、分有框及無框、外框為圓型)、此票註銷(有框、分直式及橫式2種)、作廢(直式有框)、此票作廢(分直式有無框2種、橫式有無框2種)、郵票作廢(直式無框)戳等(圖5),此類戳記種類也很多,有顏色不同、有框無框之分、字體大小不一等,詳分可謂花樣繁多。


欠資封上所見銷蓋「欠資」戳種類很多,在此不再詳述,請閱78年版「集郵彙報」可資参考,另「退回」戳(手型、方型2種),在此也不詳述請参考82年版「集郵彙報」。


除上項戳記之外,所見另有多種戳記銷蓋在欠資封上,依性質分類大致可分為﹕

  1、欠資的原因有戳記顯示註明者(圖6)。

  2、因欠資而收件人拒收、或退回給寄件人而寄件人拒收、寄件人補費後再寄等,相關戳記有多種(圖7)。

  3、退回寄件人、退回郵局等較特殊戳記(不包括手型、方型傳統退回戳),也有多種不同(圖8)。

  4、郵局公告、招領等相關戳記多種(圖9)。


欠資封上的郵政戳記花樣繁多,上項介紹僅為個人收藏中所

見,只能代表其戳記的一部份,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遺漏之處,可參考其餘郵刊所述以補不足,上項許多戳記也隨著年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此戳記更是豐富,收集起來更趣味盎然,由於時間、局部影印不易也不清楚,因此本文大部份附圖都是個人手繪並非原圖,會有一些差異之處,但保証都是臨摹自真品並非憑空揑造,謹此註明並向讀者致歉。



附記﹕近日翻查一些郵政資料,意外找到此篇寫好而未刊登的舊稿,該篇舊稿大約是在15年前所寫,當時曾投交某郵刊,後因主編告知「手繪圖部份,希望能用實物影印剪下組成,比較有根据」,因當時工作繁忙匆忙間手繪圖文均很草字很醜及不美觀,主編恐不好意思說字太醜了啦!(開玩笑!當時主編看見勿見怪哦!),另印像中手繪圖部份,是由當時個人所藏欠資片封300多封中找出的不同戳記,此不同戳記手繪詳分即有104種,如能全數影印再剪下確是甚為理想,但在當時要拿如此多封去影印,不論時間或金錢都須花費不少,因而做罷放在一旁未再送出、改寫其他郵文交稿,如此一放就15年時間,現在家中雖有印表機可影印及掃描,但如何只影印及掃描個别郵戳部份個人並不會,如全封彩色影印後再剪下,除影印時間同樣要甚久外,彩色油墨的消耗及價格太貴還是划不來,因此最後折中採取電腦打字方式,再自行加框剪裁黏貼,文字大小跟原尺寸會有差異、字體也有不同之外,但保証均是按圖所打均有所本,此資料應該相當難得可供郵友参考,另為彌補此缺失無法一次把104種原圖呈現,近日開始整理相關欠資郵品,將逐步分項、分種類等一一介紹,如此郵友還是可陸續看見各種不同欠資戳記。


                                     2009.12.10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983

亂貼實寄欠資封     --   夏大緯


              欠資封近幾年來在國內郵壇有較多人收集及参展,在集郵網站上也曾見討論過一陣子,在集郵網站上探討的大多屬近期欠資郵品,較早期(指最少20年前或30年前、甚至更早)的欠資郵品則較少人介紹或探討,近期欠資郵品由於大多帶有「人為」的因素在其內,此點較會引起郵人的非議,原因是近20年來大多數的郵局對欠資郵品,都採取不罰的作業方式有關,最多也只是在片封上銷蓋一個欠資戳而己,會真正貼欠資票、並上門追討欠資金額者,恐萬封之中有一封都不太可能,即然「自然」方式不可能產生,郵友自備或自貼欠資票後(也有郵局本身自行有欠資票,需當場購買並貼用),自行赴郵局請求處理欠資郵品,也算是不得不變通而產生的方式,但如一昧強調欠資票的貼用、金額、法規等,個人覺得就太鑽牛角尖了,真要嚴格說起來不論自認如何標準都不合乎規定。

如同前言近20年郵局本身就己放棄收取欠資費了,會有欠資郵品的出現即大多屬「人為」因素(目前唯一正規且還在貼欠資票者、也是欠資票最大消耗所在,大約只剩大宗郵件退回,需要使用補收郵資證明單或收取欠資郵件資費證明單了),另欠資票早期只在發行首日對外販售,之外是不能對外販售的,而近期郵局人員很多搞不清楚,把欠資票當「集郵品」出售,早期欠資票的貼用是郵局人員按照規定,在郵局內貼在欠資郵品上然後向收信人收費,不是郵人自備或自貼後請求郵局處理的,另就是有收欠資費,近期也大多採取使用「補收郵資證明單或收取欠資郵件資費證明單」方式,不會一件一件的把欠資票貼在片封上並銷戳的,只有早期才會如此一件一件的貼用處理(如大批也會採用「補收郵資證明單或收取欠資郵件資費證明單」方式),上項只是試舉幾例証明,近期的欠資郵品如一定要說合乎規定是不可能的,個人並非反對近期欠資郵品,不論早中近期欠資郵品個人都收藏頗豐、也不排斥,但見有些郵友一昧強調規定,不要說規定並不是每個局都遵守,每個局處理欠資郵品的方式也不同、收取欠資費的金額也有不同,這都是存在也不奇怪的,因此没有一定統一及規定的模式。

早期欠資郵品大多屬「自然」方式產生,且產生的方式、原因、處理等更是五花八門,應較無上項爭議,近期個人分類整理後,將逐項一一介紹給郵友参考。

(圖1)為中式封貼安提瓜(瓜地馬拉)1c票,該票被用紅筆圈出,右銷台北子(二)T欠資戳,下銷台灣68.6.20日14時台北(子20)戳寄台北,背貼欠資票5元銷台灣台北68.6.21日10時七支(子2)戳,該件收信人註明為王淑斐同學,應是學生亂貼或故意寄去害她罰錢。
      

(圖2)為中式封貼馬爾地夫1L票,該票未銷戳、下銷T欠資戳、右銷台灣75.2.5日12時新店(辛)戳寄台北,該件收信人註明為高啟峯同學,應是學生亂貼或故意寄去害他罰錢,但該件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並未收取欠資費。
      

(圖3)為中式封貼一枚雜誌上剪下的不知名外國彩色舊票畫片,該畫片被用藍筆圈出,右銷T欠資戳、左銷台灣69.4.23日10時林口(辛)戳寄台北,該封寄台視電視公司,電視台經常會收到一些精神狀況不穩定的人來信,尤其是寄給當紅明星、歌星者居多,電視台往往趁這些人來公司排戲、上節目時,轉交所收到的信件,事後在排演間、化桩室等,經常可看見折開看完後棄置的信件,其內容都是胡說八道一通,甚至同一人一次寄多封或一天一封,收信人一看就知道又是那個人,連看都不看就丟了,曾問過公司收發室人員,對於此類欠資郵件,送信到公司的郵局人員是如何處理,告知有時會一張單子一次總繳多少件欠資費,但有時則並未收取並無一定,後期則甚少有繳欠資費了。
      

(圖4)為中式封貼一枚雜誌上剪下的巴拉圭彩色舊票畫片,該畫片被用藍筆圈出、下銷T欠資戳寄台北,該封同(圖3)應是同一人寄台視電視公司。
      

(圖5)為中式封貼一枚雜誌上剪下的國際獅子會成立六十週年紀念2元票彩色畫片,該畫片被用藍筆圈出,下銷T欠資戳、右銷台灣69.4.20日10時林口(辛)戳寄台北,該封同(圖3)應是同一人寄台視電視公司。
      

(圖6)為中式封貼一枚雜誌上剪下的通信衛星地面電台開放紀念5元票彩色畫片,該畫片被用藍筆圈出,下銷T欠資戳、及台灣69.4.22日10時林口(辛)戳寄台北,該封同(圖3)應是同一人寄台視電視公司,(圖3至6)均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並未收取欠資費。
      

(圖7)為中式封貼美國1978年紅十字票,該票未銷戳、右銷台灣69.10.6日10時永和(辛1)戳、下銷T欠資戳寄台北,該封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並未收取欠資費。
      


(圖8)為中式封貼中華民國六十七年澄清湖風光紅十字票,該票未銷戳、上銷T欠資戳、下銷台灣66.12.8日20時台中(辛1)戳寄台中,背面貼欠資票2元銷台灣66.12.9日10時台中(子二)戳,欠資票上另蓋藍色長型有框「此票作廢」戳,該件收信人註明為華音同學,應是學生亂貼或故意寄去害她罰錢,但恐地址不對,只得招領可見正面另蓋有台中郵局招領枱、招領逾期、手型退回戳及長型有框「招領逾期退回」戳,後退回原寄人地址也不對,最後郵局只好把封上貼的欠資票蓋上「此票作廢」戳,自認倒霉不但收不到欠資費、還白白損失了2元欠資票。
   


(圖9)為中式封貼中華民國六十九年紅十字票,銷台灣嘉義68.11.26日16時觸口村(代)戳,中上另銷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台灣68.11.27日10時台北(子三)機戳到達,該封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並未收取欠資費,該封是寄台視五燈獎節目收,五燈獎節目在當年是一個長壽且很熱門的節目,在後期我也曾躭任過該節目一段時間導播工作,大多是在星期日早上10時排練、下午1時30分左右正式錄影,雖採取分段錄影、但比照現場播出模式,每一階段大約是20分到30分不等,因為是歌唱競賽錄製過程是不能NG重來的,需要全神貫注不能有差錯,大約是下午4時前錄完一集,休息半小時後,4時半左右開始排練第二集,排完吃便當休息一下,大約晚上7時半開始錄第二集、10時左右結束,每隔一周就要進棚錄影2集如此循環,當時我還同時躭任「我愛紅娘」等節目導播工作,「我愛紅娘」也是每隔一周就進棚錄影2集,但時間大多固定在星期六,因為配合参加來賓、觀衆等,該2節目都是選在星期六、日錄影,因此有甚長一段時間每逢星期六、日都在工作,有甘有苦還好家中妻小都能體諒。
      


(圖10)中式封貼六十九年紅十字義賣紀念票,銷台灣70.4.1日12時三重機戳及台灣70.4.1日12時三重(辛)戳,下另銷T欠資戳寄台北,該封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並未收取欠資費。
      


(圖11)為中式封貼小朋友自繪航空紀念5元票,該票未銷戳、右銷T欠資戳及台灣67.6.1日8時台東(辛)戳寄台北,另蓋「欠資拒收、退回原寄局」戳,該封只銷欠資戳並未貼欠資票,因欠資拒收、退回原寄局,還好郵局並未貼欠資票,否則没有寄信地址無法退回,郵局又要自認倒霉了,另該封極為特殊可明顯得知是出自於小朋友手筆,還自繪紀念郵票來寄,並自稱為惡魔黨首領大頭目寄,收信人為科學小飛俠南宮博士收,當時該卡通節目科學小飛俠風靡一時可見一般,現今40歲以下的年青人大約都有看過該卡通節目,看見此封應會莞爾一笑特别親切吧!
      


                           2009.12.10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931

印花實寄欠資封   --   夏大緯


               印花稅票近幾年來,在游振傑先生、王人瑞先生等大力寫稿及推廣之下,在國內外己有越來越多的郵人收集、参展,相關專著也陸續出版,持續帶動收集熱潮並維持不墜,一項郵品的熱門與否,決定於收集者的多寡,收集者多自然謂為風潮,但另一重要指標即是買氣,如心動而未付諸行動,只差臨門一脚同樣徒勞無功,兩者如何相輔相成,乃是有無人率先持續發表相關郵文推廣,繼之有人響應加入及回應,如此逐步擴散至多人撰寫即算成功,否則一人在台上唱獨脚戲、曲高和寡,時間久了也難免心恢意懶不再繼續,國內寫郵文的作者大多均是老面孔,但國內收藏頗豐的藏家甚多、確大多惜字如金,吝於分享收藏心得及研究成果,如此如何傳及推廣收集?甚至有些還喜歡在台下批評、品頭論足、雞蛋裏挑骨頭,如此何不自己站上台,也寫一些提供給郵友参考?個人什麽都喜歡集、也喜歡隨興亂寫,連印花郵文涉獵不多也勇於發表,主要是凑熱鬧回應希望郵壇能熱鬧一些,如同一本理想郵刊其內應有各式各樣的內容涵蓋各個領域,且從深奧的古典郵學到近期郵文都有,如此郵友可各取所需欣賞自已的範圍,欣賞完自己範圍應會順便瀏覽一些其他郵文,久而久之如對一些其他郵文產生興趣,自然會引起附帶收集其他郵品的念頭,或更上一層樓由近期郵品往前推進至早期郵品,這都是出版郵刊、撰寫郵文,可帶動、提倡各項郵品收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有些人不寫是躭心郵品不足,或怕如有錯誤會引起郵人的指正,要做到百分之百完美、毫無錯誤及不需再補充才寫,此點相信每位撰稿者在寫每一篇郵文時也希望如此,但此是理想郵海無涯、郵品的收集没有盡頭,如總是限於郵品不足、了解不足、不傳之秘等衆多因素,瞻前顧後就永遠無法踏出第一步寫一篇郵文了,只要肯寫踏出了第一步,自然會逐步由淺至深而持續下去,像個人在衆多印花大師、前輩面前班門弄斧,承蒙他們不嫌棄往往還得到游振傑先生的電話鼓勵及王人瑞先生的郵文回應等,如此互動個人從中學習、吸收了更多相關郵識,更加喜歡研究、隨興亂寫印花郵文,可見某一項郵品的熱門與否,跟主要推廣者的胸襟有無包容、寬大等應也有很大的關係,希望郵友都能動起筆來發表心得、研究成果,如此郵壇才能更加活潑熱鬧。


「印花稅票」與「郵票」對集郵者來說,大致均知道兩者在使用上的差異,而對一般民衆來說只是一個混合代表名詞–「郵票」,偶而在寄信時以為可互相通用、或誤貼了印花稅票、或是手中無郵票順手貼上了印花稅票等(故意用印花稅票來實寄的案例不是没有,但比例很低,且由實物可大致觀查出是否出自於自然或是人為的加工),而形成了印花稅票被用來實寄的案例,此種案例大致從有印花稅票開始至今大多均有存在,收集印花稅票者大多也有附帶收集一些,現提供幾件相關郵品給郵友参考。


(圖1)為中式封貼西湖圖印花稅票1元,銷台灣71.12.29日17時台北(子10)戳寄台北,當時國內信函郵資為2元,不知是因郵資不足或是誤貼印花稅票的關係,旁另銷T欠資戳,背有台灣71.12.30日10時台北(7)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到達。


(圖2)為中式封貼西湖圖印花稅票1元,銷台灣75.5.29日20時桃園(辛3)機戳寄台北,當時國內信函郵資為2元,不知是因郵資不足或是誤貼印花稅票的關係,旁另銷T欠資戳。


(圖3)為中式封貼西湖圖印花稅票1元,該印花稅票四周被用藍筆圈成一圈没有蓋戳,另在旁邊銷蓋T欠資戳及台灣75.7.16日17時羅東(辛)戳,當時國內信函郵資為2元,雖然郵資不足、但因印花稅票被特别圈選出來,可明顯得知該封是因貼印花稅票而被罰欠資。


(圖4)為75年6月版竹圖1元明信片,旁另加貼金門母忘在莒風景圖20元印花稅票,銷台灣台南76.8.26日10時二十三支(辛)戳寄台北,當時76.8.10日剛調整國內明信片郵資,由1元調整為1.5元,該片只需再加貼0.5元郵資即可,確加貼20元印花稅票郵資溢貼甚多,寄片人可謂犧牲頗大,另不知是否是郵資調整初期、有一段寬限時間,該片並未加蓋欠資戳。


(圖5)為中式封貼西湖圖印花稅票1元3枚,該印花稅票3枚並未銷戳,另在右邊銷T欠資戳及在下邊銷台灣76.10.7日14時中和(辛)戳,當時76.8.10日剛調整國內信函郵資,由2元調整為3元,該封所貼郵資3元雖然正確,但因是印花稅票還是被銷欠資戳。


(圖6)為中式封貼左營春秋閣圖印花稅票3元,銷台灣77.9.6日14時永和(辛2)機戳寄台北,當時國內信函郵資為3元算是符合,但因所貼是印花稅票還是被銷欠資戳。


上項6件郵品均屬自然郵品,應均是誤認為印花稅票可通用或誤貼而造成,而經由不同郵局,可得知各局的處理方式、銷戳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5件都有銷欠資戳、1件可能是屬郵資調整寬限初期而未銷欠資戳,此點郵局算是有嚴加把關表現甚佳,但各局銷戳方式有些並不符合標準,另雖然其中5件都有銷欠資戳,但其實都没有真正執行收取欠資費,可見郵局多年前早就大致停止收取欠資費了,有些局就是有收也只收取不足或應貼之郵資,而對欠資費中所包含的「手續費」,雖然有些局有收、也有局不收的,此點原本即頗為爭議及不合理的,此是題外之話今後有機會再談。


                              2009.12.7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877

民國七十六年八月郵資調整後各地欠資戳實錄(上)  --  夏大緯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876

民國七十六年八月郵資調整後各地欠資戳實錄(下)  --    夏大緯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78年版集郵彙報內(1989.6.30日出版)



附記﹕該篇郵文緣起於個人在「新光郵鈔」第247期(民國77年1月出版)至第253期(民國77年7月出版)內,連續寫了7篇「簡介郵資調整後的各地欠資戳(一)至(七)」一文,當時文內的附圖均為個人手繪並非實物,大小也並非原尺寸,後「集郵彙報」即將首度問世,鍾火盛先生覺得上項郵文如綜合成一篇,並附上欠資戳原寸實錄,將是一篇很好的郵史記錄,因此一直鼓勵並協助,才得以完成此300多個不同欠資戳的實錄,也算是對該段郵史留下了一個記錄,78年版集郵彙報是第一本集郵彙報,當時只印刷1000本,目前己不容易找,要配齊全套集郵彙報也大多只缺這一本,因此很多郵友恐都未看過此篇郵文,特此影印掃描提供給郵友参考


而會收集此批300多個不同欠資戳,其實背後也有個極為曲折及有趣的故事,如今再回想22年前當年的情景,才發覺當時確是年少瘋狂有著一股儍勁,才得以留存此批欠資戳的,民國76.8.10日郵資調漲後不久,有一日奉派至「強棒出擊」做現場導播工作,當時「强棒出擊」是一個非常熱門的節目,晚間6時30分至7時現場播出(該節目前後長達10年播出,播出時間略有不同,部份內容則是播出前或播出後,預先錄製並剪輯好後,再穿插於現場節目中播出),發現在現場堆放大批全省各地寄來的明信片等待抽獎,原來當時節目中有跟某家報社合作舉辦「強棒美女」選拔,每周、每月、最後總結束都有大小不等多次抽獎,當時因為節目紅、用明片抽獎是熱門潮流,除全省觀衆外、参加競賽的美女,更是大力發動親朋好友用明片投票,每周收到的明片在現場堆得像一座小山,發現在這些明片上有些蓋有欠資戳,引起個人的好奇及興趣,詢問工作人員得知在每次抽完獎後,因數量太多且每星期都會收到新的一批明信片,因此在抽完獎後等節目錄完,就交由場棚打掃的清潔工運去公司的垃圾場丟棄。


聽完工作人員如此說,就非常高興的說抽完的明片不要丟棄我需要,在節目錄完後也跟清潔工講,該批明片等下我會分批拿走先暫移放一旁,通常節目錄完、再等工作人員撤走,大致已接近午夜12時了,我再把汽車開到靠近該攝影棚的一樓大門處,該節目大致固定在左側大樓6樓第2攝影棚播出,由於每次明片甚多、且還需由6樓拿到一樓大門外,我就去借推車來搬,如此來回多次每次都把汽車前座、後座、行李箱都塞得滿滿的,當時我開的是福特1600cc跑天下轎車,車輛空間算是滿大的,有時還裝不下就把剩餘的先找地方暫放改日再搬,第一次要把明片拿出公司,經過一樓大廳告知公司警衛並給他看及檢查,說我集郵要把這些抽完的明片運回家,有些警衛也知道我集郵,但一定想不到我連這個也要,笑著問我說這些明片有什麽用?這麽多也要?我告知因為太多了,只能先拿回家等有空再慢慢看及找我需要的,現在是不值錢没人要,但20年後就不一定了,講完看見警衛臉上的笑容更燦爛,只差没有大聲笑出而己,看我進進出出的在搬,還是好意的問我需不需要幫忙,事後再見我多次搬運就見怪不怪了。


後雖未再派去強棒出擊工作,但都會打聽何時會抽獎,會抽獎的當天就去交待抽完我要,如當天没工作休息,算好時間再從家中開車專程去公司拿,直到該節目抽獎結束才停止,而當時我住的舊家為公寓4樓没有電梯,每次開車到家後如運氣好可停近一些,運氣不好就會停遠一些,還好當時汽車較少,大多可停在住家樓下附近,然後我再一趟一趟的往4樓搬,幸好當時年青不覺得累及辛苦,回到家中距離最近及空間最大的地方就是客廳,於是把沙發前面的茶几移開,就直接把大批明片倒在客廳中央,當時由於工作忙、搬回家中的明片數量、速度,較我挑選的數量、速度快太多,没有幾次客廳堆的明片不是一座小山、而是一座大山,堆的幾乎連大門都快要打不開,期間印像中似乎有2位朋友到家中小坐、看了也嚇一跳,太太後來再也忍耐不住,發出最後通牒不准再拿明片回家,家中客廳的明片也限定最短期限,只能留小部份其他盡快處理掉,於是匆忙在最短時間,大致很快的挑一些欠資戳、代辦所戳、小部份較特殊地名手蓋戳等保留,其餘全數分裝10多個、一人高的尼龍大型袋移放在陽台,等樓下有叫賣收廢紙者經過請他上來搬,該批數量無從估計没有一百萬張、也有五拾萬張,搬完收廢紙者好像給了我60元還是80元己不記得,只要搬走我也鬆了一口氣、多少錢並未計較,事後多年未再見該批明片有出現在郵市中,當時應是直接送到紙廠做成紙漿了,如此在當年用來投票使用的多種版式明信片,經過這次的大銷毁,目前可能有些版式的明片其實存世並不多,只是郵友還未發覺及注意到而己,後事隔多年又再遇到郵資漲價,因為電視公司己甚少再辦抽獎活動,有抽獎活動参加的人也很少,看見抽獎明片只能心動、確再也不行動把明片搬回家了。


時光飛逝重提當年之事似乎猶在眼前,確不知不覺己事隔22年之久,己超過當時個人所說「20年之後就不一定了」,目前該類自然實寄欠資片,雖然價格不是很高,但要找也不是那麽容易,如要找到300多個不同欠資戳更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時機巧合金錢價值在其次,當初留存的欠資片,見証了一段郵資調整後的郵史記錄,才得以完整並原寸的提供給郵友参考,其郵史價值己超越其金錢價值了。


後鍾火盛先生用此300多個欠資戳,加上個人提供事後新購的一些欠資戳、其他郵友提供的欠資戳等郵品,在台南成功郵刊第1507期內(民國83.8.15日出版),開始發表「台灣郵區欠資戳分類實錄」一文,前後共寫了39篇,外加一篇前言共計40篇,最後一篇刊在成功郵刊第1552期內(民國87.5.15日出版),該39篇郵文把欠資戳從新分類~如變異、帶地名、有無框、幾格式、有無帶元字、違規使用等,分析研究得更為徹底,有興趣的郵友可自行参考,個人把此40篇郵文加上個人此篇,影印綜合裝訂成一册,確是可成一本專著了,可見欠資戳的五花八門、內涵豐富,有著極大的探討及研究空間。


                                 2009.12.3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577

另類檢查戳   --   夏大緯


               早期收集台灣各類實寄封時,碰見一些奇怪不知名或未見記載的各種戳記,有些並非是正規的郵戳,而是各種不同型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等戳記,但只要碰到都不排斥先購買再說,回家後就先擱置在一旁,事後如再遇見類似戳記並購入,就歸類之前的一併放在一起,如此多年來雖然有些戳記極為少見,事後並未再遇見或偶而才會遇見,如此月積年累有些戳記,還是不知不覺的小有成果累積了一些,一段時間後拿出研究並請教對郵戳專精的郵友,有些獲得了解答、有些則至今還未有確定的答案,但隨著資訊的發達、檔案的流出或解密,還是有機會水落石出的一天,近日經由拍賣曝光的檔案郵品,終於解惑了個人之前認定是檢查戳的郵品,也經由此檔案資料,証實其確屬檢查戳的身份。


               台灣檢查戳多年來一直是郵友研究、收集的熱門郵品,不但是因其使用的時間長、種類多之外,由於檢查屬秘密不公開的作業,被檢查過的信件所留存下的蛛絲馬跡,相信也是盡量保持與一般信件同樣,盡量讓人感覺不出曾被檢查過的痕跡,因此大多是在郵戳的字軌處,來區别是否經過檢查,如此較不易讓人發覺及注意到郵檢的存在,此是正規及被郵友普遍認知了解的,但是否也會有例外及使用不同正規郵戳之外的型態存在?此點則似乎未見有郵文談及過?但由於被檢查的(或寄出的)人、地址、機關等,可能較為敏感或特殊的關係,或是檢查單位的不同等,方式可能也會有變通不同之處,因而使用的戳記,可能也會產生差異不同之處,因此個人一直不排斥,且認為有些戳記就是屬於檢查戳或是檢查戳的分身,但一直無法找到証據來証實,只能把相關郵品暫時擱置在一旁,等待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遠東2009年秋季拍賣目錄(2009.10.28日截標),該期目錄內第2787項至2792項,此6項郵品的出現,除証實之前所知的郵檢戳,如恒春(辛4)、潮州(辛4)的存在外,第2790項至第2792項郵品的出現,則証實除正規郵檢戳之外,也有其他型式的郵檢戳存在,可謂改寫、創新了郵檢的另一頁,第2790項郵品的說明為「屏東潮州掛號、限時掛號函件提檢單,此為當年警總特檢處檢查黨政軍重要人物特殊郵檢戳數字戳碼,本檢查表數量只有二張,此為研究末期郵檢最佳佐證資料(圖1)」,感謝遠東郵票公司同意提供此提檢單,由(圖1)可得知該單身份屬於「密」,該單使用日期由其上記載,可得知是在民國69.12.12日,事隔將近30年時間才得以解密而流出,當時提檢的是掛號信、收件人為總統府蔣經國總統,該單左上角「提檢時專用郵戳」處,並非像第2787項、2788項、2789項,銷蓋的是恒春(辛4)、潮州(辛4)等正規郵檢戳,而是略正方型、上下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略窄頂端為圓弧型、下格較寬,上格內從左至右為28數字、下格內從左至右為08數字)。

此特殊「2格式數字郵檢戳」,是否如上述所言為「當年警總特檢處檢查黨政軍重要人物」才使用?第2791項郵品為寄總統府嚴家淦總統封,銷民國66.1.4日台北辛28郵檢戳及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8、下格為17),第2792項郵品為寄東海大學梅可望校長封,銷1987.10.10日台北酉27郵檢戳及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2個(分别為上格為20、下格為03及上格為20、下格為30),由(圖1)及上述2件郵品的收件人,分别為蔣經國總統、嚴家淦總統、梅可望校長來看,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確是頗符合上項所言,為「當年警總特檢處檢查黨政軍重要人物」所使用,是否如此可再待討論及更多實物証實,但經由(圖1)的檔案及實物,可証明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確是存在及有使用,如此郵檢戳除正規的字軌郵檢戳之外,今後還可加入此另類的「2格式數字郵檢戳」了。

前言中曾提及,個人早期即喜歡收集一些奇怪未見經傳及記載的戳記,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最早就是先在寄美國在台協會的實寄封上發現,當時即覺得事有蹊蹺,直覺上即認為其應屬檢查戳的身份,後特别注意找尋此相關實物以便分析比對,至今一晃眼已有多年,總算獲得証實其真實身份,解開了多年身世之謎,現介紹個人多年來小有成果的收藏如下﹕

(圖2)為民國70版5元限時封加貼6元票(背另加票已撕毁),銷70.5.9日(日期不太清楚)18時台灣台南廿八支(甲)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信封正面右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2),此2格式數字郵檢戳己略做修改,改成上下2格大致己同寬了,不像(圖1)的上窄下寬相當突兀不協調。

(圖3)為中式私封貼郵資14元,銷73.5.8日17時台灣木栅八支甲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73.5.9日(日期不太清楚)台灣台北X支戊到達戳,信封正面右上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2)。

(圖4)為72年版8元掛號封加貼郵票6元,銷73.5.8日9時(日期不清楚)台灣木栅一支(甲一)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日期不清楚到達戳,信封正面右上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2)。

(圖5)為82年11月版無面值中式郵局官封貼郵資24元,銷84.8.18日11時台南開(平)?一字不清楚甲戳,掛號寄台北市教育部郭為潘部長收,信封正面右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3),一般所知郵檢戳,根據鍾火盛先生編著的「台灣郵區之郵檢戳」,書內的記載為「郵檢戳使用日期,殊少超過民國七十七年底,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使台灣地區各局執行郵檢業務之郵檢員逐漸退出工作崗位,最遲至八十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全部結束」,該封的使用日期為84.8.18日已超過81.7.31日,可見還有可資探討之處。

(圖6)為中式私封貼郵資19元,銷84.9.19日11時文山木新甲1戳,掛號寄台北市教育部郭部長收,信封正面右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3),該封的使用日期為84.9.19日同樣已超過81.7.31日。

(圖7)為中式大型私封貼郵資劵25元,銷2002(民國91年).7.31日9時台北中崙甲6戳,掛號寄台北市財政部李庸三部長收,信封正面左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3),該封的使用日期為2002(民國91年).7.31日同樣已超過81.7.31日。

(圖8)為72年版8元掛號封加貼郵票9元,銷73.5.8日台灣台北四十六支戳,限時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73.5.8日17時台灣台北庚42到達戳,信封正面右中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4)。

(圖9)為西式私封貼郵資8元,銷73.5.7日9時台灣新營(甲二)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73.5.8日15時台灣台北七支戊戳到達,信封正面中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4)。

(圖10)為西式私封銷1986.4.8日哥斯達黎加戳,掛號寄哥斯大黎駐華大使館轉中哥文經協會,背另有1986.4.15日哥斯達黎加戳及1986.4.20日11時台北申33到達戳,信封正面右下處另有75.4.21日11時士林戊1到達戳,左中處另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6),背面另也有一不清楚可能也是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1、下格為26)。

(圖11)為72年版2元平信封加貼郵資6元,銷73.5.7日12時台灣台北六十九支甲1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不清楚到達戳,信封正面中間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7)。

(圖12)為70年版8元掛號封加貼郵資6元,銷73.5.8日18時(日期不清楚)台灣高雄十支戳,掛號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73.5.9日15時台灣台北七支戊戳到達,信封正面中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8)。

(圖13)為西式私封貼郵資5元,銷73.5.9日17時台灣高雄(庚1)機戳,限時寄台北美國在台協會收,背有73.5.9日21時台灣台北(庚2)機戳到達,信封正面中上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6、下格為08)。

(圖14)為美國22分郵簡,銷1980.9.21日美國檀香山戳,寄台北蔡維屏先生收,背有1980.9.25日16時台北酉28戳及69.9.27日16時台灣台北(7)機戳到達,郵簡正面右下處銷2格式數字郵檢戳(上格為08、下格為18),該件郵簡會銷2個郵檢戳初覺怪異,上網一查才知蔡維屏先生在1981.3.25日至1982.11.19日期間,曾躭任過駐美代表,收此信時其還未上任,當時似乎正躭任外交部北美司司長。

目前經由檔案資料及實物,証明2格式數字郵檢戳確是存在,但對其所知還是有許多不詳及待解之謎,其上下2格內的數字有何玄機?代表地區、郵局、郵檢人員的代號?還是另有其他的作用及解釋,目前由上項實物介紹,可得知已有多種組合不同,應還有其他不同組合的存在,還待郵友提出更多的實物,尤其是2格內的數字不同將是關鍵,有更多的實物比較分析才能得知其玄機,該2格式數字郵檢戳雖甚易仿造,但其使用的條件有一些限制,要想仿造容易但還需有相關內容郵品搭配才行,在郵文介紹之後該2格式數字郵檢戳,可能會引起郵人的注意及追踪,身價也可能從默默無名而大幅跳升,一段時間後如有利可圖就可能會有偽品出現,但如得知其使用的條件,就可避免一些錯誤的發生。



参考資料﹕遠東2009年秋季拍賣目錄(2009.10.28日截標)


鍾火盛先生編著的「台灣郵區之郵檢戳」


維基百科

感謝遠東郵票公司提供(圖1)郵品影本


                                     2009.10.27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287期內(2009.11.11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pbgid=87951&entryid=627632

滙票上的延時結帳戳    --    夏大緯


                用在跟錢有關的郵政單據等之上郵戳,其郵戳大多以乙、儲滙戳等為主,而該類戳另有一特殊之處,有所謂的延時結帳戳(正式名稱個人不知,還待專集台灣郵戳的郵友告知),即郵局營業人員每日有結帳時間,超過結帳時間但郵局窗口還在營業並未結束,在下午十六時或十七時之後(此應是使用年份不同而有差異、或郵局結帳時間有先後調整不同而產生差異等),算做第二天的帳目,而其使用的郵戳,就跟正常郵戳有所區别不同較為特殊~即在郵戳中格年月日的最右邊,嵌上「十六、或十七」的時刻(原本正常的時刻、均是在年月日的最左邊),此即是所謂的延時結帳戳。


在郵政國內滙票之上,即見有使用上項的延時結帳戳,現舉例介紹提供郵友参考﹕


       (圖1、2)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肆佰圓,銷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三日四月、埔里(儲滙)戳,滙基隆肆佰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四月廿八日、基隆(乙六)延時結帳戳,(圖2)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及台灣、五三年四月廿九日五月、基隆(乙六)兌款局戳。


(圖3、4)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陸佰圓,銷台灣內埔、五三年十月廿二日十時、豐田村(代)戳,,滙淡水陸佰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十月廿四時、淡水(乙)延時結帳戳,(圖4)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5、6)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佰圓,銷台灣內埔、五三年十月十四日十月、一支(乙)戳,滙桃園伍佰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十月十七時、桃園(乙四)延時結帳戳,(圖6)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7、8)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壹佰壹拾伍圓,銷台灣國姓、五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十五時、長流(代)戳,滙埔里壹佰壹拾伍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埔里(儲滙)延時結帳戳,(圖8)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9、10)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壹佰圓,銷台灣、五三年四月九日四月、八德(乙)戳,滙台南壹佰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五月廿二日、台南(乙四)延時結帳戳,(圖10)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11、12)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肆佰伍拾圓,銷台灣高雄、五三年四月十七日四月、五支(乙)戳,滙佳里肆佰伍拾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四月廿八日、佳里(乙)延時結帳戳,(圖12)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13、14)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陸佰圓,銷台灣玉井、五三年十月八日十一時、北寮(代)戳,滙岡山陸佰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十月九日、岡山(乙)延時結帳戳,(圖14)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圖15、16)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玖拾陸圓,銷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四月九日、高雄(乙)延時結帳戳,(圖16)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滙台北玖拾陸元,有台灣、五三年五月廿一日五月、台北(乙七)兌款局戳。


(圖17、18)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肆拾圓,銷台灣高雄、十七時五三年四月廿一日、一支(乙)延時結帳戳,(圖18)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滙台北肆拾元,有台灣台北、五三年四月廿九日五月、一亭(乙)兌款局戳。


(圖19、20)為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肆仟圓,銷高雄、五三年四月廿一日四月、十二支(儲滙)戳,滙台東肆仟元,有台灣、十七時五三年四月廿九日、台東(乙一)延時結帳戳,(圖20)為該延時結帳戳放大圖。


                                2013.1.3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府城郵友會刊第74期冬季刊內(2013.3.17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7016

民國滙票上的龍戳    --   夏大緯


                今年是農曆的龍年,兩岸新出的生肖新年龍票一飛沖天,跌破大家的眼鏡價格節節高漲,相關「龍」的片封簡、戳等,都有人為文專門介紹,個人收集民國滙票相信較少人會注意到,在民國滙票之上也有相關的「龍」戳,因此也不免其俗也來介紹幾枚「龍」戳,提供給郵友欣賞及参考。


          (圖1、2)英文字軌編號為「IN」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拾圓10張(前面6張、後面4張)共伍佰元,銷郵政儲金、卅八年一月廿四日、龍里戳,滙湖南益陽有湖南、卅八年三月十九日、馬跡塘兌訖戳,龍里屬貴州郵區的二乙局,馬跡塘則屬湖南郵區的二乙局,最近郵局為益陽。


(圖3、4)英文字軌編號為「2A」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壹萬圓10張(前面6張、後面4張)共拾萬元,銷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廿三日、龍里戳,滙貴定有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三十日、貴定兌訖戳,貴定屬貴州郵區的二甲局。


(圖5)英文字軌編號為「2C」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仟圓4張共貳萬元,銷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廿六日、龍里戳,滙黄平有貴州、卅八年五月五日、黄平及郵政儲金、卅八年五月六日、黄平兌訖戳,黃平屬貴州郵區的二乙局,由上項3張滙票的介紹,則另可知道龍里局在當時使用,「IN」、「2A」、「2C」此3種英文字軌編號金圓滙票做為滙款。


(圖6、7)英文字軌編號為「II」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壹佰圓20張(前面12張、後面8張)共貳仟元,銷貴州、卅八年三月十一日、錦屏戳,滙龍潭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三月廿一日、龍潭兌訖戳,錦屏屬貴州郵區的三甲局,最近郵局為鎮遠,龍潭則有廣西郵區的龍潭代辦所、東川(四川)郵區的龍潭二乙局、臺灣郵區的龍潭特等局、江蘇郵區的龍潭三甲局、福建郵區的龍潭代辦所、湖南郵區的龍潭三乙局、廣東郵區則更高達4個龍潭代辦所(分别屬番禺、清遠、開平、順德此4地區局),可見龍潭此名受歡迎的程度,而該張滙票到底是滙往何處龍潭,郵局如何區别?在購買滙票時須填寫「請購國內滙票單」,在其上需填寫註明清楚「受款人姓名及詳細住址」,如此就清楚得知是滙往何處龍潭,就不會搞錯了。


(圖8)英文字軌編號為「II」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伍拾圓2張共壹佰元,銷貴州、卅八年一月二十日、黎平戳,滙龍潭有郵政儲金、卅八年二月廿一日、龍潭兌訖戳,黎平屬貴州郵區的三乙局。


(圖9)英文字軌編號為「3I」的金圓滙票,貼寶塔圖滙兌印紙叁仟圓3張、壹仟圓1張共壹萬元,銷江蘇、卅八年四月九日、龍潭戳,滙桐梓有郵政儲金、卅八年四月十九日、桐梓兌訖戳,江蘇郵區的龍潭為三甲局,桐梓屬貴州郵區的二甲局。


由上項民國金圓滙票上有關「龍」戳的介紹,也可得知相關「龍」戳局的所屬郵區、為幾等局、如有相同局名如何區别等,也趁勢介紹及讓郵友更了解民國滙票,民國滙票同樣可收集郵戳、收集滙兌印紙、及探討滙費不同、為何在滙票上加貼郵票等,也是很豐富及頗值得探討研究的題材及郵品。



参考資料﹕民國三十六年印行「郵政局所彙編」


                         2012.6.14日完稿



該篇郵文己被中國郵史浙江分會預訂。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6970


高額滙票的防偽    --    夏大緯


               民國24.12.5日第300號通飭各儲滙分局、各郵區管理局及一等郵局實施高額滙票,將銀行所在地郵局之滙費降低以便加强競爭,其當地無銀行之郵局,則滙費照舊。當時普通滙票限額為2500元,實施高額滙票後,將往來管理局及一等局之高額滙票發滙額提升至1萬元,並規定凡滙款在1000元以上者(當時二、三等局之發滙限額為800元),均應用高額滙票,票上不貼滙兌印紙以簡化手續,其滙款數額係在空白滙票上填入,高額滙票須經二人簽字以加強控制,其中一人為經辦員,另一人暫定為一等局局長或郵區管理局會計長,所有空白滙票亦由一等局局長或會計長保管,於需用時發給之。


                 高額滙票的處理之後也有多次改進,民國25.1.18日郵政儲金滙業局第313號通飭,規定發往一等局之高額滙票核對據應由航空寄送,以便公衆能提前兑款,25.4.17日又以第330號通飭,規定滙票核對據未到時相關滙票准憑保兌付。至民國31.4.17日修正開發高額滙票辦法,要點如下(只刊登部份條文)﹕

  1.本滙票上應有發票員及主管員兩人之簽章,方為有效。

  2.本滙票應由滙款人自行封入信函內,並應將該信函作為掛號郵件寄遞,如本滙票係由航空滙寄者,則滙款應將其裝入信函,按航空郵件辦法寄交受款人。

  3.本滙票如照銀行支票辦法劃線者,僅能存入受款人在兌款局所立儲金帳內,或由銀行負責代收。

  5.本滙票自開發之日起六個月內為有效期間,倘因故未在有效期間內領款者,得聲請展期。

  6.本滙票逾有效期間未經受款人兑領者,即由原滙局通知滙款人領還滙款,如原收滙費超過百分之二,並將超過部份發還,滙款人不將滙款領還時,自開發之日起,滿三年後,本滙票即為無效。


民國32年間,高額滙票業務己推廣至二等乙級郵局均須辦理,以適應社會需要,又為防杜成弊,郵滙局32.12.9日渝滙字第87號通飭,規定高額滙票應由發票員及主管員(局長)兩人同在票上簽名並蓋章,不得僅蓋名章、或僅簽字。各高額滙票局互換「高額滙票主管人員簽章式樣單」(D–142X)時,亦應將主管人員之簽字及印章並列,以資核驗。


(圖1、2)為國幣高額滙票票根,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一月四日十一月、仙居(浙江)戳,滙福州國幣拾伍萬元,正面左下角處即有發票員及主管員兩人簽章,符合上項「本滙票上應有發票員及主管員兩人之簽章,方為有效。」的規定,另正面左上角有手寫「逾期退」字樣,背有郵政儲金、卅六年十月二日十月、仙居戳,由上項規定可得知「本滙票自開發之日起六個月內為有效期間,倘因故未在有效期間內領款者,得聲請展期。」,該滙票由35.11.4日開發後,超過6個月有效期,應是未領款也未聲請展期,因而退回仙居銷36.10.2日戳,而「滙款人不將滙款領還時,自開發之日起,滿三年後,本滙票即為無效。」,該滙票同樣在開發後即將屆滿3年時,在背面另銷郵政儲金、卅八年七月五日、仙居戳後應是退回存檔了,由該張滙票印証了上項各種規定,只是該張滙票由開發時還是使用「國幣」,之後確歴經幣值名稱改變、貨幣貶值等,3年時間幣值已由國幣–金圓–銀圓先後變換2次了,該張滙票的使用也算是生不逢時的最佳代表了。


民國36.6.1日台灣郵區開辦省內高額滙票業務,初指定台北等15局辦理,之後逐漸擴展至其他郵局,初期凡滙款數額在舊台幣25000元以上者均須用高額滙票開發,每張最高限額暫定為30萬元,滙費不論滙款多寡,每張收滙費30元,後辦理高額滙票業務由原訂之15處郵局,逐漸擴展至全區各局,滙兑功能也逐漸提高到分為新台幣5萬元和10萬元二級。


台灣光復後,陸續把當時在台灣使用的日本郵政制度、作業、單據等,逐漸更改、替換為大陸地區的郵政制度、作業、單據等,算是沿續之前在大陸地區使用的民國郵政制度,此種郵政制度也可謂是一脈相承,由大清一路傳承、修改演變而成,同樣高額滙票在台灣的使用也是如此,介紹如下﹕


(圖3、4)為郵政國內高額滙票樣張正、反面,正面左中處同樣印有「發票員、主管員(簽字及蓋章處)」,背面則印有「國內高額滙票簡則」共10項,其10項條文跟上項民國時期大致相同,由此也可得知是沿續之前為主、略加修改而已。


(圖5)為上項國內高額滙票的核對據(即是跟上項2張1組使用才算真正完整),其正面左中處同樣印有「發票員、主管員(簽字及蓋章處)」。


(圖6)為銷台灣、62.10.29日11月、三重(乙一)戳,滙溪州壹萬叁仟伍佰捌拾元,銷溪州62.10.30日兑訖,完整實用2張1組的國內高額滙票,其正面左中處同樣印有「發票員、主管員(簽字及蓋章處)」,並有2位人員分别簽名及蓋章。


由此可得知「發票員、主管員(簽字及蓋章)」,應算是高額滙票使用的最重要一項「防偽」措施,在上項民國32年時即有「又為防杜成弊,郵滙局32.12.9日渝滙字第87號通飭,規定高額滙票應由發票員及主管員(局長)兩人同在票上簽名並蓋章,不得僅蓋名章、或僅簽字。」的介紹,另該文中還提及「各高額滙票局互換「高額滙票主管人員簽章式樣單」(D–142X)時,亦應將主管人員之簽字及印章並列,以資核驗。」,由此可得知該單也是重要的防偽措施之一,此種式樣單應頗重要屬內部來往文件,應不會外流要想收集到並不容易,個人未收集到民國時期使用的該式樣單,現介紹2張在台灣使用的式樣單,可得知跟民國時期使用的也大致相同,現介紹如下﹕


(圖7、8)分别為三峽郵局銷台灣、62.4.2日4月、三峽(乙)戳,給台北21支及龍潭郵局的「高額滙票主管人員簽章式樣單」,其上蓋有各種官印、簽章等,並如上述所言「亦應將主管人員之簽字及印章並列,以資核驗。」,另該單最左處印有「本單應分別密寄各兌款局,以備驗對兌票,並將副本寄管理局滙兌科備查。」字樣,也可得知其所屬應為「密」的身份及其重要性。


而各高額滙票局互換「高額滙票主管人員簽章式樣單」,又是使用那一種單據?又互換多少家郵局?相信郵友也頗為好奇想知道,個人也收集到該清單可介紹給郵友参考﹕


(圖9、10、11)為三峽郵局寄發各局電報、高額滙票主管人員簽章式樣單清單,銷台灣、62.4.2日4月、三峽(乙)戳,其上清楚記載寄發給那些郵局。



由此得知另有不同寄發清單,由上項清單可得知寄發(互換)了多少家郵局,此互換清單應都是有滙高額滙票的郵局才有互換,因此隨着年代、時間等不同,會滙高額滙票的郵局有增減等不同,因而此種互換郵局的數量也會有不同的,經由上項的介紹,相信郵友對高額滙票的使用及防偽措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及認識。



参考資料﹕曹潛先生所著「郵政儲滙發展史」


                            2012.10.4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365、366期內(2012.11.7日及2012.11.21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575



厦門華僑銀行滙票   --   夏大緯


                因收集印花稅票而喜歡購買一些單據,前段時間去泉州、厦門,即在厦門舊貨商店中買到民國24、25年時,由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滙厦門華僑銀行的滙票,目前「僑批」信件甚受郵友的歡迎收集,並在許多郵刊上發表為文,而此類滙票應屬「僑滙」為主,對當時的國家財政、百姓都有很大的助益,也是很好的收集及研究對像,另每張滙票上還貼有印花稅票貳分一枚,因而由實物証明,可得知當時每張滙票須貼貳分印花稅票,收集印花稅票也可附帶收集到「厦門華僑銀行滙票」,此類古色古香别有風味的早期「厦門華僑銀行滙票」,也是一段歴史的見証。


                郵品的收集大多是一步一步由初開始到高,有些是先研究再收集,有些則是等郵品收集多了再研究,並無一定純看每人的做法,另收集的各個階層、各種郵品,都有不同的郵友存在及收集,如只提供高深的郵品做為介紹,相信會看及欣賞的只有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個人認為普及並多樣化,才能提供各種階層的郵友需求,因此同樣也可提供一些郵品,做為互相参考、欣賞也是不錯,由於許多郵品只是收集對此還未專研,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2.6.7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5419

小切手改匯票   --    夏大緯


                因收集印花稅票而喜歡購買一些單據,之前即由購買的單據中找出民國36年時「小切手改匯票」,發現日據時期的臺灣商工銀行,在臺灣光復後除改名為「臺灣工商銀行」外,並在民國36年時把日據時期所使用的「小切手(即支票)」改為「匯票」來使用頗為特殊,另每張匯票上還貼有舊台幣國父像印花稅票壹圓一枚,因而由實物証明,可得知當時每張匯票須貼壹圓印花稅票,收集印花稅票也可附帶收集到「小切手改匯票」,此類古色古香别有風味的早期「小切手改匯票」,也是一段歴史的見証。


郵品的收集大多是一步一步由初開始到高,有些是先研究再收集,有些則是等郵品收集多了再研究,並無一定純看每人的做法,另收集的各個階層、各種郵品,都有不同的郵友存在及收集,如只提供高深的郵品做為介紹,相信會看及欣賞的只有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個人認為普及並多樣化,才能提供各種階層的郵友需求,因此同樣也可提供一些郵品,做為互相参考、欣賞也是不錯,由於許多郵品只是收集對此還未專研,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2.3.5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324



浙江地區國幣及改金圓滙票   --   夏大緯


              國幣滙票使用滙出及存世的郵品,似乎以江西地區使用滙出為主,其他地區如湖北、浙江、江蘇等地區則其次己較為少見,(並非該地區在民國時期,没有使用或甚少使用國幣滙票,而是凑巧該地區國幣滙票並未外流出、或國幣滙票使用後大多數都存檔或銷毁了並未外流,因而形成某些地區國幣滙票,存世所見罕少的原因即在於此),此種情況在金圓滙票同樣也有存在,現就浙江地區使用滙出的國幣及改金圓滙票,介紹如下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2)為左下角印製–200.000×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為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浙江、卅七年十月廿三日、衢縣戳,滙南昌十五元,【該滙票正面左中處,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四五00)萬元」字樣】,民國37年8月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為本位幣,並規定所有以前發行之法幣以三百萬圓、關金劵以15萬圓、東北流通劵以30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限於民國37年11月20日以前兌換,因此如在民國37年8月19日之後使用的滙票,有些會另行加蓋上「金圓劵」等字樣,該滙票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仟萬圓2張、國幣暫作伍佰萬圓1張,共計為國幣肆仟伍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十五元無誤,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2)較為難得。


(圖3)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浙江、卅七年十月廿二日、蘭谿戳,滙南昌拾肆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4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2張,共計為國幣肆仟貳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肆元無誤。


(圖4、5)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紹興、卅七年十月三十日、SHAOHING戳,滙南昌拾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3張,共計為國幣叁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元無誤,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5)較為難得。


(圖6、7、8)為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六月五日、義烏戳,滙南昌陸佰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6張,共計為國幣陸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六月八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8)較為難得。



(圖9)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廿五日、義烏戳,滙南昌五元,【該滙票正面左下處,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1500万)」字樣】,該滙票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1張、國幣暫作貳佰萬圓2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為國幣壹仟伍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五元無誤。


(圖10、11)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一日、龍游戳,滙南昌壹拾柒元,【該滙票正面左中處,藍色有框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5100)萬元」字樣】,該滙票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10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為國幣伍仟壹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柒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四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2、13)為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五月三日、杭州(三)戳,滙南昌叁佰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3張,共計為國幣叁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五月七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4、15、16)為同上版式滙票,銷浙江、卅七年七月七日、杭州(辛)戳,滙南昌三百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1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為國幣叁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十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6)較為難得。



(圖17、18、19)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藍色「金圓


分整」字樣,銷浙江、卅七年九月十七日、杭州(辛)戳,滙南昌拾圓,【該滙票正面左中處,藍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3000万)」字樣】,該滙票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3張,共計為國幣叁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二十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9)較為難得。



(圖20、21)為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為「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浙江杭州、卅七年十月一日、郵政儲金(十)戳,滙南昌三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4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為國幣玖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三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三日、NANCHANG兌付戳。


                          2011.7.28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寶島郵訊第296期內(2011年12月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318

清及民國滙票     --     夏大緯


                近幾年在各種拍賣目錄上,常看見民國時期各種銀行支票、本票、滙票的付拍,也多少有些成交,有人付拍即代表其有市場需求,且目前幾乎只要是民國中期年代以上的老東西(當然幾乎年代越早越好,偶有例外則應屬少數特例),不論是何種物品都有人在收集,只是收集的人是多、是少而己,此也算是拜網路、拍賣目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等有關,看見的並非只單純有郵友而己,也吸引許多非郵友、各種年齡階層、純收集或做研究等,各種各式的人加入購買收集,因此許多物品突然暴漲、暴紅、受到重視都並非意外。


現介紹清及民國滙票,即是之前購入收集的,該類清及民國滙票上大多另貼有印花稅票,也是收集印花稅票者收集的範圍之一,而加貼的印花稅票則有加蓋不同,對收集印花稅票的郵友來說可以研究其稅率、加貼何種印花、印花加蓋不同等,而滙票上所印的金額名稱則有國幣、銀幣、渝鈔、銀元等不同,其實也反映出當時的幣值,或幣值變更時的名稱變化不同,頗值得再深入探討及研究,另也算是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滙票,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14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2567

民國37、38年台灣銀行上海分行滙款條        --      夏大緯


                近幾年在各種拍賣目錄上,常看見民國時期各種銀行支票、本票、滙票的付拍,也多少有些成交,有人付拍即代表其有市場需求,且目前幾乎只要是民國中期年代以上的老東西(當然幾乎年代越早越好,偶有例外則應屬少數特例),不論是何種物品都有人在收集,只是收集的人是多、是少而己,此也算是拜網路、拍賣目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等有關,看見的並非只單純有郵友而己,也吸引許多非郵友、各種年齡階層、純收集或做研究等,各種各式的人加入購買收集,因此許多物品突然暴漲、暴紅、受到重視都並非意外,個人多年前曾收集一些民國時期的多家銀行禮劵,去年突然有上海郵商來台,電話邀約指定洽購民國禮劵,協商後全數賣出不再保留,多年收藏也算獲得不錯的利益回報,此例即也是一個很的証明及案例。


               現介紹的民國37、8年台灣銀行上海分行滙款條,即是之前購入收集的,原因滙款條跟滙票也算有關連,個人收集滙票與其有些相關的,也多多少少會收集一些,在民國37、8年此段期間金圓幣值不停的貶值,之後並由金圓更換為銀圓,由其滙款條上的金額由仟萬元到多少億元,也可得知滙多少億元是極平常的事,另滙款條上還貼有印花稅票,也是收集印花稅票者會收集的範圍之一,其所貼印花稅票同樣有金圓、銀圓不同,金額也有多種不同,不知是否因滙款金額不同、所貼印花稅票金額因而有不同,另該批滙款條均是在上海即將淪陷之前使用,頗值得再深入探討及研究,另也算是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滙款條,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14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1022

江西地區國幣及改金圓滙票(4  --    夏大緯


           (圖160、161)爲左下角印製–100.000×100/2.vii.2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6年7月2日、印製1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一日、豐城戳,滙南昌拾三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前後共19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三仟玖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三圓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四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62、163)爲左下角印製–30.000/16.ix.24.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4年9月16日、印製3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滙票的版式其金額還是「銀圓」較爲特殊,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一月八日、南城戳,滙南昌一千八百圓,貼滙兌印紙壹仟圓1張、伍佰圓1張、三佰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仟捌佰圓,背有南昌、卅五年十一月十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64、165)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七日、南城戳,滙南昌三拾壹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前後共18張、國幣暫作貳佰萬圓1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玖仟三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三拾壹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九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南城,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66、167、168)爲左下角印製–120.000/6.vii.2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5年7月6日、印製12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三十日、南豐戳,滙南昌三拾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仟萬圓3張、國幣暫作壹仟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玖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三拾圓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四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68)較爲難得。



(圖169、170)爲左下角印製–30.000/16.ix.24.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4年9月16日、印製3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滙票的版式其金額還是「銀圓」較爲特殊,該版式其金額原爲「銀圓」,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上饒戳,滙南昌十六圓六角七分,【該滙票正面左中處,另有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五千)萬元」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10張,共計爲國幣伍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十六圓六角七分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六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71、172、173)爲同上版式滙票,該滙票的版式其金額還是「銀圓」較爲特殊,該版式其金額原爲「銀圓」,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卅一日、上饒戳,滙南昌一三圓三角三分,【該滙票正面左中處,另有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四千)萬元」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8張,共計爲國幣肆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一三圓三角三分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九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73)較爲難得。



(圖174、175)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九日、上饒戳,滙南昌弍拾元,【該滙票正面左中處,另有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六仟)萬元」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前後共12張,共計爲國幣陸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弍拾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十五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上饒,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76、177)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4.v.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5月24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十五日、玉山戳,滙南昌五佰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伍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二十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78、179、180)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元」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玉山戳,滙南昌壹元伍角,【該滙票正面左上處,另有黑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450萬)」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4張、國幣暫作伍拾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肆佰伍拾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壹元伍角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卅一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80)較爲難得。



(圖181)爲左下角印製–120.000/6.vii.2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5年7月6日、印製12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廿五日、玉山戳,滙南昌拾柒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仟萬圓2張、國幣暫作壹仟萬圓1張、國幣暫作伍拾萬圓2張,共計爲國幣伍仟壹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柒圓無誤,由同上滙票可得知玉山,在當時同時使用3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82、183)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五月十日、黎川戳,滙南昌壹仟圓,貼滙兌印紙伍佰圓2張,共計爲國幣壹仟圓,背有南昌、卅六年五月十三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84、185、186)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手寫改爲「金元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四日、黎川戳,滙南昌壹拾肆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8張、國幣暫作伍拾萬圓4張,共計爲國幣肆仟貳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壹拾肆圓無誤,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86)較爲難得,由同上滙票可得知黎川,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87、188)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五月廿三日、銅鼓戳,滙南昌壹仟圓,貼滙兌印紙壹佰圓10張,共計爲國幣壹仟圓,背有南昌、卅六年五月廿九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89、190)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六月一日、銅鼓戳,滙南昌肆拾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改作拾萬圓4張,共計爲國幣肆拾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六月六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銅鼓,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91、192、193)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九江(丁)、卅五年十一月廿二日、KIUKIANG戳,滙南昌四萬圓,貼滙兌印紙伍仟圓8張,共計爲國幣肆萬圓,背有南昌、卅五年十一月廿五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93)較爲難得。



(圖194、195、196)爲左下角印製–30.000/16.ix.24.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4年9月16日、印製3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滙票的版式其金額還是「銀圓」較爲特殊,銷樟樹、卅七年七月七日、CHANGSHU戳,滙南昌三百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三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廿六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96)較爲難得。



(圖197、198)爲左下角印製–120.000/6.vii.2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5年7月6日、印製12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藍色「金圓」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一日、萍鄉戳,滙南昌卄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6張,共計爲國幣陸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卄圓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四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99、200)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二日、上高戳,滙南昌拾圓,【該滙票正面左下處,另手寫(折合國幣三仟萬元)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6張,共計爲國幣三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拾圓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五日、NANCHANG兌付戳。


(圖201、202)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四月十二日、婺源戳,滙南昌念五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拾萬圓1張、國幣改作伍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貳拾伍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四月十七日、NANCHANG兌付戳。


(圖203、204)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三月卅一日、德興戳,滙南昌十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改作拾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拾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四月五日、NANCHANG兌付戳。


(圖205)爲左下角印製–70.000×100/10.iv.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4月10日、印製7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八月十七日、光澤戳,滙南昌伍佰圓,貼滙兌印紙壹佰圓5張,共計爲國幣伍佰圓。


(圖206、207)爲左下角印製–100.000×100/2.vii.2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6年7月2日、印製1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八日、滸灣戳,滙南昌三仟萬圓,【民國37年8月19日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以金圓爲本位幣,因此如在民國37年8月19日之後使用的滙票,有些會另行加蓋上「金圓劵」等字樣,該滙票未加蓋「金圓劵」等字樣,還是用「國幣三仟萬圓」較爲特殊】,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10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0張,共計爲國幣三仟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卅一日、NANCHANG兌付戳。


(圖208、209)爲左下角印製–100.000×100/2.vii.2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6年7月2日、印製1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八月十七日、新淦戳,滙南昌壹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萬圓,背有南昌、卅六年八月二十日、NANCHANG兌付戳。


(圖210、211)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廿三日、浮梁戳,滙南昌六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3張、國幣暫作貳佰萬圓1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仟捌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六元無誤,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211)較爲難得。


(圖212、213)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六月廿六日、永新戳,滙南昌壹佰三拾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國幣改作拾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壹佰三拾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一日、NANCHANG兌付戳。


由上項的介紹可得知,江西地區使用及存世的國幣及改金圓滙票,其各地所使用的滙票版式大致爲何種,有些地方甚至使用2至5種不同版式滙票,後改變爲金圓幣值時,又加蓋「金圓」等字樣繼續使用,其加蓋的種類、顔色、文字等更是花樣繁多及複雜,如欲再詳分可更深入研究,且由民國35年時使用的國幣滙票其滙款金額,到37年幣值未變更成金圓之前其滙款金額,可由其滙款金額的由小到大,也可察覺及反映出國幣金額的貶值,此時期的滙票算是見證及反映,當時幣值貶值及幣值更換的歷史及郵史,早期個人曾大量賣出該類滙票複品及一些小郵集,幷未想到要詳分滙票版式、金圓加蓋、加蓋種類顔色等不同,目前個人所藏不論滙票版式、加蓋種類等應還有所缺,上項僅算是抛磚引玉簡單的介紹,提供給郵友做爲初步的參考,留待郵友對照每人所藏後,再補充所缺就可更爲完整。



參考資料﹕個人所寫「國幣滙票的版式」


個人所寫特殊及具郵史意義的「金圓加蓋」滙票


                              2011.8.3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江西集郵總第79、80期內(2011.8.31日及2011.10.31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0863



江西地區國幣及改金圓滙票(3    --    夏大緯


       (圖110、111)爲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五月廿六日、宜豐戳,滙南昌弍仟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前後共20張,共計爲國幣貳仟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五月廿九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12、113)爲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折合金圓」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二日、宜豐戳,滙南昌貳拾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仟萬圓6張,共計爲國幣陸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貳拾圓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四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宜豐,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14、115)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一月廿一日、萬安戳,滙南昌壹仟弍百圓,貼滙兌印紙壹仟圓1張、壹佰圓2張,共計爲國幣壹仟貳佰圓,背有南昌、卅五年十一月廿六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16、117)爲左下角印製–20.000x100/10.iv.3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5年4月10日、印製2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六月十日、萬安戳,滙南昌壹仟元,貼滙兌印紙壹仟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仟圓,背有南昌、卅六年六月二十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18、119)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三日、萬安戳,滙南昌弍圓肆角,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1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5張、國幣改作拾萬圓2張,共計爲國幣柒佰貳拾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弍圓肆角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八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萬安,在當時同時使用3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20、121)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二月廿七日、高安戳,滙南昌壹仟圓,貼滙兌印紙壹仟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仟圓,背有南昌、卅五年十二月三十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22、123)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四月十九日、高安戳,滙南昌壹仟圓,貼滙兌印紙壹仟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仟圓,背有南昌、卅六年四月廿一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24、125)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七月十七日、高安戳,滙南昌十五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改作拾萬圓1張、國幣改作伍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拾伍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十九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高安,在當時同時使用3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26、127)爲左下角印製–100.000×100/2.vii.2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6年7月2日、印製1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六月十六日、萬年戳,滙南昌壹萬圓,貼滙兌印紙壹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萬圓,背有南昌、卅六年六月廿一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28、129)爲左下角印製–120.000/6.vii.2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5年7月6日、印製12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七日、萬年戳,滙南昌貳圓貳角,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3張、國幣暫作伍拾萬圓1張、國幣改作拾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陸佰陸拾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貳圓貳角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九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萬年,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30、131)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五月十七日、鷹潭戳,滙南昌伍佰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5張,共計爲國幣伍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五月二十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32、133、134)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七月十三日、鷹潭戳,滙南昌三佰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拾萬圓6張,共計爲國幣三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十六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34)較爲難得。



(圖135、136)爲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十一日、鷹潭戳,滙南昌三仟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前後共15張,共計爲國幣三仟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十三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37、138)爲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圓劵

分」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四日、鷹潭戳,滙南昌肆角,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國幣改作伍萬圓4張,共計爲國幣壹佰貳拾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肆角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五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鷹潭,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39、140)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六月廿一日、新喻戳,滙南昌肆佰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4張,共計爲國幣肆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六月廿五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41、142)爲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七月廿四日、新喻戳,滙南昌伍百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拾萬圓10張,共計爲國幣伍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廿八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43、144)爲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三日、新喻戳,滙南昌三圓三角三分,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0張,共計爲國幣壹仟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三圓三角三分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七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45)爲左下角印製–20.000x100/10.iv.3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5年4月10日、印製2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六月廿四日、貴溪戳,滙南昌弍萬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圓4張,共計爲國幣貳萬圓。


(圖146、147、148)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七月十五日、貴溪戳,滙南昌弍千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10張,共計爲國幣貳仟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十九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48)較爲難得。



(圖149、150、151)爲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七月十五日、貴溪戳,滙南昌壹仟三百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6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仟三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十九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51)較爲難得。



(圖152、153、154)爲左下角印製–70.000×100/10.iv.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4月10日、印製7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七日、貴溪戳,滙南昌弍千四百六十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前後共12張、國幣暫作貳拾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貳仟肆佰陸拾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十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54)較爲難得。



(圖155、156)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十一日、貴溪戳,滙南昌五千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前後共25張,共計爲國幣伍仟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十四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57、158、159)爲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十一日、貴溪戳,滙南昌三千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前後共15張,共計爲國幣三仟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十四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159)較爲難得,由同上滙票可得知貴溪,在當時同時使用3種不同版式滙票。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0757

江西地區國幣及改金圓滙票(2  --    夏大緯


         (圖61、62、63)爲左下角印製–40.000×100/3.iv.28.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8年4月3日、印製4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三日、安福戳,滙南昌肆仟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佰萬圓前後共20張,共計爲國幣肆仟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六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63)較爲難得,由同上滙票可得知安福,在當時同時使用3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64、65)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4.v.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5月24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四月廿八日、安遠戳,滙南昌貳百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拾萬圓前後共10張,共計爲國幣貳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五月七日、NANCHANG兌付戳。


(圖66、67)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二月三十日、臨川戳,滙南昌壹萬圓,貼滙兌印紙伍仟圓2張,共計爲國幣壹萬圓,背有南昌、卅六年一月二日、NANCHANG兌付戳。


(圖68、69)爲左下角印製–100.000×100/2.vii.2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6年7月2日、印製1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四月二日、臨川戳,滙南昌壹萬圓,貼滙兌印紙壹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萬圓,背有南昌、卅六年四月四日、NANCHANG兌付戳。


(圖70、71)爲左下角印製–20.000x100/10.iv.3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5年4月10日、印製2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五月九日、臨川戳,滙南昌伍萬元,貼滙兌印紙壹萬圓5張,共計爲國幣伍萬圓,背有南昌、卅六年五月十二日、NANCHANG兌付戳。


(圖72、73)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4.v.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5月24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十二月十三日、臨川戳,滙南昌壹萬捌仟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萬圓1張、國幣暫作伍仟圓1張、國幣暫作壹仟圓3張,共計爲國幣壹萬捌仟圓,背有南昌、卅六年十二月十五日、NANCHANG兌付戳。


(圖74、75)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四月廿八日、臨川戳,滙南昌三拾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改作拾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三拾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四月三十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臨川,在當時同時使用5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76、77)爲左下角印製–100.000×100/2.vii.2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6年7月2日、印製1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二月十四日、廣昌戳,滙南昌四拾圓,貼滙兌印紙廿圓2張,共計爲國幣肆拾圓,背有南昌、卅六年二月廿六日、NANCHANG兌付戳。


(圖78、79)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4.v.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5月24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二月二十日、廣昌戳,滙南昌四拾圓,貼滙兌印紙廿圓2張,共計爲國幣肆拾圓,背有南昌、卅六年二月廿七日、NANCHANG兌付戳。


(圖80、81)爲左下角印製–20.000x100/10.iv.35.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5年4月10日、印製2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六月十九日、廣昌戳,滙南昌柒仟陸佰元,貼滙兌印紙伍仟圓1張、壹仟圓2張、壹佰圓6張,共計爲國幣柒仟陸佰圓,背有南昌、卅六年六月廿四日、NANCHANG兌付戳。


(圖82、83)爲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八月十二日、廣昌戳,滙南昌壹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萬圓1張,共計爲國幣壹萬圓,背有南昌、卅六年八月廿八日、NANCHANG兌付戳。


(圖84、85、86)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七月三日、廣昌戳,滙南昌三佰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拾萬圓6張,共計爲國幣三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七月八日、NANCHANG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86)較爲難得。



(圖87、88)爲同上版式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五日、廣昌戳,滙南昌壹仟伍佰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前後共15張,共計爲國幣壹仟伍佰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八日、NANCHANG兌付戳。


(圖89、90)爲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三十日、廣昌戳,滙南昌壹元九角,【該滙票正面左中處,另有紅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伍佰七拾萬元)」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貳拾萬圓1張、國幣暫作伍拾萬圓前後共11張,共計爲國幣伍佰柒拾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壹元九角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二日、NANCHANG兌付戳。


(圖91、92)爲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十七日、廣昌戳,滙南昌乙元,【該滙票正面中上處,另有黑色加蓋「折合法幣(下方手寫三佰萬元)」字樣】,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三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乙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廿一日、NANCHANG兌付戳。


(圖93、94)爲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十一日、廣昌戳,滙南昌六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3張、國幣暫作壹佰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壹仟捌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六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十月十四日、NANCHANG兌付戳。


(圖95、96)爲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黑色「金圓劵」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十月廿六日、廣昌戳,滙南昌壹元玖角伍分,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佰萬圓1張、國幣改作伍萬圓前後共17張,共計爲國幣伍佰捌拾伍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壹元玖角伍分無誤,由同上滙票可得知廣昌,在當時同時使用4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97、98、99)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4.v.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5月24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五月廿二日、廣豐戳,滙南昌壹千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佰萬圓10張,共計爲國幣壹仟萬圓,背有郵政儲金滙業局、卅七年五月廿六日、南昌分局(3)兌付戳,另該滙票還保留請購國內滙票單(圖99)較爲難得。



(圖100、101)爲左下角印製–200.000x100/20.ix.36.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6年9月20日、印製2仟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八月十八日、廣豐戳,滙南昌拾萬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壹萬圓10張,共計爲國幣拾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八月二十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02、103)爲同上版式滙票,該版式其金額原爲「國幣」,後加蓋紅色「金圓」字樣,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九月十三日、廣豐戳,滙南昌乙元,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拾萬圓6張,共計爲國幣三佰萬圓,以國幣三百萬圓折合金圓劵壹圓,正好符合金圓劵乙元無誤,背有南昌、卅七年九月十六日、NANCHANG兌付戳,由同上滙票可得知廣豐,在當時同時使用2種不同版式滙票。


(圖104、105)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五年十二月卅一日、宜豐戳,滙南昌伍萬圓,貼滙兌印紙伍仟圓10張,共計爲國幣伍萬圓,背有南昌、卅六年一月三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06、107)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22.iv.30.字樣,即代表爲民國30年4月22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六年八月廿二日、宜豐戳,滙南昌三萬圓,貼滙兌印紙壹萬圓3張,共計爲國幣三萬圓,背有南昌、卅六年八月廿五日、NANCHANG兌付戳。


(圖108、109)爲左下角印製–60.000×100/8.xi.29.字樣,即代表爲民國29年11月8日、印製6佰萬張數量版式的滙票,銷郵政儲金、卅七年五月廿二日、宜豐戳,滙南昌玖拾萬圓,貼滙兌印紙國幣暫作伍拾萬圓1張、國幣暫作貳拾萬圓2張,共計爲國幣玖拾萬圓,背有南昌、卅七年五月廿五日、NANCHANG兌付戳。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