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23

金圓滙票上的「民國」戳又添一張    --    夏大緯


                在個人出版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書內,其中一篇郵文「談民國滙票上使用的郵戳」,內介紹了一張金圓滙票銷郵政儲金滙業局、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民國」38年4月2日戳,滙鄞縣有郵政儲金滙業分局甯波辦事處、38年4月4日兌付戳(圖1),特殊之處即是所銷郵戳在年份之前另嵌有「民國」兩字相當罕見難得,後2007年4月份唐存政先生轉交上海劉廣實先生寄來的信,信中提及他看見上面這篇郵文,並表示他及郵友同樣收藏有相同滙票,後去信連絡取得相關附圖,(圖2)為金圓滙票編號「2W  038510」,銷郵政儲金滙業局、「民國」卅八年四月十四日、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戳,滙寧波有郵政儲金滙業局、卅八年四月十六日、寗波辦事處兌付戳,該張滙票為劉廣實先生所收藏。


(圖3)為金圓滙票編號「2W  038633」,銷郵政儲金滙業局、「民國」卅八年四月廿五日、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戳,滙杭州有浙江杭州卅八年四月廿六日兌付戳,該張滙票為周昇淵先生所收藏。


經由上項2張滙票的出現,再次証實及重新改寫「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確是有使用「民國」郵戳,後台北全方位拍賣第65期(2008.8.5日截標),其內第1421項(圖4)為「郵政滙票﹕貼寶塔圖20000萬元、銷上海郵政儲金滙業局、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民國38.4.8日滙杭州4.9日到,另銷“如現鈔缺乏得酌付本票”,上海戳有民國2字極晚期罕見
底價10000元」,事後截標非常可惜並未拍出,該滙票在拍目上雖有附圖,但由於並非是很高價的郵品,因此所訴求的重點、郵戳內有「民國」2字並未有放大圖,除非特別注意或對該戳有了解者,才能一看就知道重點在何處,但
相信還是有很多郵友並不清楚該戳的珍貴之處,由上項拍賣及可反應得知,姑且不論其拍出與否及其是否珍貴,但(圖4)的出現確是讓該類滙票又新添加了一張,對收藏、探討、研究等各方面來說都是有益的。


由目前所知存世郵品,暫時可得知由38.4.2日至38.4.30日,這段期間「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均有使用「民國」郵戳,且經由上項4張滙票的出現,可再重新探討檢視相關各事項﹕

    1、目前己知有4張金圓滙票銷「民國」郵戳存世,由開發使用日期先後順序來看,依序為38.4.2日、38.4.8日、38.4.14日、38.4.25日。

    2、所使用的金圓滙票英文字軌編號均相同為「2W」,「2W」後的數字號碼依序為038155、038352、038510、038633,此數字號碼雖依序由小到大使用,但間隔的數字甚大,除非該「上海分局北站辦事處」滙票業務繁忙,每日均會開發使用多張滙票,不然雖依序由小到大使用,但可能會有「跳號」的情況發生,即有些號碼没有使用直接跳越過,是否如此再有相同新的滙票出現,也許可以解答此謎題。

3、
此4張滙票所銷「民國」郵戳均同,即其郵戳中欄年月日均由左至右排列,且郵戳大小、戳內文字、黑色油墨銷蓋均大致相同。


在第一次發表銷「民國」戳的滙票時,當時所見僅個人收藏的這一張,並不知道還有郵友也有收藏,如今隨著時間及郵文的流傳,陸續的有越來越多的廻響及相同的郵品曝光,使其由當時所知的一張擴大成己知有4張存世了,是否還會有新發現不得而知,但至少經由此4張的陸續出現曝光,可得知己有人關心及注意到此張滙票了,這對滙票的推廣來說未嘗不是好事一件,相信經由一些特殊的滙票開始受重視,可逐漸普及擴散到一般滙票,這樣才能讓滙票逐漸真正受到郵友的喜愛及收藏。


                                2008.8.25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155

國內小款滙票    ---     夏大緯


                郵政滙兌園地第47及48期內,連續2期刊登介紹楊浩先生所寫「中華郵政銀圓時期“國內小款滙票”研究(定額滙票之前身)」一文,文中提及「國內小款滙票」是由3聯組合而成,第一聯是「中華郵政國內小款滙票」、第二聯是「中華郵政國內小款滙票存據」、第三聯是滙款憑條,此3聯的完整排列組合是什麼樣子?一般所見因使用後此3聯都是各奔東西,會再重聚首且逃過存檔、被銷毁的命運而留存者,也只第一及第二聯勉強可凑成一對,要湊齊原本始用的第三聯,恢復其原始面貌應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是拿其他滙款人的第三聯來代替才有可能,可見要重組完成此完整3聯也不是容易的事,個人收藏一張未使用的完整全3聯,(圖1)為正面,(圖2)為背面,經由此未使用的全3聯,才可清楚得知其3聯是如何排列組合而成的。
  


楊浩先生郵文中另介紹「中華郵政小款滙票信封」,初期印制為大字印刷,分别為信封正面左上角印有(S–131)型號及左上角未印型號者2種,個人檢視舊藏確是如此,後印制小字「中華郵政代辦所滙票信封」,楊浩先生郵文中介紹,是由民國28年(1939年)11月5日、100萬封此版式開始介紹,個人早期曾收集此類實寄封20多封,印像中版式有多種不同(該類信封的正面左下角處,都印有印製年月日及數量,由此可區分不同版式),後因該類信封內的滙票,似乎並未流傳到郵市中而無法收集,只有封而無滙票感覺並不完整,但該類封因貼票不同、郵資不同、大多是由小地方寄出等特殊性質,確甚受收集郵戳及郵資的郵友喜愛且價格持續上漲,因有郵友需要就陸續全數轉讓出去並未保留,且未影印留存影本,唯一保留的一封則是未使用的新封,該封版式為民國25.i.7日、80萬封(圖3),此版式較楊浩先生所介紹的民國28年11月5日、100萬封版式,還要往前提早3年時間,是否是該類信封的最早版式?還待郵友們一同來發掘及探討。
  


另楊浩先生郵文中也經由實物說明,「國內小款滙票」的使用及銷戳方式,跟一般郵人所知道的情況並不相同,以(圖4)來舉例說明﹕該滙票滙款銀圓肆圓、滙費壹角叁分,根據滙款金額在第一聯及第二聯中間騎縫處,貼北京一版寶塔圖滙兌印紙貳圓2枚後,在第一聯及第二聯的左下方「發滙日戳」處,銷蓋直隸蘆溝橋二十年六月廿二日發滙局戳,滙北平西四牌樓郵局,填寫及銷戳完成後把滙票三聯分别剪開,第一聯交給滙款人,由滙款人將第一聯滙票裝入小款滙票專用信封後,掛號寄交收款人,而第二聯及第三聯由發滙局或代辦所,裝入「滙票核對據」專用信封內寄往兌付局,兌付局收到「滙票核對據」專用信封後,將第三聯寄回發滙郵局或代辦所以作備查,收款人收到滙票後,持該小款滙票專用信封及其內滙票,到指定郵局兌付現金,兌付局在兌付時把對剖的第一及第二聯拼合完整確認無誤後,(另須同時將裝該滙票的滙款專用信封同時呈繳否則不付款),即在第一聯右下角「兌付日戳」處,銷蓋北平(七)20.6.24日戳及付款給收款人,兌付完成後由兌付局呈繳給所屬郵區管理局存檔,該滙票呈繳北平郵局後才在寶塔圖滙兌印紙上,銷蓋北平(會)二十年八月六日戳後,才算真正完成最後的手續,(圖5)為裝該滙票的滙款專用信封,貼郵資10分銷直隸蘆溝橋二十年六月廿二日戳,掛號寄北平背面有經長辛店二十年六月廿二日戳,及北平(十)及(七)二十年六月廿三日兩個到達戳,另(圖4)滙票上所貼的寶塔圖滙兌印紙,其上見有「防盜」加蓋,一般所見大多是以發滙局的局名來加蓋,且只加蓋一次者較多見,但該(圖4)的滙兌印紙上,確是分别加蓋了蘆溝橋及長辛店兩個紫色局名較為少見。
  


(圖6)該滙票滙款銀圓拾圓、滙費弍角五分,根據滙款金額在第一聯及第二聯中間騎縫處,貼北京一版寶塔圖滙兌印紙伍圓2枚後,在第一聯及第二聯的左下方「發滙日戳」處,銷蓋河北馬店鎮二十年一月二日發滙局戳,滙保定郵局,兌付局在兌付時把對剖的第一及第二聯拼合完整確認無誤後,即在第一聯右下角「兌付日戳」處,銷蓋保定二十年一月六日戳及付款給收款人,兌付完成後由兌付局呈繳給所屬郵區管理局存檔,該滙票呈繳北平郵局後才在寶塔圖滙兌印紙上,銷蓋北平(會)二十年三月十三日戳後,才算真正完成最後的手續,(圖7)為裝該滙票的滙款專用信封,貼郵資16分銷河北馬店鎮二十年一月二日戳,掛號快遞寄保定二十年一月四日戳到達,(圖6)的滙兌印紙上,同樣分别加蓋了馬店鎮及安平兩個紫色局名較為少見。


另由上文的介紹可得知「國內小款滙票」的使用及銷戳方式,確是跟一般郵人所知道的情況並不相同,但也有特例的情況並非如此,(圖8)該滙票滙款銀圓伍圓、滙費壹角伍分,根據滙款金額在第一聯及第二聯中間騎縫處,貼北京一版寶塔圖滙兌印紙伍圓1枚後,在第一聯及第二聯的左下方「發滙日戳」處,銷蓋黑龍江樂安鎮二十年九月廿三日發滙局戳,滙甜草崗郵局,兌付局在兌付時把對剖的第一及第二聯拼合完整確認無誤後,確並未在第一聯右下角「兌付日戳」處銷蓋兌付戳,此處反而是加蓋了收款人的紅色「甜草崗泰來鐵工廠」印章,甜草崗郵局是在第一聯滙兌印紙的右半邊上,直接銷蓋甜草崗20.9.25日兌付戳,會如此銷蓋是因為受第二聯滙兌印紙的左半邊上,銷蓋了一枚黑龍江樂安鎮二十年九月(或十月)十七日(不清楚無法確定)戳的影響而誤導,因此在第一聯滙兌印紙的右半邊上也同樣如此銷蓋一番?還是第二聯滙兌印紙左半邊上所銷蓋的黑龍江樂安鎮戳,其真正正確日期是二十年十月十七日,是事後退回黑龍江樂安鎮郵局才銷蓋的?由於此戳不清楚不敢妄加斷定,但該滙票如兌付完成後,應由兌付局呈繳給所屬郵區管理局存檔,並銷戳後才算真正完成最後的手續,而該滙票是呈繳黑龍江樂安鎮郵局,還是何處郵局?未見其他郵戳可資佐証而留下許多疑問,或許是該2局地處偏僻對相關規則並不了解,而產生的錯誤算是特例,所見該類滙票使用及銷戳方式,確是大多如(圖4、6)一樣也可資証明,(圖8)的滙兌印紙上,同樣分别加蓋了黑色樂安鎮及紫色對青山兩個局名較為少見。
  


楊浩先生率先提出「國內小款滙票」的介紹,對收集滙票的郵友來說是一大福音,總算可按圖索驥來收集,個人也僅提供部份補充共襄盛舉,期盼能使滙票領域更加完整及豐富,如此才能吸引更多郵人加入收集滙票的行列。



参考資料﹕楊浩先生所寫「中華郵政銀圓時期“國內小款滙票”研究(定額滙票之前身)」一文


2009.3.31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278期內(2009.7.8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154

談台灣早期國際滙票   ---    夏大緯


                  台灣早期外滙管制,要滙款至國外手續相當麻煩,且有滙款的次數及金額限制,因此投標買國外郵品,很早就有跟銀行打交道的經驗,除使用國際滙票之外,其次較多使用的則是旅行支票,碰到有低額零頭,就再加上美元低額現金即可,後國外郵商可接受刷卡,則改為刷卡居多,也因此家中很早即裝設傳真機,當時國內裝有傳真機的家庭甚少,連一般商家、行號都不普及,只為著方便傳真國外投標用而己,刷卡也甚早就辦了一張金卡,好方便投標且金額可甚高,當時能申請金卡者不多,且有甚多條件符合才能申請,不像後期金卡泛濫已等同普通卡了,而這一切也都是為著購買郵品,確實當時年少敢買,國內外每月都購進甚多郵品,有時刷卡的帳單金額也頗可觀,目前再回頭看當時年少時,確是有著一股瘋狂的傻勁及精神。

但印像中使用刷卡也有一次受竉若驚的經驗,有一年公司選出6人,送到日本富士電視公司交流受訓20天(早期我任職的電視公司跟富士電視公司有合作關係,富士電視公司也是我任職的電視公司股東及董事),該次受訓我是其中一員,記得第一天初到東京,就先到旅館安頓住宿,因同行中有前輩長官及2位女性,我禮貌的排在最後面,大家同時拿出刷卡準備辦理住房手續,確見櫃台人員迅速走到我面前,先從我優先辦起,我才發現我是同行6人中唯一使用金卡者,可見當年金卡的魅力及優惠,遠在國外也受重視,同事這才發現我的興趣是刷卡買郵品,及得知我為何會有及使用金卡的原因,事後在停留日本富士電視公司期間,連接待我們的2位日籍小姐都由同事處,得知我花不少錢買郵品,還以為我是有錢人,其實當時年輕較没有經濟壓力,只是較一般人敢買而己,也經常買到每個月賺的錢都不夠用,而不得不私下跟母親、姊姊借錢的。

當年自己在銀行申請購買的滙票單據,印像中有保留但未跟郵品擺在一起,目前己不知擺在何處要找相當困難,不像郵品經常翻動大致在何處有些印像,且當年的銀行滙票單據大多只有滙款數字,其上没有郵戳、少數上面貼有印花而己,因此並未特别重視及保存,後在購買郵品過程中,有買到一些相關單據現介紹如下﹕

(圖1)為郵局使用的「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款金額為美金150元,發滙局銷台灣台北(滙二)四八年五月十九日戳,經互換局銷TAIPEI(MP)1959.V.23日台北戳,該單上另註明有外滙主管機關核准文號,証明事前是有經過申請並核准的,該單背面貼蔣總統像4元票橫双連,銷台灣台北(滙二)四八年五月十九日戳。
  

(圖2)同為郵局使用的「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款金額為美金211元,發滙局銷台灣高雄(乙五)五三年六月六日戳,經互換局銷TAIPEI(MP)1964.VI.9日台北戳,該單上另註明有外滙主管機關核准文號,証明事前是有經過申請並核准的,該單背面貼二版金門莒光樓4元票,銷台灣高雄(乙五)五三年六月六日戳。
  

(圖3)同為郵局使用的「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款金額為美金120元,發滙局銷台灣台北(乙五)五三年十二月廿三日戳,經互換局銷TAIPEI(MP)1964.XII.29日台北戳,該單上另註明有外滙主管機關核准文號,証明事前是有經過申請並核准的,該單背面貼第十屆航海節2元票及53年版花卉5元票,銷TAIPEI(MP)1964.XII.29日台北戳。
  

(圖4)同為郵局使用的「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款金額為美金476元,發滙局銷台灣台北(乙五)五三年六月四日戳,經互換局銷TAIPEI(MP)1964.VI.6日台北戳,該單上未註明有無外滙主管機關核准文號,不知是漏填還是未申請?還待考據當時滙款,是否一定要先申請並核准才行,還是未申請者在郵局滙款後,郵局自動會報備主管單位備查管控的?還待郵友對此段郵史清楚者公告周知,該單背面貼海鷗圖航空8元票,銷TAIPEI(MP)1964.VI.6日台北戳。
  

(圖5)同為郵局使用的「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款金額為美金91.8元,發滙局銷台灣台北(乙五)五三年六月四日戳,經互換局銷TAIPEI(MP)1964.VI.6日台北戳,該單上同樣未註明有無外滙主管機關核准文號,該單背面貼二版金門莒光樓4元票,銷TAIPEI(MP)1964.VI.6日台北戳。
  

(圖6)為郵局使用的「國際郵政滙票兌款計數單」,兌款金額為美金3元,折合率為36.08元,折算後付款金額為108.24元,兌款局銷台灣埔里(儲滙)四七年六月廿三日戳,之前所介紹的均為滙款到國外,此單則為在國內兌換美金,且由單上的註明可得知在民國47年時,美金1元可兌換新台幣36.08元,有其特殊的郵史、歴史價值。
  

(圖7)為臺灣銀行總行國外部「滙出滙款或折換申請書回條」,使用日期為民國63.4.1日,滙款美金1800元,行市滙價為38.10元,折算為新台幣68580元、手續費695.8元、合計新台幣69275.8元,另貼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銷印,由該單同樣可得知在民國63年時,滙款美金到國外,美金1元折算新台幣為38.10元,還需另加1%多的手續費,同樣有其當時的歴史、郵史考証價值。
  

(圖8)為臺灣銀行1972.12.14日,滙香港港幣147510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及銷香港1973.5.4日37元印花戳,該張滙票己兌付,因此貼有2個不同國家的印花稅票(或戳記代表),也代表都有繳稅。
  

(圖9)為華南銀行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真正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為2聯式,滙票中間有1或2的數字相當好辨認。
  

(圖10)為華南銀行1971.9.14日,滙香港港幣6240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銷印,及香港女王圖柒角伍分、壹圓印花稅票各一枚銷印。
  

(圖11)為華僑商業銀行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真正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為2聯式,滙票中間有1或2的數字相當好辨認,華僑商業銀行己於2007年12月1日併入花旗銀行,該張滙票算是該銀行消失前留下的歴史物証了。
  

(圖12)為第一銀行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真正未使用的國際滙票為2聯式,滙票中間有1或2的數字相當好辨認。
  

(圖13)為交通銀行1973.1.8日,滙香港美金14500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銷印,及銷香港1973.5.25日20.75元印花戳,2006年8月21日交通銀行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整併爲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與(圖11)的華僑商業銀行一樣,同為消失不見的銀行,只留下以往曾使用過的各式單據証明其曾經存在過,物換星移可見變遷頗大。
  

(圖14)為交通銀行1973.3.7日,滙香港美金4900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劃線,及銷香港1973.9.5日6.5元印花戳。
  

(圖15)為上海商業銀行1972.4.22日,滙香港美金6197.99元的國際滙票,背銷香港1972.4.27日8.75元印花戳。
  

(圖16)為上海商業銀行1972.8.31日,滙香港美金2322元的國際滙票,背銷香港1972.9.8日3.5元印花戳。
  

(圖17)為日本第一勸業銀行1973.8.15日,滙香港美金5871.6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銷印,及銷香港1973.8.30日7.75元印花戳。
  

(圖18)為日本第一勸業銀行1973.8.16日,滙香港美金2664元的國際滙票,背貼台灣小孤山圖印花稅票叁角一枚銷印,及銷香港1973.8.21日3.5元印花戳。
  

經由上項的介紹,郵友可大致窺見當時的國際滙兌情況,當然其中可再探討之處還有,如當時滙款,是否一定要先申請並核准才行,還是未申請者在郵局滙款後,郵局自動會報備主管單位備查管控?此申請核准措施在何時停止或簡化?另對「滙二」、「儲滙」戳,郵友大多較為熟悉及了解,但對「MP」戳的了解則較為陌生,此戳目前似乎僅見使用在國際滙票之上,是否屬其專屬用戳?還是另有其他解釋個人則不得而知,還待對其有了解者告知,另由當時的單據使用,也讓我們可得知當時美金對台幣滙或兌的價格,也算是另一種額外的收獲了,另介紹的未使用或已兌付的國際滙票,也可發現其背面混貼有2國不同的印花稅票或印花戳,同樣相當特殊可供研究,而有些銀行目前已消失不見,更是只能從過往實物中去追尋其曾存在過的事實,感嘆滄海桑田未能屹立不搖而消失的變遷,由滙票也略窺一二了。


参考資料﹕網路搜尋綜合整理


2009.7.1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279期內(2009.7.22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pbgid=87951&entryid=640100

                                                               招商局電報    --   夏大緯
             維基百科對招商局的介紹為﹕【招商局集團前身為輪船招商局成立於1872年,是晚清洋務運動,官督商辦企業之一。辛亥革命後,招商局於1912年3月31日在上海張園召開第二次股東常會,推舉伍廷芳、楊士琦為董事會正副主席,組成招商局第二屆董事會,公司名稱改為「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1928年1月,國民政府交通部監督處命招商局董事會全體董事停職,改設招商局總管理處,招商局改為民有國營。1932年11月11日,更名為國營招商局。1938年8月,國營招商局改組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47年招商局共擁有船舶246艘、25.7萬噸,約佔全國船舶總噸位的40%。1948年10月1日,股份化改組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劉鴻生任董事長,徐學禹任總經理。1949年3月20日,國民政府對招商局全面軍管。1949年4月30日,渡江戰役發起10天後,招商局在台灣設立總管理處。1994年6月,行政院核定招商局併入陽明海運,並於1995年3月正式完成合併。】。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1949年3月20日,國民政府對招商局全面軍管。1949年4月30日,渡江戰役發起10天後,招商局在台灣設立總管理處。」,個人有收集到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在民國38年台灣設立總管理處時的幾張電報,正好印証此段歷史,現介紹如下﹕
    (圖1)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總管理處、無綫電報紙,由其左下角所印刷的文字,可得知為38年6月版共印製2000本。

    (圖2)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總管理處、來電紙,由其左下角所印刷的文字,可得知為38年6月版共印製500本。

    (圖3)為招商局無綫電台來電譯文紙,由其左下角所印刷的文字,可得知為38年2月版。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5.4.9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2424

有反共標語的電報     ---     夏大緯


                兩岸郵友交流不論是團體或個人都越來越頻繁,去年年底在台除跟大陸來台集郵團體交流外,此外還跟幾位私下個人來台自由行的郵友見面,團體交流受限於人數多、時間短,無法好好儘情暢談,而私下個人來台者則時間充裕没有限制,其中一位來台四天中,跟其見面三次、每次均暢談至少半日以上時間,除我自已之外,每次見面還代為連絡安排一、二位,他之前認識的老郵友或新郵友跟其見面一起共敘,如此才真正達到交流及互相深入了解各種郵事,該郵友除帶來各種郵品可交換及出售之外,也告知更想買些他所需的各種郵品帶回,最後意猶未盡頗有收獲的滿意離台,並告知將盡快安排下次再來台自由行買郵品。


                 上項僅是其中一例,個人自由行時間充裕,事前安排洽當、找對郵友、並提前互相了解雙方各需要的郵品範圍,如此應多少都互相會有收獲,該郵友此行也了解目前兩岸郵品互相均有需求,因而有帶一些較早期兩岸對峙年代,所使用的反台標語銷戳或實寄片封等,也確是被台郵友購買一空,而他同樣也買了相關反共標語銷戳或實寄片封帶回,並提及此是一段歷史及郵史,大陸郵友也有很多人在收集,除正規的片封簡戳較為郵友所知之外,當時有著此類反共標語及代表意義者,尚有空飄傳單、統一發票、電報等,現即介紹一張帶反共標語的電報給郵友参考。


(圖1)為交通部電信局45年5月版、印製50萬張電報(左下處印有相關資料),此版式電報中間印有中空「反共抗俄救國保家」字樣,右上角則銷交通部台北電信局、四十六年四月七日、來報戳。


                                      2013.12.10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八卦山郵訊第121期內(2014.1.31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6030

79年台灣寄杭州電報    ---     夏大緯


                 接觸電腦幾年時間,起頭是因要成立部落格,而不得不要會一些基本的電腦知識,因而找了一位老師各别上課,告知只要教我如何能上網、寫郵文、發郵文等一些必要的用途即可,不須講深奧的流程或原因,只要如何可快速、簡單的使用,達到我需求的目的即可,之後使用電腦最多的地方也確是寫郵文,早幾年即有郵友告知可用我的郵識,上網找郵品撿漏(撿便宜)、買郵品、看拍賣等,我都因不習慣長時間眼盯電腦螢幕而做罷,早期上網者少、撿漏是有可能,目前上網者多、想要撿漏應已不是那麼容易,除非有多方面的郵識,知道一些别人所不懂的特殊所在及原因,另偽品越來越多在網路上不易識别、收錢不交貨者等也有聽聞,另國外没有銀行帳户、滙款至國外嫌麻煩等,都因而從未在電腦網路上購買過郵品。

   

         7月13日(星期五)早上10時連線華郵網,正好見一位大陸郵友,在郵品交流區剛貼出一張台灣寄杭州電報要出售,個人收集台灣電報數年時間、且此張電報由台灣寄杭州又屬兩岸郵史、另該張電報的運送方式又頗奇特,正好個人於5月底至上海時,己在上海的銀行開户存放了一筆錢,但還未因購買郵品而轉滙過到其他銀行,在還不知道如何轉滙的情況之下,就當機立斷先行留言要購買,之後看到此張電報要出售的郵友陸續增加,有加高價要購買者、有郵友直接在我信箱中留言要求轉售者,算是引起了小小的騷動,而該張電報是我頭一次使用銀行轉滙,才得知轉滙有3道程序,算是有了第一次的初體驗,是頗特殊難忘的經驗,加上該張電報又頗特殊,因而為文介紹給郵友一併研究探討。


(圖1至4)即是該張電報,出售者的介紹為「90年臺灣寄浙江杭州電報原件~在通郵方面1979年以後,中國郵電部門相繼制定了兩岸通郵、通話的管理辦法,並採取的一系列實際的步驟和措施。從1979年2月開始,大陸先後單方面陸續開放對台電報業務、長途電話業務、平信業務,在臺灣民衆的强烈呼籲下,1988年臺灣同意臺灣民衆給大陸親友的信件,可由臺灣紅十字組織經香港郵局轉寄大陸,1989年臺灣郵局開始直接收寄到大陸的信件,臺灣電信可通過第三地對大陸開通電報和直撥電話業務。1993年4月海協會與海基會簽署了“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岸開始互辦掛號函件業務。




本電報顯示臺灣的時間是1990年7月21號,剛好是臺灣開放大陸電報第2年,封套上蓋杭州日戳是1990年7月26號,電報的時間這麽慢嗎?不太懂電報的內容,大致是母親病逝,等你3天,可電報到杭州都花了5天時間了,難道期間有啥周轉?電報上蓋臺灣交通部電信局印章,此電報可以作爲研究大陸和臺灣郵政交流的素材。」。


另再詳細介紹一下該張電報,該張電報為「交通部電信局」電報,其內容為「台灣台南三股鄉三股邨(147)號郜守責、台南、母親于今下午六點五十五分去逝,等你三天」,銷「交通部佳里電信局、1990.7.21日8時43分、來報、37劃銷改為1」字樣,而封裝該張電報的封套為「中国人民电信电报」,其正面另銷「浙江杭州、1990.7.26日8時、310008」戳,該張電報在該郵品交流區由我購買後,之後又有郵友陸續在該欄留言,彭裕皇先生留言「這個電報從電報紙及電報戳都是台灣發出研判,應非走電報方式,而是走特殊郵路,因此錯失電報之效率,應該是當時兩岸電報業務連接未完善所致,另七股鄉、錯為三股鄉」,唐山先生留言「没想到啊,一張紙片引來這麽多大佬關注,當年的洛陽紙不過如此啊」,劉穎軍先生留言「有理,這個才是兩岸通郵的電報(圖5)。」,彭裕皇先生再留言「來一件有郵票有銷戳的,電報資費以郵票銷戳收取,兩岸電報通信,1995.9.21日台灣左營-貴州安順(圖6、7)」。



而由網路上查詢資料得知﹕「1979年2月大陸郵電部門率先開辦經第三地對台灣的電報業務,1989年6月台灣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報”宣佈開放對大陸通話與通郵。台灣郵政部門開始直接收寄到大陸的航空函件,向上海直封航空函件總包,台灣電信部門通過第三地區或外國對大陸開通了直撥電話和電報業務。」,而1989年6月兩岸電報業務交換與發送是﹕「(A)電報交換:臺灣地區用戶欲與大陸用戶通報時,先撥085,再撥對方TLX號碼,電路經由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接通報。(B)局對用戶高速傳真電報:臺灣地區用戶將傳真電報交由本局傳真報房,以直撥電話作業方式轉發至大陸有傳真機之用戶。(C)電報:臺灣地區民眾先將欲拍發至大陸之電報交由各地電信局營業處受理,然後由本局經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發至大陸。」,而該張電報在當時採用的電報交換與發送方式,應為第3種即「(C)電報:臺灣地區民眾先將欲拍發至大陸之電報交由各地電信局營業處受理,然後由本局經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發至大陸。」。


但上述電報並非如此,而是直接把「台灣佳里電信局的電報」送至大陸杭州,再經大陸杭州電信局加封電報封套後銷戳寄出,而由台灣佳里如何送到杭州?民國78.6.10日起,兩岸信件開始可以直接貼台灣郵票寄大陸,初期僅為一般水陸或航空寄送,而兩岸掛號函件是在民國82.6.1日才重新正式開辦,在該電報所銷日期1990(民國79年).7.21日8時43分時,如是航空寄送能在1990.7.26日8時到達已算是很迅速了,還是另用「限時、快捷、快遞」?等方式,但在當時此類郵政業務都還未開通,因而其寄送方式與郵路都頗讓人好奇,還待對此有研究的郵友來共同探討解惑。



参考資料﹕華郵網內各郵友的留言及附圖


網路上的搜尋資料綜合整理


                          2012.8.8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4519

日據電報送達紙    ---     夏大緯


      

       日據台灣時使用的普通電報,根據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所寫「台灣電報史(1877~1945)」一文,其內對普通電報的介紹可分成:【賴信紙與送達紙2種,賴信紙為寄件人寫明欲傳遞訊息,送達紙為收寄局將收到的訊息謄寫在送達紙上,再送交收件人。】,個人之前寫了「再談臺灣總督府電報」一文,其最主要即是介紹「賴信紙」的各種版式,有興趣的郵友可直接至個人的部落格內参考,上項該文末也提及對「送達紙」將另行為文介紹,現即介紹「送達紙」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2)為大正十三年株式會社博文館印刷所製造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16×220mm,分别銷台湾‧三峽、大正15.5.10日、后0–4戳,及銷台湾‧新埤、大正15.2.21日、后0–4戳,(圖2)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4)為大正十三年一月(較圖2多一個一月字樣)株式會社博文館印刷所製造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18×215mm,銷台北、大正15.3.18日戳,(圖4)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6)為遞信省製造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5×222mm,分别銷台湾‧新埔、昭和2.7.31日、前8–12戳,及銷台湾‧新埔、昭和2.8.3日、后4–8戳,(圖6)為該電報下方中間版式放大圖。


(圖7、8)為遞信省、巢鴨納製造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22mm,銷台湾‧南投、昭和2.4.15日戳,(圖8)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9)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湾‧新埔、昭和2.7.21日、后4–8戳,及銷台湾‧新埔、昭和2.8.7日、后8–12戳。


(圖10、11)為遞信省、信第四號製造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22mm,銷台湾‧新埔、昭和2.7.31日、前8–12戳,(圖11)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12、13)為遞信省、(十五‧巢鴨納)製造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22mm,銷台中、昭和3.6.4日戳,(圖13)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14、15)為遞信省、(十五、十、大同納)製造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22mm,銷台北、昭和2.5.27日戳,(圖15)為該電報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16)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湾‧新埔、昭和2.8.20日、前8–12戳,及銷台湾‧新埔、昭和2.8.25日、后0–4戳。


(圖17)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中、昭和2.7.22日戳,及銷台湾‧大甲、昭和2.4.2日戳。


(圖18、19)為遞信省、昭和二巢鴨刑務所製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22mm,銷台北、昭和3.9.4日戳,(圖19)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0)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湾‧新埔、昭和4.1.19日戳,及銷台湾‧東勢、昭和3.7.16日、前8–12戳。


(圖21、22)為遞信省、昭和二千葉刑務所製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5×222mm,分别銷台湾‧新埔、昭和4.2.17日、前8–12戳,及銷台湾‧大甲、昭和4.1.9日戳,(圖22)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3、24)為臺灣總督府、(昭和二年十二月臺灣日日新報社印行)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20×222mm,銷台北、昭和4.5.25日、電信局戳,(圖24)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5、26)為遞信省、昭和三巢鴨刑務所製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5×222mm,分别銷台北、昭和3.12.26日、電信局戳,及銷台湾‧新埔、昭和5.2.11日、后0–4戳,(圖26)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7)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中、昭和5.4.11日戳,及銷台湾‧鹿港、昭和7.6.2日、前8–12戳。


(圖28、29)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八年五月盛進納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15mm,銷台湾‧豐原、昭和9.8.8日戳,(圖29)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0)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湾‧東勢、昭和10.4.26日、后8–12戳,及銷高雄‧旗後、昭和11.3.7日戳。


(圖31、32)為印刷局製造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20×215mm,分别銷台北、昭和10.3.15日戳,及銷台湾‧大甲、昭和7.3.4日戳,(圖32)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另該2張電報送達紙除左下角版式相同外,電報下方中間則另有不同,一張下方有寫日文、一張下方則没有,可再詳分成2種版式。


(圖33、34)為江里口商店印行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20×218mm,分别銷台中、昭和12.10.18日戳,及銷台湾‧大甲、昭和14.3.11日戳,(圖34)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5、36)為小塚印行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20×218mm,銷台湾‧大甲、昭和13.9.10日戳,(圖36)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7、38)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年十月盛進納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12mm,銷台湾‧汐止、昭和13.4.24日、后8–12戳,(圖38)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9)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湾‧東勢、昭和12.5.29日、后0–8戳,及銷台湾‧善化、昭和10.12.2日戳。


(圖40、41)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二年八月盛進納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12mm,銷台湾‧新莊、昭和12.12.11日戳,(圖41)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2、43)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二年十月盛進納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5×212mm,分别銷台湾‧東勢、昭和12.12.28日、前8–12戳,及銷台湾‧善化、昭和15.3.11日戳,(圖43)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4、45)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三年六月青木小四郎納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12mm,銷台湾‧善化、昭和14.8.9日戳,(圖45)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6、47)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三年十二月小塚本店納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12mm,銷台湾‧竹南、昭和14.8.18日戳,(圖47)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8、49)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四年十月青木小四郎納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2×205mm,分别銷台湾‧東勢、昭和14.12.19日、后0–8戳,及銷台湾‧萬丹、昭和15.11.4日戳,(圖49)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0、51)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五年五月小塚本店納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2×205mm,分别銷台湾‧卓蘭、昭和16.3.20日、前8–12戳,及銷台湾‧善化、昭和16.4.27日戳,(圖51)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2、53)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五年十月青木商店納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5×215mm,分别銷台湾‧大甲、昭和17.6.16日戳,及銷台湾‧卓蘭、昭和16.7.14日、后0–8戳,(圖53)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4、55)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七年九月青木小四郎納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28×180mm,分别銷台湾‧中壢、昭和17.11.11日戳,及銷台湾‧大甲、昭和18.3.30日戳,(圖55)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上項介紹僅是談日據時期,普通電報的送達紙版式為主,其上所銷的郵戳或他種戳記則不在介紹範圍,而版式這也僅是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其他版式存在掛一漏萬在所難免,僅拋磚引玉做為提供郵友的初步参考,不足之處還請郵友補充介紹,如此可讓此部份的資料更為完整。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所
寫「台灣電報史(1877~1945)」一文

                                2011.9.21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八卦山郵刊第55期內(2012.3.18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510

交際電報~喜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交際電報~喜,該種電報左下處印有版别,個人所收集到的有民國51年6月版、52年10月版、55年10月版、62年5月版、62年10月版、62年11月版、63年3月版、63年6月版、65年12月版、66年7月版、71年1月版等11種,應不只有此11種版式應還有多種版式才對,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3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329

交際電報~奠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交際電報~奠,該種電報左下處印有版别,個人所收集到的有民國55年10月版、56年5月版、60年6月版、66年7月版、69年1月版、71年6月版等6種,應不只有此6種版式應還有多種版式才對,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3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273

普通電報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普通電報,該種電報除左右兩側邊框的顏色有差異或不同之外,用來寄遞的封套也有不同一併附上提供郵友参考,期間且有印製「慶祝蔣經國先生、謝東閔先生就任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字樣的電報封套使用頗為特殊,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3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200

普通電報帶標語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普通電報帶標語,該種電報除左右兩側中間印有「反共抗俄、救國保家」標語外,下中處則印有版别,個人所收集到的有民國53年11月版、55年10月版、56年12月版、57年12月版、59年7月版、60年6月版、61年3月版、63年6月版等8種,應不只有此8種版式應還有多種版式才對,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3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2889

談日據電滙電報    --    夏大緯


              所謂電滙電報請教台灣郵政史專家張明富先生,告知「滙款人去郵局電滙,填寫電信為替振出單,然後郵局打電報給滙款局,滙款局打出電報,上面加蓋滙款金額,然後開滙票或送現到府」,日據台灣時期郵電本一家,由張兄「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所寫「高額電信為替–即指高額電信滙票」,一文內對高額電信滙票的說明為﹕【1908年(明治41年)10月20日,因應官廳、國庫金或辦理地方稅金之銀行業者使用,開辦於台灣島內高額電信為替業務,需事先登記獲准才可辦理,限額5000元,滙費以普通電信為替50元半價計算。1909年(明治42年)1月28日,滙費改為100元以內為75錢,每增10元加收5錢。1910年(明治43年)12月,廢止登記許可限制,擴及一般民眾使用。1914年(大正3年)12月31日,因通常為替限額逐漸提高,高額電信為替業務已失去開辦原因,因此停辦此項業務。】。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高額電信為替業務在1914年(大正3年)底即停辦,查了張兄的部落格內郵文,除「高額電信為替」郵文外,未見其他電信為替郵文,不知日據台灣時期除高額電信為替業務之外,是否另有普通或一般電信為替業務?而由上項高額電信為替的內容介紹,其中提及「因通常為替限額逐漸提高,高額電信為替業務已失去開辦原因,因此停辦此項業務」,如此也得知可拿「通常為替」做為参考,張兄部落格內對「通常為替–即指普通滙票」的說明為﹕【1896年〈明治29年〉,通常為替開辦,每張限額為30元,滙費為5元以內4錢、10元6錢、20元為10錢、30元為15錢。1899年〈明治32年〉4月1日,限額提高至50元,滙費不變,調高部分40元滙費為18錢、50元為22錢。1900年〈明治33年〉10月1日,通常為替5元以內改為10元以內,滙費為6錢、20元10錢、30元為15錢、40元為18錢、50元為20錢。1900年〈明治33年〉10月1日,開辦與清國郵便局所相互間滙兌,通常滙費為10元以內10錢、20元為20錢、30元為30錢、40元為40錢、50元為50錢。1909年〈明治42年〉1月1日,限額提高至100元,滙費為10元以內4錢、以上為6錢。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限額提高至200元,滙費為20元以內10錢、50元為10錢、50元以上為20錢。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滙費調高為20元以內15錢、50元為10錢、50元以上為25錢。1920年〈大正9年〉8月1日,限額提高至300元,滙費不變。限額調高部份250元為65錢、300元為75錢。1941年〈昭和16年〉4月21日,限額提高至50元,滙費為50元以內25錢、50元至300元滙費不變、350元為85錢、400元為95錢、450元為1元5錢、500元為1元15錢。1943年〈昭和18年〉11月1日,限額提高至1000元,滙費為100元以內50錢、300元為1元、500元為1元50錢、1000元為2元。】。


此外張兄另也對「小為替–即指小額滙票」有說明為﹕【小額滙票與通常為替(即普通滙票)同時開辦。1896年〈明治29年〉,開辦初期,每張滙票最高限額為3元,滙費為3錢。1900年〈明治33年〉10月1日,開辦與清國郵便局所相互間滙兌,滙費為5錢。1915年〈大正4年〉1月1日,限額提高至10元,滙費為1元以內3錢、5元為4錢、10元為6錢。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滙費調高為1元以內3錢、5元為5錢、10元為12錢。1920年〈大正9年〉8月1日,限額提高至20元,滙費不變。限額調高部份15元為10錢、20元為12錢。其中10錢滙費12錢反而比15元的10錢高。1941年〈昭和16年〉4月21日,限額提高至50元,滙費為5元以內5錢、20元為10錢、35元為15錢、50元為20錢。1943年〈昭和18年〉11月1日,限額提高至100元,滙費為20元以內10錢、50元為20錢、100元為30錢。1945年〈昭和20年〉8月1日,限額提高至300元,滙費為100元以內30錢、200元為60錢、300元為90錢。】。


上項2種滙票均屬郵局的業務,参考完上項郵局的2種滙票業務,可得知其滙費均較電信滙票便宜,而電滙電報其滙費則恐更不便宜,一般人如無必要或時間不急,應都是使用普通或小額滙票為主,電滙電報其使用及存世數量,也應較上項2種滙票要少許多,且電滙電報事後恐也需存檔做為查証之用,因此早期似乎未見電滙電報有流出到郵市中,大約7、8年前才見夾雜在一批銷新竹戳的普通滙票中流出,後另見其他地區的電滙電報也有流出,現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為電滙電報電滙「叁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5.3.22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5.3.25日戳。


(圖2)為電滙電報電滙「拾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17.12.15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17.12.15日戳。


(圖3)為電滙電報電滙「貳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4.8.1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4.8.12日戳。


(圖4)為電滙電報電滙「貳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5.3.7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5.3.8日戳。


(圖5)為電滙電報電滙「叁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3.7.23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3.7.25日戳。


(圖6)為電滙電報電滙「叁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8.4.2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8.4.23日戳。


(圖7)為電滙電報電滙「叁拾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17.12.14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17.12.15日戳。


(圖8)為電滙電報電滙「四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5.3.2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5.3.23日戳。


(圖9)為電滙電報電滙「五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3.7.27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3.7.29日戳。


(圖10)為電滙電報電滙「五拾圓」,「五拾圓」下方另有紅色有框「至急電報」加蓋,滙款局銷新竹、昭和20.2.2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20.3.5日戳。


(圖11)為電滙電報電滙「五拾五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16.2.19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16.2.28日戳。


(圖12)為電滙電報電滙「六拾圓」,「六拾圓」下方另有紅色有框「至急電報」加蓋,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12.17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12.18日戳。


(圖13)為電滙電報電滙「六拾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15.7.16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15.7.19日戳。


(圖14)為電滙電報電滙「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3.12.19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3.12.20日戳。


(圖15)為電滙電報電滙「壹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9.18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9.20日戳。


(圖16)為電滙電報電滙「百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3.1.24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3.1.26日戳。


(圖17)為電滙電報電滙「百四拾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19.11.6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19.11.7日戳。


(圖18)為電滙電報電滙「百五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8.16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8.31日戳。


(圖19)為電滙電報電滙「貳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9.7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9.12日戳。


(圖20)為電滙電報電滙「貳百五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4.8.1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4.8.12日戳。


(圖21)為電滙電報電滙「叁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9.9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9.12日戳。


(圖22)為電滙電報電滙「四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9.15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9.25日戳。


(圖23)為電滙電報電滙「五百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20.9.20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20.9.21日戳。


(圖24)為電滙電報電滙「八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10.2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10.27日戳。


(圖25)為電滙電報電滙「壹千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9.9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9.11日戳。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所寫通常為替、小為替、高額電信為替3篇郵文


                              2011.9.18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府城郵友會刊第69期內(2011.11.25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2822

國際電報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國際電報,該種電報右下角處則印有版别,個人所收集到的有没印版式、民國67年8月版、68年4月版、68年9月版、69年5月版等5種,應不只有此5種版式應還有多種版式才對,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2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2279

臺灣總督府電報上的他種戳記   --   夏大緯


                前一段時間寫了一篇「再談臺灣總督府電報」,最主要是介紹當時普通電報的版式,並順便介紹了上面所銷的郵戳,而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之上除銷正規郵戳之外,另還見有他種戳記存在,該類戳記跟電報應有密切的關係,在該文末即提及將另為文介紹,現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16.10.11日、電信局戳,另見紅色加蓋「親展」戳。


附註﹕親展電報–若限定接收人親收電報,則需加封緘紙。親展電報指定記號「ニカ」。


(圖2)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16.10.13日、電信局戳,另見紅色加蓋「親展」戳。


(圖3)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9.3.19日、電信局戳,另見紅色加蓋「照校電報」戳。


附註﹕照校〈照檢〉電報–為防止電報出現錯字,發送電報時候重復電報字,發信局與投遞局兩局間反覆校對,費用為普通電報費用的四分之一。照校〈照檢〉電報指定記號「ナム」。


(圖4)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14.9.27日、電信局戳,另見紅色加蓋「照校電報」戳。


(圖5)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南、昭和14.7.21日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至急官報」、「親展」、「照核電報」戳。


(圖6)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彰化、昭和11.2.19日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近接地電報」戳。


(圖7)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16.4.4日、電信局戳,另見紅色無框加蓋「官報」戳。


附註﹕普通電報分成官報、局報、私報等三種。官報為官廳及地方自治體的公信及外國皇族、公使、領事或國庫金取扱、戰時事變、赤十字社或軍事運輸船舶、鐵道所有者或經遞信大臣同意者所發電報。局報為電信局所互相往來或經遞信大臣同意者之氣象台所發電報。私報為不屬於上述兩種者。


(圖8)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17.4.22日、電信局戳,另見紅色無框加蓋「官報」戳。


(圖9)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南、昭和15.10.3日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官報」戳。


(圖10)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南、昭和16.12.26日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官報」戳。


(圖11)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南、昭和17.8.10日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至急官報」戳。


附註﹕至急電報–電報送達可加納至急費用,較普通電報優先傳送。官報費用為普通電報的兩倍,私報收費則為3倍。至急電報指定記號為「ウナ」。


(圖12)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南、昭和20.5.14日、台南州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至急官報」戳。


(圖13)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南、昭和12.11.27日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至急官報」戳。


(圖14)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16.10.16日、電信局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至急私報」戳。


(圖15)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南、昭和20.7.18日、台南州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至急私報」戳。


(圖16)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嘉義、34.12.27日、台南州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至急私報」戳。


(圖17)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19.10.4日、電信局戳,另見紅色有框加蓋「至急私報」戳。


(圖18)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5.10.24日、電信局戳,另見紅色加蓋「返信料前納」戳。


附註﹕返信料前納電報–發信人預付電報回信費用,收信局所將記載在預付款證書與電報一起送交收信人,預付款證書有效期間為30日。一件預付款證書可使用於多件電報,但是數件預付款證書不能抵一件電報費用,若不足額時需補差價。返信料前納電報指定記號為「ナツ」。


除上項介紹之外,另見一些他種戳記應也跟電報有關,只是不清楚其用途為何?相信應有其目的或用途,知曉的郵友希望能告知,如此可讓郵友共享郵識。


(圖19)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4.11.6日、電信局戳,另見左下角加蓋藍色有框楕圓型內數字「94」小戳、右上角加蓋藍色有框楕圓型內數字「14」小戳。


(圖20)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4.11.8日、電信局戳,另見左下角加蓋藍色有框楕圓型內數字「118」小戳、右上角加蓋藍色有框楕圓型內數字「118」小戳。


(圖21)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4.11.9日、電信局戳,另見右上角加蓋藍色有框楕圓型內數字「42」小戳。


(圖22)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4.11.12日、電信局戳,另見左下角加蓋藍色有框楕圓型內數字「1」小戳、右上角加蓋藍色有框楕圓型內數字「14」小戳。


(圖23)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4.11.13日、電信局戳,另見左下角加蓋藍色有框楕圓型內數字「1」小戳、右上角加蓋藍色有框楕圓型內數字「42」小戳。


(圖24)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5.9.28日、電信局戳,郵戳上方另見加蓋藍色有框圓型內「長北」2字。


(圖25)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新竹、昭和20.3.22日、新竹州戳,另見右上處加蓋紅色有框圓型內「寫」字。


(圖26)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新竹、昭和19.9.9日、新竹州戳,郵戳上方另見加蓋紅色有框橫型內「翌日週」3字。


除上項介紹之外,另見一些他種戳記都是寫日文,個人對日文完全不懂,因此無法正確說明及記述,該項戳記應也跟電報有關,只是不清楚其用途為何?相信應有其目的或用途,知曉的郵友希望能告知,如此可讓郵友共享郵識。


(圖27)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新竹、昭和19.1.10日、新竹州戳,另加蓋紅色有框直型內「2行日文」。


(圖28)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新竹、昭和19.8.30日、新竹州戳,另加蓋紅色有框直型內「2行日文」。


(圖29)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台北、昭和16.9.1日、電信局戳,另加蓋紅色有框直型內「3行日文」。


(圖30)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嘉義、昭和18.5.4日戳,另加蓋紅色有框直型內「3行日文」。


(圖31)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高雄、昭和11.8.13日戳,另加蓋紅色有框直型內「3行日文」分2格。


(圖32)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新竹、昭和19.9.1日、新竹州戳,另加蓋紅色有框直型內「2行日文」。


(圖33)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新竹、昭和19.11.8日、新竹州戳,另加蓋紅色有框直型內「2行日文」。


(圖34)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新竹、昭和18.12.21日、新竹州戳,另加蓋紅色有框直型內「2行日文」。


(圖35)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新竹、昭和18.12.28日、新竹州戳,另加蓋紅色有框直型內「2行日文」。


(圖36)為臺灣總督府普通電報,銷新竹、昭和18.12.22日、新竹州戳,另加蓋紅色有框直型內「3行日文」。



附註﹕12月3日中華會聚會時遇見張明富老弟,他告知看見我所寫的「再談臺灣總督府電報」一文,將引用其中部份圖片做為介紹,我除告知歡迎他使用外,也告知他另寫了幾篇其他有關的電報郵文,都己寫好存檔備用但都還未刊出,包括此篇其中有些地方對所銷戳記不懂、或戳記內日文不懂,因為不好意思一直麻煩他找他問,於是就先寫了再講,到時刊出後還請他多指教及告知答案,後12月6日見其「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刊出了「普通電報分類、特別電報」此二篇郵文,我上項郵文後新加的「附註」,即均是引用其新發表的該二篇郵文內介紹,特此註明(12月7日補述)。



参考資料﹕「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普通電報分類、特別電報」此二篇郵文


                                2011.9.16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1662

外文帶標語電報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外文帶標語電報,該種電報最上端均印有「反共抗俄、救國保家」的標語,右下角處則印有版别,個人所收集到的有民國64年4月版、65年3月版、65年7月版等3種,應不只有此3種版式應還有多種版式才對,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2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1118

再談臺灣總督府電報(上)    ---     夏大緯


                多年前即寫了「臺灣總督府電報」一文,由當時所收集到的不同「版式」做為主要介紹,之後雖又加以補充了一些版式,但一晃眼至今又是好多年,「臺灣總督府電報」的使用,至今己超過60多年以上的時間,電報也由當時的重要性,時至今日已幾乎算是消失不再使用,滄海桑田可見變化之大,近日才上演的電影「賽德克‧巴萊」,除讓人重新認識及體會日本對臺的殖民政策外,如今重新介紹「臺灣總督府電報」,除可讓郵友從新認識當時所使用的「臺灣總督府電報」外,收藏當時的電報也算收藏了一段歴史,或見証了一段歴史由繁盛至消失。


              根據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所寫「台灣電報史(1877~1945)」一文,其內介紹日據台灣時期曾使用多種電報,有「1.普通電報、2.年賀與慶弔電報、3.復活祭祝賀電報、4.新聞電報、5.寫真電報、6.氣象電報」共6種,對本文要介紹的「普通電報」則有下列內容可供参考﹕【1897年(明治30年)6月2日,開辦台灣與日本間官報之電報發送事務。1900年(明治33年),日本廢止電信條例,另訂電信法,10月於台灣實施。另於9月開辦電報特別配送業務,費用為普通電報5倍,1903年(明治36年),降為2倍。電報紙分成賴信紙與送達紙,賴信紙為寄件人寫明欲傳遞訊息,送達紙為收寄局將收到的訊息謄寫在送達紙上,再送交收件人。台灣總督府電報紙,依不同年份、不同印刷廠的名稱,可區分版別,也有一些差異,目前分類的方法就是每張電報,左下角印有不同年代、不同印刷廠的名稱,以此分類,目前僅收集到下列17種版式:1.昭和5年5月松浦屋印行、2.昭和9年4月青木小四郎納、3.昭和10年10月盛進納、4.昭和13年11月小塚本店納、5.昭和14年7月臺日社納、6.昭和15年3月小塚本店納、7.昭和15年10月青木商店納、8.昭和15年12月小塚本店納、9.昭和16年1月盛進納、10.昭和16年4月青木納、11.昭和16年5月小塚本店納、12.昭和16年11月小塚本店納、13.昭和17年5月青木小四郎納、14.昭和17年10月小塚本店納、15.昭和18年3月青木小四郎納、16.昭和19年2月光明社納、17.無日期無印刷廠名】。


個人至今收集到的則有28種版式,但上項中的「昭和9年4月青木小四郎納」版式則還未收集到,現介紹如下提供郵友参考﹕


(圖1、2)為昭和四年七月松浦屋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4.11.9日、電信局戳,(圖2)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4)為昭和五年五月松浦屋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5.10.24日、電信局戳,(圖4)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中、昭和6.1.17日戳及銷台南、昭和5.11.22日戳。


(圖6、7)為昭和五年九月松浦屋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7.4.16日、電信局戳,(圖7)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8、9)為昭和六年九月盛文社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2張,分别銷台北、昭和7.3.23日、電信局戳及台中、昭和7.11.21日戳,(圖9)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10、11)為昭和八年五月青木小四郎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9.3.28日、電信局戳,(圖11)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12、13)為昭和九年九月青木小四郎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彰化、昭和11.2.19日戳,(圖13)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14、15)為昭和十年九月青木小四郎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11.12.31日、電信局戳,(圖15)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16、17)為昭和十年十月盛進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2張,分别銷新竹、昭和11.6.2日戳及高雄、昭和11.8.13日戳,(圖17)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因顏色甚淺且為綠色因此掃描無法很清楚)。


(圖18、19)為昭和十一年五月青木小四郎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新竹、昭和13.12.30日戳,(圖19)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0、21)為昭和十二年九月青木小四郎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14.2.10日、電信局戳,(圖21)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2)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新竹、昭和14.1.26日戳及銷台中、昭和13.3.22日戳。


(圖23、24)為昭和十三年三月青木小四郎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新竹、昭和15.3.19日戳,(圖24)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5、26)為昭和十三年十一月小塚本店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14.10.19日、電信局戳,(圖26)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7)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新竹、昭和14.7.4日戳及銷台中、昭和14.9.5日戳。


(圖28、29)為昭和十四年七月臺日社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基隆、昭和15.3.20日戳,(圖29)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1117

再談臺灣總督府電報(下)     ---      夏大緯


              (圖30、31)為昭和十五年三月小塚本店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2張,分别銷台中、昭和15.11.22日戳及台南、昭和15.10.3日戳,(圖31)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2、33)為昭和十五年十月青木商店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16.3.4日、電信局戳,(圖33)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4、35)為昭和十五年十二月小塚本店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16.10.11日、電信局戳,(圖35)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6、37)為昭和十六年一月盛進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16.10.13日、電信局戳,(圖37)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8、39)為昭和十六年四月青木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17.4.22日、電信局戳,(圖39)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0、41)為昭和十六年五月小塚本店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17.2.10日、電信局戳,(圖41)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2)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新竹、昭和18.12.22日、新竹州戳及銷台南、昭和16.12.26日戳。


(圖43、44)為昭和十六年十一月小塚本店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台北、昭和17.3.12日、電信局戳,(圖44)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5、46)為昭和十七年五月青木小四郎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2張,分别銷台北、昭和17.11.14日、電信局戳及台南、昭和18.1.19日戳,(圖46)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7、48)為昭和十七年十月小塚本店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新竹、昭和19.5.15日、新竹州戳,(圖48)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9)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嘉義、昭和18.5.4日戳及銷台南、昭和20.5.14日、台南州戳。


(圖50、51)為昭和十八年三月青木小四郎納(字體較小、小字)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新竹、昭和20.3.22日、新竹州戳,(圖51)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2)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中、昭和19.10.17日、台中州戳及銷台南、昭和20.7.18日、台南州戳。


(圖53、54)為昭和十八年三月青木小四郎納(字體較大、大字)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2張,分别銷新竹、昭和19.11.27日、新竹州戳及銷台南、昭和20.3.28日、台南州戳,(圖54)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5、56)為昭和十八年十二月松本商行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銷大甲、35.2.7日、台湾省戳,(圖56)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7、58)為昭和十九年二月光明社納印行的「臺灣總督府電報」2張,分别銷新竹、昭和20.2.15日、新竹州戳及銷嘉義、34.12.27日、台南州戳,(圖58)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9)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南、昭和20.3.31日、台南州戳及銷高雄、35.6.11日戳。


(圖60)為無版式、上中處藍色加蓋「電報」字樣、紙張帶有「IMPERIAL TELEGRAPHS」水印,銷台北、昭和4.11.12日、電信局戳。


(圖61)為無版式、紙張「上端有電報、中間為IMPERIAL  JAPANESE TELEGRAPHS、下端為遞信省」水印2張,分别銷台北、昭和19.10.4日、電信局戳及台中、35.2.18日、台湾省戳。


(圖62)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南、昭和12.11.27日戳及台南、昭和18.3.24日戳。


上項介紹僅是談「臺灣總督府電報」的「普通電報」版式為主,這也僅是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其他版式存在個人還未收集到,而無版式者由上項介紹,可得知至少有2種水印不同,且由昭和4年到民國35年都有使用及存世,使用的地方也見有台北、台中、台南,此種無版式者,是否只是正規電報臨時缺貨,權充代替之下的產物?但由水印來看也是相當嚴謹並不馬虎,且跟正規電報同時併存使用,算是頗特殊的一種電報版式,除上項介紹的「普通電報」之外,另有電報上使用的郵戳、其他戳記等,及「普通電報」還有「送達紙」一種,則將另行為文介紹不在本次範圍。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所寫「台灣電報史(1877~1945)」一文


                          2011.9.15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339、340期內(2011.11.9日及

2011.11.23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19054

資源委員會電報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資源委員會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2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17423

黑龍江地區使用的電報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黑龍江地區使用的電報,該批電報的使用其中有把原印的「中華民國」字樣,另用毛筆書寫改成「大同二年」,大同二年即是民國22年,因此可得知大多是使用在民國22年左右,經由該批電報上的「中華民國」國號、「大同」年號,也反映了改朝換代的歴史,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9.26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15741

民國早期電報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民國早期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9.26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