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们香港朋友对天下第1封写的好文章

好文章值得下载仔细 读一读

http://www.hkpsoc.com/articles/S-2(HKPSNO2015).pdf
kenneth chang
PO Box 11658
Taipei, Taiwan
Email Address:  kenchang2005@gmail.com

英文,看不懂。
450015  郑州市二七区郑航街21号3-1-104    李河星   
            
邮政银行6221887720000403516李合星
      手机13607684168            
     中国邮史研究会998号

TOP

读不了
476100 河南省商丘睢阳区天祥花园21-2-201  吴纪文
农行 6228482388679482676   工行 6212261716004071064
手机号=微信=支付宝 13037592932
邮藏品-纯属业余兴趣-收藏交流赏玩,重在邮谊-邮趣

TOP

我读了,有点意思。
是在拷问天下第一人。
阮秀佑
重庆市北部新区锦橙路22号水晶郦城四组团4栋10楼6号

TOP

能不能翻译一下?谢谢!
张勇  13711340636   QQ:504821893  
平寄地址:510288  广州市工业大道第三金碧花园  
挂号快递:511457  广州市南沙区金隆路碧桂园豪庭6街1号
支付宝:kevenjion@sina.com

TOP

本帖最后由 謝明書 于 2015-11-18 23:45 编辑

很有趣也讓人學習很多的好文!

弟簡單表列如下:因為不懂香港及英國郵史,若有錯誤歡迎大家指出。
問題1:為何香港票QV8C沒有用筆標出郵資?用筆在信封上記錄郵資是當時英國郵局的標準作法,紅色代表寄件者預付郵資,黑色則代表要向收件人收取的郵資。
例子如下:1865年7月22日,由北京經上海寄香港,先私人由北京到至天津,經船送至上海,在上海送上海英國郵局,貼QV8c香港票,
用紅筆註明"4",2個"4"一個是上海英國郵局寫的,另一個則是香港英國郵局寫的。

Q01.jpg


「1865年工部大龍封」上有貼香港票及上海工部大龍票,明顯是先貼票的預付郵資郵件,但卻無標準作法用筆加註資費。

TOP

本帖最后由 謝明書 于 2015-11-18 23:45 编辑

問題2:為何寄件人的信件用Gujarati文(一種古老的印度地方語)來書寫收件人及收件地址?而不是用上海英國郵局郵局人員看的懂的英文書寫?
上海英國郵局使用的語言為英文,這封信的寄件人一定明白這封寄往國外(經香港或到香港)的信一定會經由英國郵局來處理,
用英文來清楚說明寄達地是必要的,才可以避免寄遞過程誤寄他國或其它的錯誤。
一般而言,英國郵局的員工在收到用非英文書寫收件地的郵件時,會主動用英文在信封上加以註明收件地為何,
像是下面這封同樣使用Gujarati文書寫的信件,英國郵局員工就自動加上英文收件地址以利信件的後續轉遞。
Q02.jpg



又像是下面這封全用中文毛筆書寫的信件,寄件人用中文寫香港,而負責收件的英國郵局員工就用蠟筆加註了英文地名(信封背面的藍色Hong Kong字)。
Q03.jpg



為何此1865年工部大龍封卻只有看到Gujarati文而已呢?

TOP

本帖最后由 謝明書 于 2015-11-18 23:41 编辑

問題3:此封信的目的地為何?去香港?經香港?到何處?
這封信用Gujarati文書寫,合理猜測是寄往印度的信件,
有幸請印度郵友翻譯,得到的結果如下

Q04.jpg


第一行是尊稱:尊敬的
第二行是收件者的名字
第三行是:經香港
左下行文字意義不明。

印度譯者清楚且強調信上寫的是"經香港"而不是"到香港",因此在信上沒有完整的寄達地訊息,
有可能左下行意義不明文字就是寄達地。但是連印度當地語言使用者都不能完全明白這封Gujarati文書寫的信,
上海工部書信館的員工、上海英國郵局的員工、和香港英國郵局的員工,又如何能看得懂並處理好這封信呢?
如果是寄到印度,信封背面沒有孟買或加爾各答的戳也很奇怪,
更讓人不懂的是,寄往國外(最有可能是印度?)的信,信封背面卻有中文毛筆書字加以註解,就更加的矛盾了。

TOP

本帖最后由 謝明書 于 2015-11-18 21:51 编辑

問題四:為何貼的2張票上會有像u型的鐵銹痕存在?

Q05.jpg


在右上角2張票的地方,有一明顯的u型鐵銹痕跡,很像是廻紋針的型狀,

在1865年的封上會用上這種東西嗎?這一古封的源流故事大約是如下:
古封來自英國的Morgan先生,Morgan先生的祖父是1915年在中國的傳教士同時也是一位集郵家,
這位祖父於1965年過世,並留下數個盒子在地下室,Morgan先生的父親並沒有檢查這此盒子。
Morgan父親於2005年過世。Morgan先生整理地下室發現這些盒子,Morgan先生並沒有集郵,
他將東西放到ebay上拍賣,也交由拍賣公司來處理,這批珍郵才面世。
如果此故事為真,則此批珍郵已經有50年未曾動過,
為何會出現這個廻紋針型狀的鐵銹痕?而且Morgan先生的祖父是位集郵家,
集郵家又如何會用廻紋針來對待這批珍郵呢?


(不知道廻紋針是何時開始使用的?不過就我所知,二戰前就有了,台灣許多二戰前的文件都有這種銹痕)

TOP

译的好,赞一个。
关键是第5个问题, 第8个则是铜像。
阮秀佑
重庆市北部新区锦橙路22号水晶郦城四组团4栋10楼6号

TOP

本帖最后由 謝明書 于 2015-11-19 12:27 编辑

問題5:封背香港到達戳為1865年12月13日,為何比歷史上船抵達香港的時間晚了一天?
Q06_1.jpg


由封背的兩個戳來看,這封信從上海到香港是由與英國郵局有簽約的船公司Per Kirk運送的,
Kirk會將船的出發及抵達日都在新聞報紙上刊登出來,
從歷史記錄來看,船是在1865年12月12日到達香港的。
經查閱1865年12月13日的香港日報"hong kong daily news" (如下圖),也證實船是在12月12日到達的。
Q06_2.jpg


根據當時英國郵局的工作規則與跟船運公司的合約,船公司必須到達後馬上就郵包送到郵局不可延誤,也就是在1865年12月12日當天。
而香港郵局員工也會立刻打開郵包加以清點,清點無誤後在郵包的收件單上銷戳證明。
而同時依照規定,郵局員工要在每封信上銷戳.
香港當地的郵件幾乎在當天就會開始派發,不會有延誤。
寄往外地的郵件則另外裝袋,等待出發的船班。
因此這1865年工部大龍封銷的理當是1865年12月12日的戳,而非晚了一天的12月13日。
下面是由寧波至香港的實寄封,跟1865年工部大龍封搭的正好是同一船班,封正面有紅字註明郵資"4",封背有香港到達戳1865年12月12日。

Q06_3.jpg


一個解釋是這封是寧波寄香港本地的封,所以當天銷當天香港日戳,而「1865年工部大龍封」可能寄往印度,所以銷了晚了一天的香港戳,
但這與郵局的規定不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理由來說明這個銷戳日比船的到達日晚了一天的現象。

Q06_1.jpg (110.11 KB)

Q06_1.jpg

Q06_2.jpg (66.96 KB)

Q06_2.jpg

TOP

问题六也很尖锐:为什么一个印度的士兵寄一封信回老家不使用任何英文跑到工部局贴了2cd大龙再经英邮局寄送封背还要贴上类似商业/教堂使用的蜡封 再加上诡异的中文毛笔字来指导邮递员寄送?
Ge Rong, 150 Middle Rd, Boxborough MA 01719, USA
Paypal:markringo(a)hotmail.com
Alipay(支付宝):mark6550(a)sohu.com

TOP

問題5:封背香港到達戳為1865年12月13日,為何比歷史上船抵達香港的時間晚了一天?



由封背的兩個戳來 ...
謝明書 发表于 2015-11-18 22:15



    点评一下。这里说的P&O轮船公司应该就是铁行轮船公司 --- Peninsula & Orinetal
阮秀佑
重庆市北部新区锦橙路22号水晶郦城四组团4栋10楼6号

TOP

本帖最后由 謝明書 于 2015-11-18 23:44 编辑

問題六:封背上的橢圓形浮水印與火漆封印,暗示這是一封寄往南方國外的商業信件,因此寄件者明白此信必定會交由上海的英國郵局處理。為何不直接貼QV8c香港票交由英國郵局處理,反而要多貼2c上海工部大龍票拿給上海工部書信館(位在老旗昌,指美商旗昌洋行?),再轉送到只有2條街外的上海英國郵局呢?

最初這封用印度Gujarati文書寫的信被認為可能是印度來的軍人或船員的信,然而印度來的軍人或船員可以用便宜的軍人優惠費率1d來寄信(但是要附有上級指揮官的簽名才行),
軍事人員自行去郵局寄信就無法享有優惠費率。而封背上的私人浮水印及火漆封印,說明這封信最可能是從上海寄出的商業信函。
因為上海英國郵局位在英國領事館,離上海黃埔碼頭的距離有點遠,造成當時租界人士用郵不便,這也是上海工部書信館在1863年成立的主要原因。
當時香港的郵政管理員(Postmaster-General's Department, PMG-HK)同意上海租界的當地信函能享有優惠費率1d,仍無法阻止工部局成立書信館的決定。
工部信館在老旗昌成立,主要服務上海碼頭的商業通信需求。照規定只要每年繳納75TIs,就能享有免費收寄郵件的權利。
到了1865年,書信館發現有太量的中文信件通過繳納年費的外國訂戶經由上海書信館來寄發信件,而這些外國訂戶同時也趁機向這些中文寄件者收取費用。
為了避免這個投機取巧的現象,上海工部書信館決定在1865年發行上海工部大龍票,讓未交年費的人也可以購票貼用來書信館寄信。
書信館也在1865年9月與10月分別在寶慶與萬昌建立分局,以方便收寄這些中文信件。
合理推測在這2個分局會庫存有上海大龍票,以方便中國人來購買貼用,但這2分局會去庫存香港票的機會則應該不大。
仔細檢查此1865年工部大龍封,可以發現工部大龍是貼在香港票上面的,表示先貼QV8c香港票,後貼2c工部大龍票,
由於寶慶與萬昌分局主要服務對象是當地的中文信件而非寄往外國信件,因此這封信最有可能是到工部書信館本局寄出。
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為何寄件人要多花2c買工部大龍票到書信館寄,不直接走到2條街外的英國郵局寄就好?
2c並不便宜,當時寄往香港、商埠、印度的郵資是8c而已。

TOP

本帖最后由 謝明書 于 2015-11-19 12:28 编辑

問題7:為何封背給送信苦力看的中文指示文字「打之珍毡刺滩」是用毛筆寫?一般香港郵局主要是用紅色或藍色鉛筆蠟筆在信件上寫中文指示文字,不會用毛筆寫。

Q06_1.jpg

1865年工部大龍封的封背有幾個用毛筆書寫的中文字,感覺是「打之珍毡刺滩」(完全不懂是啥?)。

用中文的信件上註明收件者的訊息是香港郵局常用的方式,目的是讓送郵件卻不懂英文的苦力看的懂,
這些寄信的指示文字,一般是用紅色或藍色的鉛筆或蠟筆來寫,就像下圖一樣。


Q07.jpg



一般很少用毛筆書寫這些指示文字,因為毛筆字還要磨墨,而且郵件分檢處東西多而空間有限,用毛筆書寫是自找麻煩。
通常郵件分檢時非常緊湊忙碌,字跡潦草隨意,然而「1865年工部大龍封」背面不但用毛筆書寫而且字跡工整,顯非常態。


背面有毛筆指示文字的信件,在香港及廣東常見的是私人的船運遞信,
而且是由寄件人所書寫的。例如下圖此封。
Q08.jpg



另外,這種香港廣東的私人受託船運信件,常會用毛筆書寫以利手下人員遞送。
下圖此封類似的信封在封背就有與「1865年工部大龍封」一樣的毛筆文字「打之珍」。而這類早期的私人遞信,非常受作偽者的歡迎,
一是這些信是貨真價實的19世紀信件,二是這些信是空白的,可以很方便地貼上想要的票,銷上想要的戳,
不會有一些掉票痕跡如殘膠或紙痕等。

Q09.jpg



最後且同樣重要的是,為何當時香港郵局人員在處理這封1865年的信時,不用常用的鉛筆或蠟筆來寫指示文字,而要用比較麻煩的毛筆來寫?
最嚴重的問題是問題3,這是一封「經香港」而非「到香港」,可能是寄往印度的國外信件,
為何要在信背用中文寫上指示文字,這不是一件完全沒有意義的行為嗎?




弟不懂工部郵史,只是非常佩服這位作者的研究精神。有錯誤請告知。

TOP

困惑,我要加强学习!
姓名:高德强    电话:13686341898
地址:山东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办
蒲江和韵5号楼东单元
邮编:271113       QQ:799715039
微信是手机号
工商银行卡号:621723 161700 0077889

TOP

不懂。睡觉。
黄庆
网店91242.7788.com.广大集藏。
支付宝:1926381760@qq.com.
农行6228 4800 8129 6370 513黄庆

TOP

承認錯誤的確是件難事,正所謂的"騎虎難下",明知被"x"也只能硬坳,這是我上週一去高雄時,當地一位朋友告訴我的.
姓名: 邵道彥 手機: 13701868171 郵箱: shao8086@hotmail.com

TOP

谢兄,翻译的很好啊
kenneth chang
PO Box 11658
Taipei, Taiwan
Email Address:  kenchang2005@gmail.com

TOP

虽感有点离奇困惑,还是学到不少东西。谢谢分享好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