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探讨下新中国“人名戳”、“子母戳”

本帖最后由 邹元 于 2009-8-11 09:28 编辑

最近想探讨下此类戳。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1、此类戳是否存在。第一阶段(50年代至文革前),第二阶段(文革期间),第三阶段(文革后至今);
   2、该如何命名。独特姓名戳、人名戳、子母戳、人名子母戳、人名子戳、邮政姓名连体戳、姓名连体责任戳、数字戳等。
   3、该戳存在的使用范围。信函业务、汇兑业务、包裹业务、报刊发行。
   4、该戳的性质。试行、正式应用,可按以上三个阶段区分。
   5、其他,欢迎补充。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进来关注一下!
学术与组集是二回事!
麦国培 发表于 2009-8-11 11:41


谢谢各位关注。麦会说的没错。

邹兄提到第一个问题,我再详细解释下。目前我们坊间俗称的“人名戳”和“子母戳”在一些人看来根本不存在,尤其是所谓“子母戳”,根本就不是同时盖出来的,而是根据业务需要分次盖销产生的,子戳(邮政副戳)和母戳(邮政日戳)根本就没有关联,是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至于“人名戳”这样的叫法对不对,我也说不清楚,我也是延用大家的习惯叫法。“人名戳”=以人名命名的地名戳?

以上就是问题的内容,在这三个阶段是否都存在坊间俗称的“人名戳”和“子母戳”呢?欢迎指教!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确实如此,我一直认为广州是新中国子母戳的发源地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本帖最后由 邹元 于 2009-8-11 17:57 编辑

看看这个你就知道子母是怎么盖出来的了。这是我前面提到的位置可360度旋转的子母戳,还有一种是位置固定的,广州60年代的自动化邮政书籍上有图,不知麦会能否找到。

图25a.jpg (23.02 KB)

图25a.jpg

图25b.jpg (20.42 KB)

图25b.jpg

图25c.jpg (14.8 KB)

图25c.jpg

示意图1.jpg (37.1 KB)

示意图1.jpg

示意图2.jpg (28.6 KB)

示意图2.jpg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麦会能发个图不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按照这种戳的款式,现在邮戳改装下也可以盖出此类戳了
昨天的我 发表于 2009-8-11 19:02


确实如此,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很漂亮的子母戳

图11.jpg (44.28 KB)

图11.jpg

图12.jpg (117.15 KB)

图12.jpg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第二个是不是我支持的?!
麦国培 发表于 2009-8-11 20:17



唉,你是九牛一毛啊,比不过你。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那就牵头牛给我吧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无语,又碰到位金钱至上的。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谢谢,最近写了篇小文。发现这个戳的命名确实是个问题,还没有一个正式统一的名称。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本帖最后由 邹元 于 2009-8-13 09:24 编辑

我对人名戳的分类方式

人名戳=嵌名戳+子母戳=嵌名戳+人名子母戳+数字子母戳=嵌名戳+手盖人名子母戳+机盖人名子母戳+手数字子母戳+机盖数字子母戳=。。。


这里“嵌名戳”有玄机,希望各位发表高见。

子母戳配图如下:看看您能找出新品种不?

图7.jpg (63.11 KB)

图7.jpg

图8.jpg (70.25 KB)

图8.jpg

图13.jpg (39.99 KB)

图13.jpg

图3.jpg (83.69 KB)

图3.jpg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本帖最后由 邹元 于 2009-8-13 10:56 编辑

试说下问题一、
1、此类戳是否存在。第一阶段(50年代至文革前),第二阶段(文革期间),第三阶段(文革后至今);
第一阶段(50年代至文革前),此阶段有一个重要的运动,不得不说,就是大跃进,现在一般认为当时出现的嵌名戳和后期的子母戳,多少与这个运动是直接相关联的。“多快好省、比学赶超”,邮政自然不能拉后腿。其实在运动前广州市内已经出现并使用了多年的机盖落地戳,其中就包括数字和人名两种,所以,广州戳的地方不可忽视。在邮政总局下文禁止嵌名戳后,全国各省份先后出现了子母戳(缺西藏)。
第二阶段(文革期间),此阶段又是个路人皆知的运动,邮政所受到的影响非常大,早先的嵌名戳再次出现,只是不象50年代那么多。我可爱的南昌成为了代表,南昌城内城外争相斗艳。
第三阶段(文革后至今);看到南昌这么热闹,国内不少城市不甘落后,也是百花齐放,广州、南京、上海、郑州各路英雄豪杰轮番上台,让子母戳大放异彩。热闹了十多年,这些日子大伙都忙着攒银子买楼、买股票,就我还天天守着电脑等“子母戳”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