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热烈欢迎张邮王-----王者归来!
黎李   广东省吴川市海滨建安路西七巷七号   邮码:524500   

TOP

回复 182# lilinet

                                                          谢谢!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一、 T2的由来

       提起万维生的名字,在集邮界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献身方寸艺术已有四十多个春秋,他设计的《儿童生活》、《万里长城》、《北京风光》、《童话咕咚》、
  《天鹅》、《水仙》等,都已成为中外集邮爱好者珍藏的精品。赵朴初、冰心、艾青等已故前辈曾先后为他设计的数套邮票题词,给予很高赞誉。搞集邮的人都知道1972年中国发行的惟一一套
  “杂技”邮票就是万维生设计的,但是恐怕人们不会想到它的诞生是源于当年《参考消息》上的一则报道。文革开始后,先是集邮公司关门,接着大批邮票上的封、资、修,画邮票的人被认为
   是从资产阶级大染缸出来的,运动初期参加设计大树毛泽东思想题材邮票,后来北京邮票厂造反派来搬掉“绊脚石”,邮票发行局也关门了,设计师全部被从北京城赶到湖北农村当农民。后来
   因为外国人在北京买不到邮票反映到上面,集邮公司才又开门,将画邮票的人陆续调回来。万维生带回了一把锯、一把刨,把装行李的木箱卸开做成家具,却迟迟没有去报到,因为他不知道要
   画什么,文革制造的大破还没有大立,过去的邮票题材大都被扫除掉。上班后,万维生仍在为画什么内容而犯难,一天,他在办公室翻阅报纸,看到《参考消息》一篇题为《杂技外交》的文章,
   讲的是当时我国派杂技艺术团到美洲访问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万维生灵机一动,拿着报纸走进局长室,建议发行杂技邮票,领导也正为没有邮票题材而发愁,随口说:你去联系,
   立即开了介绍信到北京杂技团,搜集生活素材。经过认真比较,挑选出观赏性强、动作优美的杂技项目,绘成邮票,在设计装饰上,带有浓郁的民族风味,色彩浓重明快,印刷时还用了金、银
   色,富有喜庆热烈的气氛,非常符合杂技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
`
   二、T2杂技邮票的相关资料
   发行日期:1974.1.21
   6—1舞狮 8分 1 000万枚
   6—2叠椅 8分 1 000万枚
   6—3抖空竹 8分 1 000万枚
   6—4顶坛 8分 1 000万枚
   6—5转碟 8分 1 000万枚
   6—6蹬伞 8分 1 000万枚
   邮票规格:(1、2、5、6图)27×60mm、(3、4图)60×27mm
   齿孔度数:11度
   整张枚数:35枚
   版 别:影写版
   设 计 者:万维生
   印 刷 厂:北京邮票厂
       杂 技是一项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表演艺术。它以健美有力、富于惊险的形体动作以及灵巧迅疾、变幻莫测的手法,表演各种难度很高的技术,以表现人的勇敢、智慧、 毅力和创造精神。
   杂技最初源于民间游戏和街头巷尾的艺人杂耍,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独立体系的艺术门类。它的内容包括蹬技、顶技、踩技、 手技、口技、车技、武术、爬竿、走索等,
   另外,还常把魔术、戏法、马戏、驯兽等也列为杂技项目。
   1974年,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城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杂技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杂技团献演各自的精萃节目,把全球的杂技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国际杂技节的徽志由一个丑角演员和“国际
   杂技节”的法文缩写字母组成。并确定每年的11月份,要用5到7天的时间,在该城举办国际杂技节。我国已多次派团参加,并载誉而归。事实表明,杂技已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一项
   重要内容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这套《杂技》特种邮票上的6个项目,都是在国际上获过奖的优秀节目。
   第1图【舞狮】 我 国汉代时便有了舞狮活动。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起来,隋朝诗人薛道衡有“抑扬百兽舞,盘珊五禽戏,狻猊弄斑足,巨象垂长鼻”的描写,其中“狻猊”即狮子。唐 代,
   舞狮尤盛。自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把当 时的舞狮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
   。宋代图画《百子嬉春图》中,也有儿童与狮子戏逗的场面。元以后,舞狮活动更加广泛,并且遍及东南亚各地,直至现代,经久不 衰,各地在表演形式和艺术创作上,风格各异,但大体上
   分为“文狮”、“武狮”两种。文狮主要刻画狮子温驯的神态,在武士持彩球逗引下,有搔痒、打滚、抖毛 等动作;武狮则表现狮子勇猛威武的性格,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动
   作。邮票画面上,即为踩球滚动的场面,扮演武士的小男孩,手持彩球,在狮背上 “金鸡独立”,为狮子舞的高潮阶段。
   第2图【叠椅】又称椅技。我国古代是用案子摞起来,在上面演技,汉代名为“五案”。在成都发现的汉代画像砖上,是六个案子,在上面有一个倒立的艺人。现代椅技,是在最下面放一张桌
   子,桌子上放4个 酒瓶,在瓶嘴上摞几把椅子,每放一把,便作一次惊险的表演。在最上层把椅子斜放,人在上面作倒立等惊险动作。也有几把椅子一开始便层层斜放的,花样翻新。 这项技
   艺有较大难度,要求演员利用力学上的平衡原理把握着力点。邮票画面为女演员,正在最上层的斜椅上做倒立的动作,姿态稳健,惊险纷呈,扣人心弦。
   第3图【抖空竹】空竹又叫“空钟”、“地 龙”、“响簧”等,有单轴、双轴两种。两头各安装挖有空洞的竹轮,轮内用木片作笛以利发声。抖空竹南方也叫“扯铃”。原是我国广泛流传的
   民间游戏,以后经 过演变成为杂技节目。表演时,用两根短竿,系上绳子,将空竹扯动旋转,做出串绕、轮高、对扔、过桥等动作,伴随着时高时低的嗡嗡声,非常有趣。这项表演随 着发
   展,也有耍壶盖、酒瓶等器具的,很吸引人。邮票画面上,为两位女演员正在做翻身对扔空竹表演。
   第4图【顶坛】 又叫“耍花坛”或“对 顶花坛”。据记载,从汉代起,丰收时,一坛一坛运送粮米入仓后,人们便高兴地掷着空坛玩耍,久而久之,演变成耍坛子的杂技。现在的表演是将各
   种大小不同的 瓷制花坛、缸罐或酒瓮轮番用头顶、手扔、脚踢、臂滚等技法,使之翻滚旋转。邮票画面上,两位男演员正表演“对顶花坛”。
   第5图【转碟】 又叫“耍花盘”,是从中国民间游戏发展而来的。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清楚地刻画着这种演技,说明其历史已很久远。现在的表演是演员双手各持几根竹竿,竿端各顶一个
   碟子的底,借助腕力的抖动,使之飞快旋转。要求在做翻筋斗、叨花、背剑、单臂倒立等难度很高的动作时,碟子不得跌落。能耍到10个左右的碟子,技艺已属上乘。1981年7月16日日本的菅
   国郇木在日本川鸠城鲷生博览会上创造能同时转动碟子的最高数字是72个记录。邮票画面上为一位女演员,正在做难度很高的背剑转盘动作。
   第6图【蹬伞】 为 蹬技的一种,多为女演员的表演。演员仰卧在特制的凳上,双足向上,用脚尖、脚底掌握所蹬之物,使之上下翻滚或急速旋转。演出较多的有蹬缸、蹬板、蹬桶、蹬 桌子、
   蹬坛、蹬人等。还有些专项蹬技,如“蹬梯子”,以长梯置演员脚底,另有演员一人或数人攀梯表演各种花样。”双蹬缸”,由两人对蹬表演。邮票画面上, 为一位女演员在做蹬花伞表演。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三、杂技之乡——吴桥
   【杂技的发展史】
   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像古希腊的城邦一样,这些诸侯国在争强称霸的争斗中,都注意笼络人才,这些人才称门客,有
   的是出谋划策的谋土,有的是武艺高强的武士。春秋战国时代很多杂技艺术的创造者是诸侯的门客和武土,他们以一技之长,投身公卿大夫,并不完全为了表演,但关键时候,却往往以其技
   辅助主人,创造出一些轰轰烈烈的事业,诸士善技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特点。列国兼并激烈,群雄角逐,竞相养士,这些士中当然也有口把式,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说客为特征,但更多的
   是身怀奇技异巧或勇力过人的大力士。这些就为杂技艺术的正式形式,提供了技术基础。
   战国四公子及秦相吕不韦养士皆以千计。这里面武士、甲士、力士都为杂技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以力闻名诸侯,曾双手托住城门的千斤闸,保证了公元前563年诸侯
   征伐幅[“巾”换成“亻”]阳国的胜利。与他同时参加战斗的狄虎[虎加“厂”字头]弥和 秦堇父不仅是力士,还有类似杂技的技术,狄虎[虎加“厂”字头]弥把大车之轮蒙以甲,一手舞动,
   一手执戟进攻;秦堇父则能蹬着从城堞上悬下的布索登城。叔 梁纥的举重、狄虎[虎加“厂”字头]弥的舞轮、秦堇父的爬布,正是汉代杂技《扛鼎》、《舞轮》、《缘绳》的先声。
   齐国公子孟尝君被秦王请到秦国软禁起来,孟欲逃归,他托人向秦王宠妃求情,那妃子要孟送她名贵的白狐皮袄。孟只有一件,已经送给了秦王,因此很为难。幸好他带的门客有位善缩身之
   术者,从狗洞爬进王宫偷 出了那件皮袄。这位门客之技可谓后世杂技“钻圈钻筒”之始。妃子得了白狐裘,说动了秦王,放了孟尝君,但孟刚走,秦王又后悔了,派兵追杀。孟尝君率众到
   了 秦国边关,该关规定鸡鸣才开门,时值半夜,鸡自然不会叫,追兵立刻即至,可谓危在旦夕。幸好门客中有位口技家,他的几声惟妙惟肖的鸡叫,引得四郭荒鸡齐 鸣,守关人迷蒙中以为
   到了开关时刻,开关放人,孟尝君得以逃离秦国。此事发生在公元前298年,《战国策》上有记载。正由于有此一段因缘,像京剧界奉唐明皇为祖师一样,中国的口技艺人所供奉的祖师爷就
   是孟尝君。
   《列子o周穆王》载:“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所谓化人,就是幻人,他自由出入水火,随意贯穿金石,悬空不坠和穿墙入壁,都是幻术节目。 刘向《列女传》还记载了战国时代
   的遁术:齐宣王有次在宴饮中与钟离春闲话,钟离春故意眩技吸引宣王,说:“窃常喜隐。”“齐宣王曰:‘隐,固寡人之所愿也。试一行之!’言未卒,忽然不见。宣王大惊……”这位钟
   离春显然是位善为遁术的方士之流的人物。春秋战国诸士善技为秦汉杂技的鼎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朝代,汉代第五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特别喜欢杂技艺术。《史记o大宛列传》
   说,汉武帝为了夸扬国家的富庶广大,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春天,召集了许多外国来客,布置了酒池肉林,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和赏赐典礼。在宴会进行中,演出了空前盛大的杂技乐舞
   节目。节目中有各式角抵戏的表演,七盘和鱼龙曼衍,还有戏狮搏兽的驯兽节目。值得提及的是在那次盛会上还有外国杂技艺术家的献技,安息(古波斯)国王的使者带来了黎轩(即今埃及亚历
   山大港)的幻术表演家,表演了吞刀、吐火、屠人、截马的魔术节目。 这些奇技异巧,场面盛大的演出,使四方来客大为惊叹,深服汉帝国的广大和富强。达到了汉武帝夸示帝国昌盛富庶,
   吸引西域诸国结好汉室,共同对付强敌匈奴的外交政治目的。
   汉代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汉代角抵戏迅速充实内容,增加品种,提高技艺,终于在东汉时代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百戏”体系。
   汉代杂技的卓越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各种节目已成系列,具备了后世杂技体系的主要内容,这在全世界各国的表演艺术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汉代出土的画像砖石中对各类节目都有形象
   记载:
   (一)力技。 狭义的角抵就是指角力,争交相扑之类以力量较量为主的节目,在汉代百戏中占有重要地位。汉画中常可看到人与人,人与兽,兽与兽之间角抵的图像。百戏表演者中有一类为
   “象人”,研究者认为就是专业的斗兽士。河南南阳一处出土的汉墓画像石中,就有二十多处“象人斗牛”、“象人斗虎”、“象人斗犀”等图绘。“载竿”节目中同样显示了表演者的力量,
   山东安丘汉墓百戏图中的“载竿”一人举竿上面有10人表演,其力量可达千钧。
   (二)形体技巧。中国杂技早在汉代就形成以“顶功”为中心的形体技巧,顶功就要求有过硬的腰功、腿功、倒立和跟斗基本功,这种传统一直至今。汉代表现顶功技巧的画像砖石很多,山东
   嘉祥武氏祠的这两幅就很典型。
   (三)耍弄技巧。汉代的“跳丸弄剑”、“舞轮”都是经常表演的节目,四川出土的汉画像砖“丸剑乐舞宴饮图”就是很有名的一幅。
   (四)高空节目:汉代文献和文物图像中都有高空节目的记载,像撞技,走索和戏车,皆有高空表演,缘竿之技在汉代很盛行,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在平地表演,一是在车上 表演前面“百
   戏图”中戏车上树立双竿双台,表演的少年演员,正从前撞翻跟斗落到后撞的小台上。今天杂技中仍保留此类技巧,“跟斗过车”就是一种。
   (五)马戏与动物戏。 “马戏”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桓宽在他的论着《盐铁论o散不足论篇》中说:“绣衣戏弄,蒲人杂妇,百戏,马戏……”。把马戏与百戏并举,可见当时马戏的兴盛。
   沂南“百戏图”中,就有三个马戏表演,其中一个还将马装饰成龙形。 汉代马戏除了驾驭本领的显示外,还把武艺、舞蹈等各种民族技艺运用其中,百戏图马戏表演者有的就执戟舞练,有的
   就舞幢。这与西方的马戏有很大区别。河南嵩山三阙之一的登封少室石阙画像上的两位马戏演员,一在马上倒立,一在马上舞蹈。 山东临淄文庙中汉画像石刻中展示的集体马戏的表演,可与
   沂南百戏图戏车相映生辉。图中有两匹马,前一匹上有一人,身后尚有一人飞身而至,恰好拉住骑 者之手,另一人纵身而起,手挽马尾,后一匹马拉着车,车前方有一人腾空飞翔,车上除御
   者外,其余人物皆作表演动作,车后还有一人纵身欲上。正是这些技艺为 后世马戏和空中飞人等表演提供了艺术基础。汉画像砖石中还有反映各种驯兽节目的形象,如驯虎、驯象、驯鹿、驯
   蛇等。浙江海宁东汉墓画像中的“驯兽斗蛇图”和武氏祠的“水人弄蛇图”,就是明证。山东济宁东汉墓画像石上部为驯鸟图,下部为驯象图。六人坐于象背,一人立于挺起的象鼻,可见其
   驯练动物的水平已经甚高。另外还有驯猴、驯鹤、弄雀等形象。汉代的马戏和驯兽节目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本帖最后由 张玉 于 2011-1-7 10:58 编辑

(六)幻术。汉代是中土与西域甚至西方国家进行幻术艺术交流的时代。当时中国本土的幻术有两大类别,一是由皇家和贵戚支持的大型幻术表演,多以巨大的道具装置和众多演职员共同的表演,
   如汉武帝的角抵大会中的“鱼龙曼衍”,实际是两个相连接而演出的大型幻术。汉末曹操统一北方,胸怀一统天下大志的曹操特别注意收络人才。对于方士之流的人物,他竭力搜络于自己身边,
   恐这些人利用幻术奇伎行邪作蛊,倡乱或为敌所用。故而他一闻有异术者即必招来,庐江的左慈,甘陵的甘始,阳城的 郄俭等着名方士均被其笼络身边,这客观上给幻术的交流发展提高创造了
   条件。《后汉书o左慈传》所载他的种种幻术表演,说明当时已发展到极高水平。《三国演 义》第六十八回“左慈掷杯戏曹操”描写极为生动。此事在建安21年(公元216 年),他表演了三套戏
   法。“令取大花盆放筵前,以水盛之,倾刻发出牡丹一株,并放双花”。左慈“教把钓竿来,于堂下鱼池中钓之,倾刻钓出数十尾大鲈鱼,放 在殿上。”“慈掷杯于空中,化成一白鸠,绕殿
   而飞。”引得众人仰首观看,他则乘机遁去。这三套戏法即变花、变鱼、变鸟,也是现代中国魔术的绝招。 经过魏晋南北朝(公元400-589)160多年的大动荡和民族文化的大融汇,至公元589年
   隋代统一中国,杂技艺术已经极为成熟,至唐代成为宫廷和民间共盛的艺术。杂技艺人和乐舞艺人同在宫廷献艺,出现一些传颂一时的杂技艺人,为诗人墨客吟咏。唐朝(公元618~907年)是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较发达的时期,乐舞杂技艺术是空前繁盛的,唐代诗人墨客不少人吟咏过杂技艺术。白居易有“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新乐府o五部伎》)之句,元稹亦有“
   前头百戏竟撩乱,丸剑跳掷霜雪浮”的诗句。张楚金的《楼下观绳技赋》生动地描绘了绳技艺人高超而优美的表演技艺:“掖庭美女,和欢丽人,披罗谷与珠翠,捕琼筵与锦茵……横亘百尺,
   高悬数丈,下曲如钩,中平似掌。初绰约而斜进,竟盘姗而直上,……” 唐代杂技出现了许多技艺高超而美艳动人的女杂技艺人,前面诗中的女艺人被称“掖庭美女”,说明她是宫廷艺人。
   唐人所着《封氏见闻录》也描写了宫廷的绳技、高跷、“踏肩蹈顶”人上叠人“至三四重”的高超技艺。不少有名的乐舞如《破阵乐》、《圣寿乐》等,都与杂技有关。 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指
   导大臣排练的《秦王破阵乐》是唐代极有名的乐舞,名声远播海外,一百二十人执戟披甲,前有战车,后列战阵,其中的武技与马术即与杂技相通。更有幽州女 艺人石火胡(可能是唐代少数
   民族)把《破阵乐》引入杂技艺术的顶竿之技,她顶着的百尺高竿上,支有五根弓弦,五个女童身穿五色衣服,手持刀戟,在高竿弓弦 表演《破阵乐》。她们合着音乐的节拍在弓弦上俯仰来
   去,轻捷如燕。这场表演融“歌舞”、“走索”与“顶竿”之技于一炉,实在是花样翻新。 唐人“载竿”之艺极高,有“爬竿”、“顶竿”、“车上竿戏”、“掌中竿戏”等不同内容。《独
   异记》中记载着一位三原女艺人能头顶长竿载十八人而来回走动。正是有此种神技,唐代达官贵人的出行仪仗中往往以载竿杂技表演为前导。最典型证明是唐代敦煌莫高窟中壁画《宋国夫人出
   行图》中就是以”载竿“为前导的。出行仪仗中杂技乐舞表演,既有显示豪奢气派之意,亦有与民同乐之好,故唐人张祜《千秋乐》诗云: “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是千秋。倾城人看长竿
   出,一伎初成赵解愁。” 中幡本是唐代贵族、皇室出行的仪仗,当时还不是杂技表演的项目,崇尚武技的唐代,一些仪仗兵在锻炼臂力中耍弄中幡,后来民间迎佛走会中,也把中幡做开路仪仗
   ,杂技艺人进一步提高中幡的技艺,美化幡帽的装饰,就成了一项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杂技艺术,至今在舞台上表演着。 唐代的马戏与幻术均极发达,除各种马上技艺外,还有驯马为马舞的表
   演,唐玄宗有舞马五百骑。唐代幻术戏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唐蒋防《幻戏志》载:“(马自然)乃于席上以瓦器盛土种瓜,须臾引蔓生花,结实取食,众宾皆称香美异于常瓜”。这位马先生还
   会纯手法的杂技戏法:“ 又于遍身及袜上摸钱,所出钱不知多少,投井中,呼之一一飞出。”唐代杂技将多种技巧糅和在一起,充分展示杂技超凡入圣、人所难能的特点。除了前边提到的融
   “歌舞”、“走索”与“顶竿”之技于一炉的石火胡的竿上 《破阵乐》,马术也把“冲狭”的高超技艺熔和进来:唐赵麟的《因话录》记有“透剑门伎”一项,说用锋利的刀剑编扎成狭门过道,
   表演者乘小马从刀丛剑林之间 穿驰而过。如果技艺不精,坐骑驾驭不灵,触及刀剑,人马立毙。这个“透剑门”,实际就是汉代“冲狭”的发展,它与马术结合起来,就成了一项在冷兵器时代,

   超卓而有用的技艺了。 唐代杂技,宫廷与民间共同发展,民间既有街头小艺,亦有戏场献艺,观者达数千人。有的在广场表演,有的则在寺院附近的戏场乐棚。当时的国都长安,大的戏场多
   在慈恩寺旁,小的戏场多在青龙寺旁。长安有名的杂技艺人解如海,剑o丹o丸o豆、击球诸艺皆精,他与两个妻子和几个儿女的家庭班子,每次演出都千人观看。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
   都市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强大的时代,像汉/唐那样以皇室和国家组织的大型杂技百戏演出已经少见,相反在繁荣的城市,如北宋的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南宋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市)都有各种街坊、市场的演出场所,当时称瓦子乐棚。杂技、舞蹈、武艺、说唱各种形体表演艺术,同场献艺、互相观摩,无疑对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元代(公元1206
   ——1368年)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大帝国,它虽然统一中国只有不足百年的历史,但对中国各民族的艺术交流,却产生了有力影响。中华艺术史上的奇葩––元杂剧, 就是
   在元代鼎盛成熟起来。“杂剧”所以有此名称,研究者认为,就是因为当时的戏剧艺人和杂技艺人同场献艺,在戏剧演出中吸收或穿插不少杂技演出的原因。这 从山西省右玉县宝宁寺保存的
   元明时代水陆画中也可以看出。其中的“第五十七,往古九流百家诸士艺术众”、“第五十八,一切巫师神女散乐伶官族横亡魂诸鬼众 ”两幅,描画了杂技、幻术和戏曲人物的形象,可以看
   出当时他们同场作艺的情状。“往古九流百家诸士艺术众”分上下两层,上层绘士农工商医卜星相各色人等, 下层则是杂技、戏剧演员,特别有意义的是在这幅画里,还把当时为戏曲、杂技
   演出写词作本的书会才人的形像,摆在了重要地位,弥足珍贵。杂技、戏曲演员共十一人,有手技戏法、侏儒幻术、舞狮,也有宋元杂剧中的正末和净色。走在最前的侏儒,赤身肥胖,头裹碎
   花红巾,身上只有一红布裤衩遮羞,肩扛一瓶,可能是表演“入瓶”一类技巧与柔术的杂技。另有一人肩披努目突睛、海口紧闭的青色狮衣一领、长毛清晰,它很可能是元代高毳狮舞的写照。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杂技与舞蹈等传统表演艺术很少在宫廷演出。特别是杂技更被视为不入流的玩艺,宫廷中基本没有杂
   技演出的记载,只有明宪宗(公元1465––1488年在位)“行乐图”中有杂技表演的形象。清代杂技艺人进一步沦落江湖。但是戏曲却勃兴起来,特别是自1790年徽班进京,京剧诞生之后,戏
   曲武打戏对杂技武艺的吸收成空前之盛。终于形成以武戏为招徕的繁荣景象。跟头本来是杂技技巧中重要一项,在清代戏曲中,它被戏曲表演所吸收化用在方方面面,故清末有所谓“京剧里的
   跟斗,杂技里的顶”的俗话。明末安徽班就 有“剽轻精悍、能扑跌打”的声誉,当年演目莲戏诸般杂技,竞呈舞台,经近50年的熔铸冶炼,自然更有火候。徽班进京后每场演出必有专重跌打
   扑斗的武戏。从 当时在北京看过安徽班演出的人记载看,他们是吸收了不少杂技技巧的: “武剧,以余所见于京师者,其人上下绳柱如猿猱,翻转身躯如败叶;一胸能胜五人之架叠,一跃可
   及数丈之高楼,目眩神摇,几忘为剧。”(见王梦生《梨园佳话》)。 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1年)的作品《都门杂咏》“卖艺”——诗云:“歌童扮旦妙娉婷,小戏多从嵩祝听,《卖艺》
   最宜灯下看,夜间看耍火流星。”这是在戏曲中有机地穿插杂技“耍火流星”的记叙。清代杂技艺人漂泊江湖,生活凄苦,但出于对祖宗的艺术的挚爱和对人生的追求,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
   保持和发展了自己的艺术,“蹬技”和“古彩戏法”都有了新的创造,“耍坛子”、“剑、丹、丸、豆”的系列幻术,都达到了极高水平。清代杂技除“撂地摊”,在城镇乡村中流浪卖艺外,
   一些技艺高超的艺人,也被邀请做富室贵家的堂会演出和逢年过节的行香走会的表演。清末上海出版的《点石斋画报》就反映了这些杂技的演出情况。1949年以后,杂技艺术更成为中国人民
   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使者。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组建中国国家杂技团的事情,1950年10月中央文化部聘请罗瑞卿、廖承志、田汉、李伯钊等七人组成筹备杂技团工作组,这七人中有战
   功卓越的将军,有资深的戏剧家、导演和文化交流的领导人,由此可见国家对此事的重视。当时从上海、天津、北京、武汉征集了一批优秀杂技节目,并邀集知名艺人来北京会试。从中挑选
   了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杂技节目,在李伯钊、周巍峙等新文艺干部直接指导下,经过一个月的集训,编排出新中国第一台杂技晚会。这些传统杂技节目经过初步整理,在服装道具、音乐伴奏
   上都作了初步加工,使之面貌一新。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汇报演出,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肯定和鼓励,并当场决定由这批艺人组成一个团体,出访
   苏联和欧洲各国。周恩来总理命名该团为中华杂技团,1953年正式建团,改称中国杂技团。

                                                                                      转载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张友新年好
快乐集邮,身体健康!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同好.同好。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本帖最后由 张玉 于 2011-1-7 11:26 编辑

kaili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kaili 当前离线 在线时间4365小时 最后登录2011-1-6 注册时间2006-2-8 经验12339 点 威望1791 点 点券0 ¥ 魅力1450  金钱21011 ¥ 阅读权限200 积分12339 帖子5504 精华10 UID88 .

管理员



在线时间4365小时 最后登录2011-1-6 注册时间2006-2-8 经验12339 点 威望1791 点 点券0 ¥ 魅力1450  金钱21011 ¥ 阅读权限200 积分12339 帖子5504 精华10 . 13#
发表于 2010-12-11 14:04 |只看该作者

                                                                   走出迷茫.估.释T2(6-6)登伞错色邮票
                             
      作者阐述这套邮票发行的时代背景是正确的。

中外首航专题,生肖专题,名人签名专题
E-maill:li12kai@yahoo.com
点评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现在张邮王转战新浪博客了。本人有幸被加为好友。
李朝
支付宝:linetalker@sina.com

TOP

这贴真长...................



还未完吧...........................
为快乐而集邮,因集邮而快乐!欧阳雷生中国邮史526号会员、江西省南康市卫生防疫站家属房邮箱341400、主集:新中国普票、实寄封、片、包裹单等。QQ:631621959手机13879734984接听免费

TOP

本帖最后由 张玉 于 2011-1-19 09:37 编辑

─个产品可否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
  
    如果某个产品旳画面中既有彩色层次画面,又有大面积底色,则彩色层次画面部分就可以采用四色印刷,而大面积底色可采用专色印刷。这样做旳好处是:四色印刷部分通过控制实地密度可使画面得到正确还原,底色部分通过适当加大墨量可以获得墨色均匀厚实旳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在高档包装产品和邮票旳印刷生产中经常采用。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中国集邮报:香港邮品王冠上的宝石高价成交

[日期:2011-01-31]来源:
  作者:
[字体: ]
  [url=default.aspx]首页[/url] → [url=list.aspx?cid=9]报刊文摘[/url]
2011年01月30日 09:31 中国集邮报


香港1865年橄榄褐色96分带右边纸四方连新票



  本报讯 香港1865年橄榄褐色96分带右边纸四方连新票,是香港邮票中的存世孤品,被誉为香港邮品“王冠上的宝石”。在1月23日斯宾客香港华邮拍卖会上,这枚四方连最终以550万港元落槌成交,令全场惊叹。
  1862年12月8日香港发行首套7种面值邮票,主图为维多利亚女王头像,无水印纸,其中最高面值为棕灰色96分。1863年德纳罗公司新印3种面值邮票,并按原刷色陆续增印其他面值邮票,同时改用王冠和CC字母(CrownColony的缩写)图案的水印纸。1864年3月,德纳罗公司增印52个全张的96分邮票后,发运给香港邮政总局。大约在1864年年底或1865年年初,当第一次印制的96分邮票即将售完、邮政总局准备启用增印的邮票时,才发现这批邮票错印为橄榄褐色。在再订购增印已经来不及的情况下,只得发售这种错色票来满足业务需要。现在,信销的96分错色票并非十分稀少,但是新票极为罕见,存世量目前所知48枚,其中四方连仅此1枚。付拍的这枚96分四方连新票,位于原格的47-48/53-54票位,而且是水印移位变体票,即水印上的CC字母位于王冠上方,右边纸印有部分文字“STAMPS”。香港集邮家陈卓坚曾经拍获收藏多枚96分错色票,这枚四方连就是他在1980年12月4日苏富比拍卖会上拍获的,并一直珍藏至今才交付拍卖。
  相比这枚香港珍品,同时期的清代珍品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在此次拍卖会上露面的“翡翠姐”——万寿初版大字短距二分邮票以及红印花原票均未成交。另一枚红印花小字2分倒盖旧票,成交价为27万港元。
  此次春拍,斯宾客拍卖行共为邮品拍卖推出了三本图录,其中一本为水原明窗的《蒙古邮政史》专场拍卖。此次专场的第一件拍品,1878年从库伦寄往北京的实寄封,上贴三种颜色的俄罗斯邮票,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从当地寄往北京贴邮票的实寄封,估价10万至12万港元,成交价达到了200万港元。另有一枚1910年7月13日从恰克图寄往库伦的实寄封,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从恰克图寄出的邮件,上贴蟠龙绿色2分邮票两枚,有恰克图、库伦以及张家口的干支戳。图录上还展现了当年这枚实寄封在贴片上的情景,估价4万至5万港元,成交价为45万港元。
  在新中国珍邮方面,首轮生肖庚申年邮票的成交价为1万港元;梅兰芳小型张成交价为16万港元。梅兰芳无齿邮票阔边,成交价为58000港元;“黑题词”——“毛主席为日本工人题词”邮票,成交价为50万港元。这些成交价与目前的邮市成交价相差不大,显示出邮市的火暴行情对于邮品拍卖市场的影响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家有金猴


等级:国际运动健将                                                    总有一天评价邮票的语言中会有“综罗百代,囊括古今”的说法,真了不得。

威望:1
文章:2455
积分:12698
铜钱:700
注册:2010年2月21日第 8 楼小 大  个性首页 | 邮箱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本帖最后由 姜劍 于 2011-2-12 10:42 编辑

一個可以聽聽“郵王”胡說八道的爛貼
姜剑 辽宁省沈阳市太原街邮政局7号信箱 110001
支付宝账号:chienphila@yahoo.com.cn
微信账号:423400580

TOP

挺逗的。
看样子能过250贴。多少还贴了些邮票知识常识。谢过了。
收集1980年以前的邮品, 只进暂不出。

TOP

错票受追捧

  “错色香港维多利亚女皇像96先时橄榄棕色四方连邮票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错印的橄榄棕色,及其错体水印。”Olivier Stocker认为。1862年,香港发行开埠以来的首批邮票,计有2先时至96先时共7个面值之票,皆为棕灰色。“印刷公司德拉罗(De la Rue)于1864年3月印制另一批96先时邮票,共52全张,却因错色令票面变成橄榄棕色。此外其水印亦属错体,原版置于皇冠下的‘CC’字样,错置于皇冠之上。在错印后,由于时间仓卒,未能及时改印,香港邮政局遂于1865年1至2月间推出,但最终昙花一现。”Oliver表示,同年7至8月间,正确色调的棕灰色邮票已印妥并推出市面。根据纪录,此款错色邮票全球只有约40件新票存世,而此次拍出的四方联票曾被全球多个显赫的重要藏家所珍藏,包括纽约收藏家佐治贝格(George Burghard)、日本藏家石川良平及香港藏家陈卓坚。

  由于存世新票为数极少,香港维多利亚女皇像96先时橄榄棕色四方连邮票与中国大陆“改值小字”邮票在收藏价值和行情上能够相提并论,两者同属罕见藏品。错体邮票或错色邮票因为在印刷或者设计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而在发行前未被及时发现,因而也被俗称为错票。“错票总是很受追捧,这与它‘物以稀为贵’的特质有关。”陈羽说。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贴子
楼主的执着不是一般邮人所能及,佩服佩服!值得我辈学习
楼主要继续宣传,值到成功
主集麻花戳忘记拍中的东西麻烦联系蔡建初528139广东佛山三水芦苞独树岗市场东三巷

TOP

国外珍邮:好望角珍邮(2011-03-02 19:08:14)[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2009-04-03 11:17:00  来源:国际在线综合  编辑:李喆


   好望角于1853年发行了第一套邮票,这种邮票非常漂亮,呈正三角形,图案是是坐姿"希望之神",由帕金斯——培根公司印制,面值为1便士(红)、4便士(蓝);后来又印制了1便士(玫瑰红)、4便士(蓝)、6便士(淡紫)和1先令(黄绿)四种邮票。

  然而,在1861年12月21日出版的艾尔弗雷德·波提奎特邮票目录中突然列出了神秘的"4便士黑色邮票"。"这种邮票为什么会出现?"由于无人见过这种邮票,这个问题无人能够回答。多年来任何一本邮票目录也没有长久地把它列入其中。到了20世纪初,才有一枚这种4便士的黑色邮票露面。1927年,普伦里奇公司要出售一枚这种邮票的信销票,但没能卖出。至此,集邮者才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但围绕这种邮票的发行目的,为什么采用黑色等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讨论。

  开始有人认为,4便士黑色邮票是由于4便士蓝色票的颜色发生变化而致。然而,将蓝色邮票在氧化氢中放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邮票颜色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从而否定了上述猜测。

  另有集邮家认为,为了悼念康索特·艾伯特王子逝世,应好望角官员要求,印制了这种黑色邮票。据记录显示,由于王子逝世于1861年12月底,而好望角直到第二年的1月才知道这一消息,所以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事实上,在政府官员有可能考虑发行悼念邮票的前一个月,波提奎特的邮票目录已经列出了这种4便士黑色邮票。

  至20世纪40年代,又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在印制好望角邮票以前,帕金斯--培根公司从未使用过锚状图案的水印纸,黑色4便士邮票只是这种锚状图案水印纸的印样,这可能是最接近常理的一种解释。但这位集邮家仍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史料或记录来印证他的这种观点。所以这种邮票为什么产生和怎样印制至今仍然是个谜。

  现在已知有11枚这种邮票存世。其中,有4枚在约瑟夫的邮集中,1枚在博伊德·列支登斯坦基金会邮集内,1枚在大英博物馆的皇家邮集中,还有1枚在大英博物馆的塔普林邮集内。国际著名的《吉本斯邮票目录》中,这种邮票单枚标价约合40000美元。

  好望角邮票实寄封也非常有名,上面贴有1861年1月发行的1便士蓝色、4便士红色错体票,这两种错色票当时各印制100枚,因为大部分都在邮票上贴用了,所以幸存的很少。这件封贴有一个四方联的三角形邮票,其中3枚为1便士红色票,1枚为4便士红色票。

  好望角三角型邮票使吉本斯发了家。他是著名的斯坦利·吉本斯邮票公司的创始人。起初,吉本斯在其父开办的一家药店里做小买卖。1863年,有两个水手提着一个袋子走进药店,袋里面装着邮票。水手急需用钱,并且马上就要离去。吉本斯翻看邮票后,付给水手5英镑,这些邮票不过是两个水手在当地集市上抽彩得来的,卖掉这些邮票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所谓。然而,吉本斯却以很少的钱买到了不少珍邮,袋子里有许多好望角三角型邮票,包括木版票和错色票,这使吉本斯最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邮票经销商之一。(刘钟林戈中博 宋晓文)
张玉QQ1453062487【绿地上的红娘】

TOP

长知识来了!
封片迷:本人集藏清代民国新中国早期各类明信片、信封,望与各位邮友交流学习,谢谢!姓名:宋 扬  联系方式:重庆市两江新区人和香锦路4号交建大厦7楼重庆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邮编:400000 QQ:478559012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