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流泪的小丑 于 2010-7-18 09:59 编辑

在整个传递过程中应该没有欠资这回事情。然后收信人收到后,再去邮局贴票,销戳的话,根本有寄信过程无关。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算集邮品一类的,算不上“难得的清代欠资邮品”

TOP

欠资如果寄出国不算的话,收件国如何算?从收件人收到的欠资,到底应该归寄出国邮政还是收件国邮政

TOP

实寄封片上在邮路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贴票,和销戳才是说明邮递过程实质内容的原始元素。通过对这些原始元素的研究,才是邮史应该关心的内容。和邮递过程无关的(邮递过程结束后,加贴的邮票和加盖的邮戳),戳,票应该并没有任何邮史的价值。不过这只是我一家之言,到底大家乐于收集那种邮品,是大家各自的喜好。

TOP

下面所贴内容是否可以说明,投递局并没有权利认定欠资与否?

大清管局共事规则

第121条 索取欠资

凡由该管局寄往内地各局应行索取欠资之邮件均于各该件上用蓝笔标明所欠之费若干内地各局须照所标之数粘帖欠资票照该邮票之价值向收件人索取。

TOP

我觉得此封如果按照价格而言的确“难得”(贴清代欠资票的邮件,价格必定不菲),按照邮史价值而言很难说“难得”(到不若说是很可惜为好。)而且我也清楚什么叫集邮封。
我理解的大家认为的集邮封,是指估计贴上邮票,交给邮局寄出。而此2封是邮局寄完以后,贴邮票再销戳,那算什么封?盖销封?
我觉得检漏的是卖家,而不是陈先生。抱歉

TOP

呵呵,观点与角度,君子和而不同。

小丑兄知道我什么价买的,让卖家“捡漏”了?
TK 发表于 2010-7-18 14:26


抱歉,言语中得罪了陈先生。此欠资不是邮局流程所为。
到底有没有寄出国没有认为欠资而被寄入国做欠资的情况,有,但不是这种情况
此2片应该认为是后贴盖销,从邮史上说价值低于不贴欠资票的寄入邮件。我认为陈先生断不可能比买入未贴欠资票的寄入邮件低的价格买入此片,所以我认为卖家赚了。

其实我错了。因为,物件市场价格并非=邮史价值。
1)即使此盖销封能骗过陈先生这等人物,试想高价卖出又有何难。
2)绝大多数集邮人关心的并非邮史价值,而是市场价值。整个华邮网中,真正乐终于邮史,有几人?所以邮史价值到底如何,并不重要。更加重要的是市场价值。
3)即使我是陈先生,我也会出1000买此件物品。

TOP

5生丁是否还做2分银?若是,加倍罚欠也无不妥。
清邮路 发表于 2010-7-19 02:50

各地一路放行,成都地方小吏哪有这里那么多才俊知道汇价?再说地方小吏本无决断欠资与否的权利,为何要越权办事?难不成是为了小费?

TOP

本帖最后由 流泪的小丑 于 2010-7-19 10:22 编辑

加贴欠资票的可能情况的补充(外国不做欠资处理而中国做欠资处理)
1)英国邮政在初期(据说时间比较长,可惜都是书上人云亦云,没有看见过实物),从英国寄入通商口岸的邮件,按照英国国内邮资算。大清有明文规定,对于此类邮件,一经发现做欠资处理。
2)从中国境内寄出,贴用外国邮票者,做欠资处理。(但是实物发现主要是针对寄往中国其他城市,(除租借地外),对寄往外国的邮件,似乎还是放行的。)

加贴一般中国邮票的还有以下可能(并非欠资票)
1)早期海关时期寄入中国邮件(除上海外),都要加贴中国邮票。收信人需要支付国内段费用
2)后来国家邮政初期(具体到什么时候不清楚,应该不超过1902),寄入内地(包括除重庆外四川),不通火车和航运的地方邮件,包裹等。都要加贴中国邮票。收信人要支付国内段费用。
3)冬季邮路时期,寄往北方各地的外国邮件,加收中国邮资。
4)理论上所有非邮联国家寄入中国邮件,都要加贴中国邮票。中国不承认其邮资。
5)存局候领的邮件,一般也要加贴中国邮票。费用一般为国内平信邮资(这可能要到民国才开始收费了,不清楚)

TOP

能不能请陈先生,贴何教授书中几个出来,我们来学习一下,田先生的腾越封,的确是正确的,但我觉得这只针对腾越邮路的特殊处理。

TOP

哪里能买到何先生的书呀。全方位许老板都没有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