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读刊有感

本帖最后由 郑挥 于 2011-1-26 14:57 编辑

     读刊有感

《中国邮史研究会浙江分会》会刊第二期印发后获得了邮界的好评,纯如先睹堂主(邵林)先生的博客上所言“收到沈政寄来中国邮史研究会浙江分会会刊《中国邮史·浙江》2010年第2期,16开,正文122页,连封面共有六个彩页,其性质、内容与总会会刊《中国邮史》相承,而排版样式似较《中国邮史》更为大气,更符合学术性期刊要求,字号适中(五号宋体)。版权页印明主编曾晓炜,编委刘少华、李少可、留丹、钱易千、傅樟星,并有顾问名单及头衔,为林衡老、张雄、郑挥,后者为宁波市邮协顾问,与前两位ACPF常理、理事、会士,省邮协顾问、副会长等相比则相应寒伧,其实挥老的集邮资格、研究水平、学术成果,以及在境内外同好中的影响……可能是年高不欲争名,也可能是身居省城外、远离当权……(裁去两段以免自我标榜之嫌)。浏览作者名单,汇集省内大牌不论,并有江苏的李汇祥、夏晓明,广东的麦国培、山西的胡文、香港的麦子敬和台湾的俞兆年,真可谓阵营强大,已远超今日之《上海集邮》。本人作为《上海集邮》的编者之一,能不惭愧乎?刊上载明工本费50元,不便宜,沈政惠我此书,或许因为载有其《我的邮商生涯和心愿》一文的缘故”。本人经初读对刊中两件信局封存在的疑问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第一件见拙文“早期民信局封及信寓碑”内一件最早的轮船信局封是从江苏邮刊上见到扬州张正安先生介绍转帖的。原封解定清同治丙寅年(1866年)九江轮船信局邮寄至扬州,上盖双线双格碑型轮船信局戳三枚,可谓存世最早经轮船信局邮送的实寄封和轮船信局戳。从存世实物得析轮船信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近经细察对此封的年代有些疑问,特再读于后:

中式红条封正面书“XX号要信送扬州小东门糙米巷/德润丰/宋庆康大老爷/九江王周士缄寄”,左上方手书“X给酒贰佰文”上盖章。封背盖“九江宝兴轮船信局”收件戳,“镇江宝兴信局”中转戳、“扬州宝兴轮船信局/住辕门桥/福泰局内”到达戳,式样都是双线双格碑形,镇江戳略小,另有一枚直式“回信仍送原局”戳。中缝书二月二十九日,但上方纪年处正巧破损残缺,右侧可见手书“丙寅三月十六日”,可理解是收件人所记到达日期,这是唯一能确定年代的证据,历时十七日(附图一、一A)。

从九江至扬州长江水线交通畅通路途不远,普通信件邮资达贰佰文,因未见附有汇银或包裹,似难理解。存世实物资料佐证,清光绪年由江西吉安经南昌、九江至上海信局收费不过制钱百文,上海跨海至宁波镇海信局资费伍拾文,此其一。年代解定原封手书“丙寅二月”,可以认定是清同治丙寅(1866年),也可认定为民国十五年(1926年)丙寅,因当时轮船信局尚存在。封背手书“丙寅二月”至关重要,前面已提及这是认定此封年代的唯一证据,但也可以认为是后人故意所为,因封背中缝发信人所书年代被蛀蚀或有被故意撕去的可能。尽管旧信封完整,为了慎重起见年代解定尚需考证。

第二件、林衡夫先生文“从金华老协兴信局传递封说起”,内介绍浙江金华邮枫桥的民国封,此邮路较常见。封书“诸枫桥交骆源盛宝号升,二月十一金华潘人和行信缄”,背盖“专通市情不作别用”,“金华老协兴公记信局”双线双格碑形戳(附图二、图二A)。这是件通报市情信客水路船递封,无邮资记录正常,盖双线碑形信局戳存疑,注意一下双线有这样细条的木戳吗(或牛角),应是电刻.我卖过几枚电刻的钱庄票和字号戳,刻的非常精制,细条都是如此,化了600元!而信局必需收费不可能义务劳动,否则如何维持生计!记帐按节或年跟结算,封上照常书明已讫,照例或双方付费,信局封上不计邮资是不可能的.漏记极个别,有真封假戳的可疑。此封风格同金华兰溪船递封,时间在民国中晚期,一般都无记年,常见。

早期A.jpg

早期.jpg 金华A.jpg 金华B.jpg

宜宾先生您从全方位拍的那件汉口民信局封前几天我已看到并录下收藏,唯一缺陷是天干地支不全.祝贺先生邮集披金挂银. 我也曾将信局封组集在麦老处展过,内含最早的一件曹氏古封,只是我没有在武汉登不上大堂,当然收藏和研究历史目的并不是为了展出吧.

TOP

小文就投<中国邮史>吧,恕不另.

TOP

    网络真好又送来同样的一件不取邮资的信局封,有意思的是同样是从金华潘人和行发寄,送枫桥交骆源盛宝号中式红框封。背盖相同的“金华老协兴公记信局”双线双格碑形戳,附图是彩色的为之比图二更为清晰(附图三、图三A)。特作补充,谢谢资料提供者。 金华C.jpg 金华D.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