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今年清华建校百年,让小孩帮着找名人校友签几个封(有邮友喜欢)。告诉我学习紧,没时间。集邮只能培养隔代 ...
云中月 发表于 2011-3-20 18:55



    名人不是那么容易见的,一般的院士,教授签了也没多大用处。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昨天收到的样报,与大家分享
值清华大学百年之际,本人有幸代表本会接受该报的访问,所用封为本人提供
这 ...
麦国培 发表于 2011-3-20 17:52



    祝贺麦会名扬海内外(不知能否有机会将此文纳入清华百年纪念专辑中),祝贺清华百年校庆。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祝贺祝贺!不晓得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有好多在集邮??
曾雷 发表于 2011-3-20 18:08



清华有自己的集邮协会,还不定期的举办邮展。上次95周年大庆时参观了邮展,还不错。我想这次100周年也会举办邮展吧,可惜没有机会去看了。
清华的学生很忙,喜欢邮票的也不少,每年校庆时的纪念封很好卖,大家盖戳的盖戳,寄信的寄信,忙得不行;但估计真正集邮的不会很多(从邮展的参观人数上可以看出);据我所知清华毕业生中集邮的还有一些,比例上不多。
文中的百年邮亭现在还在,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就是二校门旁的邮局,原来是非常不起眼的一座建筑,跟旁边的清华学堂,同方部,二校门(毁了,后重建)等等有名的百年老建筑比起来,就像一个丑小鸭。每次进去买邮票,寄信,好像从来没有多看过她一眼,或想象过她的历史。经过麦会的采访文章,这个建筑也在历史上有了她的重要历史地位,在这里要非常感谢麦会的宣传。
暑假回去,要争取去看一看这清华园邮局。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这个任务交给假师爷。
麦国培 发表于 2011-3-21 09:34



翻译一下没问题,但您能否得到“环球时报”的许可?好像人家是有版权,不能随便翻译转载在别的杂志上的。或者干脆请该报记者(Yin Yeping,应该是中国人吧)写篇中文的稿放在中国邮史杂志上,这样更原汁原味。
麦会有什么要帮忙的,请尽管说,我会尽力帮的。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不知王水弟先生是清华大学集邮协会会长,他是家父的同事,也是我许多同学的师长,当年近在眼前却不知。惭愧惭愧。有机会争取去登门拜访一下。
谢谢陈先生指出"据知老邮局现为大学招考处办公室",查了一下清华大学地图,原来印象中的邮局现在是研究生招办了。
但麦会的采访文章中提到“老邮局在文革中被毁,孙工作的地方已经是邮局的第二个家了;清华邮局后来又搬到一座三层楼房中并一直使用至今。”,所以这可能不是最原始的那个清华邮局了。不知最原始的在何处。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应麦会长之邀,现将此文翻译出来供大家欣赏。为了对华邮网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下献丑了。
仓促翻成,还要请各位同好指正,以资完善。尤其是麦会长的话,若有翻译不正确的,请指出(一般中译英后再英译中,原意会有些许走样)。
假师爷

清华邮局一百周年记
今年是清华大学一百周年,同时也是清华邮局成立一百周年。清华邮局是中国最早的邮局之一,她成立于1911年。在清华百年校庆过程中,她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直到有一天,海淀邮局 (清华邮局的分支机构)开始努力寻找有关该邮局的物品及历史遗物,清华邮局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刘静民(Liu Jingmin的音译)是海淀区邮局的部门主管,她提到,尽管清华邮局在清华大学校园内,但她不是直属于大学的一部分。“像清华大学一样,清华邮局也是用美国政府退还的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她解释道,“我们将想尽一切办法让大家能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来帮助我们了解邮局的历史原貌”。这项工作对于刘女士和她的同事来说当然是令人兴奋的,但是开始干起来以后,她们感觉到这不是一项简简单单的任务。“现在,我们还只掌握到一点点信息”,她说道, “我们甚至还没有一张跟这个有关的老照片”。
有一些人了解一些有关清华邮局的历史,其中一位就是九十高龄的孙瑜生(Sun Yusheng的音译),她在1975至1979年间担任清华邮局的局长,她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情景。
从这位老人家的嘴中,校园邮局的旧日形象慢慢地变得清晰起来。“当时在80平米的一层老楼中要挤下大约30位邮局员工,”孙女士回忆道,“厨房,柜台和报架都要挤在那间房子里。”作为局长,孙女士并没有很多重要的工作,相反她要做很多的琐碎事情,例如包装包裹,替请假的员工站柜台。当时,大多数客户是学生来邮局领取外地家里寄来的物品。有时学生也会寄一些只有城里才有的东西回乡下老家。
孙女士在清华邮局工作的时期正赶上文化大革命(1966-76),所以她看到学生们不是坐在教室中读书,而总是在校园中游荡,贴大字报。遗憾的是,当孙女士开始在清华邮局工作的时候,最初的邮局已经在“红色革命”中毁掉了,她工作的地方已经是邮局的第二个家了;清华邮局后来又搬到一座三层楼房中并一直使用至今。
麦国培 (Mai Guopei的音译),中国邮史研究会会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清华邮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最近从一个美国友人手中得到一个信封,信是从中国寄往美国的,是1917年从清华邮局寄出的。“这是一个与清华邮局有关的非常可贵的证据。”麦先生说道,“首先,这是一封挂号信,在数量上来说,比普通邮件要相对稀少珍贵”。
麦先生指出,清华邮局的大多数客户是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当时的许多邮件都是往返中美间的国际邮件。”在麦先生刚刚收集到的那封信的正面有五枚邮票,邮票面值从一分到八分。信封正面上的手写系列号清楚地标明427号。麦先生指出这个系列号表明了1917年的上半年经由清华大学邮局从中国寄往美国的邮件总数。
因为是挂号信,这封信到达美国时享受了加盖邮戳的特殊待遇。封的背面有中文和英文邮戳。可惜信已丢失,信的内容将是永远的迷了。
“由于过去(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禁止集邮活动,所以大多数当时从美国寄到中国的信现在很难找到了。”麦先生说。这也意味着收集清华邮局历史文物的工作变得更加艰巨了。但是麦先生高度赞扬了这项收集相关文物的工作,用他的话说,这不仅仅是在保存一座老邮局的历史,这也是在保存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历史。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也许麦会长看后会说“这不是我说的,我说的是。。。”,“我说了很多,这么上报就这些?”
翻译时我可没有删改哟。报纸篇幅有限,想必麦会长的很多精辟见解没有提到。
中国邮史研究会1239号会员
Member of CSS
R.O.B.E.R.T. J.I.A.
REDMOND WA USA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