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楼主展示的福利公司与另一件绸缎庄的广告片,均应为实寄的。尽管只有单戳且不清晰。

所谓要求一定要有落地戳才是实寄的想法,是脱离了时代背景的误判。

TOP

楼主展示的福利公司与另一件绸缎庄的广告片,均应为实寄的。尽管只有单戳且不清晰。

所谓要求一定要有落地戳才是实寄的想法,是脱离了时代背景的误判。

TOP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3 08:07 编辑

上海工部书信馆成立之初,实行的是邮政认捐订户制,沪上的洋行几乎全部是订户,而且书信馆为其设置了专用信箱(每年租金10元)。刚开始寄信和收信均需亲自去书信馆办理,而寄出的又绝大多数在本埠租界弹丸之地,收信员交给分捡员(2名华员,精通外语),盖上发出邮戳后,分别放入各户信箱或送达收件人,即完成了整个投递过程。全埠仅此一处书信馆(也称信局),在哪里去盖落地戳?

迨至1872年9月,书信馆为方便用户投递邮件,分别在上海总商会和虹口美国领事馆安装了一只信箱,后改为邮筒,到1888年已增加到11个……这个时候方才渐渐产生了所谓落地戳。即信筒为发出,书信馆为落地。但也不不会刻板执行双戳的,若信件,尤其是广告片一下多了时,就是一个戳且盖的匆忙而不清楚了,缘于沾了一次油墨,连盖数次封片之故也.不能苛求,呵呵,仅配备了一名分捡员。而且当时书信馆的效率要求很高,明文规定,收信后在1、2个小时内就要开始递送出去了。

对那些要送到客户住所或公司的信件,收信员或分捡员还要用鉛笔翻译出中文,写在封片上,以便不谙外文的邮差递送。此时可能还会加盖邮差戳。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