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集邮活动中偶尔的捡漏会带给人惊喜!至于漏有多大,那是各人的福份了,不要贪心就好。
吴乐园先生撰文讲了 ...
肖万里 发表于 2023-9-18 11:50

肖先生好! 谢谢分享捡漏的故事。  您说得很对, 一切全凭运气,  我在这儿逛邮市, 犹如去钓鱼, 不是每次都会钓到大鱼, 一年会遇到一两次就算是很幸运了, 经常是空手而回, 不过小鱼倒是常有, 如民国帆船和孙像封片等, 新中国多是1985年后封片, 一张0.5 - 2 美元, 价值不大。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集邮活动中偶尔的捡漏会带给人惊喜!至于漏有多大,那是各人的福份了,不要贪心就好。
吴乐园先生撰文讲了个他捡漏的故事:七十年代吴老与台湾几位邮坛大佬结伴去伦敦看世界邮展,逛邮商摊位时,发现一顾客手拿一枚大龙封正在与摊主砍价……他不露声色走过去装着看其它邮品…当那人未下决心买,放下大龙封时,吴老立即拿过来,看了一眼封立马付钱买了!晚上几位在酒店相聚时,吴老展示大龙封开心地讲述了捡漏经过…其中一位说他需要此封,求让,价钱加倍。转让后吴老也很开心地讲,这趟来伦敦的差旅食宿等于没有花费啦~返台后不久,一友告之那位把大龙封卖了,赚了几万块~吴老呵呵曰,各人有各个的福份啊……
430024武汉市江汉区新华家园8栋2003室
手机13995699430

TOP

羡慕,天天捡漏!下次在哪儿通知下组团去捡漏

回复  肖万里
那枚1944年从迪化寄往美国的封是件珍罕品!它没有经驼峰航线,是走的“蒲犁邮路”!信封上有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23-9-17 17:09
收藏中日韩美英加

TOP

本帖最后由 weng 于 2023-9-17 20:32 编辑

回复 15701# 肖万里


    老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善于捡漏。
翁劲,jim-weng1@hotmail.com
清民邮票/封片/邮戳

TOP

回复 15689# williamzhang


    张先生,你的那个封寄信人地址有可能是盩厔(读zhouzhi), 今天叫周至县,在西安和宝鸡之间。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至县/1000617?fromtitle=盩厔&fromid=9671839&fr=aladdin。
翁劲,jim-weng1@hotmail.com
清民邮票/封片/邮戳

TOP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23-9-22 19:51 编辑

我推测:此信(邮袋)在苏联境内就直接交给美方前来的运输官员了,所以没有任何中转邮戳。它上面的俄文方戳显示了它进入苏联了的邮路,无疑是枚珍贵的封,可能需搞新疆邮史的高手来赏识它吧。兰色的迪化戳也稀少。
430024武汉市江汉区新华家园8栋2003室
手机13995699430

TOP

本帖最后由 weng 于 2023-9-17 19:44 编辑

回复 15699# 肖万里


    那封信经过苏联/美国都居然没有通过邮检,可能是因为封破了,内容一目了然/不用检查了。美国封条上的戳也挺重要,可以帮助判别是从那里进入美国的/从而判别是那一条邮路。因为有苏联戳和美国的2枚戳,我个人觉得张先生的封比eBay的更有意思。
翁劲,jim-weng1@hotmail.com
清民邮票/封片/邮戳

TOP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23-9-17 19:10 编辑

回复 15694# weng
封上俄文方戳是说此封收到时已破损了,与旁边英文戳意一样。那贴的是美国邮局封缄纸,与检查封缄无关。
我在P775页也曾推测它可能是随美国援苏军火的船只返美时带去美国。许多人不知道二战中期美国向苏联援助了数以千计的坦克大炮和飞机……转运点就在中东伊朗是之一。
抗战时期没有走国统区至海参崴转国际的邮路。就是新疆经蒲犁邮路去巴基斯坦转的都非常稀少。
430024武汉市江汉区新华家园8栋2003室
手机13995699430

TOP

回复 15695# williamzhang


    张先生,封条上的美国戳看不太清楚,你能看出是哪里吗?
翁劲,jim-weng1@hotmail.com
清民邮票/封片/邮戳

TOP

本帖最后由 weng 于 2023-9-17 18:34 编辑

回复 15693# 肖万里


    肖先生,我查到张永浩书中记载,当时为了向苏联运输物资,英美在伊朗建立了运输基地,新疆这条邮路是从苏联转至伊朗,再水运至世界各地。张先生的那封信有可能是走的这条邮路。
另外,百度上查到美国支援苏联的物资有47%是运送到苏联远东海参崴港,只要挂苏联旗子,日本基本不拦截,再由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苏联内地。 不知有没有经海参崴去美国的邮件?
翁劲,jim-weng1@hotmail.com
清民邮票/封片/邮戳

TOP

彼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英国殖民地,都被英军管控。邮件进入英管辖印巴后至加尔各答转英美飞机至非洲和欧美各地。
430024武汉市江汉区新华家园8栋2003室
手机13995699430

TOP

回复 15692# 肖万里
那枚1944年从迪化寄往美国的封是件珍罕品!它没有经驼峰航线,是走的“蒲犁邮路”!信封上有罕见的DHH检查戳,它表示经过巴基斯坦,而不是抗战中常见的加尔各答DHA,DHF检查戳

    肖先生好! 原来是这个原因, 学习了, 谢谢!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本帖最后由 weng 于 2023-9-17 17:05 编辑

回复 15693# 肖万里


    肖先生,您好!张先生第一枚封上的俄罗斯邮检戳可以看出是哪里吗?
1942年底正是二战俄罗斯战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这封信能穿越火线,应该是好不容易的.
这枚封上的封条好像不是美国的邮检,也许这是破损的封条?
翁劲,jim-weng1@hotmail.com
清民邮票/封片/邮戳

TOP

回复 15689# williamzhang
第一件1942年从鳌屋经迪化、苏联…去美国的封,我们好像在P775页上淺谈过,实在是封上中转戳近乎没有,无法深究。
430024武汉市江汉区新华家园8栋2003室
手机13995699430

TOP

回复 15689# williamzhang

那枚1944年从迪化寄往美国的封是件珍罕品!它没有经驼峰航线,是走的“蒲犁邮路”!信封上有罕见的DHH检查戳,它表示经过巴基斯坦,而不是抗战中常见的加尔各答DHA,DHF检查戳。
430024武汉市江汉区新华家园8栋2003室
手机13995699430

TOP

回复  肖万里
张先生您集邮玩得比我好多了,我只是个平平一般的集邮者,不值得多讲。仅讲点个人心得吧。集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23-9-12 20:53



   是的,张老师和侯老师、尚老师、肖老师都是我集邮路上的良师益友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肖先生好! 一位朋友是香港凤凰卫视记者, 她看完我写的 “邮票换猪油罐头和红烧内真实的故事” 后发表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23-9-12 20:37



   点评的很好!认同,现在寄信只有集邮者做实寄封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本帖最后由 williamzhang 于 2023-9-13 17:33 编辑

回复 15688# 肖万里
民国封片票欣赏和学习                      Sep 13, 2023
  (两张新疆迪化封)

肖先生好!收集信封要比收集邮票更有趣,一般说来也更有价值。 但这价值是这么定的却很难说呀。人们常说金有价玉无价, 用此话来形容邮票和封片有一定道理。

去年9月我在邮市上买到一张1942抗战时期新疆迪化封 (图1-2), 这封很不错, 但很难说它能值多少钱。从那时起我开始注意eBay网上有无迪化封在拍卖。 上月我发现有一张也是抗战时期1944年迪化封在拍卖 (图3-4), 同样是寄美国的, 成交价竟达1843美元。

不过这张封的邮路跟我的这张不一样, 并且是从迪化直接寄出,有迪化戳 (黑色)4个, 邮戳清楚, 品相也好, 所以才这么值钱, 您说对吗? 不知这迪化紫色戳和黑色戳那个常见?

1843c.jpg
1843d.jpg
图1-2

    1843.jpg
1843b.jpg
图3-4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回复 15686# williamzhang
张先生的记者朋友大概是中年以上年纪的人吧?21世纪是时代突然巨变的时代,人们的习惯性会产生新旧对比,木心先生的诗《从前慢》就是代表……生活慢也好快也罢,幸福就好。
昔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断肠人在天涯”,“十年生死两茫茫”……今天可以微信秒复,平复来不及等待的焦虑和相思,应该是好事和进步。今后即使不发行邮票了,集邮活动将依然存在。

倒是会有人看了您精彩的集邮故事后会问:为什么要用邮票寄到香港去换猪油罐头?发生了天灾还是人祸?何不食肉糜?它会重演吗?……
430024武汉市江汉区新华家园8栋2003室
手机13995699430

TOP

回复 15682# 肖万里
张先生您集邮玩得比我好多了,我只是个平平一般的集邮者,不值得多讲。仅讲点个人心得吧。集邮是个业余爱好,它受到大时代社会氛围和周边人事的影响,也有很大是机缘的因素。我上初中时是中俄蜜月期,学俄语,老师是俄罗斯人娜塔莎(丈夫是南下干部,湖北省邮电管局总工),一天上课她带来许多苏联中学生来信,要求我们与他们通信交朋友…我分到了一封信,里面附有些苏联邮票,提出要交换邮票……我根本不懂集邮,从此被动的开始了集邮之旅。每个月去集邮处买几套新老纪特,约1元多钱寄给他,他也寄给我不少苏联套票,其中有许多早期点的旧套票(我市集邮门市部没有的品种),看来他是个有经验的老手。随着邮票多起来,我也慢慢喜欢上了集邮。这种通信持续到我上高二,中苏关系公开分歧“九评”时才终断了。我去圣彼得堡旅游时还想到了他,只是物是人非,往事如烟…
文革我也没有集邮…八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收集清民邮票,并对实寄封有兴趣,注意学习邮识……深感集邮博大精深,要想玩出名堂来殊属不易!当玩到收集实寄封,并研究懂它时,才祘是真的进入集邮佳境了!

    肖先生好!看来您很早就开始收集实寄封了, 很幸运呀。  我是退休以后才开始的, 不过也有十年了, 可以说是搭上了末班车。  很感谢麦会开办的【华邮网】, 使我有机会认识好多集封片的高手, 我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不少邮识和邮史。而您就是这些高手中很重要的一位。
William Zhang
PO Box 600722
Newtonville, MA 02460
USA
Member of CSS

TOP

返回列表